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8):1-6,7.
摘要:草种业是我国草畜产业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直接影响了我国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和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成效。对近年来我国草种需求、生产、进出口情况进行总结,发现草种业发展模式落后是导致我国草种生产力低下的重要原因。以小街基镇、川西北地区、蒙草集团 3 种典型发展模式为依托,分析草种业发展模式存在的不足,提出推动我国草种业发展模式现代化转型的建议,以推进我国草种业发展进程。
2023(8):7-11.
摘要:马铃薯开花结实率低是影响马铃薯杂交育种的重要因素。通过查阅文献,综合分析马铃薯开花结实率低的原因,马铃薯本身开花习性是决定因素,另外还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田间管理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马铃薯的开花结实率。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在提高马铃薯开花结实率工作上采取的各种措施,包括植物激素调节、优化杂交技术、人工诱导技术、温室杂交。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马铃薯的开花率和结实率,但也存在着不易操作、受环境因素影响大等问题。在未来的工作中,还是需要不断探索杂交方法,改善杂交技术,探究能提高马铃薯开花结实率的新技术手段。
2023(8):11-16.
摘要:农作物种业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对推动农业现代化意义重大。“十三五”期间,内蒙古自治区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取得了显著进步。在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总目标,推动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种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内蒙古农作物种业尚存在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不足、科技创新实力有待提升、种子企业产业化发展能力较弱、种业市场监管体系有待健全等突出问题。在国家实施民族种业振兴,大力推动现代种业发展的契机下,内蒙古自治区要增强种质资源保存能力,打牢种质资源基础;深化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提升种业创新能力;引导企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变革,培育种业龙头企业;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优化种业发展市场环境。
2023(8):17-20.
摘要:山西省是全国玉米主产省之一,受降水量偏少、水资源短缺、旱地面积较大、防灾减灾能力不强等因素的制约,玉米生产一直处于全国中等偏下水平。分析研究山西玉米产业发展现状,认为山西省目前玉米生产存在管理较粗放,种植成本高;区域差异大,农田抗旱能力不强;施肥种类不平衡,施肥方法不科学;机械收获过程中粮食损失严重等问题。提出加大良种选育,加强精细管理,推广有机旱作技术,科学合理施用肥料,实施玉米生产托管,加强职业农民培训,提高加工转化能力等方面促进玉米产业稳定发展的建议。
2023(8):20-23.
摘要:中国已经建立起植物新品种权、专利权等植物育种知识产权制度体系,但与美、欧发达经济体相比,中国在保护主题、保护范围、保护期限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程度滞后,对种业创新的激励尚有不足。基于中国植物育种知识产权保护的“分离模式”,对比分析了美国的“复合模式”、欧洲的“双轨模式”,提出借鉴欧洲模式完善我国植物育种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2023(8):24-27.
摘要:对玉米新品种展示体系建设在甘肃徽县的做法和经验进行阐述,针对展示规模小、示范地选择不规范、代表性不强,评价体系数据和专家组成不完善,成果宣传共享滞后等方面做了客观分析。提出了强化对展示评价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科学合理地设置展示评价示范田、明确评价示范主体、完善评价专家队伍结构、注重新品种大田产量的实测、扩大展示评价范围、加强评价成果的宣传和共享等建议。
2023(8):30-33.
摘要:宁波市把种业作为推动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主要产业,以强化政策扶持、创新育种机制、培育种业龙头、构建产业联盟为抓手,形成了“水稻与瓜菜两大核心,大黄鱼、青蟹两个水产,大白鹅、红美人、黑猪三个地方特色”的七大拳头种业。通过围绕现阶段种业发展短板弱项,提出宁波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创新发展建议。
2023(8):34-37.
摘要:种子是粮食的基础,种源安全才能保证粮食安全。对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种业发展现状及特色进行介绍,包括农作物种类、面积,生产经营企业情况,省级良种繁育基地及种质资源圃建设情况,总结了近年来的经验做法和成效,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主体粮油产效不高、县级科研能力不强等,提出要开展“保、育、繁、推、管”一体化模式,包括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新品种选育、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加大对种业企业的扶优扶强、展示示范推广力度,强化市场监管及政策支持等,为政府制定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刘新星 , 欧巧明 , 李忠旺 , 郑选宁 , 颉敏昌 , 张新锋 , 胡生海
2023(8):48-53.
摘要:通过农艺性状和品质指标的测定,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来源于不同地方的黄花菜种质进行综合营养品质评价。结果表明, 11 个指标在 34 份黄花菜种质间有明显差异, 11 个指标的变异系数范围为 1.08%~22.25% ,变异系数最大的为含水量,最小的为可溶性糖。相关性分析结果得出,株蕾高与总黄酮和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与粗蛋白呈极显著负相关;花蕾长与维生素 C 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粗蛋白呈显著正相关;维生素 C 与有机酸呈显著负相关。对 7 个营养品质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特征值前 3 个主成分反映了总指标的 67.705% ,能较好地代替 7 个营养品质指标来体现黄花菜的性状和品质差异。经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营养品质较好的种质有 6 份,中等品质的有 25 份,较差品质的有 3 份。该研究为黄花菜种质资源评价及优异种质培育提供技术支撑。
唐 义 , 何友勋 , 葛平珍 , 赵 龙 , 余 娟 , 张时龙
2023(8):53-57.
摘要:为了筛选出适宜贵州种植的干籽粒豌豆新品种(系),同时为干籽粒豌豆遗传育种提供优良的种质资源,以 11 个干籽粒豌豆新品种(系)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计,考察生育期、株高、始荚高度等 13 个农艺性状,并运用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对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在 13 个农艺性状中,除生育期、荚长、荚宽外,其余 10 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大于 15% ,株高变异系数最大,为 64.19% ;从相关性分析结果看,各农艺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3 个农艺性状转化为 3 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 90.27% ;综合主成分得分较高的品种(系)有 20205 、定豌 9 号,这 2 个品种(系)综合农艺性状表现良好,可引进到贵州省范围内进行示范试验。
任海红 , 郭丰辉 , 刘小荣 , 任小俊 , 赵晶云 , 吕新云 , 马俊奎
2023(8):61-66.
摘要:为了探究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对大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2018-2022 年以冀豆 12 为材料,在相同田间管理条件下,同一试验地轮换种植,调查大豆生长及产量表现,综合分析了不同年份生育期间气象因子对大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对大豆生长的影响是明显的,尤其是从开花到成熟期间,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的影响更明显。生育期与 10月总日照时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开花后总降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百粒重与生育期、全生育期总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开花后总平均气温与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重、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产量与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2023(8):67-70.
摘要:为加快小麦优良新品种推广应用步伐,筛选适宜运城市种植的高产优良新品种,确保粮食生产增产增收, 2020-2021年度运城市安排引进 15 个小麦新品种进行引种展示试验,结果表明冀麦 418 、乐土 808 、邯麦 19 、烟农 1212 、石农 958 、冀麦325 稳产性丰产性较好,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可作为运城市小麦主推品种在当地小麦主产区进行推广种植。
2023(8):71-74.
摘要:为了筛选出适宜在北京地区春季大棚栽培的优质小型西瓜品种,引进 10 个小型西瓜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比较试验,调查植株田间长势,测定果实外观及糖度等品质指标。结果显示, 10 种小型西瓜各方面均存在差异,其中光辉 1000 小型西瓜果实品质优异,植株长势较好,产量可达到小型西瓜平均产量;京颖和超越梦想的果实品质较为优异,植株长势较好,其产量在10 种小型西瓜中处于较高水平,因此综合比较认为,光辉 1000 、京颖和超越梦想小型西瓜品种在北京地区春季种植中均具推广前景。
2023(8):82-84.
摘要:农麦 168 是江苏神农大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以烟农 19 作母本、郑麦 366 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多抗、广适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种,适宜在黄淮南片冬麦区及沿淮稻茬麦区种植。 2017-2018 年连续 2 年参加洛阳农林科学院科企联合体黄淮南片冬麦区水地早播组区域试验, 2019 年晋级生产试验, 2020 年通过国家黄淮南片冬麦区审定。对其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进行阐述,以期为大面积推广应用及增产增收提供理论依据。
张素芬,鹿红卫,程建梅,张晓春,赵树政,秦贵文,宋军锋,苏玉杰
2023(8):85-88.
摘要:永优 1583 是鹤壁市农业科学院以浚 696 为母本、浚 503 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玉米新品种。该品种夏播生育期101.5d ,中抗小斑病、穗腐病和瘤黑粉病;籽粒容重 786g/L ,粗蛋白含量 10.36% ,粗脂肪含量 4.05% ,粗淀粉含量 72.10% ,赖氨酸含量 0.31% 。该品种 2019 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玉 20196219 )。
2023(8):88-90.
摘要:华珍 115 是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以黄华占为母本,以携带抗稻瘟病 Pi2 基因的华 3234 为父本杂交,经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而成的携带 Pi2 基因的常规优质籼型水稻新品种,具有生育期适中、高产、优质等优点。 2021 年 7 月华珍 115通过湖北省审定,审定编号:鄂审稻 20216002 。
王天坤 , 李雪 , 温辉芹 , 裴自友 , 王宏兵 , 程天灵
2023(8):91-93.
摘要:晋太 1508 是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以高产、广适为育种目标, 2008 年用外引优质、高产、早熟、多抗品种徐州 26 号为母本,矮秆、早熟、高产晋太 65 系选后代材料 8871140 为父本,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适合山西中部水地种植的小麦新品种。晋太 1508 具有高产、广适、抗倒伏的显著优点, 2020 年通过山西省审定。详细介绍了晋太 1508 的育种目标制定方案、亲本来源及特点、选育过程、生物特性与产量,总结了育种经验及体会,期望为将来的育种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张时军 , 程金朋 , 夏应飞 , 罗开勇 , 施吉嵘 , 陈选贵 , 锁银树
2023(8):94-96.
摘要:ZT139 是云南省昭通市农业科学院利用外引玉米自交系 QR273 与 NP5024 组配的杂交种作为母本,再利用 QR273为父本回交后形成基础选系材料通过系谱法经 4 年 8 代选育的玉米自交系。该自交系具有一般配合力高,抗小斑病、灰斑病、大斑病、穗腐病,综合性状优良,雌雄协调,花粉量大等特点,适合作为父本使用。以 ZT139 作为亲本,目前选育通过审定的品种有昭黄 20 号、昭黄 22 号,正在参加云南省审定的品种有 4 个。本文介绍 ZT139 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应用情况。
2023(8):96-98.
摘要:泰优农禾丝苗是江西现代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利用自育恢复系农禾丝苗与优质不育系泰丰 A 配组育成的优质高产杂交晚籼新组合。该组合株叶形态好、产量高、适应性广、米质优良、食味品质佳,于 2022 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023(8):99-102.
摘要:中研 1603 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选育的玉米新品种,在 2020 年和 2022 年分别通过陕西省(陕审玉2020032 号)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审玉 20220023 )审定,详细介绍中研 1603 纯度鉴定引物的筛选和杂交种制备技术。
2023(8):102-104.
摘要:同绿 6 号是以 LD23 和冀绿 9239 为亲本,采用改育混选法进行有性杂交,经过多年定向选育而成的绿豆新品种,于2021 年通过山西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认定编号:晋认杂粮 202106 。该品种植株直立不倒伏、结荚位较高、成熟一致,是适宜机械化作业的理想品种。适宜种植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及西南等绿豆产区,尤其是山西晋北地区及类似生态区。
刘海霞,杨国立,莫海江,程玉红,王怀苹,董红星,赵志涛,马洪波,夏海东
2023(8):105-107.
摘要:鹤麦 601 是鹤壁市农业科学院以新麦 11 号和淮阴 9628 组配的 F 1 为母本、郑麦 9023 为父本进行复合杂交系谱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具有大穗、高产、稳产、抗病、广适等特点, 2020 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 20200060 。该品种适宜在河南省冬麦区中高水肥地块种植,市场推广利用前景好。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2023(8):107-109.
摘要:劲单 9 号是重庆中一种业有限公司以玉米自交系 A120 为母本、 1348-26-2 为父本选育的适宜西南地区种植的玉米新品种。 2018-2019 年参加重庆爱农玉米联合体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2020 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21-2022 年在湖南、陕西南部等地进行引种备案,表现高产、耐密植、宜机收、出籽率高等优点。概述了劲单 9 号的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及制种技术。
2023(8):112-114.
摘要:在 2020-2022 年江苏省张家港市连续 3 年开展的水稻新品种综合测试中,由南京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选育的早熟晚粳稻新品种宁香粳 9 号表现出生育期适中、高产甚至超高产、优质、抗高温胁迫能力强等特点,综合表现优异。根据宁香粳 9号的品种特性,以兼顾高产与优质为目标,以保穗、控粒和增重为路径,提出了配套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措施。
康庆华,姚丹丹,宋喜霞,姜卫东,孙中义,陈晓艳,邱财生,朱 炫,陈洪生,刘继忠
2023(8):115-116,119.
摘要:华亚 6 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2005 年从波兰引进种质资源材料 Pekinense 变异单株,采用系统选育法以高油、纤维、观赏性强为目标进行定向选择育成的油纤赏兼用型亚麻品种。 2019 年通过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 GPD 亚麻(胡麻)( 2019 ) 230011 ,具有粗脂肪含量高、纤维产量高、高抗枯萎病且观赏性强的优点。
2023(8):122-123.
摘要:近年来黄淮海区域夏季气候异常,每年夏玉米生长时期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利天气,对夏玉米生产造成较大影响,除了利用栽培技术规避生产风险外,品种选择也非常关键,育种上可以通过选育抗逆性强的品种来减少天气影响,达到稳产高产目的。从生产实际出发,对蠡乐 969 高产栽培实用技术进行介绍,配套良种良法,帮助农民朋友增产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2023(8):127-128.
摘要:高产、优质、大粒型紫苏新品种陇苏 5 号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在对紫苏种质鉴定及品种优选基础上,经过 5 年连续提纯选育而成。该品系生育期 160d ,株高 165.5cm ,叶绿色,籽粒黑褐色,千粒重 4.23g ,单株产量 76.5g ;多点区域试验每 hm 2 平均产量 2171.75kg ,生产试验平均产量 2125.25kg ,丰产性、稳产性好;α - 亚麻酸含量 58.67% ,含油量 42.01% ,饱和脂肪酸含量 23.20% ,不饱和脂肪酸含量 78.42% ,品质较优,抗病性好;适宜在甘肃省庆阳、平凉、天水等半干旱山区及同类地区推广种植。
陈 云 , 白小东 , 岳新丽 , 郭 芳 , 范向斌 , 王 娟
2023(8):131-133.
摘要:晋同薯 0825 是用晋薯 13 号作母本、 9802-40 作父本,经过系统定向选育而成的新品种。该品种中晚熟,生育期105d 左右。薯块休眠期中等,薯块卵圆形,薯皮黄色,薯肉黄色,大于 50g 的商品薯率 68.8% ,块茎干物质含量 18.7% ,淀粉含量16.6% ,维生素 C 含量 32.5mg/100g ,粗蛋白含量 2.1% ,还原糖含量 0.42% 。 2017-2018 年参加国家马铃薯中晚熟华北组区域试验, 2 年试验平均产量为 2797.4kg/667m 2,较对照紫花白增产 32.1% , 2022 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 马铃薯( 2022 ) 140082 。
2023(8):133-134.
摘要:凤豆 25 号是大理州农业科学推广研究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 83324 为母本、 2000-15 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的蚕豆新品种,具有中抗锈病和赤斑病、抗寒性强、适应性广等优良特性。 2017-2018 年参加云南省蚕豆新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 3378.0kg/hm 2。 2022 年 3 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对凤豆 25 号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
王建富,李 妍,王欣亮,张文博,姚 建,薄政娟,袁大鹏,侯海波
2023(8):135-136.
摘要:两尤谷 1 是内蒙古蒙龙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不育系蒙 526A 为母本、米质优良的抗除草剂谷子品种金苗 K5 为父本,经系谱法定向选育而成。该品种抗谷瘟病、白发病,中抗谷锈病,适宜在内蒙古、山西、辽宁、吉林、河北、黑龙江、甘肃、宁夏等部分地区春季种植。
张玲玉,王维东,薛 薇,李 伟,满全财,蔡心汝,苏润东,张建恒,崔江慧
2023(8):137-138.
摘要:张农薯 1 号是河北省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与河北农业大学联合培育,以国外品种 Burbank-56 为母体,利用系统选育技术培育出的马铃薯新品种。该品种于 2022 年通过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 GPD 马铃薯( 2022 ) 130062 。该品种产量高,抗病性强,适应性强,产量稳定,适宜在河北张家口、承德等相似生态地区推广种植。对张农薯 1 号品种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进行全面介绍,以期为河北省鲜食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2023(8):139-140,143.
摘要:徽两优五香丝苗是安徽五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育种团队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不育系 1892S 与自育的强优恢复系五香丝苗配组而成。该组合丰产、稳产、熟期适中、米质好、米饭有清香味、抗倒性好、广适,适宜直播、撒播轻简化栽培。对徽两优五香丝苗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主要栽培技术和制种技术要点进行介绍。
2023(8):141-143.
摘要:海南陵水县是我国适宜冬季南繁的重点区域之一,每年冬天都会有大量来自各地农业科研院校、技术推广和种业公司的科研人员到陵水县开展水稻、玉米等南繁工作。结合海南陵水县的生态和生产条件以及当地南繁的特性,探索出水稻轻简化栽培技术,总结形成一套适合陵水县当地特点又切实可行的水稻简化栽培模式,同时对全县水稻轻简化栽培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进行可行性分析。
孙中义,康庆华,宋喜霞,姚丹丹,姜卫东,杨金凤,冷春旭,吴立成,闫 平,武洪涛,张书利,徐振华,于艳敏,刘海英,刘宝海,高洪儒,赵北平,张 擘,郑福余
2023(8):146-148.
摘要:针对水稻集中连片经营面积不断增加,秧盘育秧摆盘、起秧用工量大,苗床病害严重,育秧成本高,漏插补苗严重等问题,详细介绍了劳动强度小、晚育早插返青快、资金投入少的轻简、节本、节水、环保的寒地水稻麻育秧膜免秧盘育秧技术。寒地水稻麻育秧膜免秧盘育秧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对实现黑龙江省水稻生产的节本增效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邮编:100081 传真:
电话:010-82105796 E-mail:chinaseedqks@163.com
ICP:京ICP备09069690号-22京ICP备09069690号-2
版权所有:《中国种业》编辑部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