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7):1-3.
摘要:本文运用SWOT分析工具剖析了现阶段中国农垦种业的发展优势、存在的问题,面对的挑战和面临的机遇,提出了农垦种业未来打造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培育支撑链的战略思路以及信息驾驭、产业协作、创新驱动、品牌带动等战略选择。
2016(7):4-6.
摘要:种子市场从价格竞争逐步走向质量竞争,政府对种业质量监管对促进种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我国种子质量安全监管相对薄弱。本文从质量监管含义入手,首先从法律法规,质量监管职能,监管技术及种业价值链分段监管层面,阐述了种业质量监管存在的问题;然后,进一步分析了种子质量安全监管薄弱的原因;最后,提出完善种业质量监管体系的若干建议。
2016(7):7-9.
摘要:本文就鲜食玉米具有广泛用途及特性,提出在伊犁河谷发展鲜食玉米的意义,分析当前河谷地区鲜食玉米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的问题提出发展的措施,为伊犁河谷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一定的指导作用。
2016(7):10-12.
摘要:黑龙江省是我国第三水稻生产大省,也是最大的粳稻产地,因为纬度较高,冬季寒冷、冻土时间长,为了抢积温,创高产,多年来主要采用棚室育苗移栽的水稻生产方式,但目前面临着劳动力短缺、育苗取土难、育苗难、春季用水紧张、增产不增收等问题,轻简化的直播方式正逐渐被选用,为了稳定粮食生产,节本增效,增加水稻生产者收入,需要加强直播稻栽培的配套技术研究,解决水稻轻简化栽培与高产的矛盾。
2016(7):13-15.
摘要:本文分析了二十二年以来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认定)的适宜冀中南水地区域种植的67个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以及各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今后小麦育种的建议。
2016(7):16-17.
摘要:摘要:2015年为农资电商元年,在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 ”行动计划后,“互联网 农业”被视为电商的最后一片蓝海,一时间涌现出了一大批农资电商,种类和数量如雨后春笋。但通过近一年多的摸索探路,到2016年,农资电商概念又趋于平静。本文笔者对目前国内农资电商发展状况进行相关调研,并结合种子行业的市场情况,对传统企业如何发展农资电商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传统种业、农资电商、发展、建议。
2016(7):18-19.
摘要:我国在玉米、水稻等主要农作物转基因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农作物转基因监管需要高效、准确的检测技术。我国农作物转基因快速检测技术尚不成熟。本文总结了当前农作物转基因检测的相关技术,为快速高效的转基因检测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2016(7):20-22.
摘要:近几年国家和地方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种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我国种业发展步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在利好政策的激励和引导下,我国种子市场比较活跃,传统的种子销售流通体系正在向现代销售流通体系发展。强本固基,因势利导,加快建设适应现代种业发展的种子销售流通体系,对于推进我国现代种业发展和现代农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016(7):23-24.
摘要:RNA 干扰(RNA inference,RNAi)即双链微小RNA片段能使其同源的mRNA发生特异性降解,从而实现基因转录后沉默的手段[1],这种模式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真菌中。这种新兴的RNA干扰技术是分子水平的转基因育种重要手段之一,有着育种年限短,定向改良品种等多项优势。本文概述了RNAi的研究历史,对RNA 介导的转基因沉默的机制、特点和实施方法等进行了概括,并对其在农业方面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2016(7):25-27.
摘要:鄂北岗地近20年来夏玉米生产快速发展,成为湖北省夏玉米新兴最大产区, 2015年夏玉米面积11.159万hm?,总产61.4万t,单产366.9kg/667 m?,比2005年面积扩大1.4 倍,总产增1.2倍,单产减9.2 %;比1955年面积扩大 15.5 倍,总产增11倍,单产减41.1%。探索分析了制约该地区夏玉米单产不高不稳,年限间差异较大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促进该地区夏玉米生产实现高产稳产快速发展的对策建议。
2016(7):28-29.
摘要:本文结合作者工作的实际,对白皮袋种子产生的原因、来源和危害进行了分析,并对解决白皮袋种子现象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2016(7):30-30.
摘要:玉米生产的全程机械化未来玉米生产的发展方向,其难点在选育出适宜机械化籽粒收获的品种,我们应该坚持缩短玉米的生育期,提高玉米籽粒收获效率;在玉米新组合的选择上应该坚持从大量适宜机械化的组合中选择高产的组合这条技术路线,对高产概念的理解也应该从狭义的高产量演变为广义的高产出。
2016(7):31-33.
摘要:云南属低纬山原季风气候,区域差异和垂直变化十分明显,是典型的立体气候;由于气候类型的多样性,造成对玉米品种的多样性需求,完全依靠北方玉米制种区供种制约因素多,选育、生产、应用本土化的玉米良种意义重大。保山市气候条件相对优越,可生产不同类型的玉米杂交种,玉米制种面积逐年扩大,但受生产、技术条件的制药,玉米制种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本文结合保山市气候特点及生产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玉米种子生产发展的策略。
2016(7):34-35.
摘要:种子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农作物高产、多抗、优质的内在因素,农业生产不论采用何种先进工具或现代化技术,都必须通过种子才能发挥增产增收作用。种子繁育是获得纯净一致、饱满完整、健康无病虫、强活力的优良品种,并扩大再生产的有效途径,是育种工作的延续和发展。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品质的需要越来越高,不仅要高产,而且要优质,这就要求农业生产向现代农业发展,实现 “三高一优”的发展战略。因此,良种繁育在农业生产中起决定性作用:良种繁育是新品种选育的继续和发展;是种子产业化健康发展的保证;是种子规模经营的基础;是实现农业增产增收的有效途径;是现代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有效载体。本人结合多年来从事良原种繁殖工作的体会,针对我县良原种繁殖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作简要分析。
2016(7):34-35.
摘要:摘要:介绍了湟中县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工作的主要做法,阐述了取得的成效,提出了存在问题和建议。
2016(7):38-38.
摘要: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查,是《种子法》赋予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一项法定职责,及时、高效、准确地搞好种子质量监督抽查,对于有效打击侵犯品种权和制售假劣种子、实施“检打联动,以检促打”具有重要意义,濮阳市农业局种子质量检测站挂靠于濮阳市种子管理站,通过抓源头,把质量,规范农作物种子监督抽查的各个环节,对我市种业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6(7):39-41.
摘要:为指导鄂北地区农民更好地种植小麦新品种,充分挖掘其增产潜力,提高经济效益,以郑麦9023为对照,连续两年(2013.10~2015.6)考察种植密度对新品种鄂麦580和漯麦6010的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在225万~375万/hm2的种植密度区间内,鄂麦580在开花期和收获期,密度对其单株生物产量无显著影响,而其籽粒产量在300万/hm2的种植密度区间时达到最高;在该密度区间,郑麦9023和漯麦6010在对应时期的单株生物产量与种植密度呈负相关,而籽粒产量无显著变化。该结果明确鄂麦580和漯麦6010的适宜种植密度,为湖北省小麦高产创建工作提供依据,能有效指导小麦生产。
2016(7):42-43.
摘要:本研究比较了全膜平作穴播、全膜垄沟种植、膜侧0.4cm、膜侧0.6cm、起垄不覆膜、露地条播(CK)等6种覆膜栽培方式对苗期糜子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平作穴播、全膜垄沟种植处理的糜子幼苗株高与干物质重量最高、叶面积最大;光合速率全膜平作穴播最大,全膜垄沟种植处理次之。说明全膜平作穴播、全膜垄沟种植更有利于糜子苗期的生长和形态建成。
2016(7):44-45.
摘要:以宛麦969参加河南省小麦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结果为资料,通过产量增减百分比、方差分析法与多重比较、变异系数以及C.S.Lin分析法分别对宛麦969和对照品种偃展4110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宛麦969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优于对照品种,是一个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比较理想的小麦品种,适宜在河南省南部麦区大面积种植。
乔永刚 ,
2016(7):46-47.
摘要:用体视显微镜观察黄芩果实的形态,并且用常规的石蜡切片法对其果实的横切结构特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黄芩的果实呈卵圆形,种皮呈黑褐色,表面具瘤状突起,突起表面有不规则的网状纹理的次级突起。果实的横切面解剖结构特征为:组成黄芩果皮的不规则细胞的胞腔内具有棕褐色的色素团块,其下有一层色素层;靠近色素层的为种皮,内种皮紧贴于子叶细胞;色素层与种皮之间有一个巨大的维管束,包括木质部、韧皮部和形成层;子叶细胞由许多薄壁细胞组成,含有大量的糊粉粒。利用石蜡切片技术观察黄芩果实的解剖结构,为黄芩果实的鉴定与筛选提供鉴别依据。
2016(7):48-49.
摘要:以藜选1-12、藜选1-87、藜选1-227、藜选2-25、藜选2-53五个品系为试验材料,以平均产量作为对照进行比较分析,综合评价各品系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结果表明:所有参试品系在德令哈地区均能正常成熟;藜选2-25主穗长最长( 62.3cm)、单株产量最高(105.62g)、单株粒数最多(32699.7粒)、单产最高(391.4㎏/667㎡),较对照增产26.06%,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及其他各品系,藜选2-53产量最低(208.7㎏/667㎡),较对照减产32.79%,产量极显著低于对照及其他各品系,藜选1-87、藜选1-12和藜选1-227之间产量没有显著差异,三者较对照产量未有显著差异。综合以上结果,建议藜选1-87、藜选1-12、藜选1-227可进一步进行单株选择,继续参加区域试验,藜选2-25综合表现好,可参加2016年度生产试验。
2016(7):50-51.
摘要:通过玉米种子种衣剂包衣试验研究了不同的种衣剂对玉米病虫害田间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70%锐胜以200ml/100kg的用量包衣,10%噻?戊以1:50包衣,29%噻?胳?霜灵以375ml/100kg的用量包衣对玉米安全,不影响玉米出苗,出苗率均在97%以上,70%锐胜以200ml/100kg的用量包衣后,玉米长势最好,与对照有极显著差异,株高增幅10.68%,须根数增幅5.1%,地下部分鲜重增幅11.43%,地上部分鲜重增幅6.31%;三种种衣剂对玉米的丝黑穗病和粗缩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病情指数与对照有显著性差异,处理1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分别为62.95%和57.14%;三种药剂均能提高玉米的产量,处理3增产明显,与对照有显著性差异,增产4.47%。
2016(7):52-53.
摘要:本文通过对近年来通过河北省或国家审定,适宜在河北省推广种植的早熟高产、抗倒耐密、适宜机收的玉米新品种进行筛选试验,对参加试验的各品种的亩产、比对照增减幅度、生育期、密度及倒伏倒折等主要性状试验数据进行汇总与分析,并结合各品种田间农艺性状表现,按照抗倒、早熟、高产、耐密、籽粒脱水较快的目标顺序,符合上述两个以上性状并综合表现较好的品种有纪元168、农单116、大成168和冀玉5817。
2016(7):54-56.
摘要:摘要 阐明冬小麦新品种临远8号的选育背景和过程,为培育突破性小麦新品种提供参考。从遗传基础、生长发育、抗逆性等方面阐述了临远8号的特性。结果表明该品种丰产稳产、适应性好,其平均产量比对照品种‘烟农19’增产6.5%~8.5%,增产点次率92.9%~100%;该品种中早熟, 株型紧凑,茎秆弹性好,较抗倒伏;一般公顷穗数58万左右,穗粒数32~38粒,千粒重42克左右;抗冻、抗病性好,品种优。目前,临远8号已在临汾、运城和晋城等地累计推广种植32.6万公顷, 成为晋南麦区的主栽品种之一。推广临远8号这类抗逆稳产品种,使我国小麦生产可持续发展,有助于保障粮食安全。
2016(7):57-58.
摘要:利用国内优良大豆种质垦农19与含有美国矮秆基因的大豆种质合农57杂交,在窄行密植条件下,结合品质分析与抗病鉴定,经过11年连续定向选择,创新出半矮秆耐密植、蛋白质含量高、抗病能力强的大豆新种质合农76。该品种适宜垄三栽培和窄行密植栽培,垄三栽培密度为35-40万株/hm2、窄行密植栽培种植密度40-45万株/hm2;蛋白质含量41.98%,脂肪含量为20.43%,为油饲兼用型品种;高抗灰斑病;在窄行密植条件下参加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046.5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50号平均增产15.2%,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311.9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50号平均增产16.1%。合农76是我国自主育成的第一个适合干旱、半干旱地区应用的半矮秆耐密植型春大豆种质,对推动黑龙江省大豆生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6(7):59-60.
摘要:分析漯麦18的高产潜力和氮肥高效特性,为小麦新品种培育提供理论指导。漯麦18试验田还是生产示范田,产量均突出且稳定,这与其矮杆、后期耐高温、抗逆性突出有关;氮肥高效,有利于肥料高效利用,高产稳产,产量潜力大,环境友好;育种核心是种质创新,其它手段能高效辅助育种。
2016(7):61-62.
摘要:谷子新品种长农41是以晋谷21号作母本、2002F8-64作父本经有性杂交与多代选育而成。2003年组配,2004 年种植F1代鉴定真杂种, 2005-2008年以农艺性状表现、抗逆性及小米外观品质作为主要选择考察指标进行定向选择。2009—2010年参加谷子所品比试验。2011-2012年参加山西省中晚熟区区域性生产试验,2012年进行营养品质分析检测,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田间考察,2013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2014年--2015年结合国家谷子糜子产业技术体系和山西省粮食稳产高产科技支撑工程项目,在全省范围内进行示范推广,表现出很好的丰产稳产性、抗逆适应性与优质商品性,其中2015年在长子县谷村实施的200亩示范田,平均亩产589.95千克。
2016(7):63-64.
摘要:晋超甜1号玉米新品种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早熟育种课题组以自选系TY32-111为母本、自选系TY37/7710为父本育成的水果型超甜玉米杂交种。2011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015年通过国家审定,编号国审玉2014022。该品种果穗均匀、籽粒整齐,高产、稳产,品质优、口感好,抗性强、适应性广,是鲜食、速冻、真空保鲜和籽粒加工的理想品种,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2016(7):65-65.
摘要:本文根据三明市清流县示范推广的头季机收再生稻实施情况,从“播种、施肥、烤田、防虫治病、收割”等生产环节,认真总结了天优华占作为低留桩机收再生稻的栽培技术要领。
2016(7):66-67.
摘要:西农219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抗旱节水育种课题组以大穗濮优9号与多穗抗旱材料Q0031-21的F1为母本,以高产广适品种西农928为父本,经过复合杂交、水旱交替选育成功的国审旱地小麦新品种(审定编号:国审麦2013020)。该品种从2012年秋播开始引入河南洛阳,在洛龙区旱地示范种植3年,连年表现优良,2015年9月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授权,洛阳蒲公英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取得在河南省旱地的独家生产、示范和种子营销权,为该品种的规范化种植推广和快速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本文依据西农219设在当地的“洛阳旱地小麦示范园”中多年试验结果、示范表现及相关资料,粗浅阐述从事本项示范推广工作几年来对西农219的认识,希望能为进一步扩大推广利用有所帮助。
2016(7):68-68.
摘要:摘 要:Y两优676经过3a在沙县作烟后稻示范种植,田间表现未发现稻瘟病,群体整齐,分蘖力强,穗大粒多,后期转色好,米质较优,丰产稳产性好等特点。介绍其示范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 关键词:杂交稻;Y两优676;种植表现;栽培技术
2016(7):69-69.
摘要:花生是一种典型的高营养食品,富含维生素B2、PP、A、D、E,钙和铁等,一般蛋白质含量25%-36%,脂肪含量可达40%。漯河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漯花4087花生新品种,2012年通过国家花生新品种鉴定,鉴定编号:国品鉴花生2012011,2014年又通过河南省花生新品种审定,审定编号:豫审花2014007,粗脂肪含量高达53.41%,属高油型花生新品种,适宜我国北方花生区推广种植。
2016(7):70-71.
摘要:为加速谷子的育种进程,冬季在海南进行谷子繁育是必不可少的过程。根据谷子的生理特性,结合海南的气候特点、土壤条件及耕作特性进行选地、整地、浇地、备种、施肥、播种、疏苗、间苗、追肥、病虫害防治、中耕除草和收获,海南谷子繁育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余蕾 ,
2016(7):72-72.
摘要:摘 要: 2014-2015年优质杂交稻泸优明占在福建省沙县作机收低留桩再生稻种植示范,表现生育期适中,群体整齐,熟期转色好,穗大粒多,产量高,米质优,适应性广等特点。总结其种植表现及机收低留桩再生稻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2016(7):73-74.
摘要::新形势下山区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问题;选择好苗床,搭好育秧棚;苗床土选择和培肥;选好品种,备足秧盘;浸种催芽;精细播种;苗期管理;中、小棚育秧;适时移栽
2016(7):75-75.
摘要::阐述了旱麦988的选育经过,并介绍了旱麦988品种的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总结了旱麦988的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新品种旱麦988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2016(7):77-77.
摘要:白红12号是优质、高产、多抗的小豆新品种。2007年白城市农业科学院以白红2号为母本,日本疾风小豆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系谱法选育,于2016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为吉登小豆2016002。适合于东北小豆春播区的机械化生产,具有熟期一致、籽粒整齐、色泽鲜艳等特点。
2016(7):79-79.
摘要:驻豆19是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室,依据大豆育种原理,于2002年以郑88013为母本,驻9702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2003~2010年系谱法选育,定向选择出的优质、高产、广适的大豆新品系。通过试验于2015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豆2015002).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邮编:100081 传真:
电话:010-82105796 E-mail:chinaseedqks@163.com
ICP:京ICP备09069690号-22京ICP备09069690号-2
版权所有:《中国种业》编辑部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