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8):1-7.
摘要:我国农业已经进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新阶段,支撑引领农业发展的种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供给品种过剩与短缺并存,集中度畸高;生产供给区域之间低水平过度竞争,生产主体多而小,原创性产品研发周期长,研发成本高,种业资源配置与农业产业发展和研发需求结构变化不协调。用“五大理念”引领种业改革与发展是新常态下的新要求,本文对此提出了5方面的要求及其创新性的具体建议。
2017(8):8-12.
摘要:针对北京种业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提出应实施“育种 服务”双核战略,在种业价值链的育种环节、服务环节上下功夫。本研究中还构建了“育种 服务”双核战略的不同模型,分别就“育种”、“服务”的战略实施,提出了几点改进的建议。
2017(8):13-16.
摘要:精细化服务战略是新时代对企业管理发展的新要求,是对管理理论深层次的认定。北京种业企业由于服务理论及设备均不先进,种业企业“多小散乱”,在“种业之都”不能形成龙头企业的带动优势,使得北京种企创造性的实施精细化服务战略已迫在眉睫,可以通过独特细致的服务优势形成种业竞争力,本文研究的种业精细化服务战略就是基于种业产业链做到精益服务,利用客户关系管理扩宽服务的手段,深化细节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及角色定位意识强化服务概念,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精细化服务战略并行之有效的实施,可以提高北京种业的整体实力,对北京种业的精细化服务的探索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
2017(8):17-19.
摘要:摘要:本文从大豆育种的类型、大豆杂交种育种的进展、目前杂交种 育种的瓶颈3个方面阐述了大豆杂交种育种研究的概况。综合分析,我国大豆杂交种育种取得一定的成绩。强优势组合和繁制种技术是瓶颈,要努力从3个方面推进杂交大豆育种的研究。
2017(8):20-22.
摘要:随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山东省对向日葵生产日渐重视。本文从山东种植向日葵的历史和现状出发,阐述了山东省种植向日葵的优势,认为山东的地理条件、光热资源以及产业结构等均有利于向日葵生产,并分析了目前发展向日葵产业所存在的问题,同时就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研究、种植模式、机械化生产及其产业平衡发展提出建议。
2017(8):23-25.
摘要:桔梗是药食两用的大宗药材之一,近年来作为药材、食材生产及研究发展很快,但仍有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在综合近年来多方面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在资源研究及品质评价、生殖生物学及种子质量、药效学扩展及有效成分组、化学成分与次生代谢、有效成分测定取材和药材质量标准、生产规模控制及连作障碍6个方面存在问题,以期作为进一步促进桔梗生产及深入研究的参考。
2017(8):26-27.
摘要:结合农业供给侧改革和我国玉米产业发展的形势,分析临夏市玉米产业发展的现状,指出临夏市玉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种植成本高,效益低2、品种结构单一、秸秆利用率不高。3、地膜回收利用率不高,白色污染加剧。提出了如下发展思路。1、调减玉米种植面积,扩大蚕豆等传统优势作物面积2、调整玉米品种结构,扩大青储玉米、鲜食玉米面积3、大力推广各类节本增效技术,进一步提高机械化水平。4加大可降解地膜的试验示范推广步伐,防治白色污染.5、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2017(8):28-30.
摘要:玉米作为山西省主要的栽培作物,玉米生产与农民群众的收入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全国范围内玉米仓储过剩、播种面积增加、进口玉米量增大,种植普通玉米已经很难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了。而特用玉米符合农民种植习惯、有很好的经济价值,是解决当前玉米产业困境的极佳选择,本文分析了山西特用玉米产业发展的现状和不足,总结了山西省特用玉米发展趋势进行了思考和分析,提出了发展特有玉米的对策,提出山西省特有玉米发展的建议。
2017(8):31-33.
摘要:摘要:通过查找文献,结合作者自身实践,本文简述建国后新疆棉花生产发展的成就,分析中棉所品种对于新疆棉花生产做出的贡献,总结中棉所在新疆推广转化品种采取的举措,展望中棉所品种未来在新疆推广转化的前景。
2017(8):34-36.
摘要:本文阐述了云南省“十二五”期间稻品种筛选工作的思路、做法和取得的成效,提出“品种是育出来的,更是筛选出来的”观念,坚持公正、公开、科学、效率的原则,改进筛选方法,展示示范结合,及时退出品种,加强种子市场监管和种子质量监督抽查力度,促进品种更换。提出适应供给侧结构调整需要,加强品种筛选工作措施。
张东昱 ,
2017(8):37-38.
摘要:通过分析张掖市杂交玉米种子产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的几方面突出表现,建议从强化种业基础支撑,稳定基地生产面积;优化品种生产布局,加强企业品种培育;提升种子质量水平、加强种业品牌建设;推进种业提质增效、降低种子生产成本;严查涉种违法案件,突出种子市场监管等方面推进张掖市杂交玉米种子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7(8):39-40.
摘要:围绕农业供给侧改革,通过实施种源农业和人才战略,支持种业企业创新,培育现代种业企业和种子产业集群,初步做到种业由产量数量型向绿色效益型转变,由粮食种业为主向粮经饲种业并重转变,由资源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农作物种业的转型升级促进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7(8):41-42.
摘要:“南繁 \"在农作物品种培育过程中发挥着缩短育种年限,加速世代繁育的特殊作用,从2006年以来我们在海南省开展了燕麦南繁冬育试验研究,通过近年来的工作实践,取得了燕麦在海南南繁冬育的成功,也总结了一些南繁冬育的成功经验。
2017(8):43-44.
摘要:种子生产、经营、使用过程中,因质量及非质量问题引发的纠纷随处可见,本文从一则种子质量纠纷案,联想到种子质量纠纷的解决方式,讨论了做好种子纠纷调解的意义,以及做好种子纠纷调解的方法。
2017(8):45-46.
摘要:摘要:通过姜油生产模式示范的探索,进行效益分析,在不影响生姜产量产值的基础上,采取移栽和直播技术,筛选出适合生姜地种植油菜的最佳方法,并总结出姜地直播油菜主要技术,即播种期在当年10月下旬或11月上旬为最佳,品种选择早熟品种,配方施肥,芽前化学除草,病虫害防治等技工术,达到姜油双丰收。
2017(8):47-48.
摘要:郸城县地处豫东平原,总耕地面积是140多万亩,约130多万人口,郸城县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花生的种植面积也是逐年扩大,但是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也是随之增加,严重制约了郸城县花生产量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我们通过近些年的种植试验总结出了一套适合我县花生创高产的技术路线。
2017(8):49-50.
摘要:农以种为先。农作物种业科技成果是种业的核心与基础,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及黑龙江省有关促进种业发展的文件精神,实现种业科技成果公开、公平、公正向种子企业转移转化,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投资成立了种业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作为种业科技成果转让第三方服务机构,为推动种业科技成果供需双方深入合作提供了服务。本文针对交易中心的组建、运营状况及处于发展初期,在面向种业科技成果供需双方宣传力度不够、地域及专业领域还有局限性、服务团队人员结构不够合理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
2017(8):51-52.
摘要:近几年,种业市场一度处于行业发展的最低谷,而黄羊河种业在整个种业市场的“寒冬”能够快速稳步发展,不仅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育种天然资源和国有大农场优势,更在于企业自身不断创新发展的经营理念。让农户购上放心肥、放心药,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黄羊河种业立足发展实际,探索“种、肥、药”一体化服务模式,这种服务模式的主要内容是:黄羊河种业牵头与相关农资部门合作,为农户直线提供种子、肥料、农药、技术等配套服务,有效降低种田成本,提升种子的“产、质”两个量,达到“提质、增产、增效”的目的。
2017(8):53-56.
摘要:本研究利用离体叶片接种法对黑龙江省的620份野生大豆资源进行了大豆疫霉菌1号生理小种的抗病性鉴定,获得抗病资源55份,占总数的8.87%;中间型资源237份,占总数的38.23%。并对在1号生理小种鉴定过程中表现为抗病及中间型的资源进行了大豆疫霉菌3号、4号生理小种的抗病性鉴定,获得抗3号生理小种资源52份;抗4号生理小种资源62份。同时,获得兼抗资源27份,其中双抗资源23份,三抗资源4份。鉴定获得的抗病资源可为大豆抗疫霉根腐病育种提供基础。
2017(8):57-58.
摘要:为充分挖掘杂交晚稻家优111的增产潜力,采用对品种播种期、育秧栽插方式、栽插密度、施肥水平、水分管理等不同处理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确保家优111安全齐穗的前提下,最佳适宜播期为6月20日左右,采用湿润水育秧方式,栽插密度保证在24万/hm2左右,施纯氮用量110-150㎏/hm2,水分管理按前期湿润灌溉、孕穗期浅水灌溉、抽穗至成熟期干湿交替灌溉的原则进行,即可获得较为理想的产量。
2017(8):59-61.
摘要:选用甜玉米品种脆王和常规玉米品种吉东56作为供试材料进行试验,分析先正达益配威TM种衣剂对玉米不同除草剂的耐药性。结果表明,包益配威TM种衣剂的受药害率和弱苗率比不包益配威TM低,并且随着益配威TM施用剂量的增加,受药害率和弱苗率逐渐降低,随着除草剂使用剂量的加大,受药害率和弱苗率逐渐升高,且处理之间均达到极显著的差异。包益配威TM种衣剂的出苗率均比不包益配威TM高。
吕建珍 ,
2017(8):65-66.
摘要:晋谷59号(太选15号)系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从晋谷30号?晋谷36号杂交后代中选育出的优质谷子新品种,2015年通过全国谷子新品种鉴定并定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适应性广和抗谷子主要病害等特点,为国家一级优质米。适合在全国范围内无霜期150 d以上的西北春谷中晚熟区推广种植。
2017(8):67-68.
摘要:育种目标是由九圣禾北京农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根据市场需要而提出的,生育期与郑单958或先玉335相当,综合抗病能力强、抗倒伏、抗蚜虫和红蜘蛛、结实好、耐热、耐旱、耐密、高产、稳产、品质优良、适应性广,而且制种同期播种,花期吻合好,制种产量高,成本低,生产经营风险小,利润高的优良玉米新品种。部分育种经费由九圣禾北京农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山西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根据育种目标,采用数字化育种新技术,通过计算机模拟,筛选组合,于2010年用 运系Z24 做母本,JH49 做父本杂交而成。并于2017年 05月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晋审玉20170036号
2017(8):69-69.
摘要::贺50号是湖南省贺家山原种场自主选育的双季晚稻新品种,2015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4-2015年在湖南省益阳市多点引种试种,表现为丰产性好、熟期适宜、抗性好、整精米率高、适应性广等优点。为此,我们总结了贺50在益阳地区配套栽培技术措施,以期能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2017(8):70-71.
摘要:燕麦饲草新品种“蒙饲燕1号”是内蒙古农业大学于2015-2016年通过皮、裸燕麦种间杂交,后代经多次选育而成,性状稳定的粮饲兼用的裸燕麦新品种。2017年2月15日通过第二届内蒙古自治区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N074”。该品种适宜在≥10℃有效积温达到2400℃的地区种植,在年降水量≥300mm地区可旱作栽培,具有高产、抗旱、耐盐碱能力强,蛋白含量高等特点。
2017(8):72-72.
摘要:山农29号是由山东农业大学李斯深教授育种课题组最新选育的中强筋小麦新品种,亲本组合为临麦6号/J1718(泰农18姊妹系)。该品种具有分蘖能力强、多穗型、抗倒、落黄性好、超高产、适应性强等突出特点,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北片的河北中南部、山西西南部以及山东省高肥水地块种植利用。2016年分别通过国家审定和山东省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16024和鲁农审2016002号。
2017(8):73-74.
摘要:介绍了丰产抗锈春小麦新品种定丰18号父母本来源和特征、选育过程及其特征特性,总结归纳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整地施肥、适期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期收获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2017(8):75-76.
摘要:摘 要:钱江糯3号系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育成的糯玉米新品种,在浙江省仙居县试种表现生育期、株高、穗位高适中,株型较紧凑,生长势旺,果穗大,食味品质佳等优点,商品性较好。介绍了该品种省工节本、高产高效的直播栽培技术。
2017(8):77-77.
摘要:兴两优16是湖南兴亚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用兴11S与R66配组育成高产、稳产、优质、抗性较好的中籼两系杂交稻新组合,2017年通过湖南省审定,总结了该组合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2017(8):78-78.
摘要:鲜食大豆营养价值丰富、口感好、用途广泛、鲜荚产量和种植收益高,受到种植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青睐。为促进宝鸡地区鲜食大豆生产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总结集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控和收获等关键环节的核心技术,为宝鸡地区鲜食大豆生产技术提供参考。
2017(8):79-80.
摘要:洞庭湖地区目前推行的棉花高产栽培技术模式是“适时早播,营养钵育苗,稀植大棵,大肥大水,精细整枝,多次采收”。采用这一栽培模式难以避免烂铃、早衰和结铃分散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建立以“迟播直播、高密种植、轻简管理、集中成铃、化学催熟、集中采收”为主要内容的棉花“直密早”栽培技术。连续多年试验和示范结果表明:“直密早”栽培不仅较好地解决了传统栽培技术存在的费工、费时、烂铃和早衰等问题,也促进了集中成铃,提早成熟,集中采收,缩短了生产周期,为棉花全程机械化采收奠定了坚实基础,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邮编:100081 传真:
电话:010-82105796 E-mail:chinaseedqks@163.com
ICP:京ICP备09069690号-22京ICP备09069690号-2
版权所有:《中国种业》编辑部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