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2.
摘要:2000年《种子法》的颁布实施,解决了“谁能干,谁不能干”的问题,开启了中国种业市场化进程,实现了中国种业产业化,为促进农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当前,农业现代化对种业提出了更高要求,种业自身也正进入传统种业向现代种业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原有的种子管理制度急需调整改革。基于此,全国人大牵头,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遵照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的简政放权,提高政府效能,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决定性作用的总体要求,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农民利益、鼓励创新创业为目的,全面改革种业科研、品种管理、种子生产经营管理等各项制度,明确种子企业的产业主体地位和主体责任,提出了发展现代种业的新任务,为我国种业健康发展再上台阶提供了保障。
2016(1):6-8.
摘要:近几十年来,随着生物科学的进步,生物技术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并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世界农业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孟山都、先锋等为代表的跨国公司凭借所掌握的核心技术迅速崛起,并且成为了农业生物技术革命的重要推动者和赢家。本文综述了细胞工程、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转基因等生物技术在种业领域中的应用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我国种业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2016(1):9-10.
摘要:2015年第三次修正,2016年实施的新《种子法》首次规定种质资源国家惠益分享方案,这一历史性突破将会为我国种质资源获取、开发和利用以及惠益分享奠定全新局面。通过创设和构建种质资源国家惠益分享法律机制,我国种质资源国家主权和农民权益将得到有效保护和确认,不过在创设和构建过程中仍需考虑惠益分享主体、客体以及具体内容等问题。
2016(1):11-13.
摘要:摘 要: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使机收玉米品种的选育与推广成为种业界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从玉米品种发展入手,分析了玉米品种更新换代与玉米产业革命的关系,阐述了机收品种成为玉米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从玉米机收品种的特点出发,提出了创新种质资源、运用现代育种方法、密度与株型选择、脱水与果穗选择的机收品种选育思路;根据陕西实际,分析了收贮设施和烘干设备建设,在机收品种推广中的地位和作用。对育种者、管理者、营销者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2016(1):14-18.
摘要:南阳市当前夏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处于超低产水平,虽然解放初期纵向相比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与国内外先进水平横向相比差距十分明显,在气候、品种、密度、肥料、晚收等方面存在着十分巨大的增产潜力,南阳市夏玉米平均单位面积产量应该达到600 kg/667m2以上的中产水平阶段,可以通过精耕细作培肥地力、选用良种、合理施肥、科学播种、水分运筹、草虫病害综合防治、化学调控、倒伏防控、适时收获等措施充分挖掘南阳市夏玉米的生产潜力。
2016(1):19-21.
摘要:2015年修订后的种子法,对章节、条文、重点内容、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了大幅修改。通过修订前后对照,结合种子监管工作经验,对即将施行的种子法中设计种子监管方面的内容进行简要分析,便于大家更快、更好的熟悉了解。
2016(1):22-23.
摘要:新修订的《种子法》更加注重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本文结合修订后的《种子法》及相关法律列举了销售假劣种子、经营非法品种及虚假宣传等3种主要应当进行赔偿的种子违法经营行为以及承担责任的法律依据,旨在帮助广大农民在发生此类种子事故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索赔,以切实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016(1):24-24.
摘要:近年来,达州市种子经营备案工作中存在的备案机构不统一、备案率不高、备案内容不全、备案真实性差等问题。从加强种子市场监管,搞好宣传培训和加大处罚力度等几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2016(1):25-26.
摘要:结合学习和实践,笔者将品种审定工作的一些基本点和河北省近年来尝试的一些应对措施梳理为“123838”。“123”是品种审定一个目的、两项宗旨和三个基本原则,可以称为品种审定ABC;“838”是品种审定工作的八个主要环节、三个主要问题和八项主要应对措施,姑且称为品种审定工作研究。
2016(1):27-27.
摘要:种子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种子质量的优劣和产量的高低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农业丰产和农民增收。特别是杂交玉米单粒播种技术的推广,更给玉米杂交种子纯度和发芽率等质量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年从事种子生产实践证明,规范基地管理是确保各项繁种技术落实、提高繁种质量和产量的有效保证。
2016(1):45-45.
摘要:现代种业发展为玉米品种育、繁、推注入新的活力,培育了玉米种子市场多元化、品种多样化发展格局,良种配配良法促进玉米生产区域化种植和科学化管理,玉米增产增也让农民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在玉米的生产中,诸多原因诱发玉米多穗现象,科学调查分析玉米多穗原因,针对性提出应对技术措施,实现玉米生产安全、优质、高效。
2016(1):28-29.
摘要: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自一九八五年成立至今,始终坚持自主创新,育种技术不断升级,黄瓜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历经数十载,共培育出五十余个黄瓜配套品种。第一代育种,培育出抗霜霉病和白粉病的双抗品种津研1-4号及抗霜霉病、白粉病和枯萎病的三抗品种津研5-7号。第二代育种,培育出抗病、早熟、丰产的杂交一代黄瓜品种津杂1-4号。第三代育种,针对我国蔬菜周年生产对黄瓜栽培茬口、抗病性和品质的专用化需求培育出津春1-5号系列专用品种。第四代育种,针对生产者和消费者对黄瓜栽培茬口、栽培习惯、品种类型和黄瓜品质的更高需求培育出津优1号、津优2号、津优10号、津优12号、津优35号、津优38号、津优401号和津美3号等三十余个系列专用品种。 ?
2016(1):30-30.
摘要:品种区试是品种审定和推广的基础和依据,大豆是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种子法》规定大豆在推广前必须通过审定才能推广。东阳从2005年起承担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国家鲜食大豆区试,积累了翔实连贯的试验数据。试验中诸多变量影响品种性状和产量表现,通过观察试验变量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分析,探讨提高试验质量的方法建议。
2016(1):31-32.
摘要:宾阳县位于广西中南部,是典型的农业大县,也是水稻生产主产区,是我国首批商品粮食地县,广西名优粮食生产县,曾荣获2010年、2012年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 本文主要对宾阳县机械耕作、机械插秧和机械收获三个关键环节为着力点,不断探索推广适合本地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
2016(1):33-33.
摘要:“种都油998”是由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从四川种都种业有限公司引入,经过多点试验和田间鉴定而推广应用的杂交油菜新品种。示范应用面积达27.18万亩,大大提高油菜种植的经济效益,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为保山市的油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6(1):36-37.
摘要:我国玉米播种面积在5亿亩而春玉米播种面积占将近40%,春玉米的出苗问题是东华北最常见的问题,苗全是农民丰产增收的保障,作者根据多年技术服务工作经验,总结出多种影响玉米出苗的因素,并为农户在生产中预防各种出苗不利的因素提供指导。
龙承元 ,
2016(1):38-39.
摘要:随着种业新政的实施,中央财政资金对杂交水稻制种大县奖励的进一步落实,种子生产基地产业化建设必将进入全新发展时期。本文对岑巩县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产业化建设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措施进行了论述。
2016(1):40-41.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张掖市非主要农作物种子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对策建议及发展前景。
2016(1):42-44.
摘要:农作物种子产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国家十分重视推进全国种子产业发展。石林是滇中农业县,通过对石林种子产业发展情况调查分析,石林自建县制后特别是1996年以来的一系列种子产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产业基础得到完善,创新力服务力提升,管理步入法制化。但也存在企业育种手段单一,技术人才缺乏,生产基地受限,种子监管面不全等问题。研究提出要明确石林现代种子产业发展目标和思路,重视人才培养加强科技创新,推进产业基础功能升级,创新监管服务机制等解决对策和发展建议。
2016(1):46-48.
摘要:对窄叶鲜卑花种子的形态特征及温度、光照对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窄叶鲜卑花种子的千粒重约为0.115g,种子长(0.255±0.02)cm,宽(0.042±0.01)cm,厚(0.014±0.01)cm。在15℃的恒温条件下开始萌发,在25~30℃条件下发芽率达73.10%~82.67%,为最适发芽温度;在变温条件下,25℃/10℃为最适发芽温度,发芽率达70.87%;在30℃光照24h的条件下,窄叶鲜卑花种子发芽率高达83.33%,且发芽势、发芽指数、种子活力与其他处理相比均达到最高值,由此可知,在温度,水分适宜的条件下,增加光照有利于种子芽率的提高。
2016(1):49-50.
摘要:以特早熟棉花伊陆早17号为材料,通过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研究,探讨伊犁河谷棉区特早熟棉花的最适播期和种植密度。结果表明,4月19日前后播种,适合密度为13000株/667m2。
2016(1):51-55.
摘要: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玉米新品种三峡玉9号高产栽培数学模型,研究了玉米产量与种植密度、氮肥、磷肥、钾肥、锌肥5因素的定量关系,解析了各因素对总产量的主效应及互作效应。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三峡玉9号产量的影响大小为施钾量(X4)>种植密度(X1)>施氮量(X2)>施磷量(X3)>施锌量(X5),并筛选了每公顷产量8426.92 kg以上, 其最优组合方案农艺措施是:密度55404~57192株/hm2,施氮肥(尿素)495.96~518.16 kg/ hm2、磷肥(过磷酸钙)579.90~604.05 kg/ hm2、钾肥(氧化钾)103.688~109.425 kg/ hm2和锌肥(硫酸锌)2.589~2.834 kg/ hm2。
2016(1):56-58.
摘要:为促进春小麦新品种陇春31号的高产高效栽培,充分挖掘该品种的增产潜力。本研究利用“3414”试验设计,探讨了氮、磷、钾肥施用量与陇春31号产量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所拟合的三种肥料效应模型。结果表明:随着氮磷钾施肥量的增加,陇春31号的产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氮磷钾互作效应分析的结果表明,三种元素之间互作效应明显,N2P2K2为最佳肥效配比。通过分析三元二次、二元二次和一元二次肥料效应模型,综合考虑施肥成本、增产效果等因素,陇春31号在甘肃中部麦区栽培时,氮、磷、钾最佳施肥量分别为150.44 kg/hm2(纯N)、122.27 kg/hm2(P2O5)、52.38 kg/hm2(K2O)。
2016(1):59-61.
摘要: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优质常规稻产量与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方式在水稻生长、干物质积累以及产量上都存在显著差异。 生长及产量表现以浅水灌溉和轻干湿灌溉为优,深水灌溉次之,重干湿灌溉最差。浅水灌溉单位面积分蘖最好、有效穗最多,与其它灌溉方式有显著性差异;轻干湿灌溉的穗长、每穗总粒数、千粒重表现最好,与其它灌溉方式之间存显著性差异;浅水灌溉和轻干湿灌溉的结实率无明显差异,重干湿灌溉的结实率最差;浅水灌溉和轻干湿灌溉单位面积产量无显著性差异。不同灌溉方式对于优质常规稻的增产作用是一个综合影响,水分过多、过少均不利于水稻的增产,轻干湿灌溉是以较少水获得较高产量的最佳灌溉方式。
2016(1):62-63.
摘要:石甜玉1号是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2010年以TF01为母本,以TF02为父本选育的超甜玉米单交种,2015年5月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初审。审定编号:冀审玉2015023。该品种属于中熟型超甜玉米,2013年--2014年参加河北省鲜食玉米区试甜玉米组,平均单产鲜穗15441kg/hm2,比对照超甜2000减产2.2%,品尝评定总分平均为87.9,居参试品种第一位。该品种脆甜可口,抗性好,适合在河北省做为鲜食玉米种植推广。
2016(1):64-65.
摘要:桂绿豆L74号是以自交系XLD04-07-1为母本,自交系XLD04-06-7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按照育种目标,经多代定向选育而成,具有早熟、高产、耐旱、豆荚成熟较一致,抗倒伏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2012-2014年,在全区不同生态区域进行区域试验,桂绿豆L74号平均籽粒产量为1632.7 kg/ha,与各地主栽品种相比平均增产24.8%。2015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桂绿豆L74号绿豆新品种综合性状优良,既可纯种,又可以与甘蔗、木薯、幼龄果园等作物间种,在广西区内春、夏播均适宜种植。
2016(1):66-66.
摘要:安黄绿豆1号是安阳市农业科学院2001年安9818为母本,冀绿2号为父本杂交,采用系统选育法,经系统选择于2007年选育而成。2015年6月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委员会鉴定,鉴定编号(国品鉴杂2015027)。
2016(1):67-68.
摘要:亚航0919是广西亚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YHM181作母本、YHF21A作父本通过杂交育成的优质、高产、多抗的玉米单交种,结合近几年在广西、云南等地多季多点的制种实践,总结了亚航0919高效制种技术。
2016(1):69-69.
摘要:本文描述了玉米新品种MC4592的育种目标、选育过程以及栽培制种技术要点,分析了该品种推广利用潜力。
2016(1):70-71.
摘要:玉米新品种威单2号系威宁县市种子管理站用自选系WN0631为母本,自选系WN563为父本,于2009年杂交组配育成的黄粒单交种。2015年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审定编号:黔审玉2015015号),该品种产量高,品质好,适应性强,丰产稳产,品质优良,生育期适中,适宜于黔西北高寒山区海拔在1400m至2200m之间中上等肥力土壤的区域推广种植。
刘佳 ,
2016(1):72-73.
摘要:吉育403是由吉林省农科院大豆研究所于1998年利用长农5和地理远缘材料意3杂交,采用集团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油大豆新品种。主要特点是高产、高油、适应性广。2008~2011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766.0kg穐m-2,比对照九农21平均增产6.1%。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774.8 kg穐m-2,比对照九农21增产7.9%。2012年2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016(1):74-74.
摘要:广西万川种业有限公司于2015年将中国鲜食玉米杂交种银蝶糯106引入越南,在河内、谅山进行试种观察。综合农艺性状表现优良,鲜苞折合公顷产量分别为12237、 12190.5kg,分别较当地对照MX10增产12.74%、9.30%,该品种可在越南北部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
2016(1):75-77.
摘要:大棚育苗是提高寒地粳稻产量的一项技术措施,本文详细介绍了大棚育苗的大棚建设、床土准备、营养土配制、做床、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播种、秧田管理等环节的关键技术,以期为寒地粳稻生产者提供参考。
2016(1):78-78.
摘要:随着沿海棉区油棉两熟制度愈演愈烈,结合中棉所66品种特点以及在本地区油棉套作试验和示范结果,总结形成了中棉所66油棉套作高产栽培技术。
2016(1):79-80.
摘要:从制种基地和地块的选择、制种田隔离、整地覆膜、播种、严格去杂去劣、水肥量化管理、收获晾晒与贮藏等方面,总结出了在河西绿洲玉米杂交制种生产中,以水肥一体化为主的高效配套生产技术,旨在为本区玉米杂交制种生产中水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撑.
2016(1):82-82.
摘要: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是印加土著居民的主要传统食物,有5000-7000多年的种植历史,是唯一的植物界全蛋白谷物,唯一的单体植物即可满足人类基本营养需求的食物,古代印加人称之为“粮食之母”。藜麦富含矿物质,是三高人群的理想食物,特别是对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慢性病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同时藜麦低脂、低升糖、低淀粉和易消化,对孕产妇、婴幼儿、运动员、素食者、减肥塑身、病后康复者非常适宜。对于健康人群,藜麦也是难得的营养美食。
2016(1):73-73.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冀玉5817的选育过程及栽培制种技术要点,为该品种的快速推广打下良好基础。
2016(1):81-81.
摘要:新品种万川973及高产栽培技术
2016(1):83-83.
摘要:针对当前棉花生产中存在的以上突出问题,济南飞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适时地选育出LM-1,该品种的突出特点是生育期短、大棵大铃、衣分高、增产潜力大,较好地协调了大棵和高产、铃重和结铃性的矛盾;各项纤维指标协调,品质综合指标较好;抗病性好、适应性广,特别是适于轻简化栽培和机械采收。该品种2010年3月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农基安证字(2009)第140号),同年通过天津市审定(津审棉2009004),2015年通过山东省审定(鲁农审2015020号)。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邮编:100081 传真:
电话:010-82105796 E-mail:chinaseedqks@163.com
ICP:京ICP备09069690号-22京ICP备09069690号-2
版权所有:《中国种业》编辑部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