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第1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种业论坛
    • 中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及发展的研究

      2020(11):1-7.

      摘要 (421) HTML (0) PDF 1.16 M (13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是农业知识产权中最重要的一种制度,在鼓励育种创新,促进农业和林业发展,丰富我国种质资源,保障粮食安全生产,提高农民收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等方面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1999年开始受理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至今已有21年,截止2019年底,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33,803件,授予品种权13,959件,品种保护在中国从无到有,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本文以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为起点,授权为终点,详细介绍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建立和管理体系,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情况、获得品种权的流程和条件,并针对当前的问题提出,一是完善制度,建立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延长保护期限、拓宽保护客体、全面放开保护名录以及加强品种保护相关的研究;二是构建完备的体系,建立一流的测试体系、已知品种数据库、一整套智能化的信息系统,以及在农业学科下开设植物新品种保护专业;三是鼓励全社会提高保护意识,加强信息沟通和交流,促进成果转化,积极参与品种权申请、许可转让、价值评估、纠纷协调、涉外事务等,营造有利于品种权创造、保护和运用的良好氛围;四是将《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上升为法,设立专门独立的法律,建立一个“强保护”、“严保护”、“同保护”的大环境,鼓励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壮大民族企业,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种业企业,翻开现代种业的新篇章。

    • 海南农垦南繁集团种业产业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

      2020(11):8-12.

      摘要 (264) HTML (0) PDF 1.07 M (6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海南农垦南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拥有区位与资源、基地规模、历史、农垦体制、垦地融合等优势,也面临着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体制、人才、科技核心竞争力弱,“育、繁、推、服”产业链脱节等劣势,应充分利用南繁硅谷、海南自贸港、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崖州湾科技城建设等重大机遇,规避南繁种业成本上升、其他南繁基地实力增强、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等威胁,做大做强种业产业,并提出了一系列发展策略。

    • 中国种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2020(11):13-17.

      摘要 (504) HTML (0) PDF 1.03 M (10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当前种业国内外形势,总结了育繁推脱节、种企科研投入低和集中度差3个种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分析了科研管理体制不顺、种业知识产权有效保护不足、各种业管理部门职能职责不清晰和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4个种业发展的困境;提出了积极倡导中国种业“走出去”、建立种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优化市场竞争机制4个应对未来中国种业发展之路的对策;对于提升我国种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 >专题论述
    • 种子丸粒化技术在小粒种子中的研究与应用

      2020(11):18-21.

      摘要 (278) HTML (0) PDF 1.12 M (13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阐述了国内外种子丸粒化的发展和现状,介绍了小粒种子丸粒化加工技术和工艺流程。结合多年试验结果,分析小粒种子丸粒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并提出小粒种子丸粒化加工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 二系杂交小麦不育系繁殖难点与解决方案

      2020(11):21-24.

      摘要 (238) HTML (0) PDF 1.08 M (6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几年二系杂交小麦研究及应用发展迅速。产业化过程中不育系繁殖是种子生产工作的关键点,也是产业快速发展的难点之一。针对杂交小麦不育系繁殖存在开颖授粉保纯困难、亲本需求量大、繁育系数较低,以及异地鉴定等难点,提出不育系繁殖工作中重抓原始纯度、建立高效繁育体系、开展有效隔离和去杂工作等对应解决方案。并进行杂交小麦产业发展中关于亲本繁育和产业分工的讨论。

    • 甘薯可降解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2020(11):25-28.

      摘要 (175) HTML (0) PDF 1.11 M (7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甘薯覆膜栽培技术能有效解决甘薯生产过程中有效积温不足及季节性干旱等问题。各甘薯种植区通过应用各类覆盖栽培技术均达到了提高产量的目的,但传统地膜的覆盖与回收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也造成了土壤中残留物增加,污染农田。近年来国家提倡使用甘薯可降解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可以有效控制杂草、节水保墒、降低农化产品使用及残留,是甘薯绿色高产高效生产的新模式。文章系统阐释了甘薯各类覆盖模式的优劣势,并对甘薯可降解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研究提出展望。

    • 新疆食用豆种业“十四五”发展研究报告

      2020(11):28-31.

      摘要 (227) HTML (0) PDF 1.07 M (5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疆食用豆是鹰嘴豆、豌豆、芸豆、绿豆、蚕豆、豇豆等一大类豆类作物的总称,“十三五”期间新疆食用豆种业处于科研单位少量制种,产区农户相互串换的粗放状态。“十四五”随着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目录的进一步完善,新疆食用豆种业将走上科研单位生产原原种、种业企业生产栽培种、生产单位和农户应用良种的良性发展轨道,从而促进新疆食用豆产业的发展。

    • 农作物收获指数及改良途径的研究进展

      2020(11):32-35.

      摘要 (208) HTML (0) PDF 1.04 M (11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农作物的育种目标是获得更高经济产量的新品种,收获指数是经济产量和总生物量的比值,在品种选育中能够反映一个品种群体同化产物转化为目标经济产量的能力,也是当前评价选育高产品种的重要指标。为更好指导育种工作,选育更加适宜当前需求的高产品种,本文通过对收获指数在作物育种中的重要性、对高效品种选育的指导性梳理,综述农作物高收获指数的生理机制和提高收获指数的生理基础以及通过多种育种技术途径改良提高收获指数,以期为选育优良高产的品种提供理论和方法借鉴。

    • >问题与探讨
    • 我国北方一作区马铃薯贮藏技术及发展建议

      2020(11):36-38.

      摘要 (169) HTML (0) PDF 1.05 M (5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马铃薯贮藏是马铃薯生产的一个及其重要环节,贮藏质量的好坏,关系到马铃薯产业能否健康持续地发展,本文对近年来我国北方一作区马铃薯贮藏技术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根据该生态区的地域特点,结合马铃薯贮藏期间各阶段的生理变化,阐述了温度、湿度、空气成分等影响马铃薯贮藏效果的主要因素及提高贮藏质量的技术要点,提出了贮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以期为北方一作区马铃薯贮藏技术的研究及其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 新媒体时代短视频促进种业展示传播推广研究

      2020(11):38-42.

      摘要 (242) HTML (0) PDF 1.11 M (6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智能手机、移动宽带互联网普及,为蔬菜种业博览会等农业会展提供了网上与实地展示相结合的展示传播推广渠道,达到365天永不落幕的展示成效,创新蔬菜种业等农业展会。文章分析了通过短视频为载体网上展示蔬菜种业优良特性已具备的互联网与新媒体发展现状、趋势,现有种业展示推广及与互联网结合现状,分析了短视频为载体的信息传播特点与优势,指出了通过网上开展种业展示传播推广的做法和要求。

    • 新形势下县域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之可行性探讨

      2020(11):43-45.

      摘要 (251) HTML (0) PDF 1.01 M (5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工作的开展,是因应当前农作物品种“井喷式”新形势和新一轮种业管理体制改革新局面,创新构建的服务于用种主体“看禾选种”、加快优良品种推广应用、优化推广品种结构的部省县三级联动共建的展示评价新体系。本文简要阐述了展示评价的重要性,重点分析了当前县域种子展示评价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对深入扎实开展展示评价之可行性进行了着重探讨,以期为全国性开展实施的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 >种业管理
    • 管理利用好江苏南繁基地的再思考

      2020(11):46-48.

      摘要 (244) HTML (0) PDF 1.03 M (6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南繁基地是我国宝贵的农业科研平台,是种业科技创新的特区,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和培育科研育种人才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国家对种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建设驶入快车道,在新要求、新形势下江苏紧围绕种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供给侧结构改革为目标,加快建设省级南繁公共服务平台。本文总结了江苏南繁基地建设取得的成效,并对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建议,以期促进南繁事业可持续发展。

    • 确保粮食安全,狠抓水稻良种推广

      2020(11):48-51.

      摘要 (228) HTML (0) PDF 1.07 M (4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湖北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素有“鱼米之乡”的美名。水稻是我省种植面积最大、总产最多的农作物,常年占粮食种植面积的50%、总产的70%,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核心作物。抓好水稻良种推广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至关重要,对实现乡村振兴至关重要[1]。本文总结了湖北水稻种业发展现状,分析了良种推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快水稻良种推广的建议和措施。

    • 宝鸡市农作物种业发展方向分析

      2020(11):51-53.

      摘要 (176) HTML (0) PDF 1.04 M (5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加快和种子市场的深刻变化,目前种子产业发展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规模化生产经营的农作物种类单一;企业同质化竞争激烈,缺乏差异化发展;科研育种高层次人才欠缺。立足实际,做大做强小麦种子产业;适应变化,发展差异化、专业化生产经营;更新观念,提升品牌建设和质量控制水平;扩大交流,引进培养高层次科研人才,加强与国内顶尖种业企业的合作,是宝鸡市种子产业的发展方向。

    • 2020年鹤壁市小麦品种利用现状及麦播品种利用布局意见

      2020(11):54-55.

      摘要 (215) HTML (0) PDF 1.01 M (6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鹤壁市位于河南省北部,温度光照充足,适宜小麦生长发育,是我国小麦高产区域和优质强筋专用小麦优势生产区,同时还是黄淮区域优质种子生产基地。在品种利用上主导品种突出,搭配品种合理,技术指导到位,小麦生产实现连续多年丰收增产。

    • >经验交流
    • 如何做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工作

      2020(11):56-59.

      摘要 (256) HTML (0) PDF 1.06 M (6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做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工作的关键是资源征集的数量和质量,陕西承担单位缺人、缺钱、缺技术是普遍问题,所以领导重视优先保障普查人力物力是十分重要的,其次如何提高普查人员的责任心和技术水平,将直接影响普查的质量。但长远来看,必须建立资源保护利用长效机制,将资源征集和保护列为行政部门一份长期工作任务,保护资源提供者和保护者合法权益,才是资源普查工作做好的根本保障。

    • 黄淮海种业市场渠道大退货下的思考

      2020(11):60-62.

      摘要 (255) HTML (0) PDF 1.01 M (5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近年来黄淮海种业市场渠道退货比例居高不下,除了供大于求、品种井喷、气候变化等大环境影响外,在企业产品推广运营、渠道链多个层级环节中也存在诸多的因素,避免渠道大退货要坚持“早、转、前”原则,即尽早规划运营、转变思维方法、提前运作市场,通过实施精准营销打开消费端口,既有利于品种快速推广,又可以减少渠道退货。

    • 田间现场会具体筹备指南

      2020(11):63-64.

      摘要 (217) HTML (0) PDF 1.03 M (5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对于农资经销商,每年的田间现场会是最重要而且有效的宣传、推广和销售手段之一,这些年在东北各地很多经销商掌握如何组织召开田间现场会的技能有待提高,开会结果往往造成投入和产出比不尽人意,对产品的推广销售起的作用也非常有限。笔者从自己多年参加和组织田间现场会经历中,对田间现场会的目的、如何设定会议目标、会议时间如何确定和会前各种准备事项逐渐有了深刻的认识,并积累了一定的操作经验。总结出来一套行之有效的,如何准备召开田间现场会的方法和流程。现介绍给大家,希望对农资厂家或经销商今后再组织田间现场会有一些参考和具体指导的作用。

    • >种子检验与加工
    • 节能环保、无破碎的热泵水稻种子干燥工艺

      2020(11):65-66.

      摘要 (183) HTML (0) PDF 1.04 M (3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热源和种子的破碎率是影响水稻种子加工企业加工成本的两大重要指标。近年来,燃煤设备因环保要求,大部分被禁用,寻找新的供热方式和降低破碎率已成为种子加工行业的两大难题。笔者介绍了酒泉奥凯种子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研究的节能环保、无破碎的热泵水稻种子干燥工艺,很好的解决了这两大难题,并在最后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

    • 智能化组装式钢结构玉米果穗干燥生产线

      2020(11):67-70.

      摘要 (200) HTML (0) PDF 1.30 M (6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玉米果穗干燥参数与干燥室结构优化及干燥工艺创新,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研制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系列化、规模化钢结构玉米果穗干燥设备,可根据加工需求集成600吨、1000吨、1500吨玉米果穗干燥生产线,实现了玉米种子果穗干燥的机械化生产。配置的智能化控制系统提高了玉米果穗干燥的自动化、信息化程度,玉米果穗的输送、干燥全过程,均由计算机来实现自动控制及信息管理。通过实际工程应用表明,钢结构玉米果穗干燥生产线作业量大、作业效率高,可在霜冻期来临前将所收获的玉米果穗干燥入库,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玉米制种安全。

    • >研究论文
    • 江苏省豇豆地方种质资源对花叶病毒病的抗性鉴定与研究初探

      2020(11):71-76.

      摘要 (178) HTML (0) PDF 1.12 M (4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16-2018年“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江苏省调查队历时3年收集了160份豇豆地方种资资源,2019年对其中56份资源进行繁殖鉴定的同时,调查了各份豇豆资源花叶病毒病田间自然发病状态下的抗病性,研究了抗病性与农艺性状的关系,并对其中的抗病资源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6份豇豆地方种质资源中,花叶病毒病病情指数差异较大,病情指数为0~50.86,平均11.19,变异系数为86.35%,高抗与抗的品种分别有3份和33份。方差分析表明,抗病性与资源所采集的地区没有关系,与花色、粒色、粒形等性状也没有关系,但是抗病级别与嫩荚色、成熟荚色有显著的关系,嫩荚紫红色与绿色的品种,抗性显著高于嫩荚红色的品种;成熟荚褐色与黄白色的品种,抗性显著高于成熟荚紫红色的品种。相关分析表明,病情指数与播种到首次采收成熟荚的时间、百粒重、单株籽粒产量的相关系数都不显著。对36份抗病的豇豆资源的16个性状聚类分析,分成三个类群,第Ⅰ类群属于大籽粒类型,第Ⅱ类群属于小籽粒、籽粒低产类型,第Ⅲ类群属于籽粒高产早熟类型,来自第Ⅲ类群的采集编号为2019321015的豇豆资源“鳗鱼豇”,与其它35份抗病资源的不相似度最大,遗传差异最大,此外还表现为籽粒产量高、早熟与抗病,因此是一份优异的抗病资源。

    • 周 8425B 与小偃 81 的 RIL 品质、 物候型及农艺性状分析

      2020(11):76-80.

      摘要 (223) HTML (0) PDF 1.07 M (5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小麦骨干亲本周8425B与物候稳定型强筋小麦品种小偃81的RIL的品质、物候型及农艺性状,以周8425B为母本,小偃81为父本的102个家系为材料,采用分期播种法,早晚播相差35d,对其品质、物候型及农艺性状进行分析。早播强筋(中强筋)家系62个,晚播强筋(中强筋)家系68个,早、晚播综合评判家系品质类型,强筋(中强筋)家系56个。早、晚播抽穗期差值越大物候性越不稳定,对抽穗期差值与品质类型进行分析,发现中筋家系个数与抽穗期差值显著正相关,物候性不稳定不利于品质的形成。对适合南阳麦区的33个强筋(中强筋)家系及亲本在农艺性状抽穗期、抽穗期差值、株型、株高、穗长、穗下茎长、穗下节长、旗叶长、旗叶宽、倒二叶长、倒二叶宽进行聚类分析,当平方欧氏距离为5.0时聚为4个群,当平方欧式距离为15.0时,第Ⅰ、Ⅱ、Ⅲ群聚为一群,第Ⅳ群单独为一群。第Ⅰ群包括:S64、S66、S17、S46、S78、S34、S44、S1、S101、S51、S18、S48、S50、S45、S87,第Ⅱ群包括:S40、S47、S27、S35、S90、S98、小偃81,第Ⅲ群包括:S32、S83、S58、S37、S109、S13、S5、S93、S19、S81,第Ⅳ群包括:周8425B、S33、S62。其中第Ⅰ群株型偏紧,株高中高,穗长中等,穗下茎长、穗下节长相比亲本变长,旗叶长与宽得到改良。第Ⅱ群中S35在兼顾物候稳定性时,株高中高,穗长中等,叶长变短,叶宽变宽。第Ⅲ群抽穗期中早,株型中散偏紧,株高偏高,穗型中等长,穗下茎与穗下节长均较长,旗叶长、宽介于两亲本之间。第Ⅳ群中S33与S62相对周8425B在其品质上得到改良后,株高保持中矮,抽穗期提前,抽穗期差值变大(物候稳定性降低)。

    • 大花萱草不同品种间杂交亲和性及结实特性研究

      2020(11):81-85.

      摘要 (152) HTML (0) PDF 1.11 M (5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试验以不同品种大花萱草为试材,研究了其品种间的杂交亲和性和结实状况。结果表明:大花萱草自交亲和性很低,杂交亲和性也普遍偏低。在17个杂交组合中,金娃娃与不同品种的杂交坐果率相对较高,其中金娃娃♀?红运♂坐果率最高,为27.9%;其次是黄绣客,红运最低。不同授粉方法对大花萱草杂交亲和性影响效果为:2g/L赤霉素 > 2g/L NaCl >4g/L赤霉素>切割柱头>蕾期授粉>1g/L赤霉素>常规授粉。大花萱草结实率的高低与父本的花粉活力、母本柱头可授性、花粉管萌发生长状态及胚败育等因素相关。

    • 新科稻 31 丰产稳产性分析

      2020(11):86-88.

      摘要 (167) HTML (0) PDF 1.03 M (4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全面了解新科稻31的生产应用前景,利用2015- 2016年2年的国家水稻品种试验黄淮粳稻B组汇总结果,通过产量、高稳系数和相关系数分析新科稻31的丰产稳产性,并进行了产量构成要素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新科稻31两年区试产量分别为 683.6kg/667m2和 665.9kg/667m2, 均比对照增产;高稳系数分别为 88.6% 和 92.6%,均大于对照;有效穗数和结实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综合分析,新科稻31 是一个抗病性强,丰产稳产性好,适应性强的水稻品种,在生产上可以通过适度加大栽插密度来提高产量。

    • 生物炭对寒地早粳稻生长的影响

      2020(11):89-92.

      摘要 (114) HTML (0) PDF 1.14 M (4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阐明生物炭对寒地早粳稻生长的影响,以黑龙江省两个大面积推广应用的粳稻品种龙粳21和空育131为材料,对不同生物炭施用量下水稻的分蘖动态、叶片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以及干物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对寒地早粳稻生长存在影响。施入一定量生物炭有利于水稻分蘖的形成,生物炭用量为5t/ha(C1)时能够增加两个参试早粳稻品种的分蘖数。施用生物炭能够提高水稻分蘖期叶片叶绿素含量,但不同品种生物炭施入量存在差异。同时,生物炭用量影响不同水稻品种叶片叶面积指数大小,其中龙粳21在C2水平下,获得最大的叶面积指数,而空育131在C1水平下,获得较大的叶面积指数。进一步分析发现,高生物炭用量(10-15t/ha)有利于两个品种分蘖期干物质积累,齐穗期茎鞘干物质的积累,而低生物炭用量(0-5t/ha)有利于两个品种齐穗期叶片和穗干物质的积累。研究结果将为生物炭在黑龙江省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 >育繁制种
    • 高产优质广适型两系杂交稻隆两优1377的选育

      2020(11):93-95.

      摘要 (339) HTML (0) PDF 1.08 M (6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隆两优1377是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用温敏两系核不育系隆科638S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优质抗病常规品种黄粤丝苗(R1377)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高产稳产,品质优,适应性广,抗倒性强,熟期适宜,农艺性状优良。2017年分别通过了国家长江上游中籼迟熟、中下游中籼迟熟、华南感光晚籼组审定;2018年通过了广西省桂南晚稻组新品种审定,2018-2019年累计推广面积逾13.3万hm2,应用前景广阔。

    • 理想株型三系不育系国丰143A的选育与应用

      2020(11):96-98.

      摘要 (139) HTML (0) PDF 1.06 M (5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09年利用从东南亚引进的优质品种CRCB作母本,与自选中间保持系材料293B作父本,F2代在群体中选择株型理想、长粒型单株与五丰A测配12对,经过多代回交育成的籼型三系不育系,具有不育性稳定、异交结实率高、配合力好、稻瘟病抗性较好、理想株型等特点,2018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专家田间育性鉴定,2019年江西省审定(赣审稻20190067)。本文介绍了该不育系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配组要点及繁殖技术要点等。

    • 粳型杂交稻嘉优中科6号亲本特性及高产制种技术

      2020(11):98-99.

      摘要 (259) HTML (0) PDF 1.08 M (5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嘉优中科6号是粳型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 201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63)。该组合具有苗期起发快、秧龄弹性较好、成穗率结实率较高的特点,且穗大粒多、产量高、适种范围广。本文介绍该组合不育系嘉66A和恢复系中科6号特征特性,总结分析嘉优中科6号高产制种关键技术。

    • 球形花爆裂玉米佳球 105 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2020(11):100-102.

      摘要 (244) HTML (0) PDF 1.05 M (6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介绍了球型花爆裂玉米新品种‘佳球105’的品种选育、育种方法、品种特征特性、爆花品质,大面积生产的产量表现以及栽培技术要点。

    • 优质节水抗旱稻不育系沪旱5A高产繁殖技术

      2020(11):102-104.

      摘要 (130) HTML (0) PDF 1.07 M (4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沪旱5A属感温型节水抗旱稻三系不育系,具有抗性好,配合力强,易于制繁种,适应性强等特性。根据沪旱5A亲本的生长特征、开花习性以及上海的气象特点,结合多年的亲本繁殖实践经验,总结了沪旱5A的高产繁殖技术。

    • 早熟玉米新品种并单70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2020(11):104-105.

      摘要 (275) HTML (0) PDF 1.10 M (5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并单70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以自选自系太14F24作母本,太14-1582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玉米单交种。2019年7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山西春播早熟玉米区生育期130天,比对照大丰30早熟1天。2016年、2017年参加山西省春播早熟区玉米区域试验,平均亩产857千克,比对照大丰30增产5.35%,增产点率100%。201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883.3千克,比对照增产7.3%,增产点率100%。该品种表现抗倒伏、脱水快、容重高、淀粉含量较高、品质优特点。

    • >实用技术
    • 水稻科研试验田育秧技术规程与作业标准

      2020(11):106-110.

      摘要 (140) HTML (0) PDF 1.10 M (4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育秧是水稻科研田间试验工作的关键环节,依据科研试验材料的多样性和特殊性,结合目前水稻生产上的育秧方法,提出了适应科研试验的水稻育秧操作规程、作业标准。

    • >良种良法
    • 机收玉米新品种潞玉1611节水栽培关键技术

      2020(11):110-111.

      摘要 (442) HTML (0) PDF 1.06 M (6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潞玉1611是以LYA54为母本、LYB21为父本选育的玉米杂交种,2019年通过国家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组和西北春玉米组双国审。该品种在新疆多年田间鉴定表现突出,具有抗倒伏能力强、优质高产、脱水速度快,适宜机收等突出优点,适宜在新疆中晚熟机收玉米区推广种植。

    • 大豆新品种蒙豆4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2020(11):112-113.

      摘要 (219) HTML (0) PDF 1.08 M (7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蒙豆48是呼伦贝尔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北99-356为母本,以“(呼01-104×北99-453)F2” 为父本,经系谱法杂交选育的新品种,2019年通过内蒙古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蒙审豆2019002号),适宜内蒙古东部2230℃以上积温区及国内类似生态区种植。

    • 人工合成春小麦新品种龙春 166 及栽培技术

      2020(11):113-114.

      摘要 (180) HTML (0) PDF 1.04 M (3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春小麦新品种一直是黑龙江省的育种目标。龙春166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资源研究所利用人工合成小麦中的优异基因与普通小麦杂交和回交的方式选育的小麦新品种,整合了小麦近缘物种和普通小麦品种的优异性状,具有抗旱、秆强,抗倒伏、高产等特性。2019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黑审麦20190001。

    • >新品种
    • 国审高产稳产抗病夏大豆新品种濉科23

      2020(11):115-116.

      摘要 (301) HTML (0) PDF 1.03 M (4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郑59?徐豆9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的濉科23,聚合了多个骨干亲本的优良基因,具有高产、稳产、广适、生育期适中、综合性状优良等优点,通过省审(皖豆2016007)、国审(国审豆20200045),适于安徽江淮淮北和长江流域夏播种植。

    • 高产高抗青枯病花生新品种农大花108

      2020(11):117-118.

      摘要 (415) HTML (0) PDF 1.08 M (7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农大花108是河南农业大学以诱花10(EMS诱变)为母本、白沙1016为父本,有性杂交,经过多代定向选择育成的适合豫南、长江流域种植的高抗青枯病、优质的花生新品种,202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新品种登记GPD花生(2020)410056。本文简要介绍了该品种选育的过程、产量表现、主要特征特性和简化栽培技术。

    • 杂交玉米新品种红单21号的选育

      2020(11):118-120.

      摘要 (164) HTML (0) PDF 1.13 M (4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红单21号是红河州农业科学院育成的高品质中晚熟玉米单交种,品种组合为:G11-3-3?P209。该品种丰产性好,适应性广,抗病、抗逆能力强。2020年经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滇审玉米2020160号。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000~2000米种植。

    • 油用向日葵新品种宁葵杂8号的选育

      2020(11):120-121.

      摘要 (148) HTML (0) PDF 1.09 M (4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宁葵杂8号是以不育系181A和恢复系S31R杂交选育而成的油用型向日葵新品种。该品种群体生长整齐,籽粒饱满、结实率高、丰产性好,抗逆性强,田间适应性好,2016年通过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宁审葵20160001。2019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向日葵(2019)640242。适宜在宁夏银川市、石嘴山市、固原市、中卫市等≥10℃有效积温2200℃以上的向日葵产区春季种植。

    • 花生地方品种蒙山四粒糙及其利用价值

      2020(11):122-123.

      摘要 (178) HTML (0) PDF 1.06 M (4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蒙山四粒糙是沂蒙山区古老的花生农家品种。该品种为龙生型,油食兼用,生育期125天左右。株型匍匐,交替开花,主茎高42cm,侧枝长43.5cm。荚果质地较硬,网纹清晰,果嘴明显,果柄较硬,收获时不易落果。田间表现高抗青枯病、叶斑病等,抗旱耐瘠性好。2018年临沂市花生产业发展创新团队、山东中农天泰种业有限公司对其进行了国家花生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花生(2018)37037。介绍了蒙山四粒糙的来源、特征特性,探讨了开发利用价值,以期提高对蒙山四粒糙等优异地方品种资源的多元化开发利用和保护力度,并为优质花生新品种选育提供优良种质资源。


年第卷第11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