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种业是引领现代农业跨越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种业科技自主创新,推动现代种业健康发展是我国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种业发展概况,从种质、技术和品种三方面概述了我国种业科技主要进展,分析了我国种业科技面临的问题,从人才、创新能力、创新体系和政策等四方面提出发展思路和对策,以期推动我国种业快速健康发展。
摘要: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子是农业生产中最核心、最基础、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为加快现代种业发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有力支撑,通过调研,对晋中市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发展现代种业的建议和意见。
摘要:第二届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学博士后学术论坛于2016年11月28日-11月29日在作物科学研究所成功举办。论坛以“主要作物遗传育种”为主题,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农业政策专家、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以及国内遗传育种领域的专家学者、在站博士后作主旨报告。从国家战略规划和现实需求出发,针对国内外农业发展形势、国家粮食供给侧改革、作物育种前沿、遗传改良策略、科学精神及科研人员基本素养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学博士后学术论坛已成功举办了二届,每届论坛以“立地”文化为主要命题,结合农业前沿、科技发展、科研匠心为副命题,通过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和学者为博士后及广大青年学者作报告,旨在形成具有广泛学术影响力,融会国际科研力量,切实推进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激发优秀青年人才科研潜力,搭建学术思想吐故纳新、技术经验交互提升、人才培养薪火相传的重要平台。
摘要:通过对鲜食玉米研究历史的简要回顾。笔者认为:鲜食玉米的新品种选育应确定合理的育种目标,通过品种资源引进和搜集利用、利用多种育种手段创制新的鲜食玉米育种材料,开展特色鲜食品种选育,突出鲜食玉米的品质,将鲜食玉米育种特色化专用化,利用新手段赋予鲜食玉米新功能,促进鲜食玉米产业的高效发展。
摘要:摘要:农作物良种科技创新是现代种业发展的科技支撑,本文就如何开展农作物良种科技创新,增强农作物种业核心竞争力,从农作物种业创新背景和意义、创新基本原则、创新目标、引进整理与创制种质资源、创新机制和创新政策措施等六个方面进行探讨和阐述。
摘要:本文初步总结了藜麦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藜麦覆膜栽培技术的比较优势,探讨藜麦覆膜栽培技术增产的光、温、水、土效应和藜麦生长发育的响应,评价了藜麦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增产和增收效果,明确了藜麦覆膜栽培技术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也分析了覆膜栽培技术的研究方向,并初步总结出藜麦覆膜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藜麦覆膜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摘要:玉米杂种优势群,二群论和多群论是中国种业近年来一直争论的一个热点。合理地构建杂种优势模式,可以明显地提高育种效率,加速中国玉米商业化育种的进程。此文介绍了美国玉米带, 特别是先锋公司现代SS和NSS两大杂种优势群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也对中国玉米杂种优势群的现状及将来发展进行了分析。现有的中国玉米种质可以划分为6个杂种优势群。为了适应中国玉米育种商业化大规模发展的需要,把6个杂种优势群根据它们的相互关系和遗传距离进行合理的整合,逐渐地简化也是非常必要的。张世煌等提出的将SS和PA作为母本基础群体称为A群,LAN和PB作为父本基础群体称为B群是比较合理的。与其不同的是,我们不建议简单地将旅大红骨并入A群,把唐四平头并入B群而是建议将唐四平头,旅大红骨和其它种质暂时划在C群,然后根据需要将C群的自交系与A群或B群的自交系进行测配,根据它们测配的表现来向A群或B群进行整合,进而逐渐地,合理地发展中国两大杂种优势群。
摘要:2015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第三次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并已于2016年1月1日正式施行。为了保障新《种子法》的全面贯彻落实,进一步促进首都种业发展,更好地助力首都农业转型,修改现行《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办法》势在必行。本文从种子管理体系、品种管理、市场监管、行业管理与服务、质量管理和种业政策等几个方面,结合工作实际,对修改《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办法》的必要性进行分析,为启动正式的修改工作提供些许参考。
摘要:本文系统纂述了农作物新品种示范展示的重要性,分析了农作物新品种示范展示成效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农作物新品种示范展示对策,即着力推进工作思路创新和组织模式创新;科学制定实施方案;着力提高示范展示基地建设水平;着力强化宣传推介活动;着力做好“农企对接”工作。
摘要:新《种子法》及配套规章颁布实施后,地方种子管理条例很多条款与上位法及规章内容不一致,亟需修正。在《种子法》框架内,根据地域和自然资源优势,围绕地方优势产业和面临突出问题,在修正地方种子管理条例时加以明确。
摘要:本文通过对衡阳市县级种子管理体系发展历程及种子管理体系规范化建设以来所取得的成绩进行剖析,指出县级种子管理体系规范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的建议。
摘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是新修订《种子法》设立的新制度。推进河南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加强跟踪监管,是新时期种业品种管理的新抓手,是满足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需求、是乡村振兴相关产业发展的基础。
摘要:闽清县成为2017年福建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行动县之一,经过培训指导,查阅历史资料,走访咨询,深入实地调查征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尤其是在省普查办领导专家的指导下,结合我县征集工作实践,在征集相片拍摄、资料整理方面,受到省普查办认可。现结合几个月来的工作实践,总结我县种质资源征集的过程与方法,以供参考。
摘要:摘要:玉米机收是玉米生产的发展趋势,适宜机收的玉米品种越来越受农户的青睐。本文以作者的实际工作经验,从四个方面简单介绍了适宜机收的玉米品种应具备的农艺性状,从三个方面在大方向上提出了适宜机收玉米品种的育种思路和方法,以期能够指导农户正确选择适宜机收的玉米品种,对宜机收玉米品种的选育能够有所借鉴。
摘要:目前,我国农业生产面临劳动力不足的巨大压力,实现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辽宁丹东地区由于受到地形地貌、种植规模、农民种植观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玉米机械化收获进程缓慢,严重影响了玉米全程机械化的进程。本文分析了丹东地区限制玉米机械化收获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解决措施,为稳步推进辽宁丹东地区玉米机械化收获发展,逐步实现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提供参考依据。
摘要:嘉峪关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部,是中国丝路文化和长城文化的交汇点,素有“河西重镇、边陲锁钥”之称,也是主要的制种基地。但是,随着制种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也给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特别是农作物病虫害和制种废弃物,已严重影响着种子质量和农民增收。本文主要阐述了制种产业对嘉峪关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制种基地的保护措施,旨在为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参考。
摘要:2017年在孙吴县孙吴镇、嫩江县繁荣镇、爱辉区河南屯村、爱辉区西岗子镇、龙镇农场、北安市东胜乡6点进行了早熟水稻品种黑粳10号的生产示范性种植。与2016年相比,发现黑粳10号稳产性好,产量年度间变化不大,同时熟期早,抗病性抗倒性好,较适合当地水稻生产选用。
摘要:冬季南繁加代是加速玉米育种进程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南繁成本高,不易管理,以及受人力物力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多数育种单位难以实现。2014-2015年冬,我们利用温室大棚对256份玉米自交系进行了加代繁育,并通过2015和2016年2年的不同播期的大田种植试验,成功选出优质、高产、抗逆性强自交系16个,优良玉米组合组合5个。该技术具有成本低,经济效益高的特点,可有效解决冬季鲁北地区就地玉米加代繁育技术难题。
摘要:本文以16个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小麦产量与旗叶性状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千粒重与旗叶的长、面积负相关达极显著水平;容重与旗叶的长负相关达显著水平;穗粒数与旗叶的宽、面积、叶基角正相关达显著水平。因此,在一定范围内,育种上应该选择旗叶较短、较宽、较薄、叶基角较大的材料。
摘要:本试验采用二因素三水平随机区组设计,在田间条件下设3个种植密度(A1:12万/666.67㎡、A2:16万/666.67㎡、A3:20万/666.67㎡)和3个施氮水平(B1:15㎏/666.67㎡、B2:25㎏/666.67㎡、B3:35㎏/666.67㎡),探究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凤大麦7号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互作效应,以期为高产大麦群体构建和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指导。结果表明,凤大麦7号种植密度与施氮量间存在交互作用,密度低时则可通过适量增加施氮量以提高有效穗数,从而实现增加产量的目标, 本次试验条件下凤大麦7号最佳种植密度和最佳施氮量为基本苗12万/667.67m2?尿素35㎏/667.67m2,且氮肥作种肥和分蘖肥分两次施用。
王洁 , ,
摘要:为了获得优良的黑绿豆品种,以直立抗倒、粒大广适的早熟优良品种中绿1号为母本,以河南省商丘地方品种河南黑绿豆为父本,进行杂交并对其后代进行多代选择,选育出直立早熟,结荚集中,大粒等农艺性状和商品性均较好的黑绿豆品种中绿17号。该品种适宜北京及周边生态环境类似的区域种植。
摘要:晋草8号是山西省农科院高粱所培育的新型饲草高粱杂交种。该品种以本课题选育的20131937为父本,以Txbmr12A为母本,选育的饲草高粱新品种。2014-2015年在全国高粱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鲜产量7142.8公斤/亩,比对照皖草2号增产5.0%。适应范围广在活动积温在2300℃以上的地区均可种植,在全国各生态区可春播、夏播,可多次刈割,对土壤要求不高。
摘要: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阐述焦点玉1303的种植表现、高产栽培技术及注意相关事项,包括适期播种、合理密植、肥水管理、综合防治等内容,为筛选兴化地区种植的玉米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玉米;焦点玉1303 ;种植表现;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龙杂16号是以黑龙433A为母本、哈恢591为父本,由黑龙江省农科院作物育种研究所选育的高粱杂交新品种。该杂交种出苗至成熟108天,生育积温2280℃,株高120cm,穗长27cm,单穗重85g,千粒重30g,自交结实率95%以上,产量7838.5kg/hm2;粗蛋白10.43%,淀粉71.50%,单宁含量1.27%,是高产、优质酿造高粱杂交新品种。2014年通过黑龙江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摘要:水稻直播栽培技术是水稻种植技术的又一次革命,省时、省工、高效,通过在汉中城固县两年的直播稻示范种植,摸索出了直播稻高产栽培的主要技术要点,创造了百亩直播示范788.8kg/㎡高产记录,为汉中水稻直播技术提供参考。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邮编:100081 传真:
电话:010-82105796 E-mail:chinaseedqks@163.com
ICP:京ICP备09069690号-22京ICP备09069690号-2
版权所有:《中国种业》编辑部 ®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