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5):4-6.
摘要:本文分析了在国家实施种业新政和深化种业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农业科研单位面临的新的挑战和机遇,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例,研究提出了科研单位育种竞争力提升的路径与对策,包括将商业化育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积极提升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能力和挖掘在非主要农作物育种领域的研发潜力等。
2014(5):7-7.
摘要:种质资源流动机制亟待破题。长期以来,我国形成了以农业科研院所、农业高校为主体的育种形式,从国家队、省级队、基层队和民间育种人,基本都是以课题组的形式或个体户的形式开展科研工作,育种家之间、课题组之间、单位之间很少进行种质资源的交流,除正常的关系交换和价值交易外,基本靠“拿”,很多育种家之间老死不相往来,即使在企业内部也没有形成公共育种平台,良好的种质资源和育种经验得不到交流,每年在三亚南繁育种过程中,有许多育种家的材料被别人“拿”走,如何保障种质资源的合理、合法、有效的流动,恐怕不仅靠行业自律就能解决的,而更需要一种机制保障。
2014(5):8-12.
摘要:育种体制制约了当前种业的发展,本文比较中美在育种分工、育种投入、育种评价、育种科研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和育种科研成果转化机制五方面的差距,并提出将公共育种定位于“基础创新者、填空补漏者,服务提供者”的角色,改革现有农业科技投资体制,将公共育种和商业育种分开,加大基因工程、先期育种等基础研究比重,减少应用性研究投资比重,科学设置科研考评指标,健全公共财政资助开发的农业科研成果归属和利益分享制度,完善各种形式的科研转化机制。
2014(5):13-15.
摘要:2012年11月27日至12月18日,由国家外国专家局组织国家级引智基地负责人赴以色列培训粮食作物生产新技术推广,通过22天学习及实地培训取得了极大收获,开阔了视野、改变了观念、掌握了新技术,对承担的“半矮秆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基地发展作用巨大。以色列水资源严重缺乏,但节水灌溉技术、水肥管理技术、水的循环利用等及可持续发展技术居于国际领先水平,水的利用效率达到90%。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水资源丰富,但节水灌溉技术落后,尤其在大豆应用面积更少,大豆生产受自然环境条件影响大,单产水平较低且年际间产量波动较大。 关键词:以色列 节水灌溉 大豆 产量。 黑龙江省是国家优质大豆的重要生产基地,大豆年播种面积5000万亩左右,年总产优质非转基因大豆600万吨以上,占全国总播种面积、总产量的40%。由于缺少创新性技术,全省平均大豆单产仍然较低,公顷产量不足2000kg。国家引智成果示范推广基地项目“半矮秆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在选用半矮秆品种基础上、采用窄行距高密度种植方式可有效提高大豆单产水平,平均公顷产量可达到3000-3900kg,平均比传统垄作栽培增产15.0%-20.0%,但由于受年际间干旱及技术的水肥管理措施不完善等因素影响,增产潜力不能稳定发挥,国家外国专家局组织的国家级引智基地负责人赴以色列培训团,重点培训了粮食作物生产新技术推广,尤其在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管理及智能控制等内容对“半矮秆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大面积示范推广启发较大,如能充分发挥引智基地平台,在黑龙江省大豆产区大面积示范推广大豆节水灌溉及水肥一体化管理技术,并与窄行密植技术有机结合将对黑龙江省大豆单产水平提升、农民增收起到巨大的作用。
2014(5):16-17.
摘要:先玉 335对吉林省玉米产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主要体现在:极大地提高了全省玉米产量和质量,耐密品种得到全面普及,精量播种技术得到农民认可,品种广适安全的概念被强化。简述了吉林省玉米种业发展现状。先玉 335促进我们种业建立工程化育种体系,提升企业育种技术与方法,种子质量全面提高,玉米品种示范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本文对吉林省种业的发展有一定指导作用。
2014(5):18-20.
摘要:在介绍我市玉米品种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市玉米品种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玉米品种的发展方向。
2014(5):21-23.
摘要:种子萌发期是植物生长发育的起点和关键环节,受环境影响尤为敏感。盐碱胁迫是影响种子萌发的重要环境压力和限制性因子。土壤盐碱化已危及人类生存和生活,研究盐碱胁迫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性。本文论述了盐碱胁迫对种子萌发抑制的原理、生理生化变化和提高种子萌发耐盐性对策,为作物耐盐碱性研究和盐碱土地改良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2014(5):24-24.
摘要:因为疏忽大意或者对当事人理解上的偏差,出现种子案件当事人的认定错误。种子案件的当事人分为个人和单位,主要包括自然人、个体工商户、法人、其他组织,其中还有新型的连锁店。
2014(5):27-27.
摘要:影响南疆棉花纤维品质的主要因素是品种、栽培管理、采收和加工工艺等,通过分析寻找出改善棉花纤维长度短、比强度和细度较差的有效途径。
2014(5):28-29.
摘要:玉米是山西省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玉米产量占全省粮食产量的70% 以上,玉米生产对山西省经济发展发挥着积极的支撑作用。近年来由于传统种植方式的改变,密度增加,耕层变浅,施肥不合理,加上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玉米田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倒伏,严重倒伏的减产30%-40%。本文就山西省玉米倒伏的情况及影响,针对倒伏的原因和防控倒伏的技术措施进行分析探讨,从而对症下药,减少今后玉米生产中倒伏现象的发生,降低经济损失。
2014(5):30-30.
摘要:种子生产工作关乎国家粮食生产的大计,是一件影响民生,促进全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项重大事件。对于整个国家和人民来说,粮食是物质基础,是人人所需并靠其生存的根本,而制种玉米全程机械化的引进,加快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同时也对国家的粮食生产工作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
2014(5):33-35.
摘要:通过对9个小麦品种3年的观察鉴定,运用高稳系数、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变异系数、相关及偏相关分析等。结果表明,品种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3.25**),年度间差异达显著水平(5.85*),品种?年度差异达极显著水平(6.88**)。产量三要素中以千粒重最为稳定,其变异系数最小(4.22), 穗数次之(7.15),穗粒数最大(15.07);相关性分析表明:穗粒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最大(ry2=0.6942*),呈显著相关,穗数次之(ry1=0.4299),千粒重与产量相关程度最小(ry3=0.4041);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小麦育种注重穗粒数增加的同时,兼顾大粒型品系的选择。3年试验结果,新麦26产量居第一位,年度间较稳定,可在我市砂姜黑土区大面积示范推广;衡观35穗粒数多,郑麦7698其分蘖力强,茎秆粗状,千粒重高;周麦18群体大,后期灌浆快,成穗率高,可作为优异的种质资源对我市抗逆育种和品质育种的突破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014(5):36-37.
摘要:为解决玉米抗大斑病种资源匮乏,拓宽抗病种质基础。利用外引抗病自交系SPF-1、NX8008对本地区骨干自交系甸11、Kl3、K10、444、PH6WC进行轮回选择,得到改良系甸11譙PF-1、Kl3譙PF-1、K10譙PF-1、444譙PF-1、PH6WC譙PF-1、甸11譔X8008、Kl3譔X8008 、K10譔X8008、444譔X8008、PH6WC譔X8008。改良后其对玉米大斑病的抗性上较改良前原始系有明显提高。甸11譙PF-1、444譙PF-1、PH6WC譙PF-1、甸11譔X8008、K10譔X8008、444譔X8008、PH6WC譔X8008较原始系的一般配合力也有显著提高;Kl3譙PF-1对丹340、K10譙PF-1、Kl3譔X8008对黄早四的特殊配合力有明显提高。Kl3譙PF-1、K10譙PF-1、Kl3譔X8008一般配合力有所下降。
2014(5):38-41.
摘要:以Mo17、丹340、昌7-2、齐319、CI44为父本作为测验种,11个西南地区新玉米自交系RP125、R08、TD1、RP128、绵715、遵优1-1、98-3、南202、临1、水1-6、德12为母本,采用NCⅡ设计55个组合,进行产量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16个玉米自交系的产量配合力差异显著,遵优1-1、绵715、RP128和齐319、CI44的GCA较高;组合遵优1-1證I44>遵优1-1?丹340>遵优1-1?昌7-2>绵715證I44>临1證I44>遵优1-1譓o17> R08證I44>绵715?齐319> R08譓o17> RP128證I44的配合力总效应较高,为强优势组合,其利用潜力较大。根据产量SCA进行聚类分析,16个自交系分为3 类:RP125、RP128、临1、TD1为第Ⅰ类群;R08、绵715、遵优1-1为第Ⅱ类群;98-3、南202、水1-6、德12为第Ⅲ类群。自交系绵715、遵优1-1和丹340、CI44的GCA和SCA效应都非常高,具有比较好的的利用前景,与其他自交系进行组配,比较容易选育出高产的玉米杂交组合。
2014(5):45-48.
摘要:以20份国外早熟玉米群体选系为试验材料,对其农艺性状和抗病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份选系中同时抗大斑病和丝黑穗病两种病害材料共有9份,分别为fgs01、fgs02、fgs06、fgs08、fgs11、fgs12、fgs13、fgs16、fgs20。在这9份材料中,fgs01、fgs08、fgs13、fgs16等4份材料的单株产量均超过了70g,分别是70.4g、98.3g、95.1g、92.7g,熟期在97d~111d,属于极早熟材料。以上材料在今后的育种中应着重加以利用。
2014(5):49-49.
摘要:通过豆薯不同花色性状品种(系)的自然异交试验,以及对虫媒异交的调查研究表明:豆薯天然异交率0.26%~4.16%,为自花授粉作物。提出在豆薯种子生产上,单纯的隔离距离应在50米以上为宜。观察到在豆薯开花期蜜蜂等昆虫的活动不是以采粉为目的,但从事豆薯种子生产时,还应根据蜜蜂等昆虫的活动密度加大隔离距离。
2014(5):50-51.
摘要:选择当地主推的三个玉米品种为试验对象,在三种不同种植密度下,分析穗部农艺性状和产量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随密度增加,产量随之增加;行粒数、穗长、穗行数、秃尖对产量的影响最明显,百粒重对产量的影响次之。穗粗与产量不相关。说明在适宜提高密度的情况下,增加行粒数、穗长等穗部性状提高玉米产量是可行的。
2014(5):52-53.
摘要:通过同熟期不同玉米品种比较,研究耐密玉米新品种嫩单16的高产特性和农艺性状的特性,为高产耐密玉米品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嫩单16穗粗、粒重、单株产量高,干物质积累量大;叶面积指数高值持续时间长,生育后期下降速度慢,叶片比叶重大,有效提高光合性能;穗位、穗高系数显著低于其他试验品种,而且茎粗,抗倒伏,耐密植。
2014(5):54-55.
摘要:谷子在我国北方旱作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利用谷子提高旱地种植效益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杂交谷子与奶花芸豆间作,使两种作物的增产增收潜力得到最大发挥。试验表明,在谷豆间种条件下,旱坡地最低可实现亩产值2200元以上,最高可实现亩产值2613元。
2014(5):56-57.
摘要:以玉米新品种吉单558为试验材料,在田间种植条件下,研究吉单558产量及其性状与种植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九台地区中等水肥地块,吉单558最佳种植密度为6.0-6.5万株/hm2。种植密度对百粒重的影响较明显,其次是影响行粒数、秃尖长,而对穗长、穗粗、穗行数影响不明显。
2014(5):60-61.
摘要:在2013年试制种成功的基础上,制定出了2014年浙糯优1号的制种操作技术,对确定播差、种子处理、秧田管理、大田管理、花期预测和花期调节,以及剪叶、喷施九二〇、赶花技术和除杂保纯工作等等环节的操作详细地进行了阐述,用于指导制种生产。
2014(5):63-64.
摘要:两优76是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湖北禾盛生物育种研究院用两系光温敏不育系HD9802S为母本,自育材料R76为父本配组选育而成的两系籼型杂交早稻品种。父本R76由R287与金23B杂交后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该品种2004年开始选育,2007开始配组,2011年、2012年连续两年参加湖北省早稻区试。
2014(5):65-65.
摘要:龙粳43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水稻研究所2005年以龙粳38为母本,龙花00-233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高产、优质、抗病的水稻新品种。2014年1 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介绍了龙粳43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2014(5):67-67.
摘要:晚粳稻新品种嘉58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2014(5):68-68.
摘要:早熟高产玉米新品种禾源15是以w.w03为母本、w.w04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早熟杂交种。2006年参加内蒙古极早熟组区域试验,折合亩产477.8 kg/亩,较对照冀承单3号增产8.7%;2007年参加内蒙古极早熟组区域试验,折合亩产539.9kg/亩, 较对照冀承单3号增产15.1%;2009年参加河北省早熟组预备试验,平均亩产599.2kg,比对照冀承单3平均亩产548.3,增产9.2%;2010年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94.1kg,比对照冀承单3平均亩产439.0kg,增产12.6%;2011年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89.5kg,比对照冀承单3平均亩产499.0kg增产18.1%;2012年河北省春播极早熟组生产试验平均506.1 kg /亩,比对照增产14.1%;2013年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抗病性好,根系发达抗倒性强。籽粒深厚,商品性好,适宜密植,生育期106天d,适宜在≥2000℃极早熟地区种植。
2014(5):70-70.
摘要:青麦1号是新引进种植的春小麦品种,具有高产的特点为了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必须做到良种良法相结合
2014(5):72-72.
摘要:摘要:濮豆857是河南省濮阳市农业科学院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于2013年5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豆2013002。濮豆857经种植试验证明,具有高产稳产;品质优良;抗病性、抗逆性强;综合性状好等优良品性。介绍了濮豆857的主要主要特征特性,提出了选地整地、施足底肥、适期播种、加强田间管理、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2014(5):73-73.
摘要: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的T667油葵是美国育的种子,进口审批编号:2013年种子进(出)审字第080527号。此品种生育期102天;株高90—120厘米,植株生长整齐、茎秆粗壮抗倒伏;籽粒饱满、含油率50%左右;抗炭腐病、锈病、耐菌核病、耐干旱、耐盐碱,较抗重茬,适应性广。去年我市种植了2000亩左右,平均亩产275公斤,亩效益1320元,并且易管理。特别是在一些闲散地、沟边地、零星地块很适宜种植。
2014(5):75-76.
摘要:本文对制种玉米不同灌溉模式和常规田间管理技术进行了高度集成,形成了全膜膜下滴灌、全膜垄作沟灌、全膜平作畦灌、全膜双垄沟灌等定额配水灌溉条件下的节水高效栽培技术。
2014(5):77-77.
摘要:该技术结合辽宁省的花生生产特点,在花生播种上改变了以往播种每穴2-4粒的传统,并规范了相应的施肥用药技术要点,提出了新的适合辽宁省的花生栽培技术模式,是栽培技术的一次突破。花生是用种量较大的作物,大粒品种每亩用种约20公斤,中小粒品种平均用种17公斤左右。辽宁省全年播种面积在500万亩以上,每年需要用种量约1.0亿公斤,约占花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至少相当于50万亩花生的产量,因此节本增效也将间接提高花生商品率,每亩节约用种2公斤,相当于增加了1000万公斤的花生产量。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再增加花生播种面积已经很难,再加上为了应对油料作物进口不断增加的危机,提高食用油自给率,从而进一步提高花生单产及节本增效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在此前提下,铁岭市农业科学院进行了相应的花生单粒精播技术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2014(5):69-70.
摘要:松玉410是吉林省松花江种业有限责任公司选育的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的玉米新品种,该品种以S43为母本,以Y103为父本,杂交方法选育而成。2013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黑审玉2013017。
2014(5):78-78.
摘要:介绍了适用于间作的大豆新品种吉密豆3号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2014(5):79-79.
摘要:摘要:邢花6号高产稳产,果柄坚韧,适合机械化栽培,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为国家和河北省双鉴定花生新品种,应用前景广阔。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邮编:100081 传真:
电话:010-82105796 E-mail:chinaseedqks@163.com
ICP:京ICP备09069690号-22京ICP备09069690号-2
版权所有:《中国种业》编辑部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