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照新 ,
2014(4):1-6.
摘要:通过对科研院所和种子企业的实地调研发现,种子企业与科研机构开展了品种经营权转让、共同开展育种研发、引进育种人才和种质资源等多种模式的合作,促进了一批优良品种、种质资源和育种人才流向种子企业。但种业科企合作还存在着品种经营权转让不规范、种质资源共享不足、科研人员流动机制不畅、国家育种科研投入错位等突出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种业体制机制改革,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种业产学研结合,从而实现种子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2014(4):7-8.
摘要:国家“九五”种子工程实施,开始投资建设国家农作物品种区试站,大大改善了一部区试点的试验条件,推动了国家农作物品种区试体系的不断完善,提高了试验能力和试验效率,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区试站建设步伐较慢,多数试点未得到国家投资建设,区试条件总体还较差,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农作物种业对品种区试提出的新要求。笔者针对当前区试实际和未来发展需要,提出了区试站建设的一些思考,以探讨进一步加强国家区试站建设。
2014(4):9-11.
摘要:本文从中国种业发展背景出发,分析了我国农业科研院所和涉农高等院校从事农作物种业现状。结合当前国家种业政策的导向,提出了今后公益性事业单位从事种业的发展思路,为涉农科研教学等事业单位育种的学科建设及所办种业公司改革提供参考。
2014(4):12-14.
摘要:本文论述了目前我国种子企业从事科研育种的主要作用及存在的困难,并从种子企业的角度提出了现阶段我国种子企业发展科研育种的战略思考与对策方法。
2014(4):18-23.
摘要:探索分析了我国种子科研机构建设和人才发展、种子科研水平和技术发展、种子品种研发的基本情况,并对我国近9年来主要囯审种子品种进行了较为详细地研究分析;通过11个种子科研因素的对比分析,显示了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种子科研差距;我国种子科研面临国外先进的种子科研理论和方法、品种数量和品质优势等方面的挑战,尤其是面临国外企业向我国种子科研育种延伸和渗透威胁和冲击;我国种子科研存在综合能力较弱、种子科研投入较少、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种子科研资源优化难、种子及技术科技创新少、深层次的文化及环境不给力、种子企业暂难胜任商业育种创新的主体、我国农业科研院所转型难度大等诸多内部困境。我国只有克服和解决内部各种困扰,政府给予政策支持,加速种子科研转型,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科研资源,建立种子科研平台和大型研究中心,提高品种创新能力,才能增强种子科研竞争力。
2014(4):24-25.
摘要:黑龙江省作为全国粮食产量和商品率第一的农业大省,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黑龙江省农作物种业发展,为促进全省粮食实现“十连增”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国家高度重视种业发展中,黑龙江省种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行业集中度低、商业化育种科研体制不畅、种质资源利用不利、基础设施差等问题限制和影响了种业的发展,亟需进行改善与破解,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建设。
2014(4):26-26.
摘要:青海省大通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依托现代农业马铃薯产业发展项目和马铃薯原种补贴项目,不断发展脱毒种薯生产,本文从实际出发对全县脱毒种薯生产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今后马铃薯脱毒种薯发展思路。
2014(4):27-28.
摘要:山东省嘉祥县是农业大县,大豆种业强县。通过介绍大豆繁育基地建设、经营品种、种子企业规模发展等现状,分析了嘉祥大豆种业具有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为巩固大豆种业强县地位,进一步提升大豆种业发展水平提供参考。
2014(4):29-29.
摘要:摘要:毕单系列玉米种子产量高、品质好,适合毕节市种植。针对毕单系列种子亲本的特点和四川西昌气候好、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的情况,提出了毕单系列种子获得优质、高产、低价制种技术措施。
2014(4):33-33.
摘要:种子管理是《种子法》赋予各级政府农业行政职能部门对种子相关信息要素的收集、整理、发布、实施监管的权利。信息在种子管理中占极其重要的地位,是种子管理工作的灵魂,种子管理工作实质上就是信息管理工作。随着种子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种子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了能在新形势下把种子管理工作做好,我们创新管理机制,打造新型模式,建设阎良种子信息群。
2014(4):34-35.
摘要:为了验证玉米秸秆还田对大豆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将玉米秸秆粉碎进行还田,还田量分别为0%,30%,60%和100% ,试验结果表明:适量的秸秆还田能有效减少杂草数量和种类,但随着还田量的能加,大豆叶绿素含量增加,植株贪青晚熟。综合各项指标,本研究表明30%的秸秆覆盖还田为最好。
2014(4):36-37.
摘要:摘要:根据福建省夏(秋)大豆生产对大豆品种熟期、产量、抗逆性、农艺性状、商品性等综合要求及大豆品种试验规程,建议贡秋豆5号、粤夏2011-4,南农114、桂036四个品种继续试验,贡夏61628-9、粤夏2012-1、粤毛豆5号三个品种终止试验。
2014(4):38-39.
摘要:漯麦6010是2013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省定的小麦新品种。为了更全面详细地了解小麦新品种漯麦6010的生产特性,以 2011-2012年度湖北省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的结果为依据,通过方差分析法、变异系数和高稳系数法,分别对漯麦6010和对照品种郑麦9023的丰产性和稳定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漯麦6010丰产性能高、稳定性能好、适应范围广,是适合黄淮海麦区、长江流域大面积生产种植的小麦新品种,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李永德 ,
2014(4):40-41.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表明, 先玉335杂交制种采用全膜双垄沟灌模式,父母本比例按1:5配置,在105000-120000株/hm2范围内产量最高,为9403.95kg/hm2-9707.7 kg/hm2,且植株生理指标、产量构成性状也最好。说明在石羊河灌区先玉335杂交制种采用全膜双垄沟灌模式,适宜密度范围为105000-120000株/hm2。
2014(4):42-43.
摘要:以早熟玉米品种边单3号为试验材料,在6个不同施钾水平条件下,研究了钾肥对边单3号玉米品种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边单3号玉米的产量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是先增后减,在K150kg/hm2用量时产量达到最高,为12120kg/hm2,较对照增产28.7%;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穗行数、穗粒数、百粒重随着钾用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秃尖是先降低后升高。
2014(4):44-45.
摘要:本实验是通过对郑单958、浚单20、浚单29、伟科702和中单909五个玉米品种植株特性分析及产量的比较,从而对其增产潜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伟科702亩产最高为756.7kg,千粒重最高为341.00g,植株特性优良,绿叶有效功能期,抗倒能力等综合性能好,增产潜力大,是五个推广品种中最佳的品种,将有望成为黄淮生态区未来的主推品种。
孙艳华 ,
2014(4):46-47.
摘要:为了给当地的农业部门、广大群众提供一个了解品种、选择品种的机会,也为了给育种单位和种子企业宣传品种、推广品种提供便利条件,我们筛选了近几年审定的一批小麦新品种,在小麦主产区进行比较试验,对各品种的生育期、主要经济性状和田间产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春性品种以新麦21产量最高,半冬性的品种以丰德存麦1号为最高,许科316及豫教5号产量也较高,综合抗性好,适宜在河南省推广种植。
2014(4):49-50.
摘要:摘 要 : 甘鑫2818是甘肃省武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于2004年分别以自选系武9086作母本和自选系6073作父本组配的玉米杂交新品种。在2008~2009年甘肃省普通玉米中晚熟组区域试验中,2 a 15点(次)平均产量12442.5 kg/hm2,比对照品种沈单16号增产2.9%。高抗丝黑穗病和红叶病毒病,中抗瘤黑粉病,抗茎腐病。籽粒(干基)含粗蛋白90.0g?kg-1、粗脂肪64.5 g?kg-1、粗淀粉745.9 g?kg-1、赖氨酸4.08 g?kg-1,达到了我国高淀粉玉米二级部标、优质蛋白玉米和高油玉米三级部标,是理想的优质粮饲兼用玉米。适宜在甘肃省河西及中东部地区推广种植。
2014(4):51-51.
摘要:深两优9152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深圳龙岗研究所选育的两系杂交水稻迟熟中籼稻新组合,国标2级米质。2011年通过江西省品种审定。介绍了深两优9152亲本的特征特性,总结了高产制种技术
2014(4):52-52.
摘要:夏大豆新品种菏豆20号是山东省菏泽市农科院选育的夏大豆新品种。其突出特点是高产、稳产、适宜区域广,综合性状优异。2010年通过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014(4):53-54.
摘要:利用梯级杂交育种方法,将多个国内外优良品种的优良基因进行聚合与累加,创新优良育种中间材料合交9694,该品系亲本血缘差异大,遗传基础好,优良基因丰富,挖掘潜力巨大,具备了高产稳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广及生态类型多样等突出优点,为高产稳产、高油、多抗大豆新品种创新奠定了良好的遗传基础。
2014(4):55-56.
摘要:顺单6号是安顺市农科院选育的高产、优质、耐密型山区玉米杂交种,大面积推广应用表现较好的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抗逆性、耐密性和保绿性,适宜贵州省中西部及四川、广西、云南等类似生态区种植。本文结合多年来大面积制种生产实际,较详细地总结了“顺单6号”亲本繁殖及高产制种技术措施,以期为制、繁种基地农户提供技术指导,促进该品种更好更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2014(4):57-57.
摘要:秦豆12号是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于2001年以96E218为母本,晋大70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和系谱选择法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多抗的大豆新品种。籽粒含粗蛋白质41.62%,含粗脂肪20.1%,两者总量61.72%。该品种适宜延安以南、关中及生态条件相似地区推广种植。
2014(4):59-59.
摘要:冀杂999属于高产、多抗型棉花杂交种,为了使其杂交优势能够充分发挥,为棉农带来更多的实惠,根据其特征特性和多年的生产经验,总结出该品种在不同地力条件和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栽培技术要点。
2014(4):61-61.
摘要:摘要:第二师农科所采用系统育种法,经过南繁北育筛选出来的高产优质陆地棉新品系农2—3, 2010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早熟常规陆地棉预备试验,2011年和2012年参加国家西北内陆早中熟棉区域试验,2013年参加新疆中、早熟区棉花新品种生产试验。几年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系产量高,品质优,较适合南疆地区种植。
2014(4):62-62.
摘要:早熟晚稻新组合“甬优1538”的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
2014(4):63-63.
摘要:研究了一套适合本区域生产条件、气候因素的脱毒丰收白一级种快繁技术。包括温室大棚高畦低背稀排浅盖早春育苗技术、窄垄密植采苗圃扩繁蔓子头技术、生茬地化控快繁一级种技术。
2014(4):64-65.
摘要:本文从选用适宜品种、培育壮苗、覆盖地膜、防治病虫草害等方面,对鲁南地区甘薯促早高效栽培技术进行了介绍,旨在为提高鲁南地区甘薯种植效益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
2014(4):69-69.
摘要:本文从品种来源、特征特性、产量表现、适种地区及栽培技术等方面对优质高产、粮饲兼用的燕麦新品种银燕1号作了系统全面的介绍。
2014(4):71-71.
摘要:保大麦14号是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2年做杂交组合peaosanhos-174/92645-8,2003~2008经系谱法多年单株选择而成。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高抗、广适等特点,2012年通过云南省非主要农作物登记委员会登记,登记编号为:滇登记大麦2012010号。
2014(4):73-75.
摘要:通过论述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变化与粮食生产的关系,明确保护耕地是发展粮食生产的基本保证,加强科技创新是粮食发展的关键因素,提出对发展粮食生产政策性措施,促进粮食生产进一步持续发展。 关键词:保护耕地;科技创新;政策措施
2014(4):81-81.
摘要:赤豆三号品种大豆是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大豆研究所以公交9210-11为母本、赤豆一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大豆新品种。2011年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蒙审豆2011003。本文介绍了该品种在赤峰地区的丰产栽培技术要点。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邮编:100081 传真:
电话:010-82105796 E-mail:chinaseedqks@163.com
ICP:京ICP备09069690号-22京ICP备09069690号-2
版权所有:《中国种业》编辑部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