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6).
摘要:介绍了小辣椒与芝麻间作高效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间作模式、品种选择、椒苗培育、选地施肥、整地种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采收与晾晒等内容,以供参考。
2015(6):1-4.
摘要:农业种业是推进现代农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从对天津农业种业的调研中了解到,天津农业种业发展虽然成效显著,但同时也存在着种业企业规模不大、自主创新品种少、建设资金不足、科技人才流动大等问题,而产生这携问题的原因主要是良种育繁推一体化、知识产权管理、市场监管、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尚未健全、完善形成的,需要采取创新科研体制机制、强化企业技术创新、建立多元投资渠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完善种业管理体系等措施改善这一现状。
2015(6):5-6.
摘要:本文综述了现阶段中国种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分析了育种技术的发展时期划分方法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总结出要快速发展现代育种技术,守住中国种业安全的底线,采用众筹商业发展模式是当前历史时期下的最佳选择。通过构建种筹天下网站-种业众筹平台,助推农作物育种进入互联网时代下的“云育种”阶段。
2015(6):10-11.
摘要:摘要:种业企业知识产权是竞争力的核心体现,做好知识产权保护既是保护科技成果、又是保护企业科技投入积极性、更是保护的种业企业发展未来,种业企业需针对知识产权保护掣肘,建立系统管理思维,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种业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策略,并在过程中抓好落实,以确保种业企业都能构筑各自的保护池和防御网,以促进种业企业和种业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2015(6):12-15.
摘要:本文对美国种子产业的结构,大中型企业的分布及特点,企业的集中度,美国种子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及企业间的知识产权方面的竞争与合作等情况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完善我国种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2015(6):16-18.
摘要:本文介绍了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大豆空间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情况,佳木斯分院大豆航天育种研究工作开始于2003年,针对空间诱变储藏效应、后代分离规律、后代选择依据和复合诱变处理等问题关键性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大豆对空间诱变储藏效应不明显;后代分离规律为:SP2代株高、底荚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诱变效果明显,SP3代诱变效果依然存在,但是已经不如SP2明显;SP2代对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底荚高度、节间长度进行选择有效,而对植株高度和主茎节数选择效果不明显;大豆航天育种与辐射育种相结合,为大豆后代群体的变异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使大豆后代在株高、底荚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等农艺性状上均产生了对育种有利的变异;育成了合农61和合农65等2个优良大豆品种,合航2010-239和合航2010-181等2个优良品系;指出今后大豆航天诱变育种的研究重点是诱变材料的选择,后代选择方法,航天诱变机理研究等领域,各育种单位之间应该多加强合作交流,以提高大豆航天诱变育种的水平。
2015(6):19-20.
摘要:分析比较当下杂交水稻种子真实性及品种(组合)纯度鉴定的常用方法,探讨种子真实性及品种(组合)纯度鉴定技术的发展思路。
2015(6):21-23.
摘要:种子质量优劣关系到农业生产安全,农民增收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和健康发展。因此,做好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加强农作物种子检验检测水平,严把种子质量关,杜绝假劣种子进入流通,保护农民利益,增强种业生产者与经营者的法律意识,确保农业用种安全,促进增产增收至关重要。
2015(6):24-25.
摘要:摘要:一直以来农业作为人类生存的支柱产业,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物质生产产业。农业发展也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农业为我国工业发展提供生产基础资料,我国也农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在我国“中国梦”实现中占有十分重要的篇章 。目前我国农业还处在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转变的一个过渡时期。面对未来我国农业的发展,应该采取何种方式发展,发展什么样的农业等,这些问题都是现在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2015(6):26-26.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蔬菜需求量空前大增,但目前我国蔬菜种子的生产销售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何依照《种子法》及其相关法规加强监管,引导和保障蔬菜种子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本文进行了着重分析。
2015(6):28-29.
摘要:针对项目管理和实施中存在的重申报,轻管理,重项目资料审核,轻实际调查等问题,提出了完善项目审批、项目实际核查、调研、督查、检查和项目运行管理等措施。
2015(6):30-30.
摘要:一般育成一个大豆品种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特别是大豆育种过程中有性杂交以后往往需要有4-5年分离之后才稳定,为了缩短大豆杂交育种周期,进行大豆南繁是必要的。 此外在北方决选的品系当年种子量少,为了尽早参加品种鉴定试验,需要加速繁殖大豆优良品系,这也是进行南繁的重要原因之一。
金希 ,
2015(6):31-33.
摘要:在解释论的框架内通过现行刑法保护农业植物新品种权是必要且可行的。假冒授权品种行为可依照诈骗罪或合同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直接侵害品种权行为则可能构成 非法经营罪。
2015(6):34-37.
摘要:针对毕节市苦荞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苦荞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明确了发展苦荞产业的特色优势,并围绕三条主线——政府、合作组织、基地,从以提高政府的支持和好的政策作为导向、全面加强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努力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努力扩大品牌知名度等6有方面提出了加快推进苦荞产业发展的建议。
2015(6):38-40.
摘要:通过对孝感市油菜产业的历史、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孝感市油菜产业的发展对策。
2015(6):41-42.
摘要:摘 要:本文分析了近年来安阳市粮食生产的面积和产量变化,夏粮和秋粮的品种结构现状以及高标准粮田及高产创建的建设,指出了限制粮食生产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推进粮食生产的思路和方法。
2015(6):43-43.
摘要:当前,农业发展态势如何?存在的问题是什么?特别是新常态下种业如何应对?带着这些问题,通过对闽北种业的调查与分析,笔者认为抓好现代种业就是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因此,有必要对大力发展种业经济进行再思考、再探讨。
2015(6):44-45.
摘要:通过分析辽宁玉米种子产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015(6):46-47.
摘要:本文通过对强筋小麦新麦26产业化优势、生产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订单化生产,良种、良法配套,搞好技术培训及宣传,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加大政府支持等对策,为建立科学高效的新麦26产业化体系提供科学依据及建议。
2015(6):48-50.
摘要:摘要:以多蘖型品种牡丹江28和寡蘖型品种龙稻5为材料,考察不同插植密度对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插植密度对单位面积穗数、颖花数及产量产生较大影响。随插植密度增加,提高单位面积穗数,降低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降低有效分蘖率和穗粒重;单位面积颖花数直接影响产量的高低,受品种分蘖力影响,多蘖型品种牡丹江28单位面积颖花数随插植密度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寡蘖型品种龙稻5随插植密度增加而增加;牡丹江28在24穴/m2产量最高,龙稻5在28穴/m2产量最高,但不同插植密度间稻米食味品质变化较小。
2015(6):51-54.
摘要:为研究不同堆放厚度对种子干燥效果影响,本研究以两年收获的初始含水量15.0%、20.0%、30.0%、40.0%的一串红、万寿菊种子为材料,研究了堆放厚度为2.0cm、4.0cm、6.0cm对种子干燥效果影响,结果表明初始含水量为15.0%、20.0%、30.0%的一串红种子适宜的晾晒条件:种子堆放厚度2.0cm,分别晾晒5.3d、5.3d、5.6d;初始含水量为40.0%的一串红种子适宜的晾晒条件为:种子堆厚度4.0cm,晾晒14.3d;初始含水量15.0%、20.0%、30.0%、40.0%的万寿菊种子适宜的晾晒条件为:种子厚度6.0cm,晾晒1d、1d、1d、2d。
2015(6):58-59.
摘要:摘 要:通过对玉豆间作大豆叶面喷施烯效唑化学调控,分析了烯效唑化控技术措施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的影响,提出了适合玉豆间作大豆喷施烯效唑的适宜浓度。试验结果表明:玉豆间作大豆分枝期喷施100 mg/L 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溶液 大豆盛花期喷施150 mg/L的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溶液,可以达到降低大豆植株高度、防止倒伏、保花增荚、增加单株粒数、增产增收的效果。
2015(6):60-60.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广薯87的栽培密度与产量、结薯数量及大中小薯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广薯87在4500-5000株/667m2产量最高,结薯数随着密度的加大逐步增加,平均单块薯重下降,大薯比率也呈现出下降趋势,小薯块数明显增加。
2015(6):61-62.
摘要:本研究鉴定了漯芝16号与漯12、豫芝4号耐渍能力,并分析了它们根系特征和生理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漯芝16号在萎蔫株率低于其他两个品种;根系鲜重、伤流量、根系活力均高于其他两个品种;渍水处理后漯芝16号叶片中SOD、POD均高于其他两个品种,验证了漯芝16号耐渍能力优于其他两个品种。
2015(6):63-64.
摘要:盱眙县地处淮河下游,洪泽湖南岸,淮河穿境而过,属于沿淮地区。常年种植水稻6.5万hm2,其中杂交籼稻面积5hm2左右,占76.9%。2014年在马坝镇万斛村试验基地引进杂籼新品种种植鉴定,通过鉴定筛选产量水平较高、稳产性较好、抗逆性强的品种,为品种更新换代提供依据。
2015(6):65-65.
摘要:豫谷17号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利用郑谷4号干种子经350Gy 60Co-r射线照射,辐射诱变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广适谷子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等特点。2008-2009年参加河南省夏谷新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304.9公斤,比对照豫谷5号增产在4.09%以上。2010年河南省谷子新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18.4千克/亩,参试居第2位,较对照增产3.7%,达到谷子新品种鉴定标准。
2015(6):66-67.
摘要:摘 要:遵义市是酱香型白酒主要生产地,其原料主要为当地生产的高粱和小麦,本地高粱是以国酒茅台为代表的酱香型白酒不可替代的传统专用原料。目前,该市通过有机转化认证的地块面积超过4万hm2,酒用高粱制种面积超过500hm2,高粱种子量超过2000t,可满足30万hm2酒用高粱生产用种。严格规范高粱种子生产技术和质量控制是确保高粱产业发展的基础,更是以茅台酒有机食品为代表的酱香型白酒产业发展的关键【1】。
2015(6):70-70.
摘要:对双低高产高油杂交油菜品种“秦优88”的特征特性进行了描述,并根据近几年的栽培和制种实践进行总结,提出“秦优88”油菜品种的栽培技术及其制种技术,为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2015(6):71-72.
摘要:驻花2号是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自主选育的花生品种,2012年6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豫审花2012004)。该品种具有丰产性强、品质优良、抗网斑病、中抗叶斑病和病毒病等特点,适宜在河南省各地夏播种植,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优质高产出口型花生新品种驻花2号中试与示范”在2013年被列入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013GB2D000303),为了更大程度地提高驻花2号的产量和品质,扩大推广面积,结合近2年示范栽培经验及驻马店市花生生产实际情况,探索出一套系统的驻花2号无公害栽培技术。
2015(6):73-73.
摘要:介绍了春小麦品种宁春52号的选育、品种特性、产量表现,并从播种、培肥、种植模式选择、灌水、病虫草害防治、适期收获等高产栽培技术方面进行了总结。
2015(6):74-74.
摘要:通过示范种植杂交晚籼两优0328,摸清其在大田生产中的生长发育、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表现,为大面积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示范种植,全生育期123d,有效穗255万/hm2,每穗总粒数248.2粒,实粒数197.8粒,实际产量达到9810kg/hm2。栽培重点是合理密植、合理灌溉、防治病虫害。
2015(6):75-76.
摘要:禾玉158是2013年内蒙古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玉米新品种。该品种高产、稳产、抗倒伏、脱水较快、品质优良。要生产栽培过程中要实行良种良法相结合,加强田间管理,科学施肥灌溉,才能达到丰产增收。
2015(6):77-77.
摘要:锦润911是由锦州农业科学院以自选系锦02-59为母本,锦04-77为父本,于2007在海南育种基地组配而成的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2012年通过辽宁省品种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辽审玉2012559。201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玉2014006。 本品种适宜在辽宁、吉林和山西中晚熟区,天津、河北北部、内蒙古赤峰和通辽地区、陕西延安地区春播种植。
2015(6):78-79.
摘要:早春选用鲜食大豆早熟品种,采用人工点播、地膜覆盖的方式,进行鲜食大豆大田促早栽培,使鲜食大豆的播种期和采收上市期,提前10天左右,有效地提高了大田鲜食大豆的种植效益、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2015(6):80-80.
摘要:针对龙粳31号、龙粳39号的特征特性,将两品种按1:1比例混合种植,本文分析阐述了两品种混合种植的原理,提出了混种的高产栽培技术。
2015(6):81-83.
摘要:本文根据日商提供的制种技术,结合大別山地区的地理环境、土壤、气候等条件,研究探讨岀对国外南瓜种子的制种及加工技术。
2015(6):83-84.
摘要:豫麦158(漯6073)是漯河市农科院以Ta182C6bC2/14IWS007//郑麦9023矮败核不育杂交组合做母本,黄淮麦区丰产广适品种和欧美等抗源材料做父本,开放授粉,后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种。该品种2015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2014004)。
2015(6):85-85.
摘要:谷子新品种陇谷13号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坝谷245作母本、皋兰小凉谷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14年通过国家谷子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国品鉴谷2014007)。陇谷13号在甘肃省谷子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产量284.6kg/亩,较对照陇谷6号增产5.6%;在国家谷子品种区域试验(早熟组)中两年平均产量369.8kg/亩,平均比统一对照大同29号增产4.07%,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89.4kg/亩,比对照大同29号增产4.87%;陇谷13号的粗蛋白质含量为13.25%(干基),粗脂肪含量为5.29%(干基),粗淀粉含量为74.15%(干基),赖氨酸含量为0.29%(干基);人工接种黑穗病发病株率8.6%,抗谷子黑穗病;适宜在山西北部、内蒙赤峰及呼和浩特、宁夏西吉及固原和甘肃省中东部、河西地区海拔1900米以下谷子产区种植。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邮编:100081 传真:
电话:010-82105796 E-mail:chinaseedqks@163.com
ICP:京ICP备09069690号-22京ICP备09069690号-2
版权所有:《中国种业》编辑部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