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4):1-3.
摘要:油菜是青海第一大作物,本文通过对青海杂交油菜生产、育种制种在全国的地位、潜力等因素分析,提出了今后杂交油菜发展对策。
2015(4):4-5.
摘要:谷子是传统健康食品,金谷是山东省金乡县的著名特产,栽培历史悠久,营养丰富。简述了金谷的基本生产现状及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分析了金谷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金谷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015(4):6-8.
摘要:本文汇总了东北地区近10多年来玉米生产、消费及流通的相关统计数据,分析了影响玉米消费、玉米生产及玉米流通变化的内外因素,讨论了东北地区玉米产业发展趋势及相关研究方向,以期为玉米行业的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
2015(4):9-11.
摘要:选取违法生产、经营假、劣种子案件,从立法原则、法律效力、执法实践、证据属性角度分析《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第三十五条第二款的欠当性,提出解决办法,以供完善《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参考。
2015(4):12-14.
摘要:大力发展农村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针对闽北水稻种业经济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提出种业合作社发展的可行性,探索发展“三种”种业合作社的模式与合理化建议,以更好地促进与规范合作社组织的健康发展。
2015(4):15-16.
摘要:酒泉市玉米杂交制种产业在生产基地和监管体系建设、龙头企业培育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应采取建好基地、做强种企、依法治种、创新驱动和防控风险等对策,促进酒泉玉米制种业可持续发展。
2015(4):17-18.
摘要:介绍了关中西部地区粮食作物的生产现状,分析了关中西部粮食作物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关中西部地区粮食作物生产改进措施,并展望了关中西部粮食作物生产的发展方向。
2015(4):19-20.
摘要: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之后,种业管理工作不仅需要面临崭新的发展形势,同时还需要与国家关于种业的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相结合,以推动种业管理工作顺利向现代化管理过渡。然而,就目前黑龙江种业管理实际而言,其在管理工作中相继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使得自身管理工作无法与实际相匹配,拖慢了其发展步伐。因此,种业发展与管理迫切需要创新管理理念,以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及要求,实现向现代化种业管理过渡的目的。
2015(4):21-21.
摘要: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作为粮、经、饲兼用的作物,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近年来主栽品种天塔5号、郑单958天津市与新疆、甘肃玉米不同的种植施肥方法,以及玉米覆膜栽培与直播栽培等方式的产量比较,分析得出天津市玉米取得高产关键在于采用良种良法配套,提高肥料利用率,保证玉米全生育期平衡施肥。
2015(4):22-23.
摘要:近几年来,我市种子价格持续上涨,中间商抬高种子销售价格,阻碍了新品种的推广利用。种子价格的提升,意味着降低了农民的收益,我们在提高种子管理服务措施的同时,探讨如何降低种子中间销售损耗,构建“区域性农业综合电子商务平台”,更好地促进农民增收。
2015(4):26-27.
摘要:南通市优质油菜生产面积目前仍稳定在10万hm2左右,全市平均单产稳在3t/ hm2左右,但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以及土地流转的加快、生产方式的转变,优质油菜生产也面临逐年下降的趋势。通过对2000-2014年南通市优质油菜品种推广应用情况的总结,吸取成功经验,根据优质油菜生产的情况及发展趋势,不断进行优质油菜新品种、新技术的更新,以满足优质油菜生产需要。
2015(4):28-28.
摘要:玉米作为全球性的粮食、饲料、工业等多种用途作物,在粮食生产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黄淮海地区是我国夏玉米集中产区,常年种植面积约在0.15亿hm2 以上,该区域产量约占全国玉米总产量的35%,其贡献率约占全国玉米的40%以上。该区域即是我国主要的玉米生产地区之一,其生产情况直接影响到全国玉米生产状况。有关学者和专家专家认为,玉米新品种选育的周期相对较长,确定玉米品种选育方向,是玉米育种的关键的第一步,是减少玉米育种盲目性、提高玉米新品种选育成功率的先决条件。
孙波 ,
2015(4):29-32.
摘要:文章对24个极早熟玉米品种在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区的适应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应以德美亚1号为最佳选择,其次为宾玉4、利合16等品种,瑞福尔和富单9号2个品种产量可以,但熟期表现略晚,兴垦9产量虽然较高,但植株的抗倒性要略差,垦单16的产量最高,但是熟期较晚,风险较大;第四积温带下线应以种植德美亚2号为主,克玉17为辅,克玉17的产量虽然较德美亚2号低些,但是克玉17的熟期要较德美亚2早2~3天,所以在一些积温更低的地区,克玉17为更好的选择。
伍豪 ,
2015(4):33-35.
摘要:对广西2008—2014年审定的水稻品种基本情况,不育系和恢复系的利用,产量及稻瘟病抗性等性状进行评价分析,旨在了解近几年广西水稻品种育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广西水稻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2015(4):36-39.
摘要:为进一步明确适合不同级别马铃薯脱毒种薯的病毒检测方法,提高病毒检测效率,本研究利用反转录聚合酶联式反应(RT-PCR)、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GICA)3种方法,对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中的马铃薯Y病毒(PVY)、卷叶病毒(PLRV)进行了检测,比较了3种方法对不同品种及不同级别脱毒种薯的检测效果。结果表明,RT-PCR对马铃薯原原种和原种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方法;3种方法对一级种的病毒检出率无显著差异;RT-PCR适用于原原种和原种的病毒检测,ELISA适用于一级种大样本检测,GICA适于一级种小样本的快速抽检。
2015(4):40-42.
摘要:通过试验,掌握信阳稻区目前应用主要杂交籼稻品种特征特性,为筛选、鉴定甄别信阳主推品种提供科学依据。征集16个信阳市生产上目前推广的主栽杂交籼稻品种,在习惯相同栽培管理条件下,对其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综合抗性、稻米品质等)进行田间试验记载及室内考种——性状综合识别。在研究了解生育期、叶片数等农艺性状受环境因素影响变化同时,重点研究了以II优838为对照种各品种主要性状—产量表现:C两优华占、冈优1237、深两优5814等 6个杂交籼稻品种较其增产,各性状综合表现较好,适合作为信阳地区杂交籼稻主推品种;Y两优1号、安江6号等较ck减产品种9个,Y优系列等依靠特殊栽培条件实现高产类型的品种,适宜作搭配品种,合理布局应用。
2015(4):43-46.
摘要:为了解决甘肃河西走廊制种玉米田有机肥投入量少,化肥超量施用,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导致土壤板结的问题。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有机生态肥对制种玉米田理化性质和吉祥一号玉米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玉米产量的因素依次为:玉米专用肥>牛粪>聚乙烯醇,有机生态肥配方组合为:聚乙烯醇30kg:玉米专用肥1800kg:牛粪30000kg。有机生态肥施用量与玉米产量间的肥料效应回归方程为y=5.15 0.0552x-0.00006195x2,最佳施用量为31.96t /hm2。不同处理制种玉米田容重由大到小的变化顺序依次为:对照>传统化肥>有机生态肥;总孔隙度、饱和持水量、团聚体、有机质、玉米经济性状和产量由大到小的变化顺序依次为:有机生态肥>传统化肥>对照。在制种玉米田上施用有机生态肥,有效的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了制种玉米的经济效益。
2015(4):47-48.
摘要:通过对5个新引进的优质大花生新品种在丘陵旱作区进行适应性、抗逆性和丰产性对比试验,筛选出了山花23号、山花9号、山花15号、花育25号四个适应丘陵旱地裁培的增产潜力大、高产稳产优质大花生新品种。
2015(4):49-50.
摘要:以马铃薯品种兴佳2号为试验材料,在田间种植条件下,研究兴佳2号产量及其性状与种植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马铃薯株高升高,茎粗变细,主茎数减少,植株由于群体效应而徒长,纤细;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种植密度6000株/667m2时产量最低,为2686.02kg/667m2;密度为8000株/667m2时产量达到峰值,为4173.56kg/667m2,随后产量又降低。密度8000株/667m2与密度为7000株/667m2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而与其他密度(6000株/667m2、9000株/667m2)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从而得出兴佳2号适宜种植密度为8000株/667m2。
2015(4):53-54.
摘要:宁陵县2012~2014年以矮抗58为对照,在本县张弓镇乔楼村进行了半冬性小麦新品种小区对比试验。试种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周麦27、百农207、周麦22表现出农艺性状良好、综合抗性强、产量要素协调,两年平均产量分别比对照种矮抗58增产12.3%、8.0%和7.3%,适宜本地大面积推广种植;丰德存麦1号和浚麦K8表现抗倒抗病,两年平均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8.6%和3.0%,可作为搭配品种推广使用。
2015(4):55-55.
摘要:圣达16是以自身产量高、品质优、抗逆性强的Q1095为母本,以抗病力强、出籽率高的N9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玉米新品种。表现高产稳产、抗性强、适应广、品质优等特点,2014年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015(4):56-56.
摘要:鲁豌豆1号是山东棉花研究中心和济南邦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联合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耐寒、小荚、出口专用型常规新品种。该文介绍了鲁豌1号品种的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丰产性、抗逆性和配套良种繁育技术。
2015(4):60-60.
摘要:花2优3301是由福建农林大学和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培育的中籼三系杂交稻,2013-2014年在清流县里田乡高产创建烟后稻示范区规模示范展示,2a经田间实割测产验收,每666.7㎡平均干谷656kg,比增62.5kg,增长10.5%,该品种表现丰产性状好、增产潜力大等优点,适合清流县烟后稻区推广种植。
2015(4):61-62.
摘要:冀农花1号是以中农108为母本,J25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花生新品种。本文介绍了冀农花1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品质性状、抗性鉴定及产量表现,并提出了该品种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2015(4):63-63.
摘要:文薯2号是文山州农业科学院从外来甘薯“滇引3号”的天然杂交后代中经过有性系的鉴定评选和无性系的分离选择育成的优质高淀粉含量新品种。该品种农艺性状优良,综合抗性强,产量高,淀粉含量高,适宜饲用或淀粉加工。
2015(4):64-65.
摘要:丰田优553是广西农科院水稻所育成的三系杂交感光组合,2013年通过广西审定。2013~2014年晚稻在桂南各地推广,表现优质高产,耐肥抗倒,抗性较好,适应性广等特点。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
2015(4):66-66.
摘要:宜香4245在榕江种植表现,及其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2015(4):67-67.
摘要:陇糜10号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杂交选育而成,2012年分别通过了甘肃省糜子品种认定和国家糜子品种鉴定。该品种的突出特点是高产稳产、适种范围广。陇糜10号在三年国家区试中平均产量3925.27 kg/hm2,较对照榆穈3号增产9.3%,居参试品种第一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806.5kg/ hm2,较统一对照榆穈3号增产10.4%,较当地对照增产10.9%。适宜在内蒙呼和浩特和达拉特旗、陕西定边、宁夏固原和盐池、甘肃平凉和会宁、河北张家口等地区及其相似生态区种植。
2015(4):68-69.
摘要:白红11号是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优质、高产、多抗小豆新品种,2015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登记。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病性强、抗旱、耐瘠薄;直立、抗倒伏等特点,适合于东北小豆春播区的机械化生产。本文主要介绍了小豆新品种白红11号的选育经过,品种特征特性,产量表现以及与该品种相配套的小豆机械化生产技术等。
2015(4):70-70.
摘要:忻黄单156在我市已经种植多年,春夏播均可,是一个大穗型玉米理想的更新换代品种,增产潜力较大.现将其主要特征及高效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2015(4):71-71.
摘要:为充分发挥博州地区光热资源优势,合理利用日光温室的立体空间,积极推广温室春提早辣椒间套作西瓜等间作栽培模式,高低作物搭配,提高单位面积效益,温室经济效益显著增加。
2015(4):72-73.
摘要:紫花苜蓿有“牧草之王”的称号,它产草量高、草质好、适口性强、营养丰富。紫花苜蓿的茎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多种维生素及胡萝卜素,特别是叶片中含量更高。紫花苜蓿茎叶柔嫩鲜美,不论青饲、青贮、调制青干草、加工草粉、用于配合饲料或混合饲料,各类畜禽都最喜食,也是养禽业首选青饲料。发展绿色农产品紫花苜蓿的高产栽培,对于促进阿勒泰地区畜牧业绿色畜产品的发展、满足市场需求、增畜牧业经济效益、提高广大农牧民的收入,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2015(4):74-74.
摘要:摘要:“楚粳”系列水稻品种是云南省楚雄州农业科学研究推广所选育的高原粳稻品种,属常规水稻品种,适宜云南省中海拔1500~1900米稻区及毗邻的四川凉山、贵州六盘水相似生态类型的稻区种植,结合对该系列品种多年的示范推广经验,现将“楚粳”系列水稻品种的栽培技术要点介绍给相关科技人员及种植农户。
2015(4):75-75.
摘要:为保障玉米生产的有效供给,实现农业的生态环保、节本增效和增产增收,在综合分析冀北山区生产基础条件、气候环境、种植习惯、劳动力现状等要素基础上,集合多项玉米配套栽培技术和生产实践经验,总结出春玉米精简化高产栽培技术,经大面积示范推广,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015(4):76-77.
摘要:微型薯是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的最基础种薯,微型薯繁育的数量多少、质量高低,关系到了下一代种薯的数量、质量,也直接影响到用种单位和农户的种薯成本和质量。为了增加微型薯繁育的数量、提高质量,作者针对生产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忽视的环节,调查山西马铃薯微型薯繁育的实践操作措施,从生产设施的建设、场地消毒、定植管理、田间检验、到收获入库,总结出了山西马铃薯脱毒微型薯高效生产技术,希望对广大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单位和农户起到帮助作用。
2015(4):78-78.
摘要:深两优725是四川国豪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利用光温敏核不育系深51S与自育恢复系绵恢725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水稻迟熟中籼稻新品种,该品种米质优异,达国标2级。2013年4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稻2013006。
2015(4):79-79.
摘要:锦育豆39是锦州农业科学院选育的大豆新品种。该品种产量高,抗性强,适应性广,籽粒饱满,商品性好。增产潜力大。
2015(4):80-80.
摘要:介绍转基因杂交棉新品种荆棉46及其栽培技术
2015(4):81-82.
摘要:本论文主要从培养基的制作、脱毒苗的制取、继代培养、培养条件、瓶装苗污染控制等方面介绍了马铃薯脱毒苗快繁技术,为马铃薯快繁生产提供参考。
2015(4):83-83.
摘要:作者简介:王天文(1966-),男,本科,高级农艺师,现从事农作物种子管理及农业推广工作。电话:13993694619; E-mail:gssdzzglz@163.com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邮编:100081 传真:
电话:010-82105796 E-mail:chinaseedqks@163.com
ICP:京ICP备09069690号-22京ICP备09069690号-2
版权所有:《中国种业》编辑部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