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8):1-3.
摘要:企业并购是企业面对环境变化寻求资本扩张的必然趋势,并购风险贯穿企业并购全过程。文章从我国种业企业价值链的角度出发,介绍了企业的整合模式,然后分析不同的整合模式产生的企业并购风险,总结企业并购风险的特点,提出了种业企业并购风险应对措施。
2016(8):4-6.
摘要:本文通过对现有种子保险制度的分析,指出了现行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类比交通领域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交强险)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建立新型种子强制保险制度(种强险)的构想,对其可行性和基本架构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种强险制度的主要优势和对于推动现代种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2016(8):7-10.
摘要:本文选取代表我国种业先进水平的种业上市公司投入与产出数据,运用Malmquist-DEA方法对我国种业上市公司的生产效率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发现:种业上市公司总体上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其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增长。技术进步是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最主要因素,规模无效性是种业技术效率的最主要制约因素。今后,我国种业上市公司的发展方向最关键的是是要促进技术进步和提高规模效率。
2016(8):11-14.
摘要:渭单6000是陕西省2013年审定的夏玉米新品种,当年就进行了机械收获籽粒的实践,到2015年在省内外推广和示范面积超过103万亩。该品种是陕西省第一个用于夏玉米机械收获籽粒的新品种,也是黄淮夏玉米区域第一个大面积应用于机械收获籽粒而且经过专家组现场机收籽粒鉴定的新品种,是陕西省商业化育种一个重大新成果。渭单6000机收籽粒的创新顺应了农业机械化迅猛发展的大潮流。专家组连续三年机收籽粒现场鉴定结果表明,渭单6000三年平均亩产581.1kg,比对照郑单958增产9.78%,机收籽粒水分27.4%,比对照降低了7个百分点,倒伏率2.2%,比对照降低了2.2个百分点,破碎率5.2%,比对照降低了3.5个百分点。渭单6000机收籽粒的大胆探索,为我省夏玉米机收籽粒带来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它积累了经验,领略了教训,揭示了矛盾,更重要的是这些从实践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对于指导我们今后推动夏玉米机收籽粒的商业化育种,以及在玉米栽培、粮食生产、收贮、加工各个环节中,明确目标,规避风险,提质增效,提速增效具有重大的影响和现实意义。
孙泽武 ,
2016(8):17-19.
摘要: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是实现杂交稻超高产育种目标途经之一,粳型亲籼系的选育和利用是籼粳交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经。作为籼粳亚种间超高产杂交水稻三系不育系选育方法之一,就是创造粳型亲籼不育系。该不育系必备下述条件:①不育系及胞质与保持系和籼稻恢复系具有遗传协调性。②不育系基因组属于粳或粳偏籼型。③对现有恢复系有很高的配合力。④具有良好的农艺性状和不育特性。⑤不育系对病虫抗性除主效基因外还应累积其它有效抗性基因。
2016(8):20-21.
摘要:建构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体系是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核心内容。文章认为循环育种才能满足商业化的需求,是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的技术基础;同时以在鲁单981基础上的循环改良育成鲁单9088为实例,详细阐述了循环育种的思路、方法及建议。
2016(8):22-23.
摘要:玉米生育期的选择根据不同区域的生态条件而不同,同时兼顾产量和适宜机械化籽粒收获的指标要求,在黄海海夏玉米区的光热资源条件下,玉米母本的生育期以中晚熟为选育方向,父本以早熟为选育方向,杂交种黄淮南部中等熟期即可,黄淮北部以中早熟为主要选育方向。
2016(8):24-25.
摘要:通过对广东省水果玉米主要病害的发生及原因的分析,认为广东省主推甜玉米品种容易受气候条件变化,人为因素和耕作方式的变化和主推品种遗传基础狭窄等因素而发生病害。结合现代人健康饮食的理念,初步探讨了水果玉米抗病育种对策:扩大甜玉米种质,加大野生近缘种抗病基因的研究与利用和加大种质资源的抗性鉴定。
2016(8):26-28.
摘要:对抗白叶枯病水稻种质资源进行总结,发现我国抗白叶枯病种质资源丰富多样,抗源来源主要有五个途径:栽培品种、地方品种、国外品种、野生稻种资源、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获得的新种质。最后探讨水稻抗白叶枯病种质发掘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研究的方向。
2016(8):29-30.
摘要:摘要:本文综述了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现代种业发展产生的影响,以及互联网形势下种业发展的关键领域与导向要求。最后论述了靶向核心领域,助力“互联网 ”种业发展措施建议。
2016(8):31-31.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种业行业改革进程的深入,市场主体数量大幅减少,行业集中度提升,市场的竞争程度更加激烈。与此同时,在土地流转的大背景下,新型农业主体成为土地大户,电子商务在种业迅猛发展,阿哥汇、云农场、爱种网等平台发展迅速,对传统的销售模式形成了冲击。对于种业企业来说,在新品种众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就必须创新营销模式。本文以上海农场所经营的小麦新品种“镇麦12号”实行的代理加盟竞标制为案例,探讨区域代理加盟竞标制的“5P原则”。
2016(8):32-33.
摘要:大豆是河南省传统作物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曾经是黄淮海大豆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在黄淮海夏大豆生产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由于人均耕地质量、大豆单产水平、进口转基因大豆冲击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河南省大豆种植面积的减少。通过分析河南省大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培育专用大豆品种,与企业合作建立优质大豆加工地,调整种植业结构,鼓励政府扶持,制定大豆产业计划,以期为河南省大豆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2016(8):34-35.
摘要:海东市的农业占青海省农业的三分之一强,其种子产业的发展在全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海东市近年来特色农业和种子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对种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东市加快种子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2016(8):36-37.
摘要:玉米是聊城市第二大粮食作物,通过调研我市玉米产业现状与制约因素,结合玉米产业发展的优势,提出加快转变产业发展理念、确保高标准示范田面积、加强科技创新与农技推广、加快推进生产全程机械化、合理引导土地规模化经营等对策作参考,以期玉米产业稳定且可持续发展,确保我市粮食安全、农民增收。
2016(8):38-40.
摘要:新《种子法》已于2016年1 月1 日正式实施,与旧《种子法》相比有较大的不同。由于与此相配套的规章与解释尚未出台,在执行中存在许多没有现成定义的法律障碍,结合自身多年执法实践,本文选取常见八个问题进行剖析。
2016(8):41-42.
摘要:本文就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农作物品种适宜生态区域进行了解释和定义 ,探讨了适宜生态区域进一步详细划分的必要性,明确了适宜生态区域在生产、经营、广告和执法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对基层种子管理人员和农业执法人员学法用法有一定的帮助。
2016(8):43-43.
摘要:阿克苏是小麦生产大区,种植面积大、用种量大,为满足小麦生产用种需求,从提高种源质量入手,大力开展小麦“三圃田”建设后,种子数量充足,种子质量有效提高,确保了小麦生产用种安全,且对小麦生产的增产增收促进作用也日益显著。
2016(8):44-45.
摘要:新疆是我国最大的产棉区,地广人稀、干燥少雨、光照充足、棉花集中且连片种植,为棉花规模化生产、机械化采摘提供了较好的条件。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科研人员从机采棉的农艺指标、育种目标和育种方法等方面开始了机采棉品种的筛选和育种研究,选育出了在株型、早熟性及产量等方面都非常适宜机械采收的新品种,机采棉品种的推广应用成为新疆棉花大规模化机械采收和品质提供了重要的品种保证。
2016(8):46-46.
摘要:中国农科院油料研究所北方繁育基地是中国农科院和全国区域性冬季作物产区用于:油菜等冬季作物杂交和常规材料加代扩繁、杂交品种夏季纯度鉴定、北方生态适应型新品种选育、不同地区品种在北方生态区生态反应试验的综合繁育基地
2016(8):51-53.
摘要:玉米大斑病的发生流行常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损失,而该病的发生与病原菌生理小种变异密切相关,新生理小种的出现往往导致生产上玉米品种抗性丧失。为此,在玉米主产地及时准确地调查该地区大斑病菌的小种变异,对指导抗病育种和抗病品种的生产推广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黑龙江省第三、第四积温带玉米产区的7个县市中采集病害标样,通过组织分离获得了21个玉米大斑病菌菌株。经采用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寄主接种鉴定,发现在上述区域内仅有13N和23N两个生理小种,小种构成较为简单,并且以13N号小种为主。
2016(8):54-55.
摘要:摘要:玉米高光效栽培技术是近年出现的新型栽培技术,综合垄向和行距的调整。本试验在包头地区首次开展高光效田间应用试验,试验为单因素大区设计,以分析其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高光效处理比对照增产8.54%,能加快灌浆速度,株高穗位也有一定幅度增加,该技术增产效果显著,适宜在包头地区大力推广。
2016(8):56-59.
摘要:不同结荚习性的农艺性状间差异会对产量有严重的影响,本试验对2种不同结荚习性的大豆品种分别进行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灰色关联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找出不同结荚习性的大豆对产量影响较大的农艺性状,通过关注这些农艺性状来提高大豆产量。结果表明,在亚有限型中,想要培育高产优质的大豆品种需要优先考虑节粒重,其次是倒伏性,最后是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重和株粒重;在有限型中,想要培育高产优质的大豆品种需要优先考虑粒茎比,其次是节粒重,最后是株粒重、单株粒数、单株重和单株荚数。
2016(8):60-62.
摘要:本文以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育种基地为研究区域,利用八旋翼无人机搭载高清数码相机监测小麦育种小区,并开展了针对小麦育种表现形态的信息解析。通过无人机遥感试验,获取了覆盖小麦育种基地的高清数码影像,基于高清数码正射影像可以进行株高提取和叶色分类。可以快速获取小麦的株高、叶色差异和病虫害的程度等育种关键表型参量,最终方便有效的辅助小麦育种。
2016(8):63-64.
摘要:利用田间抗性鉴定和病毒检测方法,对南阳主要推广小麦品种进行了小麦黄花叶病的抗性鉴定和检测。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均感染了小麦黄花叶病毒;不同小麦品种对小麦黄花叶病抗性有显著差异,高抗、中抗、中感和高感的品种分别占筛选品种的6.67%、46.67%、33.33%、和13.33%。
2016(8):65-66.
摘要:以宁夏引黄灌区主栽的5个春大豆品种为材料,分析了玉豆2:2和3:3带状间作条件下几个主栽春大豆品种的产量性状及间作的综合效益。结果表明:玉豆2:2和3:3带状间作大豆农艺及产量性状的实际变幅、变异系数不同,大豆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两种带状间作方式大豆品种中黄30的产量最高。玉豆2:2带状间作模式比3:3带状间作模式公顷产值增617.9元/hm2 。为宁夏引黄灌区玉豆带状间作复合种植模式以及春大豆品种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2016(8):67-68.
摘要:合农70为黑龙江省农科院佳木斯分院自主育成的大豆新品种,该品种表现为高油、高产稳产,抗病能力强。粗蛋白含量39.46%,粗脂肪含量21.28%,蛋脂总和60.74%;生育期平均116天,需活动积温2380℃;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2922.0kg/hm2,较对照品种合交02-69增产7.0%;中感花叶病毒病1号株系,感3号株系;中抗灰斑病1、7号混合生理小种,深受广大农民欢迎。
2016(8):69-70.
摘要:龙薯9号是福建省龙岩市农科所于1998年以岩薯5号为母本,金山57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的甘薯新品种,于2004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特早熟、超高产、适应性广等特点,在福建、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湖北、新疆等省成为当地的主栽品种。为了防止龙薯9号劣变、混杂和病毒感染所引起的退化减产,采用提纯选优与甘薯脱毒技术,建立龙薯9号脱毒繁育体系,确保良种的特性及产业化利用优质健康种苗 。
2016(8):71-72.
摘要:介绍了玉米品种喜相伴99父母本的特征特性,总结其高产制种技术,包括基地选择与隔离要求、适期播种、严格除杂去劣、母本去雄、人工辅助授粉、及时去除父本和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供喜相伴99繁育与制种提供参考。
2016(8):73-74.
摘要:用玉米核心种质黄C和78599选系组配成基础材料,F1代与中熟种质M3-11为原始材料,连续自交7代,育成高产、中晚熟、抗病性强、综合农艺性状好和高配合力的玉米自交系T14-3B。T14-3B是独立于四大类群(塘四平头、旅大红骨、Reid和Lancaster)的新种质, 且与四大类群均有较高的杂种优势。用其组配的杂交种高产、中晚熟、适应性广、抗逆性强,T14-3B已成为山西玉米育种中重要的中晚熟种质资源之一。
2016(8):75-75.
摘要:介绍了玉米新品种MC1002亲本来源和选育过程以及主要栽培技术要点
2016(8):76-77.
摘要:开封沙区鲜食甘薯优质高产栽培采用脱毒种薯培育壮苗,增施有机肥,深耕起垄,铺设滴管式水肥一体设施,覆盖黑色地膜,化控除草,机械收获等简化技术模式,对规模化生产配套技术进行了全面阐述。
胡承伟 ,
2016(8):78-78.
摘要:恩2优636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农自育不育系恩2A与恢复系恩恢636配组选育而成的迟熟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抗稻瘟病、高产稳产、农艺性状优良、适应好等特点,于2015年通过湖北省审定。为促进该品种在生产上的应用,本文介绍了恩2优636高产栽培技术。
2016(8):79-79.
摘要:龙杂17为黑龙江省农科院作物育种研究所育成的早熟、矮秆、酿造型、机械化栽培高粱新品种。针对龙杂17高粱品种的特征特性,论述了机械化密植栽培过程中的密植方式、选茬整地、播种、化学除草、病虫害防治、施肥及收获等环节的技术要点。
2016(8):80-81.
摘要:农大豆2号是河北农业大学利用中作01-03?中科7412杂交选育的高产优质抗病大豆新品种,2014年5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为冀审豆2014002号。本文简要介绍农大豆2号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品质、大豆花叶病毒抗性及配套栽培技术,为该品种在生产上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2016(8):82-82.
摘要:德优4727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用自育不育系德香074A与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成恢727组配而成的中籼迟熟三系杂交稻新品种。2014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在我县示范种植两年来,表现出株型适中,叶片直立,分蘖力强,茎秆粗壮,大粒,结实高,高产稳产,米质优,中抗稻瘟病,耐粗放栽培等特点
2016(8):83-83.
摘要:摘 要:赣优673系三系不育系赣香A为母本,恢复系福恢673为父本配组育成的晚籼三系杂交稻品种,2013-2015年在福建沙县连作晚稻种植示范,表现生育期适中,分蘖力强,群体整齐,叶姿挺直,熟期转色好,高产稳产。总结其主要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2016(8):84-86.
摘要:水稻直播较水稻育秧移栽,省工节本、操作简便,正逐渐被水稻生产者自发应用。本文介绍了北方寒地水稻直播中的整地、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播种方式和播种量的选择、水肥管理、倒伏控制、病虫草害防治等关键技术,为直播稻生产者提供参考,为粮食安全生产服务。
2016(8):87-87.
摘要:花生用种量大,约10%的产量用作种子生产,繁殖系数比其他作物低的多。单粒稀播可以加速花生优良品种的种子繁殖,并可以保持和提高良种的种性,防止混杂退化。为了使花生充分发挥单株生产力,提高繁殖系数,现提出单粒稀播高产高倍繁殖花生良种技术,使花生在良好的栽培条件下,充分发挥单株生产力,获得高产。
2016(8):88-88.
摘要:摘要:如何保证大豆一播全苗及培育壮苗,是取得大豆高产及品质优良的重要保证。根据大豆苗期的生长发育特点及所需外界条件,集成一些关键技术,为大豆创造最适宜其生长发育的外部环境,保证大豆一播全苗及幼苗健壮。
2016(8):89-91.
摘要:通过调整播种期将多个不同熟期类型水稻品种集中种植展示,根据品种不同生育阶段特性给以科学的肥水、病虫管理使其达到高产和展示效果好目的。
2016(8):92-92.
摘要:阜花23是辽宁省风沙地改良利用研究所2008年春用阜花12号干种子300粒在辽宁省农科院辐照中心以150GY 60Co-γ射线为诱变剂辐照选育而成。该品种粗脂肪含量55.60%,抗旱耐瘠,适应性强,为高油高产花生新品种。2016年通过辽宁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备案办公室备案。结合辽宁省花生主产区生态条件和气候特点制定阜花23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便于大面积示范推广。
2016(8):93-93.
摘要:商芝1306是商丘市农林科学院用郑芝98N09与商农1(农家种)杂交,经过系统选育,并通过南繁加代,多年定向选择育成。该品种表现高产、多抗、优质,2015年12月通过河南省种子管理站鉴定。 夏播生育期90.9天。单秆,叶腋三花、蒴果四棱,籽粒纯白,平均株高164.5cm,果轴长105cm,单株结蒴96.3个,蒴粒数68.4粒,千粒重2.921g,单株粒重15.4g;粗脂肪含量58.52%,粗蛋白质含量18.40%;抗旱、耐渍、抗倒伏,抗枯萎病和茎点枯病。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邮编:100081 传真:
电话:010-82105796 E-mail:chinaseedqks@163.com
ICP:京ICP备09069690号-22京ICP备09069690号-2
版权所有:《中国种业》编辑部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