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3):1-5.
摘要:当今,种业的竞争是技术和资源的竞争,归根结底是自主创新力的竞争,谁拥有了新的先进技术,培育了新的品种,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种业要想抢占市场先机,赢得迅速发展的机会,同时又不被吞并、兼并,仅靠单打独斗已经很难满足这样的目标。因此种业需要结合自身的优势,同时利用外部的资源为自己搭建一个新的平台,战略联盟为企业联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也是企业寻求发展的迫切需求。
2017(3):13-16.
摘要:在经济新常态下,“互联网 种业”是实现种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本文概述了“互联网 种业”的内涵、特点和优势,基于价值链理论,从种业育种研发、营销、售后服务、融资四个环节,提出了发展“互联网 种业”战略的实施模式。
2017(3):17-18.
摘要:本文结合多年育种、栽培和推广的体会,分析了邢台市花生品种的利用现状,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邢台市发展花生产业的优势条件,提出了邢台市花生产业化发展方向和措施。
2017(3):19-21.
摘要:昭苏是全国不可多得的郁金香种球繁育适宜基地,郁金香种球繁育已有一定的基础,邀请了国内外知名专家召开了研讨会,会上各位专家对昭苏郁金香产业发展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在社会各界进一步形成了昭苏可以大力发展郁金香产业的共识。
2017(3):22-23.
摘要:通过查阅有关大豆蛋白质含量的遗传规律及积累规律的多种文献,结合长期的工作实际,进行综合分析归纳,认为提高大豆蛋白质含量的途径及措施有:选用高蛋白质含量的大豆新品种,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科学选择蛋白质含量的最适收获日期,在品种的高产范围内适当控制大豆的种植密度,种植时选用与品种匹配的根瘤菌制剂,开花期适量施用氮肥或进行叶面喷肥等根外施肥方式追肥,适当控制鼓粒期的水分供应,等。
2017(3):24-26.
摘要:概述了江苏省东台市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的普查概况、普查结果、普查分析三个方面的内容,并提出合理建议,更好地维护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资源环境,促进了地方特色经济的壮大。
2017(3):27-29.
摘要:摘要:推过阐述张掖玉米制种产业发展现状及推动产业发展的措施,提出了产业发展思路是加强基地建设, 推进玉米制种基地五化进程;加强制度落实,强化基地监管措施;加大政策扶持,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强质量监管,确保供种安全;强化信息公开,建立执法监管平台。
2017(3):30-31.
摘要:摘要:种子作为特殊的商品,对农业生产影响巨大,因此做好种子市场监管工作具有重大意义。种子生产经营备案是《种子法》新设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各级种子管理机构特别是县级种子管理机构做好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的重要抓手。本文通过介绍种子生产经营备案的简要程序、列举种子生产经营备案现存问题和做好种子生产经营备案的措施,浅谈种子生产经营备案工作。
2017(3):32-33.
摘要:种子质量检测是中职组农业技能竞赛项目之一,竞赛成绩包括理论测试和技能操作两个部分,理论考试占20%,实验操作占80%,技能操作成绩对决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技能操作正确的做法是先做种子生活力测定,接着做种子净度分析,最后做千粒重测定。每个环节均需按照操作要领去完成,才能在竞赛中获胜。
2017(3):34-36.
摘要:研究了不同温度、不同外源激素处理对黄连木种子发芽率和不同育苗方式对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连木种子吸水性较好,浸种25h吸水量达到了35.2%;不同温度、不同外源激素处理对种子萌发影响较大,种子萌发最适宜温度为25℃ ,50 mg/L的萘乙酸和200 mg/L赤霉素溶液浸泡12h能提高种子的萌发率;采用营养钵 腐殖土进行育苗,能够增加苗高和地径生长量,提高幼苗成活率。
2017(3):37-39.
摘要:本研究以青贮玉米(金创1号)与海沃饲用扁豆为材料,在1:1、2:1、3:1三种混播比例处理下,研究了各处理间群体干鲜重、全生育期干物质积累特性与根冠生理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混播比例对群体干物质产量有显著影响,其中尤以混播2:1处理最优,较其他处理增产16.78%,17.26%和39.65%;混播处理较对照可显著提高植株干物质积累速率14.80~37.08%,且花粒期根系生物量高出11.75~31.35%,叶面积指数高出17.66~28.33%。表明混播处理有利于增加花粒期植株根系干重,有利于保持花粒期植株绿叶面积,保持植株后期较高的干物质的合成能力,进而影响干物质的合成与积累,最终提高了青贮玉米干物质产量。
2017(3):40-42.
摘要:摘要:为探明硅肥与寒地香型粳稻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关系,本研究以香稻绥粳18和中龙粳3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硅肥施用量对寒地香型粳稻齐穗期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施用硅肥对香稻齐穗期LAI作用并不明显,但可以显著提高齐穗期剑叶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适宜的硅肥可以显著提高结实率、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硅肥正是通过这三者来显著提高产量,但过高或过低施用硅肥都不利于高产的形成。本研究还获得了两个香稻品种的最佳施硅量,绥粳18在60~90 kg/hm2范围,中龙粳3号在90~120 kg/hm2范围。
2017(3):43-45.
摘要:摘要:裂区设计,以4.5万株/hm2和5.7万株/hm2两个密度为主处理,以平展型至半紧凑型和紧凑型两种类型七个玉米品种为副处理进行随机区组排列,研究对玉米品种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5.7万株/hm2产量较4.5万株/hm2产量有所提高,并且差异极显著(P=0.0048﹤0.01),品种间产量差异极显著(P=0.0001﹤0.01),其中冠玉568 在5.7万株/hm2的密度下产量达13850.7kg/hm2,较4.5万株/hm2的产量11017.2kg/hm2增产25.7%,差异极显著;冠玉1129在5.7万株/hm2的密度下产量达12525.6kg/hm2,较4.5万株/hm2的产量10575.5kg/hm2高18.4%,差异极显著。两种密度下,各品种的生育期变化极小,株高、穗位高、百粒重差异不显著,穗长、穗行数和单穗粒重差异极显著。冠玉568和冠玉1129两个品种在西南地区即可以4.5万株/hm2的密度栽培,也可以5.7万株/hm2的密度栽培,冠玉164只适宜4.5万株/hm2的密度栽培。
2017(3):46-48.
摘要:2016年黑龙江省食用向日葵区域试验,以甘葵1号为对照,对6家单位提供的9个向日葵新品种在5个试验点进行区域比较试验,鉴定不同向日葵品种在各主要产区的生育表现、丰产性、抗逆性及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参试品种CH9148、龙食杂4号和三瑞6号分别比对照增产18.71%、18.78%和16.90%,综合性状表现好,建议明年晋升生产试验;WZ9188和LS3968两年区试平均增产未达到审定标准,建议明年停试;龙食杂5号、大二1号、龙食葵7号和甘葵7号分别比对照增产15.56%、10.49%、15.55%和15.41%,综合性状表现好,2016年是第一年区试,建议明年继试。
2017(3):49-51.
摘要:于2015~2016年在高寒山区中稻对超级稻Y两优系列品种进行了试种。结果表明:参试的品种产量均达到521.0 kg/667m2 以上,其中以Y 两优302产量最高,其余依次为Y两优1号、Y 两优9 号、Y 两优6 号和Y 两优3218。综合考虑抗性、产量、米质等因素,Y 两优302号、Y两优1号、Y 两优9 号和Y 两优6 号可作为高寒山区中稻主推品种(组合)。
2017(3):52-53.
摘要:将龙粳39、龙粳31两个品种混合种植既保留了龙粳31杆强抗倒的优良性状,又弥补了其分蘖力不足的不良性状。本文研究了龙粳39、龙粳31不同混播比例对水稻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二者按4:6比例混种,能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增加水稻茎蘖数,产量达9232.45kg/hm2。
2017(3):54-55.
摘要:摘要:开棉39是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2004年以开0167为母本,开抗036为父本,通过人工有性杂交,逐年世代选育而成的单价转基因抗虫常规春棉新品种。在各级中间试验中,开棉39表现出高产稳产性突出,高产潜力大,抗病抗虫,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结铃性好,吐絮畅,易采摘等优点,是一个综合性状优良的棉花新品种。开棉39于2015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017(3):56-56.
摘要:晋杂42号(11494A2?383-2?157粉)是以自选不育系11494A2为母本,以自选恢复系1383-2?157粉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的高粱杂交种。该品种高产、稳产,抗叶病、抗蚜虫,、抗丝黑穗病、抗旱、耐涝、抗倒伏、适应性广。一般产量为560kg/亩。适宜山西中部,南部及有效积温在2550以上的地区种植。
2017(3):57-58.
摘要:山农27号是山东农业大学与淄博禾丰种子有限公司合作,以6125为母本,济麦22号为父本,杂交选育的冬小麦新品种,该品种高产、优质、抗旱、综合抗病性强。2014年通过山东省审定。适合山东省及黄淮冬麦区示范、推广种植。
2017(3):59-60.
摘要:承单812是由河北省承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自选自交系承103作母本、承92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中晚熟玉米新品种。2016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玉2016041号。该品种表现出高产、优质、耐密、抗玉米主要病害、抗倒伏、综合性状好等优点。种植密度以4000~4200株/667m2为宜。适宜河北省承德市中南部春播,可在我国同一适宜生态区引种后,进行示范推广。
2017(3):61-62.
摘要:濉科998?徐8313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濉科20,2012—2013年参加省区试,产量2857.0kg/hm2,比中黄13(CK)增产1.16%;2014年省生产试验2514.2kg/hm2,比对照增产6.05%。籽粒蛋白质含量45.33%,蛋脂合计65.31%。抗SC3、SC7,生育期101d。该品种为非转基因大豆,具有蛋白质含量高、品质优良、生育期适中、综合抗性强、农艺性状优良等优点,2016年通过省审(皖豆2016002),适于江淮、淮北及相同生态区推广种植。
2017(3):63-63.
摘要:江玉877是宿迁中江种业有限公司以自选系SD7位母本、C110-6为父本选育而成的中熟半紧凑普通玉米新品种,2015年通过江苏省审定、2016年通过安徽省审定,综合抗病性好,增产潜力大。
2017(3):64-65.
摘要:家优111是湖南省贺家山原种场利用自育三系不育系家60A与自育恢复系R111配组育成的三系晚籼中熟杂交水稻组合。介绍了该组合亲本特征特性,总结了高产保质制种技术。
2017(3):66-67.
摘要:为适应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求,结合贵州薏苡产业发展需要,安顺新金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安顺市农科院合作,有针对的开展了选育适宜贵州旱坡地生态、生产条件种植的高产、稳产、优质、多抗薏苡品种(系)工作,成功选育了“安紫薏苡”。该品系用地方品种紫云县白壳薏苡为基础材料,通过系统选育而来。2012年—2014年参加国家第二轮薏苡品种区域试验,区域试验产量在2867.0-5590.0kg/hm2之间,平均单产4248.6kg/hm2,比对照(试点平均产量)增产17.31%。7个试点,增产试点达85.72%,居参试品系的第1位。2015年5月经全国小宗粮豆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通过,命名为“安薏1号”。
2017(3):68-68.
摘要:“德禹101”是吉林德禹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利用自交系DM108为母本,以自交系ST45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玉米单交种。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早发性好、抗病性强等优点,适宜吉林省玉米中晚熟区域种植。
2017(3):69-70.
摘要:摘要:金源55号是黑河分院2013年通过国审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早熟春大豆品种,审定编号:国审豆2013001,通过航天处理黑交83-889?美丁F2有性杂交后代,利用混合法选育。该品种的选育说明航天处理对大豆具有明显的诱变效应,对后代农艺性状和品质的改良都具有促进作用。该品种在参试过程中不仅丰产性好,且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下限和第四积温带、吉林东部山区、内蒙古兴安盟北部和新疆北部春播种植。非常适宜“垄三”栽培模式。
2017(3):71-71.
摘要:鲁单2016是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选育的杂交一代玉米新品种,组合为Lx0721/Lx2472。2016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鲁审玉20160023。该品种具有早熟、高产稳产、高抗倒伏、出籽率高、品质好、适于密植、后期脱水快以及可机械收籽粒等特点,适宜在山东省夏玉米区推广种植。
2017(3):72-72.
摘要:许农7号是河南省兆丰种业公司和河南许农种业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小麦新品种。2012年通过河南省审定,现总结了品种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予以介绍。
2017(3):73-74.
摘要:为了加快优质、高产强筋小麦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增强强筋小麦面粉的市场竞争力,发挥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确保农业增产、农户增收、企业增效,六合区结合多年强筋小麦的种植经验,大力推广强筋小麦新品种,优化小麦种植品种结构,促进品种布局合理。文中阐述了扬麦23在本地的种植表现,提出与之配套的栽培技术。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邮编:100081 传真:
电话:010-82105796 E-mail:chinaseedqks@163.com
ICP:京ICP备09069690号-22京ICP备09069690号-2
版权所有:《中国种业》编辑部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