2025年4月23日 周三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介绍
编委会
获奖及收录情况
期刊目录
杂志订阅
广告征订
投稿指南
投稿指南
著作权转让协议
联系我们
编辑部公告
作者必看
征稿启事
微信公众号
食用豆专栏(育繁制种)
全 选
导出
显示方式:
简洁模式
摘要模式
1
黑绿豆新品种白绿17的选育
郝曦煜
,
吴国芳
,
王英杰
,
肖焕玉
,
武晨清
,
李 雪
,
张仲鹃
,
李雪彤
,
梁 杰
,
陈 博
2022(4):114-116.
[摘要]
(
98
)
[HTML]
(
0
)
[PDF 3.16 M]
(
563
)
摘要:
白绿17是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豆所于2012年以BL99217为母本、白绿11号为父本进行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黑绿豆新品种。2019-2020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585.3 kg/hm2,比对照白绿13增产7.25%。2020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685.7 kg/hm2,比对照白绿13增产10.9%。2021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认定编号:吉认绿豆2021004)。
导出
收藏
2
芸豆新品种龙芸豆11的选育
孟宪欣
,
王强
,
魏淑红
,
尹振功
,
郭怡璠
2022(4):118-120.
[摘要]
(
102
)
[HTML]
(
0
)
[PDF 3.69 M]
(
482
)
摘要:
龙芸豆11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以云南品种F0609为母本、澳大利亚品种F2153为父本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2011-2012年在黑龙江省5个试验点进行了10点次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2461.8kg/hm2,较对照品种龙芸豆3号增产14.4%。2013年在黑龙江省5个试验点进行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326.9kg/hm2,较对照品种龙芸豆3号增10.6%。2015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导出
收藏
3
小豆新品种龙小豆5号的选育
尹振功
,
孟宪欣
,
郭怡璠
,
魏淑红
,
王强
2022(4):117-118.
[摘要]
(
142
)
[HTML]
(
0
)
[PDF 2.25 M]
(
505
)
摘要:
龙小豆 5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以龙 26-81 为母本、京农 7 号为父本杂交,通过系统选育而成。在 2012年品种比较试验中,每hm2平均产量 2369.4kg,较对照品种龙小豆 2号增产 16.9%,, ;2013-2014年参加黑龙江省区域试验,10 点次试验,10 点次增产,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 2080.2kg,较对照品种龙小豆 2号增产 10.8% ;2015年参加黑龙江省生产试验,5点次试验,5点次增产,平均产量2055.8 kg,较对照品种龙小豆 2号增产 12.1%。
导出
收藏
4
适宜机械化收获绿豆新品种并绿15号的选育
朱慧珺
,
张耀文
,
赵雪英
,
闫虎斌
,
张泽燕
,
高 伟
2022(4):110-111.
[摘要]
(
205
)
[HTML]
(
0
)
[PDF 2.44 M]
(
486
)
摘要:
并绿15号是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以VC2768A为母本、冀绿9239为父本经人工杂交定向选育而成。2017-2018年参加山西省绿豆自主联合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1347 kg/hm2,较对照晋绿豆3号增产12.7%。2019年参加山西省绿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476kg/hm2,较对照晋绿豆7号增产17.1%。2020年经河北省科技成果评价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2021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该品种中熟、株高适中、直立抗倒、结荚位高较集中、成熟一致、不炸荚、适于机械一次性收获。
导出
收藏
5
豇豆新品种吉豇2号的选育
郝曦煜
,
吴国芳
,
王英杰
,
肖焕玉
,
李 雪
,
张仲鹃
,
武晨清
,
李雪彤
,
梁 杰
,
陈 博
2022(4):108-109.
[摘要]
(
91
)
[HTML]
(
0
)
[PDF 1.95 M]
(
539
)
摘要:
吉豇2号是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豆研究所于2009年从当地农家品种双色豇豆中选择优良变异单株系统选育而成的豇豆新品种。2016-2017年参加国家豇豆新品种联合鉴定试验,平均产量为142.98 kg/667m2,比对照中豇1号增产12.15%,居第1位。2018年参加国家豇豆新品系联合生产试验,平均各试点产量为152.9 kg/667m2,比对照中豇1号增产9.29%,居第1位。2020年通过中国作物学会食用豆专业委员会鉴定(鉴定编号:国品鉴豇豆2020002)。
导出
收藏
6
英国红芸豆提纯复壮技术的应用研究
张广峰
,
陈喜明
,
韩云丽
,
李晓峰
,
白 洁
2022(4):112-114.
[摘要]
(
89
)
[HTML]
(
0
)
[PDF 3.44 M]
(
507
)
摘要:
对英国红芸豆的品种特征特性和种植现状进行介绍,针对山西省红芸豆主产区目前出现的品种退化、混杂等问题,应用“三圃法”历时4年对主栽品种英国红芸豆进行了提纯复壮的试验,通过多点示范种植的试验,验证了提纯复壮后优良的应用效果。
导出
收藏
7
绿豆新品种赤绿6号的选育
王晓磊
,
康泽然
,
魏云山
,
周学超
,
刘迎春
2022(4):122-123.
[摘要]
(
108
)
[HTML]
(
0
)
[PDF 2.36 M]
(
392
)
摘要:
赤绿6号是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所以天山大明绿为母本、直立型小粒绿豆品种吉绿10号为父本杂交,通过系统选育而成。在2015-2016年参加全国绿豆品种(春播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494.3kg/hm2; 2019-2021年参加内蒙古中东部地区绿豆区域、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043.0 kg/hm2,叫对照分别增产9.9%、8.5%。2020年生产中大面积种植,经测产产量达到2538.0 kg/hm2,2021年完成成果登记及品种成果转化。对其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要点进行总结。
导出
收藏
8
蚕豆新品种凤豆24号选育
段银妹
,
尹雪芬
,
李 江
,
陈国琛
,
张炳英
,
李春梅
,
张鹏顺
,
杨芬
2022(4):120-121.
[摘要]
(
82
)
[HTML]
(
0
)
[PDF 2.49 M]
(
496
)
摘要:
凤豆24号是大理州农业科学推广研究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采用凤02112-2-2为母本、凤00146-2-1-2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统选育方法而成的大荚大粒型蚕豆新品种,具有中抗锈病、赤斑病,抗褐斑病、抗寒性好、大荚大粒、适应性广等优良特性,2017-2018年云南省蚕豆新品种联合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4066.8kg/hm2。2020年11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对凤豆24号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种植区域及栽培技术要点进行总结。
导出
收藏
9
蚕豆新品种鄂豆 3202 的选育
李 莉
,
韩雪松
,
陈宏伟
,
孙龙清
,
刘良军
,
刘昌燕
2022(5):97-99.
[摘要]
(
68
)
[HTML]
(
0
)
[PDF 3.50 M]
(
504
)
摘要:
鄂豆 3202 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蚕豆新品种,在 2 年的品种比较试验和生产试种中都表现出产量高、熟期适中、综合抗性好、抗倒伏能力强等特征特性。2022 年获得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证书,适宜种植区域为湖北省及同类型生态地区。对鄂豆 3202 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其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介绍。
导出
收藏
10
优质长荚蚕豆新品种成胡 24 的选育
杨 梅
,
鲜东锋
,
范元芳
,
杨秀燕
,
项 超
2022(5):91-93.
[摘要]
(
138
)
[HTML]
(
0
)
[PDF 3.37 M]
(
502
)
摘要:
成胡 24 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利用 2009 年引进意大利蚕豆资源 YDL 系统选育而成的蚕豆新品种,2021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该品种生长势旺,荚长、粒大、优质,中抗赤斑病、锈病,鲜荚产量高,适宜在四川平坝、丘陵不同台位秋季种植。
导出
收藏
11
广适性豇豆新品种中豇 10 号的选育
张 鹏
,
王素华
,
潘晓威
,
公 丹
,
陈红霖
,
程须珍
,
王丽侠
2022(5):89-90.
[摘要]
(
99
)
[HTML]
(
0
)
[PDF 2.04 M]
(
420
)
摘要:
中豇 10 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以印度豇豆 PGCP14 为母本、PGCP11 为父本,通过杂交定向选择培育而成。2020 年在大同、昌吉等地开展了品比鉴定,2021 年在青岛、南宁、南阳等地进一步展示示范,效果良好。该品种生育期短,矮生直立性强,高产稳产,适宜我国不同生态区春夏播生产。对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进行总结,以期为豇豆生产和加工等提供信息。
导出
收藏
12
普通菜豆新品种龙芸豆17的选育
王 强
,
孟宪欣
,
尹振功
,
魏淑红
,
郭怡璠
,
杨广东
2022(5):93-94.
[摘要]
(
174
)
[HTML]
(
0
)
[PDF 2.39 M]
(
498
)
摘要:
龙芸豆 17 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以龙芸豆 4 号为母本、龙芸豆 5 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2016-2017 年参加国家芸豆新品种联合鉴定试验,每 hm2 平均产量为 2454.15kg,较对照品种增产 37.50%,2018 年进行联合鉴定生产试验,平均产量 1968.19kg,较对照品种增产 32.57%。2020 年通过中国作物学会食用豆专业委员会鉴定。
导出
收藏
13
绿豆新品种辽绿 14 号的选育
赵阳
,
庄艳
,
李韬
,
丰明
,
薛仁风
,
陈剑
,
王英杰
,
葛维德
2022(5):101-102.
[摘要]
(
82
)
[HTML]
(
0
)
[PDF 2.45 M]
(
509
)
摘要:
辽绿 14 号绿豆新品种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于 2009 年以陕西榆林新品系 YX-1-04 为母本、冀绿 9802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多年的系统选育而成。在 2016-2017 年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绿豆新品种联合鉴定试验中每 hm2 平均产量 1469.4kg,较对照中绿 5 号增产 3.46% ;在北方夏播区平均产量 1454.2kg,较对照中绿 5 号增产 27.35% ;在 2018 年 5个试点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 1809.2kg,比对照中绿 5 号增产 9.07%。2020 年通过中国作物学会食用豆专业委员会鉴定(鉴定编号:国品鉴绿豆 2020004)。
导出
收藏
14
抗旱抗病绿豆新品种潍绿 12
司玉君
,
陈 雪
,
张 浩
,
王玉洁
,
于秀丽
,
曹其聪
2022(5):106-107.
[摘要]
(
82
)
[HTML]
(
0
)
[PDF 2.36 M]
(
506
)
摘要:
潍绿 12 是潍坊市农业科学院于 2010 年以潍绿 4 号为母本、冀绿 9802-19-2 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通过系统选育与混合选育相结合选育而成的绿豆品种,2020 年通过中国作物学会鉴定,鉴定编号:国品鉴绿豆 2020008。潍绿 12 具有早熟、高产、抗病、抗倒、适宜机械化收获等优点。对潍绿 12 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技术及适宜区域进行了介绍。
导出
收藏
15
小豆新品种唐红 201210-42 的选育
周桂梅
,
亚秀秀
,
陈 健
,
刘振兴
2022(5):104-105.
[摘要]
(
80
)
[HTML]
(
0
)
[PDF 2.13 M]
(
368
)
摘要:
小豆新品种唐红 201210-42 是河北省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唐红 70 为母本、冀红 0001 为父本,经有性杂交、海南加代、混选法等多种育种手段相结合选育而来的小豆新品种,唐红 201210-42 集成了亲本的优点,实现了早熟、矮秆、高产、大粒、优质的统一。在 2019-2020 年国家小豆新品种联合鉴定试验中,北方夏播区每 667m2 平均产量 161.9kg,较对照品种冀红 352 增产 25.85% ;在南方小豆区平均产量 124.9kg,较对照冀红 352 增产 28.09%。
导出
收藏
16
早熟高产广适性绿豆新品种中绿 27 的选育
王丽侠
,
王素华
,
潘晓威
,
陈红霖
,
程须珍
2022(5):95-96.
[摘要]
(
166
)
[HTML]
(
0
)
[PDF 2.23 M]
(
504
)
摘要:
中绿 27 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以中绿 5 号为母本、中绿 6 号为父本,通过杂交定向选择培育的新品种。2021 年在大同、昌吉、海淀等地的生态适应性鉴定中平均折合产量为 145.4kg/667m2。该新品种生育期短、矮生直立,适宜我国不同生态区春夏播生产,目前已申请新品种权。对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等进行了总结。
导出
收藏
17
小豆新品种 THM2011-28 的选育
亚秀秀
,
周桂梅
,
陈 健
,
刘振兴
2022(5):103-104.
[摘要]
(
62
)
[HTML]
(
0
)
[PDF 2.10 M]
(
486
)
摘要:
小豆新品种 THM2011-28 是河北省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唐红 28 为诱变材料,经叠氮化钠诱变、多代定向选择而来。2019-2020 年在国家小豆新品种联合鉴定试验中北方夏播区每 667m2 平均产量 168.7kg,较对照品种冀红 352 增产31.12% ;南方小豆区平均产量 119.9kg,较对照品种冀红 352 增产 22.88%。THM2011-28 株型直立抗倒、结荚集中、成熟一致。
导出
收藏
18
绿豆新品种白绿 16 的选育
郝曦煜
,
吴国芳
,
王英杰
,
肖焕玉
,
张仲鹃
,
武晨清
,
李 雪
,
李雪彤
,
梁 杰
,
陈 博
2022(5):99-100.
[摘要]
(
64
)
[HTML]
(
0
)
[PDF 2.39 M]
(
449
)
摘要:
白绿 16 是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豆研究所于 2012 年以白绿 10 号为母本、榆林绿豆为父本进行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绿豆新品种。2019-2020 年区域试验每 hm2 平均产量 1698.0kg,比对照白绿 13 增产 14.87% ;2020 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 1770.2kg,比对照白绿 13 增产 16.46%。2021 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导出
收藏
19
高油黑豆新品种汾 90024 的选育
武新艳
,
张小虎
,
张振晓
,
樊瑞泉
2022(6):91-93.
[摘要]
(
122
)
[HTML]
(
0
)
[PDF 3.02 M]
(
524
)
摘要:
汾 90024 是由山西农业大学经济作物研究所以汾 9908-4 为母本、晋豆 47 号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采用系谱法定向选育而成的黑豆新品种。春播粗蛋白(干基)含量 42.60%,粗脂肪(干基)含量 21.51%,蛋脂总含量为 64.11% ;夏播粗蛋白(干基)含量 41.44%,粗脂肪(干基)含量 22.41%,蛋脂总含量为 63.85%。参加山西省大豆春播中晚熟区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098.0kg/hm2,较对照汾豆 78 增产 9.0% ;参加南部夏播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043.1kg/hm2,较对照晋豆 19 号增产 5.7%。2021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22 年被列为山西省大豆生产主推品种,适宜在山西省中部春播及南部夏播种植。
导出
收藏
20
适合机械收获红小豆新品种齐红 3 号的选育
于运凯
,
王 成
,
曾玲玲
,
卢 环
,
王立达
,
王连霞
,
谭可非
,
周 超
,
崔秀辉
2022(6):89-90.
[摘要]
(
119
)
[HTML]
(
0
)
[PDF 2.45 M]
(
492
)
摘要:
齐红 3 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以小丰 2 号作父本、宝清红作母本杂交,后代经过多代系选并结合株型等特点选育而成的红小豆品种。该品种具有稳产、高产、多抗、适应性广、易机收等特点。2021 年通过国家食用豆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小豆联合审定。
导出
收藏
21
半无叶型豌豆新品种云豌 35 号的选育
胡朝芹
,
吕梅媛
,
杨 峰
,
于海天
,
杨 新
,
王玉宝
,
王丽萍
,
郑爱清
,
代正明
,
唐永生
,
何玉华
2022(6):87-88.
[摘要]
(
113
)
[HTML]
(
0
)
[PDF 2.40 M]
(
535
)
摘要:
云豌35号是利用从西班牙引进的优异种质材料L2340,通过系统选育法育成的优质半无叶型豌豆品种。在品种比较试验和区域试验中,该品种产量均居第一位,与对照品种中豌6号相比,增产率分别为88.1%和90.1%,增产效果显著。该品种产量高,适应性广,抗白粉病、中抗锈病,是适宜机械化生产的干籽粒和鲜籽粒兼用型豌豆品种。2021年7月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
导出
收藏
22
高产优质绿豆新品种冀绿 22 号的选育
周洪妹
,
崔强
,
李彩菊
,
胡永宏
,
刘立军
,
刘青会
,
柳术杰
2022(6):85-86.
[摘要]
(
127
)
[HTML]
(
0
)
[PDF 2.16 M]
(
478
)
摘要:
冀绿 22 号是保定市农业科学院 2020 年以保绿 200409-16 为母本、保绿 200143-10 为父本选育而成的绿豆新品种。该品种高产、大粒、抗倒伏,成熟一致,不落荚、不炸荚,适合机械化收获,适宜在河北、河南、广西、重庆、新疆等适宜生态区种植。
导出
收藏
23
绿豆抗豆象新品种吉绿 16 的选育
徐 宁
,
王明海
,
包淑英
,
王桂芳
,
邓昆鹏
,
窦金光
,
檀 辉
,
谢 利
,
韩 丹
,
郭中校
2022(6):83-85.
[摘要]
(
60
)
[HTML]
(
0
)
[PDF 3.59 M]
(
436
)
摘要:
豆象是绿豆生产与贮存中极具危害性的主要虫害,吉林省是中国绿豆生产及出口大省,豆象同样危害着吉林省的绿豆生产。针对生产与市场需求,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以抗豆象种质 V2709 为抗性供体,改良现有优良品种吉绿 6 号,通过有性杂交、系谱法选择、室内接虫鉴定,育成了抗豆象新品种吉绿 16,于 2021 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填补了吉林省绿豆抗豆象品种的空白。该品种具有高抗豆象、株型直立、成熟一直、不炸荚等特性,2 年区域试验每 hm2平均产量 1599.0kg,比对照品种增产 6.38%。
导出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