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8):1-2.
摘要:河南是农业大省,种业市场大而企业不够强。在国家新的种业政策机遇下,抓落实、促创新、严市场、强企业,是我省未来种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2015(8):3-5.
摘要:本文通过对DUS测试在种子产业链中参与环节的分解,分析了当前我国DUS测试体系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从组织体系和技术体系等方面完善DUS测试体系的建议,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现代种业的发展。
2015(8):9-11.
摘要:方便农民辨别种子真伪,利于管理站对种业市场的管理和品种企业掌握品种经营方向,建立种子质量安全溯源平台。利用智能终端设备扫描,互联网查询,电话咨询方式,购买者进行种子溯源。初步确定了种子质量监督与服务管理的智能化、专业化和简单化的方向。跟踪品种销售过程中的流向,确定品种产地,保障农业的增产增收。
2015(8):12-13.
摘要:建宁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是农业部认定的31个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之一,位列全国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首位。笔者通过分析建宁县建设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的优势条件与制约因素,提出了促进建宁县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旨在为促进建宁县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2015(8):14-16.
摘要:本文依据多年的地方优质水稻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对于不同年份种植资料的汇总和科学分析,同时查阅了国家、行业及地方现行的相关标准。本技术规程主要针对太湖流域水稻种质资源的保存,对水稻种质资源保存过程中的品种描述、种植保存、低温贮藏、建立档案等技术要求进行了规范。
2015(8):17-19.
摘要:对江苏省地方特色芋头品种资源的收集与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简要介绍了江苏省地方特色芋头品种的资源分布和主要品种类型;从种质资源方面分析了芋头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全面介绍了江苏省地方特色芋头品种资源研究现状与进展;从种质资源保护、新品种鉴定、产学研结合等多方面提出了江苏省地方特色芋头品种资源发掘利用的建议。
2015(8):20-21.
摘要:种业是农业的基础产业,加强种子管理体系建设,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8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 提高创新能力的意见》(国办发〔2013〕109号)的需要。高度重视种子管理体系建设,努力探索建立和完善管理科学、运行高效、保障有力的管理体制,规范和加强种子行政执法、农作物新品种试验和示范推广,促进科技成果加速转化,提高我市种业发展活力和水平,为不断满足农业发展需求,促进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2015(8):22-23.
摘要:杂交水稻制种是绵阳市的优势产业之一,长期以来,优越的自然条件、严格的制种规程、先进的科学技术,使得我市杂交水稻制种在全国保持优势地位。随着农村经济的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劳动密集型的杂交水稻制种产业面临重大挑战,为此,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承担起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水稻制种全程机械化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开展杂交水稻制种的农机与农艺的技术融合研究,以农业机械替代繁重的体力劳动,减少劳动力投入,为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寻找切实可行的途径。
2015(8):26-27.
摘要:通过对通化地区种子产业化集群式经营情况进行考察分析,明确种子产业集群式经营的涵义,阐述了通化地区的区位优势、科技带动、市场拉动、境外代理、国企改制五大类型种子产业集群,总结了经验。
2015(8):28-30.
摘要:为了进一步掌握冬小麦优良品种的选择应用技术,现从品种的概念及基本特征、优良品种的内涵、小麦优良品种在生产上发挥的作用、河北省小麦生产的基本特点、选择优良小麦品种的基本原则等五个方面阐述冬小麦优良品种的选择应用技术,旨在为河北省冬小麦优良品种的选择与应用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2015(8):31-33.
摘要:宁波高度重视种业发展,把种业作为推动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来抓,创新育种机制、加强基地建设、着力提升产业效益、切实提高供种保障能力、种子品牌效应逐步凸显,农作物和畜禽种业发展均取得了新的成效,种业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
2015(8):34-34.
摘要:摘要:摘要:农作物田间试验是农作物育种和新品种推广不可逾越的桥梁。农作物试验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涉农企业和广大农民朋友的切身利益。所以,农作物的田间试验工作在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和推广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2015(8):35-36.
摘要:青稞是甘孜州第一大粮食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分析了目前甘孜州青稞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今后大力发展青稞生产应注重的对策措施。
2015(8):37-38.
摘要:通过对我县近年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应用情况分析,阐述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农作物优新品种推广应用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应用;问题;建议措施
2015(8):39-42.
摘要:本文从公司生产经营的角度,简要介绍了小麦良种济麦22在江苏大田生产上推广应用现状,阐述了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多年来在济麦22良种繁殖、推广过程中的主要做法、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2015(8):43-44.
摘要:摘要:清流县作为农业部的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县和福建省粮食产能区增产模式攻关实施县,多年来,严密制定实施方案,认真组织项目实施,重点开展农业“五新”成果展示,实施技术、物资配套扶持,推广应用集成技术体系,三年来取得良好成效,示范区每667m2产量分别为610公斤、619公斤、629.5公斤,平均增长6.19%,总增粮食2434.06吨。
2015(8):45-45.
摘要:利用杂交谷子的优点和优势,针对地域特点,创新杂交谷子耕作模式。一是普及推广粮豆间作种植模式;二是示范推广粮草间作模式;三是提倡推广饲草专用型谷子种植模式;四是鼓励推广留茬免耕种植模式。使杂交谷子的生产潜能得到最大发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2015(8):46-47.
摘要:成本管理,节约是种业公司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战略之一,强化成本管理,降低成本是公司取得成功的重要方面。
2015(8):48-51.
摘要:文章研究了种子企业融资渠道选择方法。运用基于主因子Fisher判别方法,构建种子企业融资渠道选择模型,为对模型的检验。以KF公司为例,对KF公司融资渠道的选择进行判别,2015年后公司应以股权融资渠道为主,分别从积极挂牌新三板,努力实现创业板上市和坚持实施内部股权融资渠道。
王兴荣 ,
2015(8):52-55.
摘要:运用反复干旱法对不同地区的39份胡麻种质资源进行苗期抗旱研究,考察幼苗存活率、苗高、根长、鲜苗重、鲜根重、干苗重、干根重、鲜根冠比、干根冠比和植株含水率等10个性状指标,运用隶属函数和综合评价法进行抗旱性评价。结果表明, 39个胡麻种质资源归属于5个抗旱等级,其中编号为2012631222(青海)、 2012631218(青海)、2011621058(甘肃)、20121500297(内蒙)等4份属抗旱资源(1级和2级);幼苗存活率与资源的抗旱性趋势一致,抗旱性强的品种存活率高,可作为苗期抗旱性快速鉴定指标;反复干旱法鉴定胡麻苗期抗旱性,方法简便,结果可靠,并可大规模同步进行。
2015(8):56-57.
摘要:本试验对20个在黑龙江省小麦生产上应用的新老品种进行苗期反复干旱法、全生育期抗旱鉴定法,能够比较准确评价春小麦抗旱性强弱,筛选出抗旱性强的小麦品系。并按小麦全生育期的抗旱性评价标准进行分类,为小麦生产上指导品种布局。试验结果:抗旱性极强的品种为龙辐麦19,抗旱性强的品种为克旱21,抗旱性弱的品种为克丰3、克丰9、克07-1370、龙辐麦18,其它品种抗旱性属于中等。克丰12号、龙麦33号、北麦4的抗旱性属于中等,但是在降水较充足的自然降水条件和水分充足的条件下产量都较高,说明此品种为喜肥水材料,应用时要选择水肥条件好的地区,能发挥其产量潜力。
2015(8):58-61.
摘要:摘要:基于新疆干旱灌区高产优质水稻品种比较试验的基础上,分析水稻主要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间的关系,找出性状间密切的因子,为新疆水稻新品种选育及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19份水稻品种(系)为试验材料,考察了15个主要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并对其进行了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参试的水稻品种(系)产量与单穴穗数、单穴穗粒数、结实率、谷/草比、穗长、二次枝梗数和蛋白质含量存在显著和极显著相关,其余性状间也存在着较多显著和极显著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表明,前5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85.13%,第一主成分方差贡献率最大,因子包括:单穴穗粒数、二次枝梗数、单穴穗粒数、结实率和产量。通径分析表明,单穴穗粒数、结实率、单穴穗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但三者在制约的同时,也是其他性状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利用相关、主成分和通径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对水稻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进行综合分析,为亲本选配、后代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2015(8):62-64.
摘要:以驻马店市农科院主推品种和正在培育品系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对大麦灌浆过程参数及与粒重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多棱和二棱大麦品种(系)均表现为渐增期灌浆速率变异系数最大,且多棱大麦品种(系)各灌浆速率参数的变异系数均低于二棱大麦品种(系)。大麦千粒重与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最大灌浆到达时间、灌浆持续期呈负相关,未达到显著水平。
2015(8):65-66.
摘要:摘要:【目的】 筛选出适宜广西种植的早熟、高产的绿豆新品种,为绿豆间套种技术提供品种参考。【方法】以地方品种为对照,引进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河北和山东6个不同来源的16个绿豆新品种到广西进行种植观察,调查记录各个品种的物候期、主要农艺性状和籽粒产量。【结果】综合两年表现,冀绿11号、冀绿10号、冀绿7号和保绿942-34籽粒产量均比对照增产102%以上;其中冀绿7号在两年试验中籽粒产量表现稳定,平均 1317.98kg/ha,均为当年参试品种中最高。【结论】6个不同来源引种地区中,河北地区的品种在广西种植表现最好;16个供试绿豆新品种中,冀绿7号生育期短、抗旱耐涝性强、综合性状优良、籽粒产量高,最适宜于广西种植。
2015(8):67-68.
摘要:本试验选用10个生产上推广的玉米品种,以耐低氮胁迫指数为玉米表型性状的相对值,通过分析不同施氮水平下相关性状的变化,选择玉米品种耐低氮能力鉴定指标,筛选耐低氮玉米品种。结果表明:桂单162、桂单901、鄂玉24号、钻卡88和正大808属于氮敏感型品种。桂单0810、GY201、兆丰788和正大999属于氮中型品种。瑞特273属于耐低氮型品种。
2015(8):69-70.
摘要:两优3313是湖北省襄阳市农业科学院用两系不育系“033S”与自育恢复系“R13”组配的优质高产两系杂交中稻新组合,具有品质优、产量高、抗倒性强、生育期适宜、制种产量高等特点。2014年12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2015(8):71-72.
摘要:柳糖2号(原名柳糖07-95)是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粤糖85-177为母本,新台糖22号为父本采用有性杂交经过多年的常规选育而成,具有早熟、高产高糖、宿根性好等优良特性。柳糖2号于2014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桂审蔗2014003号。区域试验结果表明:柳糖2号新植宿根平均蔗茎产量为7551kg/亩,比对照新台糖22号(ROC22下同)增产10.28% ;11-2月平均蔗糖分为15.25%,比对照ROC22增0.79%;平均亩含糖量为1144kg/亩,比对照ROC22增产16.33%。
2015(8):73-73.
摘要:简述了玉米新品种禾盛玉718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抗性、品质和产量表现。重点介绍了禾盛玉718的高产栽培技术,为禾盛玉718在湖北省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2015(8):74-74.
摘要:漯芝21号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以漯12为母本,郑芝97C01为父本杂交选育出的单秆型白芝麻新品种。2009-2011年全国芝麻新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1184.15 kg/hm2,比对照豫芝4号增产5.14%。2011年在全国芝麻新品种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1128.00 kg/hm2,比对照豫芝4号增产6.30%,2012年9月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
2015(8):75-76.
摘要:齐农1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于2002年以嫩950127-4?东农42的F1为母本,与以嫩丰16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该品种适应性广,稳产丰产性好,2年区域试验10点次试验全部增产,平均公顷产量 2656.0 kg,平均比对照品种嫩丰18 号增产14.1%,一年生产试验,5点次试验全部增产,平均公顷产量 2281.9 kg,平均比对照品种嫩丰18号增产12.4%;蛋白质含量为40.46 %,脂肪含量为21.53%,中抗大豆孢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适宜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上限种植。2013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应用种植,是一个稳产、抗线性状较为突出的高油大豆新品种。
2015(8):77-77.
摘要:通过有性杂交育成的芝麻新品种驻芝21号,具有高产、优质、抗病等优点。2011-2013年参加全国芝麻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35点次,平均产量1309.5 kg/hm2,较对照增产11.80%。
2015(8):78-78.
摘要:摘要:丰太丝苗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早晚兼用型优质、抗病水稻新品种。该品种2011年广东省早造区试,比对照种优优122减产显著;2012年复试,比对照种减产不显著。2012年早造参加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26.25㎏/667㎡,比对照种优优128增产5.74%。日产量3.26㎏。米质鉴定为国标、省标优质3级。该种茎态中集,分蘖力中等,抗倒力强,耐寒性中,后期熟色好。抗稻瘟病和中抗白叶枯病。2013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审定编号为粤审稻2013003。
李静水 ,
2015(8):79-80.
摘要:摘要: “宿州脆”是安徽省紫芦湖良种场和宿州市禾香生态农产品专业合作社 利用宿州地方优选品种选育的靑萝卜新品种,2014年通过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登记,定名为宿州脆。该品种具有汁多、肉脆、味甜可作为水果食用,其抗病毒病、霜霉病和和黑腐病等特点,适宜在江淮及黄淮海地区种植,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为了更大程度地提高“宿州脆”的产量和品质,扩大推广面积,结合近几年示范栽培经验及当地生产实际情况,探索出“宿州脆”无公害栽培技术。
2015(8):81-81.
摘要:莲稻2号原代号莲粳0909,是由虎林市绿都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和黑龙江省佳木斯市莲粳种业有限公司联合于2002年以莎莎妮为母本,绥粳3为父本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长粒型水稻新品种。2015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品种审定编号为黑审稻2015009 。
2015(8):82-82.
摘要:通过三系中籼杂交稻中浙优10号在延平区作烟后稻种植表现,并对产量表现、特征特性、栽培管理等加以总结,提出栽培技术措施,以期指导农户科学种植,发挥品种增产优势,确保农户增产增收。
2015(8):83-84.
摘要:漯麦18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小麦新品种,2012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麦2012011)。该品种属弱春性中大穗型中晚熟品种,参加3年国家黄淮南片区域及生产试验,产量均居首位,表现为出茎秆矮壮、坚韧,抗倒性好;苗期抗寒性好;苗期抗旱性强,中后期抗干旱高温;根系活力强,叶功能期长,灌浆速度快,耐后期高温,抗干热风能力强;成熟落黄好,粒重稳定,籽粒饱满。
2015(8):85-85.
摘要:赣科甜3号是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T323”为母本,“T725”为父本,于2010年组配选育而成的甜玉米单交种。2011-2012年参加江西省鲜食甜玉米区域试验,株高175.6 cm,穗位高39.9 cm,株型为半紧凑型,穗型为筒型,穗长18.0 cm,穗粗4.6 cm,穗行数14.6,每行粒数37.0粒,鲜出籽率68.8 %,鲜百粒重30.6 g,单穗净重为226.9 g,籽粒黄白色,平均鲜穗产量为11957.6 kg/hm2,品质得分87.1分,优于对照“粤甜3号”和“粤甜16号”,居参试品种第一位。2013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赣审玉2013001”。
2015(8):86-87.
摘要:张春22号(原代号张182)张掖市农科院新育成的春小麦新品种。该品种2012年推荐参加甘肃省西片水地春小麦区域试验,2014年参加完成全省生产试验,2015年2月通过甘肃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经多年多点试验示范,表现为高产、稳产、较早熟、抗逆性强等特点,适宜在河西走廊各地及同类地区推广种植。
2015(8):88-88.
摘要:白绿14号是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2002年以白绿522为母本,以中绿2号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2015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主要适宜在吉林省绿豆主产区种植,其直立抗倒、抗病性强、粒大饱满、整齐、色泽鲜艳,商品性好。根据它的特征特性,指导适合的生产栽培技术,目的是服务农民。
2015(8):90-90.
摘要:玉米制种田连续制种,造成产量和制种效益下降的趋势。要想使士壤的肥力得到恢复,制种玉米的产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必须要因地制宜,对症下药,采取措施加以改善:
2015(8):91-93.
摘要:质量是生命,质量高于一切,为了生产高质量的种子,在种子生产、加工过程的全程质量控制技术,将各项质量控制措施贯穿于种子生产、加工、包装等技术与管理环节。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邮编:100081 传真:
电话:010-82105796 E-mail:chinaseedqks@163.com
ICP:京ICP备09069690号-22京ICP备09069690号-2
版权所有:《中国种业》编辑部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