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大麦品种保护数据为基础,整理、统计并分析了大麦新品种自 2003 年受保护以来至 2022 年我国大麦新品种权申请与授权数据,从历年申请与授权数量、申请主体、申请省份以及品种类型等不同角度分析大麦新品种权申请与授权情况,以期为我国大麦育种及新品种保护提供参考。
摘要:锡林郭勒盟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和多年来积累的产业基础,使其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马铃薯生产基地和种薯繁育基地,但由于缺乏规划和扶持,仍存在马铃薯产业化水平不高、种薯产业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有效的产业政策支撑等问题,制约着马铃薯产业化进程。因此,在调研基础上结合马铃薯推广项目、行业监管及信息管理经验,对锡林郭勒盟马铃薯产业进行了 SWOT(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分析,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相应建议。
摘要:为综合利用辽西地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和土地资源,探讨辽西地区光伏种植模式的可行性,在梳理国内外光伏农业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光伏设施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以及光伏种植对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作用,发现光伏种植模式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防风固沙,控制水土流失,并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出,增加农民收入。同时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和栽培技术可以降低光伏设施对作物种植带来的不良影响,以抗逆性优良、辽西地区主栽杂粮作物高粱为例,分析光伏设施对高粱种植的影响,为辽西地区光伏种植模式可行性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其他地区发展光伏种植提供参考和借鉴。
摘要:从种植面积、品种更替、单产水平等方面总结了自 1949 年以来北京小麦生产的变化,分析了北京小麦生产面积由1976 年最高的 20.80 万 hm2 减少至 2019 年 8200hm2 的政策背景,以及北京城市发展需求变化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对 20 世纪90 年代北京小麦平均产量就达到 394.87kg/667m2 的国内领先水平,而之后近 30 年一直在 350kg/667m2 徘徊,没有大幅增长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如区域发展不平衡、水资源缺乏制约、种植主体和经济效益等。最后,结合目前最新政策、品种和技术,提出精准补贴、品种技术配套、规模化示范、优特种植等提升北京小麦生产水平的思考和具体推进方法。
李华健,文和明,刘 娜,邓国军,罗贞媛,杨 莉,陈碧钦,胡效章,王 茜
摘要:发展油菜产业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战略意义。文山州作为云南省第二大油菜种植地,油菜产业还停留在以种植业为主的状态,单位面积产量远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受机械化水平和生产效益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足和科技创新能力较弱等因素的影响,文山州油菜产业发展缓慢,提质增效受阻。可通过多功能开发利用、打造品牌、加大科研投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强化政策扶持和完善产业链等措施促进文山州油菜产业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
摘要: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力扩种大豆,深入推进大豆产能提升工程。在全国大豆三大产区中,湖北属于南方优质高蛋白大豆产区,主要用于豆制品加工和鲜食。尽管湖北大豆生产在全国的比重不是很大,但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总结出湖北大豆种业取得的成效,分析出湖北大豆生产存在的商品化率低、单产水平低、集约化程度低、深加工程度低等困难,提出了育品种推良种提单产、延长产业链做优企业、规模化生产提升机械化水平、深加工增价值等措施建议,以推进大豆种业高质量发展。
杨娜娜 , 彭玉德 , 符平丛 , 龙丁敏 , 朱 平 , 杨新全
摘要:随着我国中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缺少稳定且优质的药材原料供应已成为制约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为解决此问题,有必要采用“南繁北育”,即利用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方自然气候差异较大的优势进行一年多代繁育,以加速中药材品种的育成。尽管农作物南繁育种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中药材南繁研究却刚起步。中药材南繁可有效缩短良种选育周期,培育高质量、高抗性新品种,也可为我国北方提供应急中药材种子、种苗。然而,由于中药材种类多,南繁技术亟待深入研究,便对影响南繁过程的主要因素、南繁技术中的关键问题、南繁开展内容进行阐述,以期为今后中药材南繁研究提供帮助。
曹姗姗,付雪丽,贾全胜,白羊年,李玉明,阮福春,刘朝辉,丁玉萍,马少康,杨久臣,张 勇,杨万深
摘要:大豆科研试验田管理是大豆科研工作的重要内容,依据试验要求,结合多年试验田管理档案,制定、试行并完善了大豆试验田规划落实、优质苗床构建、播种至收获等阶段管理的操作规程与作业标准。
摘要:种子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因素,种子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农业产出和生产效益。种子检验的作用体现在种子生产、流通及农作物生产的各个环节。种子检验工作所涉及的各项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保障了检验工作的独立性、科学性、客观性。农作物种子检验机构制定完善的工作制度,设计合理的工作流程并严格执行质量监督、质量控制程序是检验工作的质量保障。
冯培煜 , 宋瑞连 , 闫海鹏 , 邢春景 , 周 峰 , 王晓光 , 史桂清
摘要:玉米制种在玉米产业链中是承上启下且不可替代的一环,其自身的高效益对玉米产业发展有着巨大促进作用。2023 年玉米品种 NK815 在新疆伊犁高产田制种产量达到 1034.62kg/667m2,这是继 2020 年在甘肃张掖获得了 877.44kg/667m2高产纪录后的又一新突破。这一“高质、高产、高效”玉米制种田的模式创建主要采取地膜覆盖、母本倒四叶展开去雄等农艺措施和技术,使其授粉期避开了当地 7 月份高温天气,保证了母本结实率,且在母本种植密度 11693 株 /667m2 条件下获得,为我国规模化高效益玉米制种树立了标杆和样板。通过进一步分析,提出了玉米制种高效益必须走高质高产、最大化挖掘利用好自然资源的新径;同时还提出了全产业链特别是有关杂交玉米制种父母本自交系抗低温、耐高温、耐贮藏、易加工等性状方面的选育育种目标。
摘要:昆明市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已全面完成。对昆明市普查与收集工作的具体做法、取得成效、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进行总结与思考,为昆明市今后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颜学海,许春梅,涂 勇,贺孝思,刘媛媛,罗李飞,龚 芸,钟 琼,罗 琳
摘要:四川省乐山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是名优绿茶的最佳适宜产区。近年来,乐山市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依托天然资源优势,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了一批优良茶树品种。通过对乐山选育的 10 个茶树品种基本情况、主要性状、优势特点及推广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旨在为品种合理布局、加快成果转化应用,为全市以大兴茶业立稳乡村振兴产业支柱提供参考。
魏锋 , 卫晓轶 , 史大坤 , 李方杰 , 郑秋道 , 高宏伟 , 张根峰
摘要:为了更好地利用玉米杂种优势,以国审玉米品种伟育 618 及其双亲为试验材料,对穗部性状和籽粒性状进行调查,计算各性状的遗传力和遗传效应,同时计算 F1 杂种优势指数、相对杂种优势、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结果表明,轴粗、穗行数、穗粗的遗传力较高,行粒数、穗长的遗传力较低;从遗传效应来看,除粒厚外,其余穗部性状和籽粒性状均表现为超显性效应,说明在选育穗部性状及籽粒性状等优良的杂交种时,更应该对双亲的轴粗、穗行数、穗粗等遗传力高的性状进行选择。除考虑父母本的穗部性状和籽粒性状外,还要考虑双亲间的杂种优势。对各性状间的杂种优势进行比较,穗重和穗粒重的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均高于其他性状,穗部性状杂种优势的平均值大于籽粒性状,因此,在玉米杂交种的选育过程中,穗重和穗粒重也是重要的选择依据。对遗传效应和杂种优势的分析表明,与籽粒性状相比,对玉米穗部性状的选择相对来说更为重要。
顾智炜 , 林海峰 , 唐超凡 , 陈子琳 , 颜墩炜 , 李清华 , 严生仁
摘要:以福建省传统地方品种绿斜(CK1)与新审定品种华夏 10 号(CK2)为对照,在晋江、荔城、建阳、福清、漳平、清流、尤溪 7 个试验点对福建省新育成的 7 个夏大豆品种进行产量、抗逆性及品质等性状鉴定,以期筛选出适宜当地生态条件的优良夏大豆品种供生产利用。研究结果表明,在 7 个参试品种中,华夏 11 产量最高,福农 CD641 产量最低;比绿斜(CK1)增产的有 4 个,比华夏 10 号(CK2)增产的仅有 1 个。福夏豆 6 号粗蛋白质含量最高(45.32%),福农 CD611 粗脂肪含量最高(20.63%)。华夏 11 生育期最长(97.1d);福农 CD641 株高最高(78.4cm),主茎节数(16.9)、有效分枝数(4.5)与每荚粒数(2.33)最多;华夏11 单株有效荚数最多(53.7)、单株粒重最高(17.32g);福夏豆 4 号百粒重最重(31.71g)。除福夏豆 5 号、华夏 10 号(CK2)对炭疽病表现中抗外,其他品种均表现为抗病。华夏 11 的产量高、抗逆性强,综合性状优,可进行小范围试种示范;福夏豆 4 号、福夏豆 5 与福农 CD611 的产量较高,综合性状较好,但产量比华夏 10 号(CK2)增产点率均未超过 50%,是否适合推广有待进一步试验鉴定;福农 CD641 因产量过低,直接淘汰。
高燕,谢颂朝,张传义,牛文静,李书霞,王存凯,刘向东,邹永州,刘朝丽,焦卫强
摘要:为了解决鲜食甘薯生产中品种更新换代慢、优质专用品种稀缺等问题,促进济南市鲜食甘薯产业高质量发展,利用2023 年山东省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鲜食甘薯全产业链产业化开发”项目,开展了新品种筛选试验,从田间性状、薯块性状、产量、食味品质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最终得到了安纳芋、汀甜、红瑶、胭脂、川山紫和芙蓉 6 个在田间表现、产量、品质、口感等方面均表现较好的优质专用鲜食甘薯品种,并对不同品种满足的市场需求进行了详细介绍,丰富了济南市鲜食甘薯品种,使得农户的种植选择更多。
摘要:为了进一步明确种植甬籼 15 等早熟早籼稻品种对双季稻生产的贡献,在浙江省双季稻主栽区以早熟早稻品种甬籼15、中熟早稻品种中早 39 和连作晚稻品种甬优 1540、浙粳 96 为材料,研究分析不同熟期早籼稻品种搭配相同连晚品种的双季产量及效益。结果表明,同期播种的甬籼 15 成熟期比对照品种中早 39 早 3~8d,甬籼 15+ 双季模式较对照中早 39+ 双季模式每 667m2 平均增产稻谷 44.5kg、增效 135.9 元,种植甬籼 15 等早熟早籼稻品种可实现双季的增产增效。
摘要: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具有空间分辨率高、时效性强、幅宽广等特点,对于实现河南省冬小麦自动识别具有很大优势。分析河南省冬小麦物候特征,基于冬小麦物候特征的植被指数时序变化规律,采用聚类分析可以得出冬小麦分类样本和时序指数特征。根据上述冬小麦分类样本和时序指数特征,考虑分类方法的高效性、精确性和自适应性,提出了基于物候特征和全连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小麦自动识别技术,该技术适用于河南省大面积冬小麦的分类。识别结果显示河南省 2019 年到 2022年冬小麦的空间分布情况,采用质量检验指标对识别结果进行精度验证,得出冬小麦识别准确率为 85.1%,非冬小麦识别准确率为 84.5%。试验结果表明,基于物候特征和全连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在小麦自动识别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性能提升,与传统方法相比,所提出的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率和更稳定的识别性能。该方法对于冬小麦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并为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任自超,王 冲,王 朝,葛振勇,李思同,郭凤芝,林 坤,田顺顺,孟凡杰,郭凌云
摘要:菏麦 22(参试号:菏麦 0839)是 2019 年 3 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高产、优质、抗逆小麦新品种。为了对该品种有较全面的了解,从特征特性、亲本来源、选育过程及适宜种植密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菏麦 22具有高产、优质、抗病、抗逆等优良特性,在黄淮麦区北片有较大的高产潜力及推广价值;菏麦 22 在 20 万 /667m2 基本苗的密度下,产量表现较为突出;种植密度对小麦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均有一定影响。
赵 塔,杨丽娥,杨晓梦,普晓英,李 霞,官秀娇,杨砚斌,杨加珍,和习琼,曾亚文
摘要:为探究间作对分蘖期大麦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 64 个云南大麦品种(系)与紫色马铃薯间作,大麦单作为对照,揭示分蘖期大麦苗不同种植模式、不同棱型、不同用途类型间的大麦苗 4 个抗氧化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间作模式下大麦 SOD(1609.31U/g)、CAT(159.16U/g)、POD(334.70U/g)、PPO(102.30U/g)活性显著高于单作,且单作、间作下不同品种间 4 个抗氧化酶活性水平均存在差异;不同棱型间大麦苗抗氧化酶活性表现为间作模式下二棱大麦抗氧化酶活性最高,单作模式下多棱大麦抗氧化酶活性最低;不同类型大麦间作模式下啤酒大麦品种抗氧化酶活性最高,青稞品种次之,饲料大麦品 种抗氧化酶活性最低。用隶属函数法对间作模式下大麦抗氧化性综合评价,初步筛选出云啤麦 MF20-5、宽颖大麦、MF20-16 等抗氧化性综合评价前 10 的品种(系),作为与马铃薯间作下抗氧化性强的云南大麦品种(系)。
摘要:以 16 个藜麦引选品种(系)作为研究材料,在顶凌播种条件下,通过对 16 个材料的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调查分析,探究顶凌播种技术在辽北地区的可行性,并筛选出适合辽北地区种植的藜麦品种。试验结果表明:顶凌播种条件下,铁岭市农业科学院自选品种(系)TL3 产量表现最好,可达 194kg/667m2,其次为 TL2 和津藜 1 号,以上 3 个品种(系)较适合在辽北地区种植;陇 3、陇 5、陇 7 和 2403 这 4 个品种(系)表现较差,陇 1 和陇 2 虽产量表现较好,但生育期偏长,种植风险较大,因此以上 6 个品种(系)不适宜在辽北地区种植;4712、2831、2837、307、744 和 77 在试验中产量及各农艺性状表现居中,TL6 产量居第 4 位,生育期偏长,在辽北地区的具体应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由以上试验结果可得,顶凌播种技术能够作为辽北地区藜麦种植增产增效的有效措施。
摘要:为筛选适宜济南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优良大豆品种,选择 19 个大豆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以山东省主推大豆品种齐黄 34 为对照,采用 4∶2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通过调查与分析,筛选出菏豆 39、菏豆 33 号、临豆 10 号、丰豆 6号、安豆 203 等 5 个综合性状表现良好,生育期适宜,丰产性好的适宜济南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大豆品种。
摘要:采用适宜的密肥措施,是青贮玉米获得高产的关键之一。通过研究不同的密肥组合,探讨了青贮玉米庆红 509 适宜的种植密度及一次性施肥量,以寻找最佳的密肥组合模式。结果表明:密度因素对玉米植株性状和果穗性状的影响表现为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穗位高、秃尖长在增加,穗长、穗粗、行粒数在减小;玉米生物产量随着密度增加而增加,但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开始下降;在所有密度和施肥量的组合中,以密度 67500 株 /hm2,一次性施用缓控释肥 60kg/667m2 得到的青贮玉米生物产量最高,但从产投比看,产投比最高的是一次性施用缓控释肥 40kg/667m2,结合密度因素,产生最佳经济效益的组合是密度为67500 株 /hm2,施一次性缓控释肥 40kg/667m2。
赵星棋,郭 泰,王志新,郑 伟,李灿东,张振宇,徐杰飞,王象然,郭美玲,王雪洁,岳明昊,张 权
摘要:选择 4 种市面上适用于大豆且成分类别不同的种衣剂,按照不同剂量配比对大豆种子进行包衣处理,探究不同种衣剂的适宜种子包衣浓度。试验期间记录各组别在不同时段的发芽数、出苗数,以此计算出相应的评价指标。根据评价指标结果,发现包衣对种子发芽和出苗前期均会产生抑制作用,而且对指标的影响程度会随种衣剂浓度的加大呈现梯度上升趋势,但在适宜浓度下,4 种种衣剂均不影响种子发芽及出苗最终结果。
徐 旭 , 苏江硕 , 邓 波 , 张 飞 , 陈素梅 , 房伟民 , 陈发棣 , 管志勇
摘要:随着我国菊花育种活跃度的不断提升,菊花品种的形态多样性不断丰富,迫切需要提高菊花 DUS 测试指南适用性。本研究连续 2 年对 210 份形态多样的菊花品种进行观测统计,以 NY/T 2228—2012《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菊花》涉及的 68 个性状及本研究群体中发现的 9 个多样性性状或表达状态为观测依据,对现有菊花品种 DUS 测试指南做出优化,建议在 2012 年版测试指南中增加 9 个测试性状,剔除 1 个选测性状,并调整 2 个性状的名称表述,旨在提高菊花新品种鉴定的效率。
关 峰,万新建,谢媛媛,杨雪桐,张景云,石 博,王 凯,余丽琴
摘要:原产地为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当地古老地方品种,生物学分类为葫芦科冬瓜属一年生攀援植物。种质形态。田间调查结果表明,金溪冬瓜表现为主蔓结瓜,瓜梗长 10.8cm,瓜纵径约为 151.0cm,瓜横径为 39.5cm,瓜肉厚为 12.5cm,单瓜重可达 80.0~100.0kg,瓜形为长圆筒形,瓜皮色为绿色,蜡粉厚,微棱,有毛刺,早中熟品种,首花节位为 14 节,生长势强,茎蔓生,上被绒毛,分枝性中。叶掌状,绿色。花单行,雌雄同株异花,种子千粒重为 142.8g。田间表现高抗枯萎病,中抗病毒病,春季从播种至收获 110d,产量为 9500~12000kg/hm2。此份冬瓜种质资源早熟、高产性状明显,是不可多得的育种亲本材料。
朱 莹,曹金霞,朱俊凯,张艳琼,王汝琴,杨德祯,何震天,朱艳港,陈士强,刘晓斌
摘要:扬辐麦 14(原名扬辐麦 4188)系采用辐射诱变与常规杂交育种技术结合方式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17-2018年度参加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区域试验,每 hm2 平均产量 6254.55kg,比对照扬麦 20 增产 5.75% ;2018-2019 年度续试,平均产量 6748.50kg,比对照扬麦 20 增产 6.78% ;2019-2020 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 6573.00kg,比对照扬麦 20 增产 6.01%,3年试验均为极显著增产。2023 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 20230012),在审定试验中表现出早熟、高产、中抗赤霉病、高抗黄花叶病、高抗穗发芽等优点,品质达优质中筋小麦标准。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应注意做到适期播种,优化群体结构、协调群体生长,合理施肥,防治病虫害,及时收获等。
叶 君,吴晓华,王小兵,于美玲,崔国惠,李元清,张海斌,赵轩微,刘 娟,杨 蕾,代亚博,史学芬,赵 贤
摘要:蒙紫麦 1 号是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以漯 055 小麦为母本、宁春 46 号小麦为父本,F1 用父本宁春 46 号进行有限回交,经过多年多代定向选择培育而成,2023 年正式通过内蒙古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蒙审麦2023005 号),是内蒙古自治区自主选育审定的第一个富花青素营养功能性彩色春小麦新品种。产量稳定在 400kg 以上,丰产稳产性较好。经检测,蒙紫麦 1 号小麦花青素含量为 105.3mg/kg,蛋白质含量为 15.09%,赖氨酸含量为 0.47g/100g。依据其特殊营养品质特性,蒙紫麦 1 号可作为原料进行富花青素营养功能性全麦食品及其他产品开发,应用前景广阔。
摘要:保啤麦 28 号是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啤酒大麦新品种,2023 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 大麦(青稞)(2023)530030。该品种产量高,高抗条纹病、白粉病,抗锈病,千粒重高,高抗倒伏,麦芽品质优,适宜在云南省冬播种植。对保啤麦 28 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介绍,并对其选育体会进行总结。
摘要:星玉 90 是四川金色绿丹种业有限公司基于自主研发和育种技术水平,以“LDA2183”为母本,“LDB100”为父本,成功培育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玉米新品种。该品种适合四川平坝丘陵地区春播种植,既保证高产稳产、抗病抗倒、优质和高效等综合优良农艺性状特点,又符合公司对品种改良的追求。星玉 90 的诞生,展现出了独特的特性和生产潜力,符合四川省玉米品种审定标准,于 2023 年 8 月 22 日通过“第六十二次第九届九次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川审玉 20232007,并将致力于丰产提质增效栽培技术研究成果予以介绍,此举标志着我公司在玉米育种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该新品种将为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经济效益,提高产量和质量的稳定性,为促进农业产业的提升做出更多贡献。
摘要:嘉丰优 2 号是浙江可得丰种业有限公司与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合作以嘉禾 212A 为母本、P025 为父本选育的三系杂交水稻(偏籼)新组合。该组合具有高产(1022.2kg/667m2,刷新江西水稻单产记录)、优质(米质二等)、中抗稻瘟病、抗倒(茎秆粗壮)等优势。2017 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浙审稻 20170012,2017-2020 年先后通过了江西省、福建省、安徽省、湖南省、湖北省的引种备案,2022 年通过广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桂审稻 2022192 号,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中、晚稻种植。介绍了嘉丰优 2 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高产栽培及制种技术等。
摘要:玉米新品种合玉 2616 是以合系 728 为母本、合系 729 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玉米单交种,早发性强、产量高、抗逆性较强,脱水速度较同熟期品种快,适宜机械化收获,推广前景广阔。2022 年 10 月通过农业农村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玉 20220038。对合玉 2616 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制种技术进行介绍,以期为早熟地区玉米育种提供一个不同的思路,促进其推广应用。
摘要:龙红豆 10 号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以九红 1 号为母本、京农 7 号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的高蛋白红小豆新品种,于 2022 年完成黑龙江省科技成果登记(9232022Y0981)。该品种淀粉含量 49.3%,蛋白质含量23.9%,脂肪含量 0.5%。2019-2020 年区域试验每 hm2 平均产量 2061.5kg,较对照品种龙小豆 3 号增产 15.1% ;2021 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 2063.8kg,较对照品种龙小豆 3 号增产 12.1%。
摘要:为了实现酒企提质增效,提高糯高粱产量和机械化水平,吉林市农业科学院高粱育种团队以不育系598A 为母本、恢复系N9316R 为父本组配而成糯高粱杂交种九糯5,该品种表现出矮秆、耐密植、抗倒、小粒、后熟快、单宁含量高、适宜机械化作业等特点,产量与对照品种粳高粱持平,适宜酿造优质酱香型白酒。
摘要:优质强筋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的培育和推广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棉花研究所合作选育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种中麦578,表现出高产稳产、优质强筋、综合抗逆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并先后于2019 年、2020 年、2021 年和2022 年分别通过河南省(豫审麦20190057)、国家黄淮南片区(国审麦20200016)、国家黄淮北片区(国审麦20210059)和新疆自治区(新审麦2022 年041 号)审定,至今在河南省已推广80 余万hm2。从选地与整地、种子处理、播期播量、肥水应用、田间管理、适期收获等方面提出优质、高产、高效栽培管理技术措施,为中麦578在河南省适宜种植区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摘要:冈甜1号是黄冈市农业科学院以自交系L916 为母本、S4 为父本杂交组配育成的鲜食甜玉米新品种。该品种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2019-2020 年参加湖北省鲜食玉米科企联合体区域试验,2 年平均鲜穗产量12478kg/hm2,品质得分86.3 分。2022 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鄂审玉20220023,适宜在湖北省平原、丘陵地区种植推广。对冈甜1号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进行总结,以期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邮编:100081 传真:
电话:010-82105796 E-mail:chinaseedqks@163.com
ICP:京ICP备09069690号-22京ICP备09069690号-2
版权所有:《中国种业》编辑部 ®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