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智 ,
2015(7):1-3.
摘要: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推动种子产业的健康发展,孕育有国际竞争力的种子企业,是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大型国际种业公司不断涌入我国,加之我国种业企业自身存在的不足,使我国种业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规范我国种业产业的快速发展,提升种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种业正处于并购整合阶段,我们迫切地需要种业完成并购重组,壮大本国种业。种业产业整合已经成为种业产业升级和种子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哪个种子企业在产业整合中取得了主导地位,这个企业就可以占有重要的市场份额,获得长期发展的宝贵空间。不同的种业并购模式影响着种子企业的并购绩效,因此必须选择合适的种业并购模式,通过发挥协同效应,提高种业企业的经济绩效,推动种业企业向育、繁、推一体化方向发展。
孙永朋 ,
2015(7):4-7.
摘要:本文以浙江省为例,提出应构建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六大支撑体系,即监督管理调控体系、资本投入政策体系、科技转化服务体系、产业竞争提升体系、科研体制创新体系和基础平台保障体系。
2015(7):8-9.
摘要:种子决定着农林等产业的发展及实际收益,因此其顺利发展极大的促进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种子产业的竞争,我国种子产业脆弱、松散的体制将很难在竞争中取胜。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现代种子产业的发展现状,由此提出了针对性的发展策略,为中国现代种子产业的顺利健康发展提 供有益的借鉴。
2015(7):10-11.
摘要:我国市级农业科研院所和推广机构长期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科研推广两层皮,无法适应现有农业生产,因此本文通过借鉴美国成功经验,较为详细的分析了我国市级科研院所和推广机构整合的可行性,并针对整合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2015(7):12-14.
摘要:实验室能力验证是实验室自身质量控制和验证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测试检验技术能力的重要方式。自种子执法年以来,农作物种子质量检验机构承担的监督抽查样品逐年呈指数增加,通过开展能力验证,及时掌握种子检验体系水平,加强体系监管,更好的发挥种子检验体系在种子市场监管的技术支撑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介绍2014年全国农作物种子质量检验机构能力验证结果,分析全国农作物种子质量检验机构发芽试验技术能力,并对能力验证活动提出几点建议。
2015(7):15-17.
摘要:从“为民服务”的视角,对良种繁育与推广服务的服务主体、服务内容、服务对象进行了分析,并绘制了我国农业良种繁育与推广服务体系基本框架;为完善和推进农业良种繁育与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完善多元服务体系、加快标准研制、加强人才培养等发展建议。
杨旭东 ,
2015(7):18-20.
摘要:为拓宽玉米育种的遗传基础、提高自交系综合性状、丰富自交系选育方法,于2003年开始对传统二环系法进行改良。以大面积推广、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为基础材料,在F3代进行早代测配,定向选择,采取多季、多环境、异地、高密度筛选,形成了改良的二环系育种法,育成C38012、C3852、内自146、内自925等自交系和新品种神龙玉8号。
2015(7):21-21.
摘要: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减少、成本上升,玉米规模化种植已成为大的发展趋势,近年来,玉米播种、施肥、打药、中耕除草等田间管理已逐步实现机械化普及。机械化收获果穗在北方也已趋于成熟,能像收水稻、小麦一样直接收获玉米籽粒是当今玉米实现全程机械化的瓶颈。本文综述了我国机械化收获籽粒的发展现状,前景,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2015(7):22-23.
摘要:随着品种保护制度全面实施,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套牌贴牌的假种子,扰乱了正常的种子选育、生产、经营秩序,已引起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高度重视,每年投入相当的执法力量进行打假,囿于现行的法律、制度、技术,往往治表不治本。为此,本文结合几年来执法实务,分析了假冒种子猖獗的原因,借以探讨针对性的治本之策,从品种区试、生产、经营全过程把关,主动防范。
2015(7):24-24.
摘要:要保障小麦生产种子的纯度,选择理想的基地、使用合格的繁殖材料是基础,做好田间去杂、防治机械混杂是手段,进行种子生产的全程监督检验是保障。同时,提高种子生产人员的整体素质、理顺基地与生产商的关系与产种质量也息息相关。
2015(7):25-26.
摘要:文章重点分析了中单909的特点及屯玉“生息”中单909的概念及优点
2015(7):27-28.
摘要:摘 要: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按照“科学规划、综合配套、稳定面积、规模经营、集中投入、主攻单产”的原则,集中连片建设,打造一批百亩方、千亩方和万亩方。本文阐述了安阳市高标准粮田项目建设实施以来的一些主要经验和做法,建成区实现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生产格,我市的高标准粮田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2015(7):30-32.
摘要:武科8号是2013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玉米新品种,审定号为甘审玉2013011。为了更全面详细了解武科8号的生产特性,对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进行了论述.并以2011、2012两年甘肃省玉米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汇总结果资料,通过产量、变异系数、高稳系数等参数对武科8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进行分析及评价。结果表明,武科8号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适应性广,是适合甘肃省大面积推广种植的玉米新品种,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2015(7):33-34.
摘要:以耐密型玉米品种登海618为试验材料,设置6个种植密度处理,研究了该品种在天津地区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对该玉米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品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的穗长、穗粗和行粒数都呈减小的趋势;产量先增加后降低,5569株/667㎡时产量达到最高值。
2015(7):35-37.
摘要:以荆早棉1号为试验材料,设密度、播期(油后、麦后两个播种期)2个处理因素共10个处理,分别比较密度、播种期对其农艺性状,产量性状,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湖北棉区,短季棉的适宜播种密度为9.0万株/hm2左右,适宜播种日期为5月下旬。
2015(7):38-39.
摘要:为确定玉米新品种伟科702的适宜种植密度,对不同种植密度下伟科702的植株性状、果穗性状和产量进行了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伟科702的株高、穗位高变化不大,倒伏率、空杆率和秃尖长度增加,茎粗变细;行粒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降低。试验表明,在一般肥力水平下,伟科702种植密度为6.75万~7. 20万株/ hm2,在中高等肥力水平为7.20万~7.65万株/ hm2。
2015(7):40-41.
摘要:摘要:通过2012年到2014年对广薯87、商薯19号等9个品种的丰产性和适应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9个品种3个年份及其互作均达到极显著。兼用型品种广薯87鲜薯产量3198.40 kg/667m2,品种效应410.6570,比对照增产28.11%;商薯19号鲜薯产量3157.187kg/667m2,品种效应369.4370,比对照增产26.46%;这两个品种鲜薯产量高,食味好,商品性突出,可以作为淀粉加工和鲜食品种栽植;龙薯9号以平均鲜薯产量3253.67kg/667m2,品种效应465.9210,比对照徐薯22号增产30.33%,可以作为鲜食型和一年双季栽培。
2015(7):42-43.
摘要:采用正规试验和大田示范同步进行的方法,研究了青稞新品种昆仑14号在天祝的表现。结果表明,该品种生育期适中,经济性状优良,抗倒伏能力强,产量高,具有明显的增产优势。正规试验平均产量达到7114.5㎏/hm2,比当地主推品种北青5号增产21.8%。在二阴山区旱地大面积示范平均产量达到6126㎏/hm2,比当地主推品种北青5号增产19.6 %。
2015(7):44-45.
摘要:在吉林省湿润冷凉区,开展了不同品种玉米分蘖对产量的影响试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种植密度在4000-4200株/亩时,去除分蘖或保留分蘖对玉米穗粒数、千粒重、产量无显著影响。明确了玉米亩株数在4000-4200株时可以保留分蘖,达到省工省力、节约成本、明显增加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目的。为提升该区域玉米高产高效的生产能力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2015(7):46-47.
摘要:敦玉328杂交玉米以自选系F-SQ3为母本,F-28为父本进行杂交组配而成的中晚熟杂交种,由甘肃省敦煌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09年选育,杂交种子产量为6450 ~6900kg/hm2,种子质量达到GB4404.1—1996玉米杂交种的标准,2013年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为(陕审玉2013007号)。
2015(7):48-48.
摘要:摘要:陇单339是甘肃省农科院作物所以自育系ly0988为母本,自育系ly1359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玉米单交种,甘肃省玉米区域试验表 明,陇单339比对照品种沈单16号增产5.3%,高抗茎基腐病、红叶病,抗瘤黑粉病,感大斑病、丝黑穗病、矮花叶病。适宜在甘肃河西及中东部年有效积温在2600℃以上的地区推广种植。2015年1月通过甘肃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甘审玉2015012。为了避免常规玉米制种过程中,因去雄不及时或遗漏而造成的混杂,提高种子纯度,同时节省人工去雄环节的劳动强度,降低种子生产成本,对陇单339的母本转育成不育系,实现了陇单339种子生产的三系配套。
2015(7):49-49.
摘要:黄广莉占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早晚兼用型优质水稻新品种,高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2013~2014年早季参加广东省区试,2015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2015(7):50-51.
摘要:福宁薯14号是以福薯13号为母本集团杂交选育而成的兼用型甘薯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较优质、抗病、适应性广等特点。2011~2012年参加福建省区域试验,两年平均鲜薯产量55665.75kg/hm2,比对照增产28.38%;薯干产量12011.55kg/hm2,比对照增产11.29%;淀粉产量6910.95kg/hm2,比对照增产4.20%。该品种于2014年6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015(7):52-52.
摘要:摘要:五优662是江西惠农种业有限公司和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用五丰A与恢662配组选育的早熟杂交晚稻新品种,表现高产稳产,适应性广。2012年4月通过江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3年、2014年在江西省县遂川县禾源镇共进行晚春制种18 hm2,总结了其塑盘抛秧高产制种技术。
2015(7):53-53.
摘要:玉米新品种毕玉9号系毕节市种子管理站用父本BD2837与母本SF5612组配而成,于2012年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审定编号:黔审玉2013010-1),该品种综合抗性好,适应性广,丰产稳产,品质优良,生育期适中,适宜于毕节高寒山区海拔在1250m至2200m之间中上等肥力土壤的区域推广种植。
2015(7):54-55.
摘要:优质高产抗稻飞虱香稻新品种鹅湖香稻 “赣晚米籼40号”的选育
2015(7):56-56.
摘要:塔粳3号是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农业技术推广站选育而成的粳型常规水稻新品种,组合为云粳优3号//云粳优3号/云粳4号。2014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滇审稻2014025号。一般产量650-750kg/667m2,高的可达800kg以上。适宜云南省海拔1500-1850 m的粳稻区种植。本文对塔粳3号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进行全面的阐述。
2015(7):57-58.
摘要:2014年第四届“天豫杯”全国甘薯高产竞赛,阜阳市颍上县十八里铺镇张王庄赛区商薯19鲜薯亩产超万斤,达到5190公斤,干产超吨,达到1826.88公斤,获高产竞赛特等奖。本文主要对商薯19特征特性及超高产栽培技术做一介绍。
2015(7):59-59.
摘要:泉豆13号系福建省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本所选育的定型中间材料“泉系8803”为母本、定型中间材料“泉系92-108”为父本,通过人工去雄授粉的方法获得杂交后代材料,采用系谱法经多年选育而成的春大豆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2012-2013年参加福建省春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52.16 kg•666.7m-2,比对照福豆310增产14.71%。2014年参加福建省春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68.08 kg•666.7m-2,比对照福豆310增产14.19%。2015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015(7):60-61.
摘要:苏油6号由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2011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苏审油201103。该品种优质、高产、多抗、植株高度适中,适合江苏地区油菜直播、摆栽、机械化收割等轻型栽培技术体系。本文重点介绍苏油6号选育经过、品种特征特性、产量表现以及与该品种配套的轻型栽培技术。
葛常青 ,
2015(7):62-62.
摘要:豇豆新品种‘之豇60’具有高产、耐连作、抗病毒病、商品性佳等优点,栽培上应采取施足基肥、适期合理密植、地膜覆盖、及早插架、人工辅助缠蔓、及时打顶、科学肥水管理、及时收获等措施,确保高效丰产。
2015(7):64-64.
摘要:晋中盆地是山西省小麦主要栽培区域之一,从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到收获介绍了该区域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2015(7):65-66.
摘要:摘要 针对市场对精品向日葵需求日益增加的现状及品种参差不齐、田间管理粗放、病虫防控缺失导致精品向日葵生产有限的矛盾。本文通过集成优良品种、田间管理、病虫防治等手段,提出适合巴彦淖尔市精品向日葵生产的综合技术,为当地精品向日葵生产提供参考。
2015(7):67-68.
摘要:本标准规定了甘薯生产的产地环境、生产技术、施肥、病虫草害防治、采收、质量安全管理等内容。适用于十堰市区域内无公害甘薯生产
2015(7):69-69.
摘要:从播前选地选种,到播种时期、播种方法等再到生育期田间管理再到收获脱粒,对白银市旱作农业区燕麦生产过程中的栽培技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以期为当地燕麦种植户提供实用可靠的技术支撑。
2015(7):70-71.
摘要:通过马铃薯套种糯玉米秋播胡萝卜一年三熟的栽培技术模式探索,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土地产出,提高农民收入,摸索出了一条农民欢迎的栽培技术模式
2015(7):72-72.
摘要:商薯11系商丘市农林科学院甘薯室,以阜豫01为母本,徐薯25为父本授粉获得杂交种子,从其后代中选育而成,原系号为商0710-13。
2015(7):73-73.
摘要:宁春53号系宁夏永宁县小麦育种繁殖所2001年在云南元谋以宁春39号为母本,墨西哥M7021作父本杂交,经多年北育南繁、系谱法定向选育而成,2014年1月23日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25次会议审定,准予在适应地区种植推广。
2015(7):74-74.
摘要:瑞华麦520是江苏瑞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而成的半冬性中熟小麦品种,2015年3月通过国家小麦品种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4006)。该品种丰产性、抗寒性较好,对赤霉病有一定耐病性;结实性好,灌浆快,成熟期较早,综合性状表现优良。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中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省关中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2015(7):76-76.
摘要:克春10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经系谱法选育的春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旱、耐湿、秆强、综合抗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品种组合为克00-922/加麦1号 ,2015年3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命名为克春10号,适宜在黑龙江省东部及相似生态区种植。
2015(7):78-78.
摘要:摘要:沃玉964玉米是2014年河北省审定的头号品种,该品种耐密、抗倒、增产性强,且该品种成熟早、脱水快、穗位整齐适宜机械化采收。
2015(7):79-79.
摘要:摘要:玉米杂交种兴达5号(原代号兴达1106)是甘肃省兴达种业有限公司用自育自交系XDPH6WC作母本、自育自交系378599为父本组配的晚熟玉米杂交种。2015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甘审玉2015025)。该品种具有高产、抗病、抗旱性强等特点,适宜在甘肃省酒泉、白银、张掖、武威、平凉、天水等地推广种植。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邮编:100081 传真:
电话:010-82105796 E-mail:chinaseedqks@163.com
ICP:京ICP备09069690号-22京ICP备09069690号-2
版权所有:《中国种业》编辑部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