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题论述
    • 主要作物遗传育种综述

      2017(4):9-12.

      摘要 (903) HTML (0) PDF 943.12 K (19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第二届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学博士后学术论坛于2016年11月28日-11月29日在作物科学研究所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以“主要作物遗传育种”为主题,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农业政策专家、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以及国内遗传育种领域的专家学者、在站博士后作主旨报告。从国家战略规划和现实需求出发,针对国内外农业发展形势、国家粮食供给侧改革、作物育种前沿、遗传改良策略、科学精神及科研人员基本素养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学博士后学术论坛已成功举办了二届,每届论坛以“立地”文化为主要命题,结合农业前沿、科技发展、科研匠心为副命题,通过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和学者为博士后及广大青年学者作报告,旨在形成具有广泛学术影响力,融会国际科研力量,切实推进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激发优秀青年人才科研潜力,搭建学术思想吐故纳新、技术经验交互提升、人才培养薪火相传的重要平台。

    • >资源普查
    • 东台地方特色甜瓜品种特征特性及研究利用探讨

      2017(4):35-37.

      摘要 (606) HTML (0) PDF 964.01 K (9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东台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甜瓜品种丰富,2016年,在开展的“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工作中, 共收集到9个具有地方特色的甜瓜品种(变种)。本文详细介绍了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甜瓜品种的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对今后的应用前景和研究方向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 >研究论文
    • 磨皮对广州相思子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2017(4):52-54.

      摘要 (748) HTML (0) PDF 1.02 M (7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解除广州相思子种子硬实休眠状态,采用精白机对种子进行磨皮处理,通过发芽试验和幼苗生长实验探索磨皮处理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通过测定不同磨皮时间处理的广州相思子种子损伤率、硬实率、电导率、吸水曲线、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胚根伸长速度、胚芽生长速度、活力指数等指标,得出:与未磨皮的对照种子相比,磨皮处理120~180 s的种子硬实率从91%降为0,24 h吸水量提高46~62倍,发芽率从32.5%提高至92.0~93.0%,根伸长速度和芽生长速度分别从3.66 mm/(d?粒)、6.33 mm/(d?粒)增加至6.41~6.90mm/(d?粒)、13.45~13.55mm/(d?粒),同时造成种子损伤率达6.75~8.25%,电导率提高9.8~10.7倍。说明通过磨皮处理,种皮透水性增强,种子吸水速率加快,但造成种子物理损伤,电解质外渗,为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幼苗质量,广州相思子种子适宜的磨皮处理时间为90~120 s。

    • >种业论坛
    • 论我国种业企业归核化战略及其实施

      2017(4):1-4.

      摘要 (853) HTML (0) PDF 1.07 M (8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多元化战略是种业企业经常采取的一种发展战略,但若企业不顾环境变化、不考虑自身资源状况、企业管理者特点等要素,盲目、过度实施多元化战略,会导致企业经营失败。对种业企业实行归核化战略是针对我国很多种业企业盲目、过度实施多元化战略而言的。本文在分析我国种业企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梳理了归核化战略理论以及种业归核化战略特点,提出我国种业的收缩“归核”、扩张“归核”以及先收缩后扩张“归核”的三种种业归核化战略实施方式。

    • >专题论述
    • 内蒙古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现状与对策

      2017(4):5-8.

      摘要 (585) HTML (0) PDF 956.94 K (8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章对内蒙古自治区种子企业、科研院所、教学单位进行调研,搜集、整理了1999-2016年间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数据,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加大宣传力度、强化行政执法、制定奖励政策等方面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 黑龙江省牧草业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

      2017(4):13-14.

      摘要 (736) HTML (0) PDF 933.12 K (7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为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省政府确立了以发展畜牧业为农村经济支柱产业的方针,为全省畜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牧草产业作为畜牧业发展的支柱型产业,在支撑畜牧业健康、高效发展方面作用巨大。因此,文章分析了黑龙江省牧草产业发展的现状,并提出了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促进牧草业健康发展的策略。

    • 张掖蔬菜良种繁育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

      2017(4):15-17.

      摘要 (721) HTML (0) PDF 921.05 K (8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阐述张掖蔬菜良种繁育产业发展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推动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是进一步加大对蔬菜良种繁育基地的政策扶持力度;扶持建设蔬菜良种繁育产业核心基地;建设蔬菜良种基地区域性病虫害检测中心;加大良种繁育基地环境保护力度;建设蔬菜种子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农业部门联合开展工作;加大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种业协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 黑龙江省红小豆生产现状

      2017(4):18-19.

      摘要 (565) HTML (0) PDF 900.37 K (9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从红小豆种植面积、单产水平、目前发展存在问题几个方面对黑龙江省红小豆生产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红小豆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评价。认为随着国内红小豆需求的稳定增长和国家对小作物产业发展越来越重视,红小豆在黑龙江省生产前景广阔。

    • 文山州油菜产业的现状、问题和发展思路

      2017(4):20-21.

      摘要 (553) HTML (0) PDF 942.40 K (8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从文山州油菜种植现状出发,分析了文山州油菜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和文山州产业发展所具备的优势、前景和潜力,并初步提出了文山州油菜发展的对策。

    • >问题与探讨
    • 南疆团场棉花机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17(4):22-23.

      摘要 (526) HTML (0) PDF 917.44 K (7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棉花机采是新疆棉花产业发展的趋势,是解决棉花收获期劳动力紧缺、降低拾花劳动强度、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加速实现棉花生产机械化、现代化的战略措施。但通过近几年的运用,在机采工作中存在不少问题。

    • 杭州市种子储备工作现状与建议

      2017(4):24-25.

      摘要 (674) HTML (0) PDF 901.99 K (7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种子法》要求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建立种子储备制度,主要用于发生灾害时的生产需要及余缺调剂。为进一步推动杭州市种子储备工作的发展,采集近3年各类农作物播种面积、受灾情况等数据,预测2017~2019年各类农作物播种面积、需种量等变化趋势,根据我市农业灾害发生特点、农民灾后补播需求等要素,提出做好储备工作的建议。

    • >学法用法
    • 种子监管中遇到的问题

      2017(4):26-28.

      摘要 (682) HTML (0) PDF 916.06 K (8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种子监管过程,常遇到一些存在争议,有待进一步明确的问题。通过汇总整理,与大家共同探讨解决方法,促进种子监管工作的进一步完善。

    • 运用新《种子法》进行种子行政执法的思考

      2017(4):29-31.

      摘要 (604) HTML (0) PDF 911.29 K (7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随着《种子法》及其相关配套规章的颁布实施,开展种子执法活动,相关法律武器逐步配齐,通过分析新旧法律的差异,归纳种子执法检查要点,指出了实施执法活动注意事项,明确相关法律条款意义,做到守法用法执法,规范种业健康有序发展。

    • 销售不在适宜种植区域农作物种子的法律后果分析

      2017(4):32-34.

      摘要 (700) HTML (0) PDF 995.27 K (11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销售不在适宜种植区域的种子行为是否合法,要看种子的终端销售地是否落在该品种审定、品种登记或标签标注的适宜区域内。种子的终端销售地应当依据终端直接使用者(农民)种植该种子的地点理性确定。

    • >经验交流
    • 驻马店地区玉米耕作制度与栽培措施的变迁与展望

      2017(4):38-39.

      摘要 (614) HTML (0) PDF 918.47 K (6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回顾了驻马店三十年来玉米耕作制度的变迁,并重点从玉米耕种、施肥、除草、灌溉、防倒伏、病虫害防治、种植密度、收获方式及收获时期九个方面作了详细阐述,并对未来耕作制度作了展望。因此也对科技及推广人员提出要加快引导玉米产业新型耕作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进而起到推进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发展的积极作用。

    • 杂交大豆育种的防控技术分析

      2017(4):40-41.

      摘要 (732) HTML (0) PDF 929.37 K (7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在农业科研领域的成果不断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其中,杂交大豆育种作为我国农产品科学的创举之一,其防控技术工作便十分重要。与常规的大豆种子不同,杂交大豆的种子在培育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的侵扰,进而导致各种问题的产生,对生产产量和病虫害的防控工作有着极大的影响。为此,本文以杂交大豆育种的流程作为研究思路,对杂交大豆的育种防控技术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为我国农业技术的稳健发展尽绵薄之力。

    • >研究论文
    • 玉米萌发幼苗期的抗旱性鉴定评价

      2017(4):42-45.

      摘要 (700) HTML (0) PDF 960.02 K (8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本研究以不同浓度PEG-6000水溶液模拟4个玉米种子萌发环境条件,对18个玉米生产主推品种进行萌发幼苗期抗旱性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1)在4个萌发环境条件下,京科968、京科665、农华101、联科96、京农科728、京单38、京单68和旺禾8号相对发芽率(培养后8 d萌发率)相对较高;郑单958、先玉335和辽单565等品种中等;农大108、中单28、浚单20和纪元1号较低。(2)相对幼苗高度、相对幼苗鲜重、相对幼苗干重、相对根系鲜重、相对根系干重、相对根系长度和相对根系条数在4个干旱环境条件下均小于对照;不同品种间降幅不同,其中春播品种京科968、京科665、农华101等和夏播品种京农科728、京单58、京单68降幅较小。春播品种农大108、中单28等以及夏播品种浚单20和纪元1号降幅较大。(3)系统聚类结果表明,春播品种中京科968、京科665、农华101、先玉335和联科96萌发幼苗期抗旱性强,郑单958、农大108和辽单565萌发幼苗期抗旱性中等,中单28萌发幼苗期抗旱性最差;夏播品种中京农科728、京单38、京单68、京单58和京科528萌发幼苗期抗旱性强,京单28、纪元1号和旺禾8号萌发幼苗期抗旱性中等,浚单20萌发幼苗期抗旱性最差。

    • 甘蓝型杂交油菜不同花序生产力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2017(4):46-49.

      摘要 (636) HTML (0) PDF 961.94 K (7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14个四川盆地宜栽甘蓝型杂交油菜为材料,作不同来源的花序生产力大小及其对单株产量贡献研究。结果表明,一次分枝花序对单株产量贡献最大,关系最为密切且在品种间变异不大。主花序生产力和一次分枝花序生产力相互促进,二者均对二次分枝花序生产力有一定抑制作用,通径分析表明直接作用一次分枝花序最大,二次分枝花序大于主花序。杂种优势育种时,一次分枝花序生产力作首要考虑的同时,还应重点考虑一次分枝花序在单株产量中贡献程度限度和二次分枝花序的生产力。

    • 幼龄柑橘套种绿豆品种的适应性试验

      2017(4):50-51.

      摘要 (624) HTML (0) PDF 902.44 K (8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荔浦县及周边市、县近年来大力发展沙糖橘产业,在幼龄沙糖橘果园进行间种绿豆是一项养地、增收的有效措施。本研究,对3个绿豆品种(系)在幼龄沙糖橘果园进行间种适应性试验,筛选适合于幼龄沙糖橘果园种植的绿豆品种,为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和数据参考。试验结果:参试的3个绿豆品种(系)中,中绿5号的籽粒产量最高,达1494.0kg/hm2,其次是桂绿豆L74号,是比较理想的绿豆品种。2个品种均表现为早熟、田间长势好、抗逆性强、大粒、籽粒商品性好、高产,适合与幼龄柑橘间套种,适宜于在荔浦及周边市、县幼龄沙糖橘套种推广种植。

    • 黄淮海甜玉米新品种主要农艺和产量性状的通径分析

      2017(4):55-57.

      摘要 (763) HTML (0) PDF 962.81 K (7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2016年中鲜玉联合体黄淮海甜玉米组试验品种为材料,总结分析了参试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品尝品质。结果表明,华耐甜玉302、BM488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具有鲜果穗外观性状好,色泽优,籽粒排列整齐,食昧感好等特点,产量比对照种增产显著,金甜679产量最高,但品质表现一般,综合特性次之。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长(X3)、穗粗(X4)、籽粒产量(X10)对鲜穗产量的直接效应为正,秃尖长对鲜穗产量的直接效应为负,且4个性状对鲜穗产量的综合作用大小依次为籽粒产量>穗长>穗粗>秃尖长。以上结果为黄淮海地区糯玉米品种选育和推广提供了重要信息。

    • 种子含水量对寒地粳稻低温贮藏后发芽特性的影响

      2017(4):58-59.

      摘要 (775) HTML (0) PDF 954.47 K (8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为掌握含水量与寒地粳稻种子发芽特性的关系,试验采用6个含水量处理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各品种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均随种子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但品种间差异较大。含水量在16%时,绥粳18和龙粳31发芽势、发芽指数依然较高,因此可将安全含水量范围扩大为16%以下;而其余品种则大幅下降,应控制安全含水量在14.5%以下。由此可见不同的寒地水稻品种对种子安全含水量的要求不尽相同。

    • 不同密度对玉米新品种大华1146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2017(4):60-61.

      摘要 (803) HTML (0) PDF 933.01 K (8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设置低密度、中密度、高密度共计9个密度处理,研究密度对大华1146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是影响大华1146产量水平的关键因素,该品种集高产、稳产、综合抗性好于一身,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

    • 收获期及多效唑对香型杂交稻制种芽率的影响

      2017(4):62-63.

      摘要 (543) HTML (0) PDF 965.13 K (6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香型杂交水稻制种收获期、乳熟末期喷施不同浓度多效唑对制种芽率的影响展开研究,即于盛花期后18d、20d、22d、24d、26d共5个时间节点来对香型杂交稻制种进行收获、晾晒,分析其芽率,得出了其最适收获期为盛花期后22~23d;在制种乳熟末期时,每667㎡分别喷施多效唑0g、60g、80g、100g、120g、140g,在种子收获后,分别检测芽率,得出喷施多效唑103g/667㎡时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制种芽率。

    • 小麦新品种邢麦13号的播期播量研究

      2017(4):64-66.

      摘要 (647) HTML (0) PDF 951.40 K (6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为了明确冬小麦新品种邢麦13适宜的播期和播量,采用随机区组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播期播量对邢麦13的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和播量及播期?播量对邢麦13号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对产量构成因素也有显著影响。邢麦13号的适宜播期为10月8日-15日,适宜播量播量为160-210kg/hm2。

    • 不同栽插密度对粳稻龙粳39、龙粳31混种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2017(4):67-68.

      摘要 (678) HTML (0) PDF 908.24 K (7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龙粳39、龙粳31按4:6的比例混合种植,研究不同栽插密度对混种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行距30cm,株距13.3cm,每株5苗产量最高,产量达9423.9 kg/hm2。

    • >育繁制种
    • 加工型高产耐旱花生品种天府24选育及应用

      2017(4):69-69.

      摘要 (668) HTML (0) PDF 983.99 K (7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天府26号以836-22为父本和936-10-2为母本通过有性杂交多年选育而成的。2008-2009年参加四川省区域试验,荚果亩产分别为337.50公斤和271.50公斤、比对照天府14号增产5.12%和10.10%,两年平均亩产304.50公斤、比对照增产7.28%。2010年参加四川省生产试验,荚果亩产259.5公斤、比对照天府14号增产14.37%。抗倒性和耐旱性强,种子休眠性强。百果重167.0克,百仁重75.2克,出仁率79.3%。2011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川审油2011 017)。

    • 辣椒杂交1代新品种濮椒6号的选育

      2017(4):70-71.

      摘要 (623) HTML (0) PDF 954.05 K (7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濮椒6号”是濮阳市农科院以“0712”自交系为母本,自交系“A-96”为父本杂交育成的一代杂种。中早熟,连续坐果性好,果实长牛角形,绿色,有光泽,果长19.0cm,果宽5.1cm,果肉厚0.36cm,平均单果重98.2g,辣味适中,商品性好。产量47.21 t穐m-2。高抗疫病、青枯病,一般适宜河南、山东、江苏等生态环境相近的区域早春保护地栽培。

    • 雅玉系列杂交玉米品种高产制种技术

      2017(4):72-72.

      摘要 (756) HTML (0) PDF 947.10 K (7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研究总结了雅玉系列品种雅玉26、雅玉69、雅玉719、雅玉89、雅玉04889、雅玉749的高产制种技术要点,以保证雅玉系列品种高产和稳产,为生产上提供优质的雅玉系列品种提供技术支撑。

    • >良种良法
    • 高产杂交晚稻甬优538在秀洲区的示范与推广

      2017(4):73-74.

      摘要 (594) HTML (0) PDF 935.08 K (7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甬优538是宁波市种子公司育成的单季籼粳杂交稻,2013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浙审稻2013022)。2014年至今一直是浙江省主导品种,2015年被农业部确认为籼粳杂交超级稻推广品种。该品种2014-2016年在嘉兴市秀洲区推广种植,表现为茎秆粗壮,穗大粒多,抗倒性好,丰产性好。现已成为秀洲区杂交稻第一当家品种。

    • 晚粳稻新品种上农粳2号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2017(4):75-75.

      摘要 (533) HTML (0) PDF 948.98 K (7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上农粳2号是上海黄海种业有限公司以宁粳1号为母本,以选系867为父本杂交组配经5代系谱选择育成的常规晚粳稻新品种。该品种于2016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 小麦品种开麦22高产栽培技术

      2017(4):76-77.

      摘要 (764) HTML (0) PDF 921.45 K (8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开麦22是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利用高产、耐旱、抗倒的周麦18作母本,高产、抗病的百农矮抗58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半冬性中熟小麦新品种,2014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产量三要素协调,丰产稳产性好,品质优良,适应能力强、抗病性强、生育期适中等突出特点,综合农艺性状优良,适宜河南省及周边高产麦区种植,市场推广前景广阔。

    • 高产优质大豆品种濮豆1802及高产栽培技术

      2017(4):78-79.

      摘要 (675) HTML (0) PDF 942.76 K (7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濮豆1802是濮阳市农业科学院以郑97196为母本、汾豆53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本所和海南异地种植,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14年5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豆2014002。该品种的突出特点是产量高、品质优良、稳产性好、抗逆性强、适宜机械化收获,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适宜在河南省及周边的地区种植。

    • 中早熟杂交稻新组合五优1121高产栽培技术

      2017(4):80-80.

      摘要 (569) HTML (0) PDF 930.84 K (7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五优1121系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三亚分公司引进的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组合,2015年-2016年在粤中北及粤北地区多点进行了试验示范种植,该组合表现出高产稳产、耐肥抗倒、适应性广等特点。总结了该组合的在广东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 优质水稻品种铁粳11轻简化栽培技术

      2017(4):81-81.

      摘要 (614) HTML (0) PDF 947.08 K (7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铁粳11是铁岭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优质、高产、广适、多抗水稻新品种,在2011和2014年分别通过辽宁省和国家审定。本文通过对铁粳11采用工厂化育苗、机插秧育苗、机插秧栽培、机械收获等实用技术的介绍,以期为广大种植农户提供该品种的轻简化栽培技术作为参考。

    • 渭北旱塬地区小粒黑豆丰产技术要点

      2017(4):82-83.

      摘要 (609) HTML (0) PDF 913.76 K (7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小粒黑豆属豆科大豆属,因种皮颜色为黑色、籽粒小,故称之。小粒黑豆耐旱、抗病、耐瘠薄,且品质优、营养好、产值高,在渭北旱塬地区冬小麦—小粒黑豆复种连作模式或者冬小麦—小粒黑豆→春玉米的轮作模式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渭北地区特色农业发展和农业增效的重要保障,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年第卷第4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