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11-18.
摘要: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加快提升我国种业的国际竞争力,是保障我国种业安全和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本文以中国、美国、法国和新西兰等60个主要国家为研究对象,借鉴波特钻石模型,确定了科技创新水平、市场开放程度、国际贸易水平和跨国公司所占全球种业市场份额作为影响国家种业国际竞争力的四个因素。根据上述四个因素,选定影响种业国际竞争力的六个指标。首先,运用TOPSIS方法计算得出六个指标的权重,然后对各国种业国际竞争力水平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得到各国种业的国际竞争力指数,并排序。并对所选的60个国家的六个指标进行因子分析,找出影响各国种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子。计算结果表明,种业国际竞争力排名前三位的分别为美国、荷兰和法国,中国排名第28。对美国种业国际竞争力贡献较大的主要原因是的科技创新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和种业跨国公司市场份额得分较高。
2015(12):19-21.
摘要: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各行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面对着全球化的市场和巨大的潜在利润,各个企业通过互联网纷纷加入电商平台。种业也应该和互联网相结合,以推动传统农作物种子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特别是在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 ”行动计划后,我国种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文中通过分析“互联网 ”形势下我国种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探讨我国种业发展的三种新模式:“互联网 种子营销”的种业销售模式;“互联网 种业金融”的种业融资模式;“互联网 政府”的种业服务模式。借助互联网这个平台,打造我国的“种业航母”,进一步推动我国种业向育、繁、推一体化方向发展。
2015(12):22-23.
摘要:国务院八号文要求推进中种子企业科企分离,加快我国种子产业的发展步伐。同时,各大跨国种企也加快了渗透中国种业的步伐。本文主要通过利用孟山都开拓南美市场、杜邦开拓中国市场两个案例,分析跨国种企开拓国际市场的方式,并得出对我国种子产业发展的启示,以期为我国种业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2015(12):24-25.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技术逐渐的出现在各行各业当中,对于农业来说,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能够大幅度的增加农产品的产量以及农产品的收获速率,进而带动整体农业的经济发展,基于此,本文针对诱变育种技术在大豆育种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首先对诱变育种技术在大豆育种中的应用重要性进行阐述,然后对相应的在大豆育种中的诱变育种技术进行分类探讨,最后还对该项技术在大豆育种中应用的发展导向进行展望,以期通过本文的研究与分析,对诱变育种技术在大豆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起到一定的参考帮助作用。
2015(12):26-27.
摘要:摘要:根据在现有生产条件下,棉花良种生产和使用现状,指出加强棉花基础种子生产的技术关键是加强定向选择和及时去杂去劣;高度纯合的育种家种子可一次足量繁殖, 进行室内长期贮存, 再逐年分次利用,以使新品种能在生产上充分发挥其增产增收作用。
2015(12):28-30.
摘要:本文采取不同方法对大田小麦品种混杂情况进行了调查,从政策、体制、生产、经营、使用、管理等环节分析了存在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加大政府支粮力度、完善良种繁育体系、严格种子质量管理、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强化种子行业管理等方面的建议与对策。
2015(12):31-32.
摘要:土地管理方式的变迁,为了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有效争抢农时,抵御自然灾害,促进玉米生产标准化和规范化,确保农艺措施到位,提高玉米产量,实现玉米生产节本增效,当前农业生产上急需适合两熟制全程农机作业的作物新品种,及玉米收获后安全储藏技术。
2015(12):33-34.
摘要:美国先锋玉米种子公司在西南审定两个玉米品种先玉1170和先玉1171,因其产量稳定、抗病、抗倒,适应性强在西南受到农户喜爱,通过对两个品种特征特性观察和西南玉米生产和育种现状分析,提出了未来几年西南玉米育种的方向。
2015(12):35-36.
摘要:本文以玉米为例,针对目前主要农作物品种试验审定中存在的问题,就品种试验审定制度改革提出自己的看法,与种业界同仁讨论。
2015(12):37-38.
摘要: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首次把种子行业协会工作以法律条文加以规范化,充分体现了政府改革和转变职能的决心。新形势下,种子行业协会究竟扮演什么角色、到底能发挥什么作用、发挥多大作用,本文从依法自愿、组织自治等4个方面,从行业自律、依法维权、信息交流等7个方面分别对其法律定位与职能构建问题加以分析探讨,以期促进种子行业协会健康持续发展。
2015(12):39-41.
摘要:种业是我国战略性、基础性产业。在我国种业发展中,企业无法提供产品详细成本资料、会计信息失真、会计核算制度、方法满足不了种业发展的新要求等问题,影响了种业企业核算及财务管理。建立与业务内容相适应的种业企业核算模式、构建货币资金支付新模式、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财会队伍和提高种业会计电算化、信息化水平是提高种业企业会计核算及其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2015(12):42-44.
摘要:本文通过对衡阳县近几年来农作物良种推广的现状、措施和问题及农村土地流转的概况、特点进行分析,找出土地流转与良种推广的相互作用,探寻良种推广与土地流转相结合的新路子,并提出利用土地流转加快良种推广几点建议。
2015(12):45-46.
摘要:陕南三地均有小麦的种植,但小麦的生产现状存有很大的差异,笔者从陕南地理位置、小麦品种的变迁、小麦种植品种的布局、品种审定的数量讲述了陕南小麦的现状,提出了新常态下结合新品种、携同种植大户、培育示范户做好小麦生产的工作思路。
2015(12):47-49.
摘要:无
2015(12):50-51.
摘要:正在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修订草案)》,拟将植物新品种权保护专列一章,未来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将成为种业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为提高河南种子行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推动申请及保护工作,与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接轨,使我省种业科技创新迈向新的高度,近两年我们开展了主要农作物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展示工作,累计布点33个,展示品种101个,接待各届参观人数逾3万人次,其效果得到了育种家和社会的认可。
2015(12):52-52.
摘要:运城市是山西省粮食主产区,夏玉米播种面积占全市粮食播种总面积的40﹪,产量占全市粮食总产量的50%左右。夏玉米生长期自然灾害、病虫害频发,选择抗逆抗病、稳产丰产、机适性好、品质优良的新品种是适应新形势下农业生产关系变化,夺取夏玉米高产的基础。
2015(12):53-54.
摘要:本文提出了5条玉米生产中不被重视的栽培措施;缺苗断垄的处理,合理施肥,去雄,人工辅助授粉,适当推迟收获时间。说明了原因和方法,希望得到重视,加以推广。
2015(12):55-57.
摘要:结合安康水稻生产实际,开展筛选机插品种、培育机插壮秧、肥料施用等试验研究与示范验正,提出机插秧氮肥施用新技术,集成出适合安康的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増产增收效果突出
2015(12):58-58.
摘要:玉米子粒精选加工过程中的机械破碎不仅造成种子数量损失、降低种子净度和发芽率,还会影响种子播种品质;特别是在当前推广单粒点播的情况下,更是直接影响着玉米种子的商品性和田间出苗率。售出的商品种子如果破碎率高,既可能造成购种农户退货影响企业声誉,还会降低田间出苗率带来产量损失。因此,如何降低玉米种子子粒精选加工过程中的机械破碎率,是摆在每个玉米种子生产企业面前不可忽视的问题。
2015(12):60-61.
摘要:本文针对清流县甘薯产业存在的问题和有利条件,提出重视“特色产业定位、科技协作攻关、实用技术应用、产业化经营”等建议,旨在推进该产业的发展壮大和转型升级。
2015(12):62-64.
摘要:以东北三省1992-2011年间育成的33份粳稻品种为材料,对不同年代及地区粳稻穗部性状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东北三省穗部性状存在差异,其中辽宁省粳稻品种的平均颖花数,一次枝梗数,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最高;吉林省粳稻品种的平均穗长,穗重和二次枝梗数最高,而黑龙江省品种的平均千粒重最高。进一步分析发现,近20年以来辽宁省和吉林省品种穗部性状变化趋势一致,均表现为增长趋势,而黑龙江省品种穗部性状除千粒重表现为增加趋势外,其他7个性状均表现为递减趋势。研究结果将为深入阐释东北不同地区粳稻育种历程提供参考。
2015(12):65-66.
摘要:以山东省大面积推广小麦品种济麦22号、济南17号为供试材料,研究8个不同的氮肥用量处理对其群体茎孽动态、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2个小麦品种在的群体茎蘖数在3叶期差异不显著。出苗后从3叶期到拔节期,群体茎孽数与氮肥用量成正比;随施氮量增加,济麦22号的总茎数在拔节期表现为正相关,在越冬期和成熟期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济南17号在越冬期和拔节期表现为正相关,在成熟期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当不施加氮肥时,2个品种的穗数、子粒产量远低于各施氮处理,穗粒数、千粒重则差异不大;施加氮肥时,在成熟期,2个品种的穗粒数、千粒重与氮肥用量成反比,穗数、子粒产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则呈现抛物线型分布。当施氮量为15kg/667m2时,济麦22号子粒产量最高,每667m2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均维持在较高水平;施氮量为12kg/667m2时,济南17号子粒产量最高,每667m2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均维持在较高水平。
2015(12):69-70.
摘要:摘要:吉林省湿润冷凉区,通过玉米不同种植密度去除或者保留分蘖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种植密度2667-5333株/667m2时,去除分蘖或保留分蘖,对玉米的生育期、生物学性状、产量无显著影响。明确了在玉米生产中,保留分蘖能降低田间管理成本,是玉米生产节本增效的技术措施之一。对提高该区域玉米优质、高产、高效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015(12):71-72.
摘要:为了筛选出适宜淄博地区种植的绿豆品种,以中绿五号等15个绿豆品种为材料,分析了不同绿豆品种农艺性状和抗逆性状的差异,以及不同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冀绿七号、冀绿九号、潍绿七号和中绿五号产量较高,绿丰三号和晋绿六的产量较低;株高和主茎节数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分枝数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单株结荚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冀绿七号、冀绿九号和潍绿七号的抗倒性、抗旱性和抗病性均较好。综上所述,冀绿七号、冀绿九号和潍绿七号适合在本地种植,且产量相对较高。
2015(12):73-73.
摘要:叙述了黑色大豆新品种苍黑一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主要性状分析、产量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2015(12):74-75.
摘要:鲁星糯1号是以N46119为母本,B108为父本组配而成的鲜食白糯玉米杂交种,其中N46119是在引进国外优异种质改良国内种质的过程中,利用出现的一次白糯突变选育而成。鲁星糯1号具有产量高、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穗大粒多,口感粘甜清香的特点,市场前景良好。
2015(12):76-76.
摘要:摘要:冀绿10号属早熟品种,高产,抗病,抗倒,适宜一次性收获,适宜范围广,籽粒商品性好。通过“三期”去杂保纯技术、高效繁殖技术及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加快冀绿10号良种繁殖,促进该品种推广应用,满足生产和国内外市场需求。
2015(12):77-78.
摘要:贺优50是湖南省贺家山原种场育成的三系杂交晚籼迟熟组合,2015年6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湘审稻2015038)。本文介绍了该组合亲本的特征特性及在湘北平湖区的高产制种技术。
2015(12):79-80.
摘要:Y两优66系信阳市农科院与信阳华信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用两用不育系Y58S与恢复系信R66配组选育的两系杂交籼稻新组合,5年正规试验均比对照增产,表现出其丰产稳产性好,优势强,抗倒抗病性强,稻米品质好等特点。2014年6月26日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对该组合的选育、特征特性、高产栽培和高产制种技术进行了介绍。
2015(12):81-81.
摘要:云青2号”青稞品种,系迪庆州种子管理站从本地黄六棱青稞中系统选育而成。近年来,随着迪庆州青稞产业的推进,“云青2号”冬青稞发展规模已经达到4万亩,已经成为迪庆冬青稞种植规模最大的品种。本文根据近年来迪庆冬青稞的生产状况,主要论述当地“云青2号”青稞品种高产栽培技术。
2015(12):82-83.
摘要:信粳64是信阳市农业科学院以豫粳6号为母本,郑稻18号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进行品种间有性杂交,采用系谱选择培育法育成。根据品比、区试、生产试验结果,该品种具有丰产稳产、适应性广、抗逆性好等特点,适宜在河南省及生态相近区域种植。
2015(12):84-84.
摘要:晋花10号是山西省农科院经作所以晋花3号为母本,中间材料2328-1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花生新品种。2013~2014年2年全省花生品种区域性直接生产试验平均产荚果3877.5kg/hm2,比对照晋花4号增产7.0%,具有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强等特性。2015年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六届四次会议认定通过,审定编号:晋审花(认)2015001。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邮编:100081 传真:
电话:010-82105796 E-mail:chinaseedqks@163.com
ICP:京ICP备09069690号-22京ICP备09069690号-2
版权所有:《中国种业》编辑部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