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种子是农业科技的载体,种子质量代表着国家农业科技水平,决定了品种推广范围、播种方式及种子市场竞争力。质量调研作为种子质量保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推动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包衣包装、4 项基本指标测定、种子活力测定、合格率、交流问卷等方面回顾了中国玉米主产区市售品种样品种子质量十年变迁概况,并从种子质量标准认证建设、种企高质量种子生产能力提升、种子质量科普培训及市场监管等方面对玉米种子质量有效控制、保障用种安全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现代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刘 淼,毕影东,来永才,邸树峰,李 炜,樊 超,刘建新,梁文卫,杨 光
摘要:种子是现代农业的“芯片”,农作物种业是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优良品种选育是种业振兴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特用大豆作为大豆品种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肩负着丰富大豆产业结构、延伸大豆产业链的重要使命。从特用大豆品种生物学特性与营养价值、育种目标和育种进展 3 个方面,对鲜食大豆、小粒大豆、黑大豆 3 种类型的特用大豆进行了介绍,旨在为针对不同的大豆产品选育不同的品种提供参考,保障特用大豆品种种源自主可控。
苟文涛,曾莎芮,张志标,陶星星,卓国宁,谢岳昌,马瑞丰,杜小珍,李国华
摘要:柑橘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品质和产量对农业经济具有重要影响。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已成为提高柑橘品种育种效率和准确性的重要手段。通过综述近些年 DNA 分子标记技术在柑橘重要农艺性状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 DNA 分子标记在柑橘中的研究现状,以期为柑橘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基础。
摘要:基于 2008-2020 年沪深 A 股 7 家种业上市公司的样本,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分析与实证检验,探究了银企合作金融支持对种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金融背景高管比例越高,种业全要素生产率越高;资产规模、盈利能力和投资机会正向影响种业全要素生产率;资产负债率和两职合一抑制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但前者并不具备统计显著性。细化探讨了微观因素对种企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我国新时代下种业振兴的推进提供政策参考。
摘要:权利用尽原则以平衡知识产权人和社会公众的利益为目的,提高知识产品在市场流通中的效率。我国植物新品种领域权利用尽原则以产权人同意、知识产品以销售方式取得、产品购买者合法使用为适用前提,对权利人“侵权”控诉予以抗辩。我国植物新品种纠纷司法实践中权利用尽原则的适用存在适用条件不清、易与其他原则混淆等问题,完善立法、明确权利用尽在植物新品种领域的司法标准是权利用尽原则司法适用的现实需求,也是完善植物新品种权法律法规的重要举措。
摘要: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向纵深演进的背景下,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粮食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和基础。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玉米是吉林省第一大作物,肩负着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责任。对吉林省玉米种业发展现状与基础进行研究分析,对比国内外玉米种业发展,提出了当前吉林省玉米种业和种业科技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研判出吉林省种业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新时期玉米种业发展战略和政策建议,这对加快实施吉林省“千亿斤粮”生产工程,坚决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提供智力支撑。
摘要:菌种是食用菌产业的芯片,是食用菌生产的第一要素、第一资源,高质量种业发展是福建食用菌产业可继续发展的前提。本文从福建食用菌种质资源、种质创新技术及成果,以及种业创新发展支持政策等方面概述了福建食用菌种业现状,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
摘要:加强种业市场监管,对营造法治、公平、规范的市场环境,推动种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保障农业生产用种安全意义重大。对农作物种业监管体制的演变进程、法律保障体系的构建过程以及山东省种业市场监管的现状进行研究,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健全法规体系、提升人员素质、理顺机构职能、净化市场秩序等方面提出了对策措施,可为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创新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方忠艳 , 朱明昆 , 包俊浩 , 庞菁璐 , 张亚洲 , 康厚扬 , 吴丹丹
摘要:纤毛鹅观草原变种与竖立鹅观草变种在我国广泛分布,是重要的小麦族野生种质资源。为了研究种间和居群间的染色体变异和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对 15 份材料进行核型参数差异分析,发现所有材料均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或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具 2 对随体染色体,分别为Ⅰ St 和 V Y ;平均臂比的变化范围为 1.21~1.40;染色体长度比的变化范围为 1.59~1.80;核不对称系数为 0.51~0.62,核型类型均为 2A。基于荧光原位杂交(FISH)的核型分析共发现 61 个 FISH 信号变异,其中 Y 染色体的变异(33)大于 St 染色体(28),构建居群间的“核心 FISH 核型”能对 14 对染色体进行区分。结果表明纤毛鹅观草原变种与竖立鹅观草变种居群在细胞核型数据和(FISH)核型上均存在丰富的多样性。
摘要:大豆属植物(Glycine Willd.)在我国除了一年生野生大豆(Glycine soja)分布以外,还有两个多年生野大豆物种在我国福建和广东省沿海分布,即短绒野大豆(Glycine tomentella)和烟豆(Glycine tabacina)。这两个多年生种是国家基因库近年新增的大豆种质资源,有关它们的地理分布、形态类型、生物学特性、基因组信息还不十分清楚。介绍了截至 2023 年 9 月这两个多年生野大豆种质资源在我国的分布现状和研究进展,并讨论了这两个物种今后在大豆育种的利用前景及新种质资源的保护。
牛雪婧 , 郄彦敏 , 刘素娟 , 刘志芳 , 孙 娟 , 王新栋 , 王丽娜 , 耿立格
摘要:农作物种质资源是生物育种的基础,更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鹿泉区于 2019 年启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提交农作物种质资源实物 103 份,其中粮食作物 43 份、经济作物 11 份、蔬菜 49 份。通过对 1956 年、1981 年、2014 年 3 个时间节点鹿泉区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表进行汇总整理,从气候环境变化、土地资源配置变化、农业产业结构、农作物栽培品种变迁和资源普查收集情况 5 个方面进行了概述和分析,探讨了鹿泉区气候及产业结构变化对农作物种质资源造成的影响,以及鹿泉区地方品种加速消失的原因,同时针对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出了建议,以期为鹿泉区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数据支撑,也为其他县区普查收集工作提供参考。
刘瑞芳,胡晓亮,杨海静,孟丽梅,牛季娟,吕树作,谢 婕,霍 红,王治军,马克义,曹文昱,单丽丽,陈明浩,梁雪莲
摘要: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新安县作为项目县之一,全面普查了辖区内 10 个乡镇,200 余个村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同时查阅统计了新安县 1956 年、1981 年、2014 年 3 个时间节点的农作物种植种类、面积等并进行分析,发现新安县自然资源丰富,当地地方品种种植面积呈减少趋势,市场培育品种种植面积则逐年增加。本次共普查收集当地农作物种质资源 30 份,针对新安县农作物种质资源现状,提出了加大收集力度、加强保护意识、挖掘地方品种等保护和利用的建议。
摘要:种子作为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从种子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入手,对安徽省舒城县种子管理现状进行介绍,包括农作物种子生产企业、经营网点、年供种量及食用菌菌种生产情况,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部分品种标签标识不规范、种植区域不符合,经营者理论水平低,对进货档案、销售台账及种子生产经营备案不重视等问题,并总结了近年来的工作举措成效,提出要重视种子管理工作、规范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及加大技术培训指导力度等。
凌丙英,任福生,谭咸彬,唐小涵,胡琳琳,刘 彪,邓尧平,聂 峰,谭 争,胡友良
摘要:阐述了衡阳县镉污染现状及水稻控镉具体做法,从加大低镉水稻新品种试验示范、加大低镉品种政府采购、大力推进企业发展订单农业、加强对低镉吸附品种臻两优 8612 的推广等方面对衡阳县水稻低镉品种推广应用现状进行总结分析,指出低镉水稻品种推广应用既安全利用了耕地,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摘要:种子是农作物技术和各类农用技术装备发挥作用的载体。种子加工是种子质量保障的主要手段,是实现种子商业化的关键条件。杂交谷子具有优质高产、节水耐旱、抗逆耐瘠、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市场需求量高,但是杂交谷种子的精选加工机械相对落后,含杂量较高,导致种子发芽率较低,通过了解杂交谷种子生产加工过程,提出一种新型精选加工工艺,并对加工过程中技术关键环节进行说明,为进一步促进杂交谷种子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摘要:为了推进杂交水稻种子成套加工工艺的革新,分析了杂交水稻种子的质量特点,水稻种子成套加工设备国家标准的功能和不足,提出了杂交水稻成套加工设备优化的关键工艺,并归纳总结了杂交水稻种子成套加工工艺的优化集成方案。
殷君华 , 邓 丽 , 苗建利 , 李 阳 , 郭敏杰 , 芦振华 , 李绍伟 , 胡俊平 , 任 丽
摘要:利用高油酸花生品种开农 111 在 2019 年、2020 年国家北方片小粒组花生区试中的数据,通过多种分析手段,探讨开农 111 产量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明确影响产量的关键要素,并对其区域适应性进行评价。变异分析结果显示,开农111 的单株饱果数变异幅度最大,其次是单株总果数,变异系数分别为 45.41% 和 38.72% ;出米率变异系数最小,变异系数为3.89% ;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荚果产量与百果重和百仁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出米率呈显著正相关,与侧枝长、总分枝数、主茎高和结果枝数呈负相关,但不显著;通径分析结果显示,百果重对荚果产量的直接正效应最大,其次为主茎高,直接通径系数分 别为 0.608 和 0.437,百仁重通过百果重对荚果产量产生了较大的间接正效应。由此说明,百果重和百仁重是荚果产量提高的两个关键因素。主成分分析将开农 111 的 11 个农艺性状归纳为 4 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 84.285%。通过开农 111 在黄淮海区域的 18 个鉴定点的适应性分析显示,在常规管理下,开农 111 最适合在固镇、驻马店、济宁、泰安、菏泽等 5 个地区种植。本研究为开农 111 的高产栽培和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闫宏山,宋 慧,张 扬,邢 璐,解慧芳,王淑君,李 龙,刘海萍,王素英
摘要:对谷子品种豫谷 36 在 2020-2021 年华北夏谷区组和西北春谷区中晚熟组的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及构成因素等特征特性进行了分析比较,以为其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豫谷 36 在华北夏谷区、西北春谷中晚熟区均能完成其生育进程并安全成熟,表现出较强的生态适应性;2 年 40 点次区域试验中,30 点次较对照品种增产,显示出豫谷 36 具有较好的产量适应性。豫谷 36 适宜在华北夏谷区、西北春谷中晚熟区推广种植。
李龙辉,罗绍岳,周 伟,张 甲,晏承兴,卿明敬,李承端,周 静
摘要:为了完善和发展再生稻生物有机肥的施用方法,助力重庆市再生稻产业新发展,以重庆市开州区竹溪镇为例,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用生物有机肥代替部分无机肥,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中稻和再生稻产量以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对中稻产量的增幅为 3.28%~5.01%,对再生稻产量的增幅为 1.64%~17.09%,对总产量的增幅为 3.16%~8.26%。生物有机肥的施用,提高了中稻和再生稻的有效穗数、成穗率和结实率,进而提高二者产量,且对再生稻的提升效果要高于中稻;并且能够有效降低稻米的垩白度、垩白粒率、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提高稻米的糙米率、整精米率、淀粉含量和食味值,有效提高稻米外观品质、加工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进而提升稻米品质。从综合效益出发,推荐施肥方式为生物有机肥2.25t/hm2+75% 常规施肥(尿素 261kg/hm2、过磷酸钙 750kg/hm2、氯化钾 200kg/hm2)。
摘要:为了解近年来河南省主要玉米品种对南方锈病的抗性水平,对 2015 年以来河南省玉米区域试验品种、比较试验品种和联合体试验品种的南方锈病抗性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5-2022 年区域试验共鉴定了 1037 个玉米品种,高抗、抗、中抗、感和高感南方锈病品种比例分别为 7.52%、18.32%、20.35%、21.22% 和 32.59%;比较试验共 2234 个玉米品种参与鉴定,南方锈病高抗品种比例为 1.61%,感及高感品种比例为 53.27% ;2017-2022 年联合体试验共有参试玉米品种 2349 个,南方锈病高抗品种比例为 4.64%,感及高感品种比例为 48.74%。总体上区域试验品种对南方锈病的抗性好于比较试验品种和联合体试验品种。该研究为河南省玉米品种审定和抗病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王彦尊 , 王文浩 , 何丽芬 , 闫玉星 , 张 红 , 刘文俊 , 郑洪元 , 王彦雯
摘要:由核盘菌侵染引起的向日葵盘腐型菌核病会使向日葵产量降低,籽粒皮壳率增加,籽仁蛋白质及含油量下降,严重影响籽粒的食用价值和商品价值,筛选对菌核病有抗性的向日葵育种材料仍然是防治该病害最经济有效的途径之一。通过将大田病圃采集的核盘菌菌核进行 75% 酒精、5% 次氯酸钠溶液综合消毒后,得到纯化的核盘菌菌核,将一部分菌核接种在PDA 培养基并配制成 20g/L 的菌丝悬浮液进行大田室外鉴定;另一部分接种在基本培养基用于室内离体叶片鉴定。通过对 38个不同向日葵自交系综合鉴定,共发现抗菌核病品系 1 个,耐病品系 3 个,感病品系 25 个,高感品系 9 个,为实现向日葵抗菌核病的分子育种目标奠定了基础。
禤豪新 , 粱世龙 , 刘喻华 , 盛 洁 , 彭 楷 , 王远能 , 高铭信 , 郑瑞花 , 李 玉 , 邹成林
摘要:为筛选出综合性状优异的育种材料,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分析法,对参加 2022 年中鲜玉(北京)联合体东南区糯玉米试验广西横州点的 12 个糯玉米品种的 12 个农艺性状进行分析与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参试品种与理想品种的加权关联度大小顺序依次为:斯达糯 54> 锐玉 926> 徽彩甜糯 1 号 > 苏糯 6 号 > 京科糯 2000GL> 佳糯 808> 彩糯 606> 荆恒18-1> 佳农 861> 金糯 1913> 美玉 18 号 > 苏玉糯 5 号。其中斯达糯 54 综合性状最好(r′=0.8593),锐玉 926 次之(r′=0.8080),徽彩甜糯 1 号第三(r′=0.7848),苏玉糯 5 号综合性状最差(r′=0.5806)。
张 野,李继竹,谷 岩,胡文河,栾 奕,于 维,于 铁,李磊鑫
摘要:天育 108 在 2017 年 3 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先后通过辽宁省、河北省、山西省、黑龙江省及内蒙古自治区引种备案,该品种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通过对天育 108 多年多点测试及耐密性分析表明,天育 108 在吉林省玉米推广种植区域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和稳定性表现,推荐生产种植密度为 60000~67500 株 /hm2,在吉林省松原市耐密植(大垄双行、水肥一体化)试验表明,该试验条件下,种植密度在 70600~81500 株 /hm2 之间具有较好的产量表现,可依据种植实践的投入产出比、自然条件和栽培方式等合理确定种植密度,以期达到高产和较高的收益。天育 108 综合表现优良,具有较高的增产潜力,对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产业升级,促进农民增收,推动科技创新与应用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禅银丝苗是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早粳占和五山丝苗进行杂交,选育出的常规稻品种,于 2020 年通过审定,审定编号:粤审稻 20200051。禅银丝苗丰产性较好,米质达部标优质 1 级,抗倒力中强,中抗稻瘟病,产量、品质和抗性兼顾。对禅银丝苗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和栽培技术要点进行阐述,以期为禅银丝苗在广东省内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范德佳 , 陈士强 , 何震天 , 张 容 , 王汝琴 , 韩 燕 , 肖 欢 , 王建华
摘要:扬辐粳 7088 属于常规迟熟中粳稻,株高适中,株型半紧凑,群体整齐度好,抗倒性较强,熟期转色好,2023 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审稻 20230051)。区域试验结果表明,扬辐粳 7088 全生育期 152.5d,与对照淮稻 5 号相当;株高 98.8cm,亩有效穗数 23.0 万穗,每穗总粒数 129.1 粒,结实率 93.2%,千粒重 27.0g ;中感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稻米品质符合 NY/T 593—2021《食用稻品种品质》优质 2 级标准。对扬辐粳 7088 的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以及相应的栽培技术进行阐述,以期为该品种的大面积生产应用提供参考。
摘要:汕油 121 是广东省汕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珍珠红 1 号为母本、油选 10015 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后代采用系谱法选择而育成的超高产高油珍珠豆型花生新品种。该品种产量高,含油量 56.83%,中抗锈病和叶斑病,适应性广,于 2021 年 12月获得植物新品种权(品种权号:CNA20183624.6),2022 年 12 月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 花生(2022)440226。适宜在广东春、秋季,江西南部、福建中部与东南部的花生产区春季种植,应用前景广阔。
摘要:巴禾丝苗是利用粤禾丝苗与巴太香占杂交后,运用改良组群筛选法选育的感温型优质抗病常规籼稻新品种,2021 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粤审稻 20210045)。该品种米质达部标优质 1 级,抗稻瘟病,高感白叶枯病,抗倒力强,耐寒性中等,适宜广东省粤北以外稻作区早、晚造种植。
摘要:种业是国家的核心产业,昌图县辽北玉米研究院加强研发和推广力度,踏实提升品种产量、抗性,通过国内血缘 ×国外血缘的远缘杂优创新模式选育出产量高、适应性广的晚熟玉米杂交种 T1902。该玉米杂交新品种于 2021 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辽审玉 20210223。适宜在辽宁省≥ 10℃活动积温 3200℃以上的极晚熟春玉米类型地区种植,生产中可通过机械化全程操作种植。
摘要:针对陕西西北部春播生态区的气候条件和油菜制种生产现状,总结形成了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春油菜杂交种繁育技术要点,以期为保障油菜杂交种供应安全,推动陕西省春播区油菜杂交种繁育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摘要:庆油 3 号是由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和重庆中一种业有限公司共同选育的高含油双低油菜品种,具有高油、抗倒伏、抗病、抗裂角等优良农艺性状,目前作为全国农业主导品种,已经在长江中上游油菜产区的多个省份进行推广。对全国油菜生产的现状、油菜杂交技术和化学杀雄杂交技术的发展过程以及庆油 3 号的基本信息和特点进行概述,着重介绍了庆油 3 号在制种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技术,包括化学杀雄杂交、机械化制种、科学田间管理、制种要求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摘要:楚油 3 号是楚雄彝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选育登记的第一个油菜常规品种,也是云南省当时登记的油菜品种中含油量最高的油菜品种。在 2016-2018 年度三州市(玉溪、楚雄、保山)油菜品种多点联合试验中,2 年平均产量为 3744.60kg/hm2,较对照云油杂 2 号增产 12.52%,达极显著水平。该品种生育期 170.0d,株高 187.2cm,分枝部位高 79.1cm,有效分枝数 9.4 个,单株有效角果数 258.1 个,每角粒数 24.9 粒,千粒重 3.69g。经品质成分分析,芥酸含量未检出,硫甙含量 28.73μmoL/g,含油量48.61%。
任仰涛 , 刘海浪 , 杨 鹏 , 金彦刚 , 王 磊 , 李珍富 , 王 歆 , 满锡玉 , 杨永乐 , 卫万娟 , 郑雅月 , 李晖辉 , 顾启花 , 夏中华
摘要:优质玉米新品种瑞华玉三号是江苏瑞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的玉米新品种,其品种来源为 99A573×LH1805。该品种 2021 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皖审玉 20210022),适宜安徽省夏播玉米产区推广种植,具有产量潜力高、广适、稳产性好、综合抗病能力强、品质优良的特点。后相继通过江苏省 [(苏)引种(2022)第 085 号 ]、河南省 [(豫)引种〔2022〕玉 009]、山东省(鲁引种 2022030)、河北省 [(冀)引种〔2022〕第 1 号 ]、陕西省(陕引玉 20230099 号)引种备案,表明瑞华玉三号具有良好的区域适应性。从品种选育、特性特性、产量表现、栽培管理等方面对瑞华玉三号进行介绍,旨在为其应用推广提供参考。
摘要:良禾 367 是云南良禾种业有限公司以自交系 11-7 为母本、自交系 96-9 为父本杂交组配选育的杂交玉米品种,该品种于 2019 年通过云南省审定,审定编号:滇审玉米 2019242 号。总结了良禾 367 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和产量表现,并对其栽培技术及制种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归纳,以期为该玉米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摘要:针对泰安市大棚甜玉米种植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了甜玉米全生育期高产种植技术指导,包括品种选择、隔离区的设置、选地与施肥、起垄与覆膜、种子预处理、适期播种、合理种植密度、科学施肥灌水、人工辅助授粉、病虫害防治剂量与收获等方面内容,旨在为大棚保护地甜玉米高产高效种植提供参考。
摘要:为了丰富京郊草莓特色栽培品种,提高经济产出,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引进红色、粉色、白色特色草莓新品种在北京地区推广种植,8 年来累计引种近 40 个,在全市范围内种植面积 13.33 余 hm2(200 余亩)。根据果实品质、成熟期、产量表现等指标,筛选出越秀、红玉、光点、弥生姬、甘露等红色品种 5 个,粉玉粉色品种 1 个,雪兔、白色妖姬白色品种 2 个,并总结出草莓新优特色品种栽培技术供种植者参考。
摘要:安徽华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金禾 9123 为母本、周麦 28 为父本进行杂交,经系谱法选育成小麦新品种天益科麦 8号,于 2023 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 20230050。该品种综合抗性较为突出,对小麦叶锈病和条锈病的抗性较好,适宜在黄淮南片冬麦区大面积推广种植。对天益科麦 8 号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介绍,以助力该品种推广运用。
狄建勋,白科宗,钱世强,杨文豪,李根平,施莉莉,柳娟娟,李 岩
摘要:黄羊 178 是甘肃亚盛种业黄羊河有限责任公司以 hy2-1 为母本、hy115 为父本组配而成的杂交种。2022 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甘审玉 20220027。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中熟、抗旱等特点,适宜在甘肃省中晚熟春玉米类型区域种植。
摘要:中芸 10 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2016 年通过杂交、单粒传选育而成的普通菜豆新品种,具有高产、抗病、适应性广、适宜机械化收获等特点。2022 年 8 月通过中国作物学会品种鉴定,鉴定编号:国品鉴 普通菜豆 2022002。2023年 5 月获得植物新品种权,品种权号:CNA20211006000。对中芸 10 号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和栽培技术要点等进行了介绍。
摘要:汕油 188 与桂花 17 经过有性杂交、系谱选育育成的花生新品种漓油 995 综合性状优异,具有中抗青枯病、锈病,抗倒性强、适应范围广、含油量高等优点,适宜在广西区域春秋季种植,2022 年 1 月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GPD 花生(2022)450006。
摘要: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自选自交系 ZM93273 为母本、N75 为父本进行杂交,育成玉米新品种鄂科玉3 号,2023 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鄂审玉 20230004。对鄂科玉 3 号的品种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制种技术进行了介绍,以期为该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摘要:针对福建省鲜食大豆生产上品种更新换代慢、良种紧缺问题,以浙鲜 3 号为母本、K 丰 77-1 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通过系谱法多代定向选择,育成鲜食大豆新品种闽豆 12 号。该品种具有高产、稳定性好等特点,于 2022 年 7 月通过福建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闽审豆 20220001,适宜在福建省大豆产区春季种植推广。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邮编:100081 传真:
电话:010-82105796 E-mail:chinaseedqks@163.com
ICP:京ICP备09069690号-22京ICP备09069690号-2
版权所有:《中国种业》编辑部 ®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