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3):9-11.
摘要:
2015(3):12-14.
摘要:天然植物群体中存在着大量的遗传变异,包括遗传物质改变和表观遗传变异,它们是物种赖以生存和进化的源泉。表观遗传变异不涉及植物DNA 序列的改变或者蛋白表达的变化,但可以通过有丝分裂和(或)减数分裂实现植物世代间的稳定遗传。文章介绍了表观遗传学的概念、研究了研究范畴及相关进展,主要从表观遗传变异的重要来源——冷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总结了基于冷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的表观遗传在苜蓿改良中的应用,阐述了它的具体实施方法,并且提出了展望。
2015(3):15-16.
摘要:棉花按品质类型实行区域化规模化种植,即一个生态区种植同一品质类型的品种,做到品质类型单一化;就不同生态区而言,力求品质类型多样化是我国21世纪棉花区划理想。在今年去新疆执行农业部棉花纤维品质抽检项目的过程中,通过现场抽样和种子站、团场、种子公司负责人的介绍和情况汇报,比较全面的考察和了解到新疆兵团在棉花区划种植方面的推进措施:在保证棉花生产多样化的前提下,以师为推进集体,通过科学的田间评比实验选择各棉区表现最优异的棉花品种,利用其生产集约化,管理垂直化优势,2011年开始推行“一师一品”或“一团一品”的分区种植模式 ,各团场品种选择按照品质优先原则进行单一品种种植、全程统一质量管控取得了良好效果,走在了我国实现棉花区化种植管理的前列。
2015(3):20-21.
摘要:种子活力是种子播种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种用价值的主要组成部分。介绍了种子活力及其影响因素,综述了保持和提高种子活力的对策,并展望种子活力研究方向。
2015(3):22-24.
摘要:本研究从农户行为选择的角度出发,研究了黑龙江省佳木斯地区种植户选择水稻新品种种植的因素。结果表明,新品种示范的高产、抗病及综合性状的突出表现是选择新品种的重要基础;价格成本及其增产带来的效益是选择新品种的源动力;研发实力强、品牌影响力大、信誉高的科研院所是所选择新品种的有效保障。本文提出了积极进行新品种的示范、制定合理的水稻新品种价格和加大支持科研院所参与新品种选育等建议,以促进水稻新品种的推广及农民收入的提高。
2015(3):25-27.
摘要:小麦良种的大面积推广是粮食丰产的基础,为了摸清陕西省小麦良种的实际使用情况,分别从农户用种和企业销售角度开展了大量调查,发现2013年小麦良种覆盖率约为86.8%,说明农户使用良种积极性较高,同时看到小麦良种覆盖率地区间差异较大,小麦主产区关中地区最高,其次为陕南和陕北地区,关中各市中渭北旱塬地区最低。渭北旱塬是陕西省重要的小麦粮食生产区域,为进一步提高小麦良种覆盖率,建议加大旱塬区农业政策扶持力度,加强旱地小麦品种选育,加快新品种推广,同时做好品种宣传和技术指导,引导农户使用良种。
2015(3):28-28.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众筹模式发展的背景以及品种众筹发展模式下的育、繁、推各参与环节,找出了品种众筹通过签订各类协议来约束的操作方法,指出众筹品种审定后各参与方均按比例获益的原则。
2015(3):29-31.
摘要:为了规范县级农业部门办理主要农作物许可证的程序,依法审核、审批农作物种子生产许可证。作者结合本人多年工作经验,从法律依据、核发流程、改进建议三方面入手,详述了县级农业部门审核和核发生产许可证的规范流程,保证了县级办理生产许可证的公开、公正、透明、依法。
2015(3):34-35.
摘要:泸县位于四川东南部,是全国产粮大县,常年水稻制种面积达2000 hm2左右,2013年7月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本文结合对泸县杂交水稻生产有利条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促进杂交水稻种子基地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刘瑞芳 ,
2015(3):36-36.
摘要:安阳市农业科学院2013年开始引种藜麦,通过两年的种植,摸索出了一些经验,同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现将遇到的这些问题和对策列举出来,以期能为种植藜麦的相关人士和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2015(3):37-38.
摘要:随着水稻制种生产模式变化、劳动力成本上升、机械化制种、土地流转等新形势的发展,对亲本种子纯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标纯度已经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高质量的亲本种子已经成为种业公司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总结了水稻亲本种子纯度99.9%质量控制策略,提出使用高纯度原种、选择最佳繁殖基地、精细规范栽培、全程除杂保纯、及时收晒、分户检验和纯度鉴定以及建立健全种子生产档案等质量控制措施。
2015(3):39-41.
摘要: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夏玉米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特别是当阳、枝江近年夏玉米发展迅速,同时,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增多,在家种田劳动力减少,而且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严重,对夏玉米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要求适宜机械化的夏玉米品种,研究适宜夏玉米机械化种植的最佳密度,大力推广夏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经过多年的夏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研究,初步形成了一整套夏玉米全程机械化集成技术。
2015(3):42-44.
摘要:为了鉴定和筛选适于滨州地区夏季播种的优良蓖麻品种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采取3次重复,随机排列的方法,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试验表明,从以色列引进的4个蓖麻品种综合性状优良,均适宜无霜期在120d以上的滨州地区种植,其中,C-1012和C-856与对照品种淄蓖9号相比产量相当,早熟优势明显,适合夏播与小麦轮作进行种植结构调整,建议加大密度引种推广。
吴凤兰 ,
2015(3):45-46.
摘要:采用室内培养和大田试验,探讨了不同粒位玉米种子质量特征及不同粒位玉米种子对幼苗素质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粒位的玉米种子百粒质量表现为中部>基部>顶部,果穗基部和中部种子的发芽速率、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显著高于果穗顶部种子,苗期整体素质和产量表现为基部>中部>顶部。可见,果穗基部和中部种子的质量较好,有利于出苗和提高产量,建议单粒精密播种种子选用果穗中部和基部的籽粒。
2015(3):47-49.
摘要:选用黔中地区市场上销售广泛的11个玉米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进行适应性研究,对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差异分析,为进一步推广适宜的玉米品种及玉米育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金玉818、贵单8号、K玉6号、黔单16、义农玉188、顺单7号、黔兴3号、安单3号产量在9000kg•hm-2以上,适应黔中喀斯特山区轻简栽培技术的玉米品种。
2015(3):50-51.
摘要:摘要:【目的】筛选适宜安徽省区域种植的绿豆新品种,为改变安徽地区传统低产、抗逆性差的绿豆品种提供良种支持。【方法】按照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新品系异地鉴定方案,在合肥对9个绿豆新品系进行试验,随机区组排列、三次重复,研究其产量、抗逆性、生育期以及主要农艺性状等。【结果】9个绿豆新品系中,苏绿12-5、保绿200520、冀绿0514、潍绿05-8和保绿200644等5个品系绿豆产量超过对照(平均产量),其中苏绿12-5产量2241.1kg/ha,比对照增产37.00%,居第一位。【结论】苏绿12-5、保绿200520、冀绿0514等综合表现较好,适宜在安徽地区种植。
2015(3):52-54.
摘要:新6是新乡市农业科学院以2001年生产试验种A为基础材料,利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配合力玉米自交系,以新6为亲本已成功育成一批优良组合。按照不完全双列杂交模式组配了20个杂交组合,对新6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自交系新6的一般配合力(GCA)高,其中,特殊配合力(SCA)高的组合为T8263?新6,新6及其改良系与X系种质的杂种优势有待进一步研究。
李育生 ,
2015(3):57-58.
摘要:[目的]探索Ⅱ优T16对氮肥的需求量和利用率,[方法]研究不同施氮量对Ⅱ优T16产量的影响,探讨Ⅱ优T16在我省中低海拨地区获得高产的最佳氮肥使用量和施用方法。[结果]Ⅱ优T16适宜的氮肥施用量为225-375kg/ hm2,过高过低都会影响产量。[结论]Ⅱ优T16的最佳氮肥施用量为300kg/ hm2,产量可达到12570 kg/ hm2,投入产出比最高。
2015(3):59-60.
摘要:摘要:四个品种的三个不同级别种薯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原种产量较原原种高5%-40%;但与一级种之间差异不显著。在原种较缺少情况下,可以用一级种作为种薯使用。原原种、原种几乎不感染卷叶病和花叶病,晚疫病感染也相对较少,但随着种薯级别的增加,病害逐渐加重。甘肃河西地区马铃薯种薯生产上,可以将三级种薯体系推广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崔登维 ,
2015(3):61-62.
摘要:湖北省也曾是制种大省,九十年代中期制种面积达到20多万亩,杂交水稻种子基本自给。但近年来,受制种成本上涨过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用工紧张等因素的影响,制种面积已逐渐落后于江苏、四川、湖南等省,杂交水稻种子主要依赖于外调。现阶段,绝大多数地区杂交水稻制种中,母本的栽插方式还是手工插秧。这种方式成本高、面积小、规模低、质量差、风险大。其中一些地区仅人工插秧费用就占整个制种成本的20%;决定制种产量的主要因子是花期是否相遇,但人工插秧效率低,插秧完成时间受天气、人工的多少与熟练程度等息息相关,而这些因素是目前最难确定与预测,因此研究探索轻简节本高效制种技术,特别是解决请工难、效率低、面积小、质量差等问题迫在眉睫。本文通过连续两年对两优76水稻新品种春制直播高产高效制种技术的研究,形成了一定的经验,籍以此为基点,形成几点共识,得到逐步推广,最终形成一套完善的直播制种体系。
2015(3):63-63.
摘要:高含油率油菜品种国豪油8号含油率46.38%,是一个突破性的品种。公司为了加速该品种的推广,进行了大量的制种配套技术研究,大面积制种亩产可以达到130公斤,该技术成熟有效.
2015(3):64-65.
摘要:玉米新品种敦玉15(原代号敦玉2512)是甘肃省敦煌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用自育系380-7为母本、自育系自5-3为父本组配的中晚熟玉米单交种。2014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甘审玉2014010)。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抗逆性强等特点,适宜在甘肃省酒泉、武威、临夏、平凉、灵台和清水等地玉米大斑病非流行区种植。
2015(3):66-66.
摘要:龙豆4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最新育成的大豆新品种,2013年通过黑龙江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该品种脂肪含量高(三年平均21.06%),丰产性好,单株荚多粒多(三年平均单株荚数53.3,单株粒数137.8),百粒重18g左右,符合我国芽豆市场对种粒大小的要求,是制作豆芽的优良品种。混合接种鉴定中抗灰斑病,秆强不倒适应性强,适合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种植推广。
2015(3):67-67.
摘要:合农65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利用航天搭载技术选育而成的高产大豆优良品种,该品种2010-2011年2年11点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833.2kg/hm2,较对照增产7.6%,稳产性在参试品种中排第一位;蛋白质含量40.50 %,脂肪含量20.19%,蛋脂总和60.69%;中抗灰斑病;生育日数115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350℃左右,属于中熟品种。适宜黑龙江省二积温带种植;深受广大种植户的欢迎,推广前景广阔。
2015(3):68-69.
摘要:玉米新品种敦玉10号原代号为敦玉1135,是甘肃省敦煌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用自选系自5-2为母本、自选系Z62为父本组配的中晚熟玉米单交种。敦玉10号具有高产稳产、抗病性强、抗倒伏、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在甘肃省河西、中部及陇东地区推广种植。
2015(3):70-70.
摘要:Y两优900是由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创世纪转基因技术有限公司选育出的超级杂交稻组合,是以不育系Y58S为母本、籼粳杂交选育的感光型恢复系R900为父本配组育成的第四期超级杂交稻重点苗头组合。2014年晚造广西玉林市引进该组合进行大面积试种,结果表明该组合具有茎秆粗壮坚韧、穗大粒多、产量高等特点,根据该组合的特征特性以及不同栽培水平的生长、产量表现,总结出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以期指导大田生产。
2015(3):71-72.
摘要:白绿11号是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优质、高产、多抗绿豆新品种,2011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登记。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病性强、抗旱、耐瘠薄;直立、抗倒伏等特点,适合于东北绿豆春播区的绿豆机械化生产。本文主要介绍了绿豆新品种白绿11号的选育经过,品种特征特性,产量表现以及与该品种相配套的绿豆机械化生产技术等。
2015(3):73-73.
摘要:黄软秀占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应用水稻核心种质育种理论,育成的早晚兼用型优质、丰产、抗病水稻新品种。该品种2011年晚造广东省区试,比对照种优优122增产极显著;2012年晚造复试,比对照种深优97125增产不显著。米质鉴定为国标、省标优质3级。株型好,抗倒力强,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后期熟色好。2013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本文介绍了黄软秀占的选育、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2015(3):74-75.
摘要:宁夏光热资源丰富,灌区独特的灌溉条件及光、温、水、热、肥等自然资源优势为西瓜套种大豆生产模式提供了优越的生产条件。宁夏灌区西瓜套种大豆常年种植面积800公顷左右,西瓜产量7500-8000㎏/hm2、大豆产量200-250㎏/hm2,经济效益显著,大豆生产仍具有挖掘潜力。回顾近年来开展的西瓜套种大豆综合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的基础上,介绍了宁夏灌区西瓜套种大豆栽培技术规程。
2015(3):76-76.
摘要:通过对小麦高产创建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进行研究、总结高产攻关经验,总结出了以选用优良品种、科学播种、加强肥水投入和病虫害综合防控为主要内容的宁陵县小麦高产创建栽培技术集成体系,为本县粮食高产创建提供了技术支撑。
2015(3):77-77.
摘要:近年来,临夏地区花椒生产迅速发展,形成了以刘家峡库区沿岸的东乡、永靖、积石山、临夏四个县为主,迅速向周边辐射发展的态势,全州花椒栽培面积超过58.75万亩。调查发现,幼龄花椒田造成土地、水肥、光热资源的极大浪费,针对花椒生产特点,临夏州东乡族自治县农牧局通过试验研究,总结提出了临夏地区花椒田A级鲜食蚕豆生产技术,并在花椒生产同类地区、幼龄果林地区推广种植,并于2012-2014年在临夏地区花椒生产区推广应用32.67万亩,花椒田平均亩收鲜食蚕豆610kg,按最低市场价3元/Kg计算,收益1830元,收益显著。因此,在追求单位土地面积最大收益、花椒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人均占有耕地不断减少情况下,积极开展花椒田等经济林鲜食蚕豆生产是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土地利用率的必由之路。
2015(3):78-79.
摘要:摘要:2014年黑龙江省各地雨水比较充沛,玉米多出现分蘖、多穗、香焦穗等现象。各地纷纷有农民和经销商进行咨询。本文就玉米分蘖、多穗、香焦穗产生原因、对产量性状影响及预防措施进行了探讨。
2015(3):80-80.
摘要:怀玉208是河南怀川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以自选系HT112为母本,自选系H2172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玉米新品种。该品种突出特点是高产、稳产、优质、多抗,在河南省预试、区试、生产试验中表现优异,于2013年经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玉2013008,适宜于河南省各地推广种植。
2015(3):82-82.
摘要:围绕矮化、密植、早熟、机收籽粒的育种目标所选育的玉米新品种飞天358以抗性好、穗位低、脱水快的优势,适宜辽宁东部山区、吉林中熟区、黑龙江第一积温带和内蒙古中东部中熟区春播种植,北京、天津和河北的唐山、廊坊、沧州及保定北部地区夏播种植,在生产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2015(3):83-83.
摘要:介绍玉米新品种联创808在齐河县的种植表现情况及高产栽培技术。2014年高产攻关产量达到1084.3kg,表现为根系发达,茎秆韧性强,高抗倒伏倒折,脱水快,易脱粒,适合大田机械播种和机械收获。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邮编:100081 传真:
电话:010-82105796 E-mail:chinaseedqks@163.com
ICP:京ICP备09069690号-22京ICP备09069690号-2
版权所有:《中国种业》编辑部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