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9):1-2.
摘要:本文从A股上市、新三板挂牌、公开披露的种业投资并购事件以及国际并购等方面,全面回顾了我国2017年度种业资本市场情况,可为种业管理和投资并购提供参考。
2018(9):11-15.
摘要:随着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的崛起,传统育种数据管理方式已无法应对大规模育种的需求。针对现状,提出了云技术新型育种数据服务架构,并构建了育种数据服务平台。该平台以Django为Web框架,Python为后端操作建模语言,MongoDB为数据库,运用云存储数据中心模型及面向用户的多层服务架构为育种家提供数据存储服务和数据分析服务。平台为各育种单位开展相应服务提供了可行性的架构方案,实现了育种数据资源共享,同时推进了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2018(9):16-18.
摘要:摘要: 苜蓿是世界上种植最广的优质豆科牧草之一,培育耐盐新品种是减少盐渍化土壤对苜蓿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的重要途径。笔者综述了苜蓿的起源、分布和分类,耐盐生理及耐盐性育种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并对其耐盐性研究的前景进行了讨论。
2018(9):25-27.
摘要:花生产业是临沂市的传统优势产业。本文对临沂市当前花生产业现状进行调研,论述了制约其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实现花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2018(9):28-30.
摘要:本文对烟台种子企业、研发、规模和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烟台种业发展具备优越的自然资源禀赋、浓厚的育种历史沉淀、强大的产业实力和育种力量等优势因素,但也存在种业领军型人才缺乏、生物育种能力薄弱和种子品牌建设滞后等弱势因素,在体制机制、体系建设、品牌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对策,以期为烟台现代种业良好发展提供参考。
2018(9):31-32.
摘要:摘 要:为做强做大闽北现代种业,实现产业兴旺,加快推动绿色农业发展,本文从推进育种创新、品种示范推广、稻种基地建设、落实新《种子法》等五方面对如何加强闽北种业绿色发展的当前工作提出了粗浅的看法,仅供参考。
2018(9):33-35.
摘要:稻麦种子市场新品种不断涌现,种子销售竞争激烈,农业经营主体发生变化,种子市场暴露出一些新问题,影响种业市场良性发展。针对市场现实问题提出优化种子流通环节,增强服务意识,加大监管执法力度,提倡发展优特品种,增加良种补贴等措施,促使未来种业市场健康发展。
2018(9):36-37.
摘要:海南省的三亚市、乐东县、陵水县是我国得天独厚的天然温室,是国家划定的南繁基地,陕西省种子管理站建立的南繁育种基地,通过成立南繁领导小组、统一基地管理等措施和完善的基础设施等硬件条件,有效的解决了部分单位独立建设南繁基地资金不足、基地规模较小、田间设施较差、南繁人员生活不能保障、育种材料流失、育种人员缺乏交流、南繁管理组织协调能力不强等一系列的问题,为陕西玉米育种研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018(9):38-40.
摘要:汉中市油菜制种基地是2017年农业部认定的第一批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同时成为全国首个批准建设的国家油菜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本文全面分析了汉中市油菜制种基地的根本优势、建设基础、建好基地的作用,并就如何搞好基地建设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2018(9):41-42.
摘要:农作物种子检验人员素质高低关系种子检验工作的有效开展。2006-2015年江西省认真落实种子检验员考核制度,采取了一系列新的举措和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果。十年的工作实践值得回顾,建立的有效新机制值得借鉴。对江西省农作物种子检验员考核工作十年实践取得的成效进行梳理,对主要做法与体会进行归纳总结,为农作物种子管理工作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2018(9):43-45.
摘要:植物新品种权是品种权所有人对其授权品种享有的排他的独占权;品种权作为一种新的知识产权,品种权人可以通过品种权转让或者自己实施品种权而取得相应回报,既可以调动科研人员从事新品种选育的积极性,又为后继新品种的选育和育种技术的创新提供资金支持,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而目前不断呈现的种种侵犯品种权行为,不仅是对品种权人劳动成果的不尊重,损害了品种权人应得合法权益,更是严重阻碍和挫伤了品种权人培育新品种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本文重点对新形势下在生产经营育繁过程中发生的侵犯品种权行为进行了分类概括,提出了防范和打击侵犯新品种权行为的措施,以期营造公平竞争的新品种繁育、生产经营和谐氛围,有效保护品种权人合法权益,促进农作物新品种培育和转化应用,推动现代种业持续健康发展。
2018(9):47-49.
摘要:通过对盐城市地域分布特点及种子市场在售水稻种子品种适宜种植区域情况调查,分析盐城市种子市场销售不在适宜种植区域种子问题的成因,并据此提出执法监管建议。
2018(9):50-51.
摘要: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子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其品种和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业收成,关乎到农民切身利益。特别是随着种业技术的不断革新,好种子可以带动农民发家致富,产生的效益可谓是事半功倍;而购买了假劣种子,轻则使农民一季庄稼减产,重则可导致当事人家破人亡,生产经营假劣种子一旦被举报或查处受到的处罚也是相当严重的。自2011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以来,各级管理结构对农作物种子质量都非常重视,执法也非常严格,可是每年大大小小的种子案件依然屡见不鲜,是什么让他们铤而走险?答案只有一个,就是“金钱”。希望通过对几起案例中各方经济利益得失分析,使种子生产经营者得以警醒。
2018(9):52-55.
摘要:本文通过对近年来通过河北省或国家审定,适宜在河北省推广种植的早熟高产、抗倒耐密、适宜机收的玉米新品种进行筛选试验,对参加试验的各品种的亩产、比对照增减幅度、生育期、密度及倒伏倒折等主要性状试验数据进行汇总与分析,并结合各品种田间农艺性状表现,春夏播组按照高产、抗倒、早熟、耐密、籽粒脱水较快的目标顺序,按照早熟、高产、抗倒、耐密、籽粒脱水较快的目标顺序从夏播组中筛选出夏播早熟品种,符合上述两个以上性状并表现综合较好的品种有裕丰288、金科248、金岛99、农大372和天塔619等5个品种。
尹祥佳 , 焦珍珍 , 赵慧军 , 李艳玫 , 贾国军 , 郝楠 , 南铭 , 李世风 , 张东峰
2018(9):56-63.
摘要:玉米种子作为我国种业的主导产品,种子质量直接影响着玉米生产的产量和质量。为有效开展玉米种子纯度鉴定研究,选用甘肃推广的5份玉米杂交种,采用15个单株混合取样提取DNA的方法,用4种荧光标记的20对SSR核心引物,筛选出了7对引物,分别为bnlg439w1、umc1705w1、umc2007y4、umc1506k12、bnlg2291k4、phi080k15、umc2015k3。纯度鉴定研究结果在96.88%~98.44%之间,达到了国家规定的96%的玉米杂交种纯度标准。本文为快速鉴定玉米杂交种纯度提供了参考,为逐步完善玉米纯度鉴定方法奠定了基础。
2018(9):64-67.
摘要:为鉴定分枝期不同大豆品种的耐旱性,以2个杂交大豆品种和2个常规品种大豆为材料,以高分子聚乙二醇6000(PEG6000)作为水分胁迫渗透剂,通过测量叶片叶绿素、脯氨酸、可溶性糖、丙二醛含量和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探讨不同PEG浓度(0%,5%,10%,15%)对分枝期(30d苗龄)大豆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导致4个品种大豆叶片丙二醛含量上升,可溶性糖含和脯氨酸含量下降、吉育72和杂交豆2号叶绿素含量和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均下降,其余2个品种表现出相反趋势。根据干旱胁迫后4个品种大豆的表型特征和对上述5种生理指标的综合反应,可知分枝期杂交豆5号和吉育88比杂交豆2号和吉育72表现出更强的耐干旱胁迫能力。
2018(9):68-69.
摘要:为鉴定宁粳8号在安徽沿江江南单季晚粳稻区的丰产性、适应性和抗病性,为引种提供科学依据,在该生态区域开展多点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宁粳8号产量、抗病性、抗倒性均优于对照品种,适宜该生态区推广种植。
2018(9):70-72.
摘要:摘要:对2017-2018年黑龙江省审定及备案的19个玉米品种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平均淀粉含量73.47%,其中高淀粉一等品种 1个,占所有参试品种的5.26%;高淀粉二等品种17个,占所有参试品种的89.47%;高淀粉三等品种1个,占所有参试品种5.26%。产量超过11000/kg?hm-2,排名前10的依次为:和育188>华301>龙单86>京科968>迪卡578> A3678>益农玉9号>先玉335>天农9>合玉29。
2018(9):73-75.
摘要:摘要:信粳糯631是以皖稻68为母本、信粳64为父本进行品种间有性杂交选育而成。在2014年河南省豫南粳稻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8910.0kg/hm2,比对照郑稻18号增产15.5%,达极显著水平;2015年河南省豫南粳稻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829.5kg/hm2,比对照9优418增产3.8%;在2016年河南省豫南粳稻品种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9034.5kg/hm2,比对照9优418增产3.8%。2a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最高为6.25,感纹枯病,对白叶枯病最高为5级。出糙率83.6%、直链淀粉含量1.6、胶稠度100mm等品质指标达优质一级米标准。2017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稻2017001)。
2018(9):76-78.
摘要:抗豆象绿豆新品种冀绿15号是以V1128与中绿1号杂交创制的抗豆象后代材料“抗豆象4号”为母本,保942-34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17年12月通过河北省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的成果评价。河北省绿豆区域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夏播平均生育期65d,株高54.2cm,具有早熟直立、株形紧凑,结荚集中,成熟一致,不炸荚等特性。平均产量为1986kg/hm2,较对照种保绿942平均增产7.4%。室内接虫鉴定表明,冀绿15号高抗绿豆象和四纹豆象。适宜在河北、山东、河南、吉林等省份适宜区域春夏播种植。
2018(9):79-80.
摘要:赛德麦7号是河南农业大学和河南赛德种业有限公司联合系统选育而成的高产、抗倒、抗病小麦新品种。2018年3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180033,该品种适宜在河南省早中茬地种植。
2018(9):81-82.
摘要: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高产玉米研究所2009年利用自育系合选08(郑58?7922)为母本,以自育系合选07(美国杂交种二环系)为父本杂交组配出合301,2017年通过审定定名合玉29(2017014)。该组合在多点鉴定过程中表现出高产、稳产;茎秆坚硬抗倒伏;叶部病害发病少等特点,2013年~2016参加全省试验,均较对照鑫鑫1号显著增产(区域试验增产8.8%,生产试验增产6.09%)。
2018(9):85-86.
摘要:嘉玉1 号以495 为母本、以内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玉米新品种。该品种具有抗倒、抗病、高产、优质、脱水快以及极早熟等优点,2014年参加河北省夏播极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5.5千克;2015年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65.1千克;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30.8千克
2018(9):83-84.
摘要:泾豆1 号是 泾川县种子管理站2010年以地方品种“地豆”的变异株为基础材料选育而成的常规大豆品种。该品种生育期107-128天,株高70cm,有效分枝数4.0个左右,株形紧凑。叶片绿色,椭圆形,茸毛灰色,紫花,适宜套种复种,抗倒伏,抗病性强,综合性表现较好。适宜在甘肃省中部沿黄灌区、陇东等地区推广种植。 该 品 种 2017 年 经 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通过 ( 审定编号:甘审豆20180001号 ) ,目前是陇东地区主推品种 。
2018(9):86-87.
摘要:安豆5246是安阳市农业科学院以安豆09-5067为母本,荷豆99-6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2015-2016年参加河南省夏播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3290.3Kg.hm-2,较对照豫豆22增产7.58%。2017年参加河南省夏播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095.4 Kg.hm-2,较对照豫豆22增产8.23%。2018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准予推广。其主要特点是高产、抗病、抗倒伏,适宜在河南省夏播种植。
李龙 ,
2018(9):88-89.
摘要:临蚕12号是以临夏大蚕豆作母本、中农2354选作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属中熟大粒品种,在农艺性状方面具有如下特性:生育期120d(天)左右,株高136.5cm左右,有效分枝1-2个,单株结荚数10.2个,株粒数21.3个,百粒重176.0g;品质优良,蛋白质含量高,干籽粒粗蛋白含量31.24%,粗脂肪0.95%,淀粉51.97%,赖氨酸1.65%;抗病性好,田间根腐病自然发病率4.40%,病情指数1.99,高抗褐斑病、赤斑病.2012-2013参加甘肃省多点试验,两年12点次上,平均产量370.5kg/667m 2,较对照临蚕5号增产11.5%,适宜在甘肃蚕豆产区及国内同类地区推广种植。
2018(9):90-91.
摘要:松香粳1018是以中鉴3号为母本、晚香816为父本进行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香型晚粳优质软米品种,2017年7月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农艺性状好,抗性强,稻米品质佳,产量高;作为优质品种,在直播栽培模式下,宜基肥重、有机肥足、氮化肥控;灌浆阶段水浆管理以“潮潮清”为主,成熟期断水宜晚。
2018(9):92-93.
摘要:利用自选不育系SX330A为母本,自选恢复系SX861为父本,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历时五年,培育出了高抗丝黑穗病酿造高粱新品种——晋杂37号。该品种2015年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晋审杂(认)2015002)。晋杂37号不仅高产、稳产、抗旱、抗倒性好,特别是对丝黑穗病表现出高抗特性,为我省高粱酿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018(9):94-95.
摘要:单一的糯玉米品种已经难以满足北方地区人们的饮食需求,北方地区急需引进新型的鲜食玉米品种。彩甜糯6号是荆州恒丰种业发展中心用白糯自交系T37作母本与父本紫色甜糯双稳性自交系WH818杂交选育而成,201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彩甜糯6号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欢迎,市场前景广阔。本文就彩甜糯6号的北方栽培技术进行了阐述。
2018(9):96-97.
摘要:摘要:马铃薯是一种粮菜饲兼用作物和工业原料,已确立为第四大主粮作物。甘肃中东部雨养梯田地干旱瘠薄,广泛种植马铃薯。文章结合该区域特点,试验数据及相关研究成果,从适合该区域的马铃薯品种、种薯处理、栽培模式、田间管理、病虫防控和收获贮藏方面,系统综述了甘肃中东部雨养梯田马铃薯绿色高校栽培技术要点。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邮编:100081 传真:
电话:010-82105796 E-mail:chinaseedqks@163.com
ICP:京ICP备09069690号-22京ICP备09069690号-2
版权所有:《中国种业》编辑部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