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4.
摘要:2017 年 5 月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制度实施以来,截至 2023 年底,全国累计登记 29 种作物 3 万余个品种。《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农业植物品种命名规定》明确规定申请品种登记的农业植物品种应规范命名,但申请者在申请品种登记过程中时常未能掌握品种命名规定的核心要义,部分品种申请过程中存在命名不规范的问题。对近年来登记审查过程中发现的命名不规范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梳理出几类常见的命名不规范情形,指出了规范命名的注意事项,提出了进一步规范品种命名的有关措施建议。
王志龙,乔祥梅,刘 列,段江华,阿 堆,程加省,张炳英,程 耿,黄廷芝,王志伟,于亚雄
2025(1):9-14.
摘要:依据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对我国 2024 年 7 月 31 日前(最后一批公告号:农业农村部公告第 807 号)中国大麦品种登记情况、用途、育种单位等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结果表明:全国共登记大麦品种 306 个,占全国非主要农作物的 0.93%,主要集中在云南、江苏、甘肃、黑龙江、浙江、四川、湖北和青海等大麦育种科研力量雄厚的省份;云南登记 101 个品种,是全国大麦登记品种数量最多的省份;江苏有育种单位 12 家,是全国大麦育种单位数量最多的省份;啤酒大麦是类型最多的品种,占比44.44%;科研院所是大麦育种的主要力量。
2025(1):15-16.
摘要:大豆疫霉根腐病是一种全生育期均可感染的土传病害,平均每年造成超过 1000 万 t 的产量损失。野生大豆是栽培大豆的野生种,具有高蛋白、抗病、抗逆境胁迫等特点,在栽培大豆育种改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国内外野生大豆抗疫霉根腐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总结了大豆疫霉根腐病的防治策略、抗病材料筛选情况,并对抗疫霉根腐病野生大豆育种应用情况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解决疫霉根腐病提供新的育种资源和策略。
2025(1):17-19,26.
摘要: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昆蒙框架”聚焦全球治理的主要着力点,促进物种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在回顾我国物种资源可持续利用现状、分析当前物种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全方位加大对生物多样性知识的科学普及力度、切实加大畜禽品种保护和疫病防治技术研发力度、进一步加大植物优良品质基因挖掘利用力度、持续加大微生物资源发掘利用力度的措施和建议。
2025(1):20-26.
摘要:随着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推进,山东省谷子产业在政策支持、品种改良、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种植面积与总产量稳中有增,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为进一步明确山东省谷子产业的战略类型与发展方向,采用 PESTEL 分析法识别出影响产业内外部环境的关键影响因子,然后构建山东省谷子产业 SWOT 定量分析模型,根据战略方位角和战略强度系数,确定山东省谷子产业应采取开拓性战略区内保守型的实力型战略,提出强化科技支撑、夯实基础设施、完善标准体系、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强品牌建设、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特色文化旅游区等七大策略,力求全面推动山东省谷子产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2025(1):27-32.
摘要:目前,湖南省南繁科研育种园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表现为种业创新人才资源丰富、科研机构集聚以及科研成果丰硕等特点和优势。然而,园区运营中亦面临基地设施建设标准有待提升、运行经费不足及竞争优势不强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建议出台相关政策以保障核心区科研用地稳定,并增加投入以提升种业创新水平等。此外,针对园区未来发展,提议强化南繁服务对当地产业的支持力度,并利用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政策优势,促进湖南种业国际化进程。
2025(1):32-35,40.
摘要:粮食生产作为国计民生的根本,对国家的发展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近 20 年陕西省粮食播种面积及产量波动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发现粮食作物总产量整体呈波动增长趋势,粮食作物单产整体变化趋势与作物总产量变化趋势基本同步,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等。对当前主要农作物单产现状进行分析与思考,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陕西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政策的制定提供有效参考。
杨 斌,尤 莉,高国文,刘 斌,王 惠,王恵,王 涛,李建军,卢梦玲,李正喜,方 军
2025(1):36-40.
摘要:种子作为农业的“芯片”,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石,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宜昌是世界猕猴桃原产地,通过对宜昌野生猕猴桃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指出扭转猕猴桃产业现状的关键在于深度挖掘自然界的野生杂交资源,并介绍宜昌在落实“天然杂交带遗传渐渗”理念推进新品种选育方面所做的探索;同时结合 2024 年中央一号文件“强化农业科技支撑”的精神,从野生猕猴桃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品种更新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解决猕猴桃产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从而推动宜昌市猕猴桃产业与世界猕猴桃原产地之美誉相称。
张金巍,孟春亮,朱文新,石岩生,曹莉琼,雒树青,郝慧雯,包乌日娜
2025(1):41-43,47.
摘要:种业发展事关农业高质量发展,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匪浅。锡林郭勒盟是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种薯繁育基地,为种薯的供应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锡林郭勒盟种薯企业虽然数量未减,但是生产规模不断萎缩,种薯销售额下滑,科研投入也开始减少,创新水平不高,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在对锡林郭勒盟种薯企业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种薯行业监管及信息管理经验,剖析了种薯企业发展面临的困境根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建议。
2025(1):44-47.
摘要:再生稻是指在上一季水稻收割后,对稻桩上的休眠芽抽生出来的再生蘖加以培育,以达到出穗成熟的一种栽培方法,作为水稻的一种轻简化高效种植模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因有“一种两收三高四省”的突出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即播一次种,收获两季,投入产出率高、劳动效率高、经济效益高,省工、省种、省肥、省田。近年来随着再生稻的推广,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再生稻种植面积逐步扩大,结合多年从事再生稻推广经验,通过总结芜湖市湾沚区再生稻生产现状,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具体包括再生稻专用品种缺乏、育插秧能力不足、全产业链发展乏力等,提出发展再生稻产业的对策建议。
2025(1):48-51.
摘要:发展软香稻米产业化种植对优化云南省禄劝县产业发展布局、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产业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禄劝县翠华镇软香稻米的产业发展现状、优势、采取的主要措施、取得的成效、产业发展短板进行了调查分析,从机械化率的提升、加强水利设施管理、加强品牌建设、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产业布局规划、加强新品种引进及抓好优质稻新品种试验、示范等方面提出发展对策及建议,以期促进云南省禄劝县软香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1):52-56.
摘要:《种子法规与行政管理》课程秉持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的教学理念,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该课程依托新版教材,将种业振兴思想、法律意识、新质生产力理念等思政元素,通过“线上 + 线下”混合教学、典型案卷教学、虚拟法庭教学、讨论汇报评析、个性评价体系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吸收知识并提升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热爱农业、投身农业的情怀,有力推进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课程思政化的建设,创新性地为新时代现代种业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
杨洪涛,余 莹,吴永斌,毕海林,和志娇,木永青,郭 淼,王朝文,和加卫
2025(1):56-62.
摘要:兰坪县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已圆满完成,此次行动共收集和提交农作物种质资源 114 份,其中粮食作物 81 份、蔬菜作物 26 份、经济作物 5 份、牧草绿肥 1 份、中药材 1 份。通过对此次普查和收集行动的作物情况和成效进行分析,探讨当地农作物种质资源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大宣传力度、提升队伍素质和建立健全保护利用机制等对策建议,以期为兰坪县今后的农作物普查和保护利用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杨 仿 , 康国章 , 李鸽子 , 王鹏飞 , 韩巧霞 , 葛 强 , 刘国芹 , 杜长青 , 虞 波
2025(1):63-66.
摘要:豫农 703 是河南农业大学以周麦 16/04 中 36// 周 93112 为杂交组合,采用系谱法选育出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种,2024年 8 月通过河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 20242004。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广适等特点,适合制作优质面条、馒头等蒸煮面食制品。为促进豫农 703 在河南地区的大面积推广利用,对该品种的选育过程、产量、农艺性状、抗病性和品质性状等特征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豫农 703 在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最高可达 9106.5kg/hm2,生产试验可达8308.5kg/hm2,较对照百农 207 极显著增产 6.0% 左右;该品种容重、饱满度和出粉率较高,属于中筋类型,平均生育期 223.4d,适宜在河南省(南部长江中下游麦区除外)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地种植。
2025(1):67-71,76.
摘要:为了筛选适宜在威海市种植推广的小麦品种,以 21 个近年来审定的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种植比较试验,调查各品种的农艺性状、抗逆性及产量,利用变异系数、高稳系数等方法对 21 个小麦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烟农 1458、烟农 1212、青农 6 号、烟农 377、烟农 999 的产量表现突出,在 7879.05~8186.85kg/hm2 之间,均比对照增产 5.00% 以上,高稳系数排名居前 5 位,生育期适宜,农艺性状表现优良,田间表现高抗冻性和高抗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适宜威海市小麦生产中推广应用。
张 毅,杨 芳,赵际雪,龚 荣,文建成,王有伟,段自林,夏艳波,李 娟
2025(1):72-76.
摘要:种衣剂能够有效防治病虫害,保护作物健康生长,提高种子质量,促进作物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正常生长。为提高旱地优质稻在种植环境中的生长发育,增加其产量, 以旱地优质稻品种滇禾优 615 为试验材料,探究 9 种种衣剂对旱地条件下的发芽率、秧苗素质、产量构成因子及产量等方面的促进效果。结果表明:苗坚强(微囊悬浮 - 悬浮剂)和亮盾(悬浮剂)两种种衣剂应用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两种处理发芽率均提高了 7 个百分点;苗期芽长增长 25.85% 和 23.46%、芽粗增加 25.00%和 66.67%、根数增加 60.00% 和 20.00%;分蘖初期叶长增长 13.07% 和 9.29%、根长增长 49.13% 和 40.88%、根数增加 32.44%和 13.54%、茎基增宽 9.79% 和 5.74%、株高增加 5.32% 和 8.15%;成熟后千粒重增加 22.28% 和 18.76%,每穗总粒数增加 7.33 粒、5.33 粒,可显著增产 23.53%、22.06%。研究中筛选的种衣剂剂型新颖、作用效果好且产量能得到显著提高,为旱地水稻种植选择适合的种衣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宫永超,魏玉明,谢 坤,杨永义,丛韫喆,辛富刚,李娜娜,蒲艳艳,田汝美
2025(1):77-82.
摘要:藜麦是唯一一种单一植物即可满足人体所有营养需求的作物,大多适宜在冷凉少雨气候下生长。为了将藜麦引种到雨热同季的山东,丰富山东省农业种植业结构,2022-2024 年在烟台、东营、济南、泰安 4 个地市 6 个试验点开展了 126 份资源的试种,对其相关农艺性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适宜山东藜麦籽粒生产的播种时间为 3 月 5 日前和 8 月下旬,适宜藜麦品种的生育期应尽量小于 100d,适宜收获时间为 6 月 15 日前和 12 月 15 日前,最高产量可达 265.0kg/667m2;藜麦引种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为籽粒成熟月份降雨量、年平均高温日数、苗期土壤含水量及生育期。以上研究结果可为山东省藜麦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2025(1):83-89.
摘要:为了全面科学地评价谷子品种的生态适应性,筛选具有广泛适应性的谷子品种,利用同异分析法和隶属函数法对 17个谷子品种的生态适应性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产量高于对照冀谷 168 且位于参试品种前 5 位的是 K281-2H、K175-1H、冀杂谷 10 号、朝谷 36 和京谷 4,同异分析法中联系度值高且排在参试品种前 5 位的是 K281-2H、承谷 20 号、朝谷 36、冀杂谷 10 号和 K175-1H,隶属函数法中平均隶属函数值较大且排在参试品种前 5 位的是朝谷 36、K281-2H、京谷 4、冀杂谷 10号和海南 59。综合各品种产量、同异分析法和隶属函数法分析结果可得,K281-2H、冀杂谷 10 号和朝谷 36 不仅丰产性好,而且生态适应性广,综合性状优良,可以跨生态区种植。
2025(1):89-93.
摘要:为解决转基因检测中植物种子核酸提取步骤多、效率低的难题,发明了非接触式连接装置,组装了真空抽滤快速提取装置,改进了核酸提取方法。该方法提取的种子核酸质量和浓度符合需求,核酸完整性好、无降解、无扩增抑制物,有效解决了种子样品核酸快速提取的技术难题。对转基因玉米 Bt11 的检测结果表明,该核酸提取方法适用于农作物种子的转基因检测。
王珍珍 , 崔长磊 , 孙莎莎 , 孔海明 , 李学洋 , 胡柏耿
2025(1):94-102,110.
摘要: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以马铃薯产量为目标,以栽培密度及氮磷钾肥的施用量为探讨对象,建立了马铃薯希森 6 号的产量与栽培密度、肥料施用量间关系的数学模型:Y=40.0485718+1.3954X1+1.96625X2+2.05875X3+1.44875X4-3.2137X12-2.54495X22-2.05745X32-0.97245X42+1.83437X1X2+2.41562X1X3+1.85062X2X3。通过模拟寻优,提出马铃薯希森 6 号产量≥40.00t/hm2 的相应农艺措施是每 667m2 种植密度为5500~6500 株,平均 6000 株;施氮肥 25~30kg,平均 27.5kg;施磷肥30~40kg,平均 35kg;施钾肥 40~50kg,平均 45kg。
2025(1):103-110.
摘要:为进一步筛选出适宜淄博市种植的高产、优质玉米品种,引进了 40 个来自不同地区的品种开展种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鑫瑞 25、硕秋 702、鲁星 702、鲁单 608、中农大 178、龙华 389、鑫星 321、吉星 1 号、美达 108、德单 145、郑单5179、桓丰 109 等 12 个品种产量与对照郑单 958 相比均增加 5.0% 以上,结实性好、抗病性强,初步认为适宜在淄博市推广种植;鑫瑞 25 表现突出,产量较对照郑单 958 增加 19.3%;其余品种在抗病性或增产等方面有所欠缺,有待进一步试验示范。
2025(1):111-111.
摘要:嘉白二号干籽粒的种皮绿白色,种脐白色,子叶浅黄色。其他地区蚕豆干籽粒种脐黑色。全生育期210d左右,植株分枝性强,株高125cm。幼苗时匍匐趴地生长,成熟期株型紧凑。小叶椭圆形且边缘波状,浅绿色,长10cm,宽5cm。始花节位第8节,每节花4~5朵。鲜荚表皮绿色,鲜荚荚长10.3cm,厚1.53cm,宽2.31cm,平均单荚重17.88g。鲜籽粒长2.67cm,宽1.82cm,厚1.12cm,百粒重293.5g。鲜食期口感绵糯,微甜。老熟荚黑褐色,荚长9.4cm,宽2.1cm,每荚含种子1~3粒。老熟籽粒种皮绿白色,中薄型,籽粒长2.37cm,宽1.63cm,厚0.9cm,百粒重149.3g。
孙淑葵 , 梁绍芳 , 黄思敏 , 方俊祥 , 钟明慧 , 李茜荧 , 王 蒙
2025(1):112-114,118.
摘要:江甜 012 是广东大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广东菰稻科技有限公司)以江超甜 14 为母本、泰超甜 42 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鲜食玉米品种,田间表现抗性好,长势旺,株型半紧凑,叶色青绿,鲜苞长筒形,籽粒排列整齐、浅黄色、有光泽,商品性好,品质优,2020 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玉 20200520,适宜在东南鲜食玉米类型区的安徽和江苏两省淮河以南地区、上海市、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广东省、广西自治区、海南省春播种植。对江甜 012 亲本来源、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等进行介绍,并总结了相应的栽培制种技术,以促进该品种产量与制种质量的提升。
关哲允 , 闫 昊 , 刘大壮 , 丁孝羊 , 张井勇 , 彭 宝 , 赵丽梅 , 张春宝
2025(1):115-118.
摘要:吉育 671 是以不育系 JLCMS18A 为母本、恢复系 JLR306 为父本,采用三系法选育成的杂交大豆新品种,具有高含油量、高产量、稳定的生产性能以及较强的病害抵抗力。在 2 年的区域试验中,与对照吉农 84 相比,平均增产达 13.5%;在生产试验中,相较于对照吉农 84 增产 7.4%。经人工接种鉴定,该品种对大豆花叶病毒 1 号和 3 号生理小种表现为抗,且高抗大豆灰斑病。籽粒粗脂肪(干基)含量 23.05%,蛋白质(干基)含量 38.26%。吉育 671 制种宜选择干旱少雨、有灌溉条件、野生昆虫丰富的地区;可利用蜜蜂进行辅助传粉,全生育期需严格去杂去劣,在鼓粒期至成熟初期进行化控处理。吉育 671 于 2023 年 6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吉审豆 20230013。
王文浩,何丽芬,闫玉星,王彦尊,张 红,宋 敏,刘文俊,郑洪元,侯燕嵘
2025(1):119-122.
摘要:经葵 10 号是山西农业大学经济作物研究所利用 R99M-7 为杂交父本、2010ST-10-4A 为母本选育的食用向日葵杂交新品种,于 2024 年完成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 向日葵(2024)140050。该品种产量高,中抗列当,中抗黄萎病、黑斑病和黑茎病,适宜在山西省中北部春播区种植。对经葵 10 号的亲本来源、杂交配组及鉴定过程、主要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介绍,为该品种的生产应用提供必要的参考。
2025(1):122-124.
摘要:莲汇 2971 是黑龙江省莲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 2014 年以黑龙江省五常市中粮美裕长粒香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优质长粒水稻品种五优稻 4 号为母本,以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高产、抗性强的水稻品种吉粳 502 和黑龙江省监狱管理局农业科学研究所审定品种龙盾 104 为父本杂交,经南繁加代后采用系谱方法选育而成,于 2024 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黑审稻 20240026,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上限种植。主要介绍了莲汇 2971 亲本来源、选育经过、品种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
2025(1):125-127.
摘要:三科 301 是三门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洛旱 6 号和丰德存麦 1 号的 F1 为母本,以华育 198 为父本,通过水旱地种质资源复合杂交,在水地和旱地两种生态环境条件下交替选择,同时进行多年多点异地鉴定选育而成的半冬性中早熟小麦新品种,于 2024 年通过河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 20241024,适宜河南省丘陵及旱肥地麦区种植。通过对三科 301 的选育过程、品种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介绍,为其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2025(1):130-132.
摘要:中油 192 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以希望 1109 化学诱导雄性不育系为母本、H02R2 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油菜新品种,具有产量高、含油量高、抗性强等突出优点。2021-2023 年连续 2 年度参加国家冬油菜品种长江中游区域试验,2024 年完成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 油菜(2024)420169,适宜在湖北、湖南、江西冬油菜区种植。对中油 192 的亲本来源、选育过程、品种特性、产量表现、抗性特点及栽培管理要点进行介绍,以期为高产、高油油菜新品种选育和该品种推广应用提供科学参考。
2025(1):133-135.
摘要:菏花 28 号是菏泽市农业科学院以 P09-2 为母本、冀 0607-19 为父本杂交组配选育出的大果花生新品种,于 2023 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 花生(2023)370107。该品种油酸含量 80.7%,亚油酸含量 2.80%;2年生产试验荚果平均产量 328.8kg/667m2,属高油酸含量、高产花生品种。对菏花 28 号亲本来源、品种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及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介绍,为其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2025(1):136-138.
摘要:糯粱 4 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结合多年工作基础,以黑龙 503A 为母本、HR899 为父本选育而成的晚熟糯高粱杂交种,2023 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 高粱(2023)230059。该品种产量稳定、丰产性好,适宜在黑龙江第一积温带≥10℃活动积温 2700℃以上地区春季种植,是一个优质的酿造用糯高粱新品种。糯粱 4 号的选育丰富了黑龙江省适宜机械化收获的酿造糯高粱品种类型,通过对其亲本来源、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栽培制种技术要点等进行详细的介绍,以期为该类型后续高粱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并促进该品种的示范推广。
2025(1):142-144.
摘要:双甜 2018 是福建超大现代种业有限公司以自育系 TNS0321 为母本、TBS1006 为父本杂交育成的黄色超甜玉米品种,于 2020 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玉 20200498。该品种具有清脆甘甜、皮薄渣少的口感品质,穗型美观、苞叶完整紧实、果穗籽粒饱满且排列整齐的商品外观,综合性状优良,适宜在北方(黄淮海)鲜食玉米类型区种植。对双甜 2018 的品种特性、产量表现与栽培制种技术进行介绍,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2025(1):153-155.
摘要:为探讨基于滴灌模式下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水肥药一体化分控管理技术,做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病虫草害的防控,提升整体水肥分控管理水平,保障区域内粮食生产安全和油料供给,以河西灌区为例,综述复合种植中水肥药一体化分控技术要点,以期为当地该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曾宝安,马 朝,李红霞,樊 明,张双喜,刘旺清,李前荣,马新忠,沈强云
2025(1):156-159.
摘要:针对宁夏引黄灌区种植春小麦“一季有余,两季不足”,麦后复种作物生育期短、种植成本高等问题,为提高春小麦生产综合经济效益,促进春小麦产业增产增收,开展了麦后复种糜子一年两熟轻简栽培技术示范。春小麦在7月初至中旬收获后,采用无人机撒肥、播种早熟糜子,及时旋耕、镇压保墒,确保了糜子播种均匀、出苗整齐,简化了麦后复种糜子种植技术模式。通过 2 年的试验示范,麦后复种糜子每 hm2 平均产量 2390.4kg,最高产量 3157.5kg。该技术模式具有播种效率高、种植成本低、抢时抢墒、易于规模化种植等特点,节本提质增效显著。
2025(1):159-161.
摘要:水果甜玉米是杭州地区近几年发展较快的特色产业之一,生产周期短,种植效益高。一般在春、秋两季采用大棚设施生产,设施于夏季有 3 个月的空档期。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经过多年试验研究,总结出一套适宜杭州地区种植的春水果甜玉米—西瓜—秋水果甜玉米高值化栽培技术,该技术能在保证春秋两季水果甜玉米生产的前提下,每 667m2 多产出西瓜2000kg 左右,显著提升了种植效益。
2025(1):162-164.
摘要: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制种玉米产量和效益呈现稳中增长的趋势,制种玉米已成为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一项主导产业,但是在种植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针对河西走廊玉米制种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多年富硒制种玉米试验单产提升种植结论和生产实践,初步总结出了一套富硒制种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从选地整地、品种和茬口选择、施肥、覆膜、铺设滴灌带、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以期为河西走廊富硒制种玉米高产高效栽培种植提供技术指导。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邮编:100081 传真:
电话:010-82105796 E-mail:chinaseedqks@163.com
ICP:京ICP备09069690号-22京ICP备09069690号-2
版权所有:《中国种业》编辑部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