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第7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种业论坛
    • 历史成就 时代使命 责任担当

      2019(7):1-7.

      摘要 (519) HTML (0) PDF 1.09 M (6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种子是生命的源泉,是活力的象征,也是文明的希望。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粒种子曾经开创了一个文明。早在远古时代,人类的祖先就从随风飘落的种子在泥土中生根发芽和开花结果这一神奇现象中得到灵感,告别了茹毛饮血的原始采集,开启了刀耕火种的农耕文明。从此,种子养育着人类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催生着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和现代文明,承载着人类的和平美好和繁荣希望。人们由衷地赞叹种子的神奇,崇敬种子的魅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种业人薪火相传,生命相续,为种业事业的发展奉献青春年华和毕生心血,开拓了种业发展的历史进程,留下了种业发展的丰富遗产。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更是掀开了中华民族种业发展的新篇章。

    • 我国农村居民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的调研与思考

      2019(7):8-10.

      摘要 (546) HTML (0) PDF 1003.72 K (7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我国种业发展迅速,取得了诸多的成就。特别是在基因组分子育种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具有基因组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之一。本文以问卷为基础,对当前我国民众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问卷的实证分析得出了当前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民众意愿、民众心理现状,较真实地反映出了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民众基础。

    • >专题论述
    • 种业企业并购数据挖掘决策

      2019(7):11-12.

      摘要 (501) HTML (0) PDF 1.04 M (6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面对我国种业发展呈现出“多、小、散、乱”的特点,利用企业并购整合较之于依靠企业内部资金积累,具有更强的推动力。种业企业并购决策及其整合依赖于相关数据收集与整理。本文就种业企业并购及数据挖掘、并购数据结构、决策数据挖掘思路等问题进行研究,旨在提高并购整合效率,降低并购整合风险。

    • 小麦常规育种技术与改进策略研究

      2019(7):13-15.

      摘要 (511) HTML (0) PDF 1.02 M (6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小麦的育种方法有很多,而在国内外使用的最多的育种方式还是常规育种,也就是种内品种间杂交选育纯种品种,这种方法应用范围最广、成效最大。在小麦育种方面,经过育种家们长期的实践探索也总结出了不少技术和方法,但时代在不停的进步,科学技术也在不停的发展,人们对小麦的需求使得小麦的育种目标发生变化,相应的小麦的常规育种方式也应当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向前发展。本文针对小麦常规育种技术的步骤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再提出了时代变化下的发展方向,最后对小麦的常规育种改进策略进行了介绍。

    • 干旱半干旱区粮油作物及特色小杂粮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2019(7):16-18.

      摘要 (460) HTML (0) PDF 1.08 M (5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章概述了干旱半干旱地区定西市粮油作物及特色小杂粮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建设内容、总体方案、运行机制、保障措施和经济效益分析等,试图改善该地区粮油作物及特色小杂粮品种老化、种植技术落后的现状,加快高产、优质、抗逆新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研发推广,实现该地区粮油作物及特色小杂粮生产良种化,提升生产管理水平,增加农民收入。

    • 甘肃农垦良种有限责任公司产业升级发展规划

      2019(7):19-22.

      摘要 (479) HTML (0) PDF 1.02 M (5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中,甘肃农垦良种有限责任公司不断创新经营机制,强化监管力度,提升管理水平,探索并成功推行了干播湿出及水肥一体化滴灌节水技术和集约化经营、项目化管理的种植模式。近年来,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为适应玉米种业市场的发展态势,延伸制种产业链,提高核心竞争力,公司迅速整合优势资源,制定了“稳定生产,发展前端研发和后端营销”的整体发展思路。确立了“稳固大西北,进攻黄淮海,拓展大西南”的育种目标, 实施了5个“1 ”的销售模式。这一转型升级新体系的建立,为推进公司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 种业并购决策支持系统可行性分析

      2019(7):23-24.

      摘要 (415) HTML (0) PDF 1.02 M (5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种业是国家基础性产业,如何快速的通过并购来塑造出种子企业的龙头是我国种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本文提出种业发展和决策支持系统概念,建立种业并购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框架,并进行可行性分析,得出灵活、发展、快速、用户参与的决策支持系统可以快速促进我国种业企业航空母舰的成形,从而推动我国种业持续健康发展。

    • >种业管理
    • 青岛市农作物种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2019(7):25-26.

      摘要 (520) HTML (0) PDF 1.03 M (7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青岛市以建设国际种都为目标,加强商业化育种体系建设,初步构建起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资本为纽带、产学研融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产业体系。文章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种业招商、种企培育、良种繁育、种质检测等方面,系统总结了青岛市农作物种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下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 加强农作物品种种性安全监管刍议

      2019(7):27-28.

      摘要 (481) HTML (0) PDF 1.04 M (6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本文分析了加强种性安全监管的必要性:加强种性安全监管是《种子法》的要求,种性安全隐患增加现实要求,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需要;并提出了对策: 严格执行《种子法》及其配套的法律法规,构建种性安全监管体系,完善品种(种性)测试鉴定平台,开展种性安全鉴定和农作物品种种性跟踪调查,争取政府支持、加大财政投入。

    • 衡东县种子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2019(7):29-32.

      摘要 (455) HTML (0) PDF 989.38 K (5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实施以来,对种子管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为确保种业安全、粮食安全、农业安全,保障粮食丰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衡东县种子管理站围绕《种子法》赋予的职责和权力,创新管理模式,规范体系建设;加大涉农涉种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加强种子市场监管,严把种子质量关,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积极调处种子质量纠纷,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认真开展品种区域试验示范,科学引导农民选用合法、安全、优质良种,防止和减少质量事故的发生。对衡东县种子管理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 >地方种业
    • 新乡市生物育种专项实施与再思考

      2019(7):33-34.

      摘要 (407) HTML (0) PDF 1.02 M (4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乡市地处中原,一直以来以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和优质小麦种子生产闻名遐迩,是河南省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大市,也是一个农作物种业大市。为更好适应现代种业发展,新乡市委市政府于今年下文在全市开展生物育种专项工作。本文是对全市生物育种专项的延伸思考,以冀能对本市生物育种专项工作顺利实施提供借鉴。

    • 重庆种业改革发展的实践探索

      2019(7):35-37.

      摘要 (454) HTML (0) PDF 1.08 M (5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临朐大白菜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与管理探究

      2019(7):38-39.

      摘要 (439) HTML (0) PDF 933.66 K (6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临朐县大白菜杂交制种由来已久,年生产大白菜种300万kg,占全国大白菜种市场份额的15%以上,成为江北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大白菜制种集散地,2017年获得农业部国家第一批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认证。近几年,通过加强许可备案管理,强化全过程质量控制,加强行业自律,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等措施,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提供实践经验。

    • >种质资源
    • 湖北省当阳市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现状与分析

      2019(7):40-43.

      摘要 (486) HTML (0) PDF 1.10 M (8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对当阳市的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了普查和数据分析。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完成了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表的编制,从农作物的种植面积、种植品种、种植结构等3个方面阐述了当阳市近60年来的农业生产变化,分析了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为当阳市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参考。

    • >研究论文
    • 玉米自交系抗旱性鉴定试验报告

      2019(7):44-47.

      摘要 (546) HTML (0) PDF 1.08 M (5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101份优良自交系为材料,在甘肃省敦煌种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酒泉育种基地设置田间自然抗旱鉴定试验,以抗旱系数为主要考察指标,筛选相关性状指标形成综合抗旱系数。试验初步筛选出抗旱性状优良的玉米自交系20份,即LH52、DH257、HL40、PHR31、54358、DG10、HL57、HL49、LH160、HL50、HL45、HL44、DG07、HL58、DG04、K10改、DG11、PHW53、939、B1M、HB7、HB5、HL47、DG27,这些抗旱性状优良且亲缘关系较远的自交系宜在抗旱玉米新品种选育中作为亲本和基础种质重点加以利用。

    • 同一群体的12个玉米自交系配合力分析

      2019(7):48-51.

      摘要 (426) HTML (0) PDF 1.07 M (5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利用同一群体的12个玉米自交系与绥系701、PH4CV两个测验种,通过NCⅡ遗传交配设计获得的24个杂交组合为试验材料,进行了一般配合力研究。结果表明: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秃尖长、百粒重、出籽率、单株产量、穗轴粗、籽粒含水量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在P1组中10个性状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P2组亲本除秃尖外,其余9个性状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供试的群体自交系中,产量及综合性状一般配合力表现较好的自交系有SQ01、SQ02、SQ09、SQ04。其中SQ01在今后的组配利用中可对穗行数这一性状加以改良,SQ09可针对籽粒含水量和穗轴粗方面加以改良,SQ04可对百粒重和穗轴粗方面进行改良。SQ02在降低籽粒含水量和增加果穗行粒数的一般配合力表现良好,可进行有针对的组配及利用。

    • 玉米超多穗行数基因型通15D969的单倍体育种效应

      2019(7):52-54.

      摘要 (424) HTML (0) PDF 1.07 M (4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超多穗行数基因型15D969组配1个杂交组合、3个回交组合材料进行单倍体育种,针对单倍体自交结实率和超多穗行数基因型DH系概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杂交组合单倍体自交结实率高于回交组合;超多穗行数基因型在杂交材料DH系群中占0.45%,在高穗行数回交材料DH系群中占7.2%。

    • 外源施加多胺对提高玉米种子耐冷性的研究

      2019(7):55-59.

      摘要 (472) HTML (0) PDF 1.91 M (5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玉米耐冷自交系辽2386和冷敏感自交系辽6082为材料,研究了以外源施加精胺(Spm)和亚精胺(Spd)作为引发剂,对玉米种子吸胀中的耐冷性、发芽能力和苗期生物量的影响,探讨利用外源多胺缓解玉米低温胁迫的相关机制。结果表明,种子经Spd 和Spm 引发低温(5℃)吸胀后,辽6082发芽率为93%,和引发前相比显著提高了12%,且苗高显著提高了44.62%,苗鲜重显著提高了26.76%。同时,Spd 和Spm 引发提高了低温胁迫期间两自交系胚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降低了丙二醛(MDA)的含量。自交系辽2386在种子吸胀期间的耐冷性强于辽6082,而不同自交系不同器官对多胺敏感性不同。总之,Spd 和Spm 处理能提高玉米种子吸胀期间的耐冷性,提高低温胁迫下种子的抗氧化能力和发芽能力。

    • 6个籼粳杂交稻品种连晚试验与应用分析

      2019(7):60-62.

      摘要 (466) HTML (0) PDF 934.18 K (5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筛选推广优良连作晚稻品种,2018年开展了6个籼粳杂交稻品种连晚比较试验,分析其推广应用潜力。结果表明,6个参试品种均可作连晚种植,表现为甬优4550生育期(122d)最短,甬优7860株高(93.6cm)、总粒数(187.5粒/穗)和产量(568.2kg/667m2)最高,甬优1540结实率(92.9%)和实粒数(163.8粒/穗)最高,春优84有效穗(17.8万/667m2)最多,嘉优中科3号千粒重(27.8g)最大。综合评价:甬优1540是最适宜连晚种植的品种,甬优7860和春优84作连晚种植宜早插早栽。

    • 辽宁省中熟大豆新品种筛选比较试验研究

      2019(7):63-65.

      摘要 (497) HTML (0) PDF 1000.95 K (5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筛选具有丰产性和稳定性的适合辽宁中熟地区种植的高产大豆品种,对 15 个大豆品系在不同地点的产量表现进行比较研究。通过产量、农艺性状、品质、抗病性分析,结果表明,铁豆110、铁豆111、铁豆112、沈农豆34、辽豆68、辽豆73、辽豆74、辽豆75 共8个品种表现良好,建议继续参加下一年区试试验。辽豆69、铁豆100、铁豆101 三个品种复试和生试表现突出,建议报审。适宜在辽宁省中熟区域内进行推广。

    • >育繁制种
    • 高油大豆新品种合农77的选育

      2019(7):66-68.

      摘要 (687) HTML (0) PDF 1.15 M (8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选育高油大豆新品种,充分满足大豆生产、压榨企业和豆农种植的需求,通过优选高油亲本、配制高油组合与创建高油选择群体,同时改进目标性状识别与选择及鉴定技术与检测分析方法,育成了高油大豆新品种合农77,2018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同年获植物新品种保护权。该品种油分含量达到24.13%;区域试验每hm2平均产量3120.6kg,较对照品种合丰51增产9.8%,生产试验每hm2平均产量3006.3kg,较对照品种合丰51增产8.8%;生育日数115d左右,需≥10℃活动积温2300℃左右,在北方春大豆产区属中早熟品种;中抗灰斑病。该品种是黑龙江省有品种审定纪录以来首批审定推广的油分含量超过24%以上的新品种。

    • 半蔓型超高产花生品种益花1号的选育

      2019(7):69-70.

      摘要 (784) HTML (0) PDF 994.69 K (5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益花1号是河南益人实业有限公司采用“汝选07-16”为母本,“汝花98-1”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和系统选育方法培育的半蔓型超高产花生新品种。于2018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8 年通过农业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本文对该品种的亲本来源、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等进行了介绍。

    • 优质甜玉米浙甜16的选育

      2019(7):71-72.

      摘要 (371) HTML (0) PDF 997.58 K (5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浙甜16是浙江省东阳玉米研究所育成的优质甜玉米新品种,2018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浙审玉2018004)。该品种分别参加了2016~2017年省区试、生试、抗病鉴定、品质分析,表现出高产、稳产,甜度高、色泽好、品质优等特点。适宜在浙江省及周边地区作春、秋玉米推广种植。

    • 大豆新品种银豆4号的选育

      2019(7):73-74.

      摘要 (382) HTML (0) PDF 1.02 M (5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大豆新品种银豆4号是白银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晋豆31为母本,(晋豆11?1259)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2016-2017年在甘肃省大豆区域试验中,2a 11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2830.65kg/ hm?,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11.50%。2017年在甘肃省大豆生产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2821.05kg/hm?,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5.21%。该品种株高86.0cm,单株结荚数44个,单株粒重32.0g,百粒重22.5g,生育期140d左右,属于中晚熟品种。籽粒粗蛋白含量397.0g/kg,粗脂肪含量184.0g/kg。抗大豆花叶病毒病、中抗大豆灰斑病。适宜在甘肃省中晚熟及晚熟品种类型区种植。

    • 春油菜新品种青杂12号的选育

      2019(7):75-78.

      摘要 (415) HTML (0) PDF 1.05 M (6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青海省油菜生产后期易倒伏、规模化制种去杂难等问题,以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105A为母本、橘红色花瓣恢复系403R为父本组配成甘蓝型油菜杂交种青杂12号。该品种产量、品质、含油率、抗病性和抗倒性均优于主栽品种青杂5号,适宜在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海拔2800m以下和柴达木盆地海拔3000m以下区域推广种植。

    • 鲜食和加工型甘薯品种红春种薯优质快繁技术

      2019(7):79-80.

      摘要 (461) HTML (0) PDF 988.01 K (5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红春甘薯品种是威海市农科院于2013年从日本引进,以代替引自日本在威海地区种植多年的红东、高系-14等出口加工型品种。经过多年的引进试种,我们总结出了该品种的种薯薯苗繁育以及优质栽培技术,在威海数个县区示范栽培,种植户取得了客观的种植效益。该品种在收获储存一个月后,烤薯味道甜软,糯香甜,口味不差于目前我国主要烤薯品种,已成为威海地区数个加工企业和甘薯种植合作社的主推品种。本文重点介绍了该品种的健康薯苗快速繁育,以及种薯种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的防治以及收获、储藏等关键技术措施。国家甘薯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固定调查点农户—威海市文登市张家产镇岚村殷帮强采用此法在2017年用3斤红春采用多级扩繁繁殖薯苗3200株,霜降前收获约3000斤种薯,繁殖系数1000倍。

    • 籼粳杂交稻嘉优中科1号的制种技术

      2019(7):81-82.

      摘要 (489) HTML (0) PDF 1015.95 K (7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嘉优中科1号是典型的粳不籼恢型三系籼粳杂交稻新组合,2016年通过上海审定,审定编号:沪审稻2016004。母本为柱头外露的BT型粳稻不育系嘉66A[1],父本为具有广亲和基因的籼稻恢复系中科嘉恢1号,具有超高产、品质优、早熟矮杆等多种优良特性,为了加快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本文介绍了嘉优中科1号的父母本特性及高产制种技术要点。

    • 玉米新品种浩育2号及栽培制种技术

      2019(7):85-86.

      摘要 (617) HTML (0) PDF 1.03 M (5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玉米新品种浩育2号是山西亿鑫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选育的高产、稳产玉米新品种,同时还具有适应性强、综合抗性好、综合性状优良、籽粒品质优、商品性好等特点。该品种于2018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甘审玉20180018。适宜在甘肃省中晚熟水地春玉米类型区种植。本文通过对浩育2号的选育经过、亲本来源以及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要点、制种技术要点的介绍,以利于更好地应用于农业生产。

    • >良种良法
    • 双低油菜品种荆双69及轻简化高产栽培技术

      2019(7):87-88.

      摘要 (355) HTML (0) PDF 1.04 M (4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荆双69是荆州农业科学院选育的双低常规油菜新品种,具有丰产性稳产性好、粗脂肪含量高、抗逆性强、适应机械化收获等优点,经近年的推广应用,从播种前准备、适期适量播种、大田管理、收获贮藏等方面总结了适应该品种的轻简化高产栽培技术。

    • 机械粒收玉米新品种郑原玉432

      2019(7):89-90.

      摘要 (524) HTML (0) PDF 1.06 M (11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郑原玉432是河南金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利用单倍体育种技术,研发的适合机械化收粒的玉米品种,该品种早熟、矮秆、耐密,抗高温热害和抗倒性好,灌浆和脱水快,201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对该品种特征特性、机收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要点进行了介绍。

    • 寒地优质抗病水稻新品种龙粳50及栽培技术

      2019(7):91-92.

      摘要 (532) HTML (0) PDF 1.03 M (6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龙粳50原代号龙花07211,采用花培和常规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育成。2016年5月通过黑龙江省品种审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品种质优: 整精米率69.9%~72.2%,食味品质80分,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二级,产量高,抗稻瘟病。栽培上注意防治恶苗病。

    • >新品种
    • 玉米新品种登海DT515

      2019(7):77-78.

      摘要 (1070) HTML (0) PDF 1023.24 K (10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玉米新品种登海DT515由枣庄登海德泰种业有限公司2014年以Z206为母本、 Z102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选育而成。夏播生育期为 104 d,需≥ 10℃活动积温2650℃。该品种具有耐密性好、抗病性强、脱水快、抗倒伏、适宜机械化收获等特点,适合山东省夏玉米生产区种植。

    • 黑糯玉米新品种黑糯118

      2019(7):83-84.

      摘要 (435) HTML (0) PDF 998.53 K (5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黑糯118是以白糯玉米自交系WN108作母本,以黑糯玉米自交系桂黑系102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黑糯玉米杂交种。该品种植株半紧凑型,籽粒为黑紫色,穗轴黑色,出苗至鲜果穗采收期春播平均86d,秋播69d。具有高产、稳产,综合抗病性强,后期保绿性长,秸秆可以作为青饲料,结实性好,果穗外观品质好,籽粒含花青素高,蒸煮口感香甜柔软,适应广西及东南鲜食玉米区域种植。


年第卷第7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