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1-4.
摘要:摘要:等离子体是物质存在的第四种状态,即物质第四态,是一种能量更高的物质聚集态,将冷等离子体技术应用到农作物种子播前处理上,是现代物理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最新应用。在农作物种子播种前用冷等离子体处理机对种子进行特殊处理,达到使农作物显著增产和抗逆性增强的效果。研究冷等离子体种子播前处理国内外研究动态,可以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开始新的有益研究。
2014(12):5-8.
摘要:我国种业缺乏国际竞争力。种业结构分散、市场集中度低、创新能力不足,皆源于我国以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难以为种业创新提供金融支持。银行的稳健性管理原则、信息生产方式以及盈利模式与种业开发与创新的高风险相冲突,不能满足种业并购的风险分担需求,需要将以股权投资为基础的种业投资基金纳入现有的金融体系。完善以股权合约为组织内容的“现代种业发展基金”与“国家种业创新基金”的金融功能,来重构我国的种业金融创新体系,是提高我国种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2014(12):9-11.
摘要:简述了我国主要制种基地分布状况;从国家级制种基地规划、制种基地建设目标、积极推进制种基地的土地流转工作及示范带动有效实施等几个方面分析探讨了我国制种基地建设;阐述了我国制种基地管理和制种基地种子生产模式管理;提出了完善制种基地管理体系、政府大力支持、推进制种区域土地流转等建议。以期推进我国制种基地快速、有效地建设。
2014(12):12-15.
摘要: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核心产业,是农业长期发展的根本,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的基础。本文论述了我国种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国际挑战,分析了巨大挑战的形成原因,重点从种业发展的育、繁、推三个环节提出今后种子产业应对国际挑战的发展策略。
2014(12):16-20.
摘要:摘要:我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1500万hm2,占我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每年需求杂交水稻种子量2.7亿kg左右,市场前景广阔。但由于制种过程中灾害性气候频发,杂交水稻制种是异花授粉露天生产,决定了其面对灾害性气候的脆弱性。面对不同类型灾害性气候对杂交水稻制种产生的影响,建立应对防范机制,防灾减灾,保质止损,构建和谐稳定的制种基地环境,确保粮食生产供种安全。
2014(12):21-23.
摘要:本文测算了2013年我国玉米种子市场规模,分析了影响市场规模的关键因子变化趋势,展望了我国玉米种子市场发展空间。
2014(12):24-26.
摘要:SSR是一种用于植物品种鉴定的分子标记技术,随着草业的发展和草种市场的完善,SSR分子标记技术也逐渐应用于草品种鉴定中,在草种检验和草种市场监管中具有巨大的潜力。本文综述了SSR分子标记技术原理及其在植物品种鉴定和建立植物品种指纹图谱库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并进一步对SSR在草品种鉴定领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2014(12):30-30.
摘要:针对种子经营从业人员素质低,制约了地方种业的健康发展这一普遍现象,提出了对种子经营从业人员的管理措施及建立长效机制的建议
2014(12):31-31.
摘要:我国种子企业的市场化进程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相对较快,短时间内就实现了从最初单纯销售种子发展到现在的多家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型种子企业。但是种子企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带来的副作用也可以说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大,高速发展的种子企业在与客户接触、交往特别是管理客户方面就流露出了一些问比如:对如何管理好客户使得客户忠于企业等方面存在误区、开发新的客户的同时就自然而然的习惯性的忽略了企业以前的老客户、客户管理比较混乱导致分类标准不伦不类等等,这导致了一些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直接被淘汰了,没有被淘汰的企业当中有一部分也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那么如何才能够改善这样的现状呢,本文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主要的就是迅速制止混乱的客户管理状态、通过文化理念来提高客户忠诚度,使所有的客户都真正成为企业销售的得力终端。要达到这样效果,我们就必须千方百计的了解客户需求以及与此有关的所有因素。
2014(12):32-34.
摘要:本文介绍了影响北方粳稻种子贮藏的主要因素,并指出提高粳稻种子活力的贮藏前和贮藏期间的管理技术要点,为农业生产服务。
2014(12):37-38.
摘要:品种生产经营权转让是当前种业发展中的普遍现象。转让信息的不透明,给品种权保护和市场监管带来困难,不利于品种创新和农业生产安全。通过几年来品种生产经营权备案实践,就其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讨论,以期为进一步备案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帮助。
2014(12):39-40.
摘要:我区从2012年玉米生产季节开始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工作中我们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做了大量的、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也积累了一点经验。本文通过工作实践,总结出了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的几点做法。
2014(12):41-42.
摘要:2014年夏秋季节,我市遭遇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为严重的干旱,致使秋粮受损严重,为稳定全市小麦播种面积,我们抓住有利时机,适时种足种好小麦,为2015年全市夏粮再获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4(12):43-47.
摘要:以郑单958种子为材料,在种子发芽期间进行补水和干旱两种水分管理模式,对国内外广泛采用的BP-纸间法、S-沙床法和先锋BP-纸间法3种发芽试验方法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操作过程的标准化及幼苗形态指标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相同温度下,水分是影响种子发芽试验结果的关键性因素,国内普遍采用的BP-纸间法和S-沙床法,在补水处理下发芽率为93%和92%,变异系数为2.82%和5.82%;在干旱处理下,发芽率较低,分别为92%和89%,且重复间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为4.71%和6.43%;先锋BP-纸间法发芽率为96%,重复间差异较小,变异系数仅为1.00%;三种试验方法在不同处理下,幼苗苗长、根长及鲜重差异均极显著。认为,先锋BP-纸间法操作标准化、管理规范,是一种快捷、准确、值得推广的玉米发芽试验方法。
2014(12):48-49.
摘要:利用SSR标记研究了从非洲收集的24份玉米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及类群划分。用25对扩增带型稳定的引物,从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出153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出0~17个等位基因,平均6.12个。24份供试种质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在在0.44~1之间,平均为0.69。按UPGMA 方法进行聚类分析,可将其分为四大类群,其中7号可能属于新的杂优类群。
2014(12):50-52.
摘要:摘要:本研究以22个油用向日葵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各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相关分析表明,除株高、茎粗、叶片数及花盘直径等为影响向日葵产量的因素外,百粒重为主要因素,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其次为单盘粒数,与其产量呈显著性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百粒重对产量的贡献率最大,其次为单盘粒数。
2014(12):53-57.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种子在其标准发芽介质上的发芽率进行试验,确定三个粒径梯度下的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最佳标准发芽介质。研究结果表明:粒径>7mm的单子叶植物种子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的最佳标准发芽介质均为S发芽床;粒径在5~7mm之间的单子叶植物种子和双子叶植物种子在标准发芽介质中差异不显著,但建议将S发芽床作为最优选择;粒径<5mm的单子叶植物种子在标准发芽介质中差异不显著,建议将TP发芽床作为最佳选择,双子叶植物种子的最佳标准发芽介质为BP发芽床。
2014(12):58-61.
摘要:为了能够科学、简便的提供出选育高产小麦新品种的方法及理论依据。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探讨了春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收获指数的相互关系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穗颈长>主茎生物产量>穗长>千粒重>株高>亩产>穗粒数>单穗重>收获指数>小穗数>总生物产量; 春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对收获指数关联度顺序为:单穗重>产量>穗粒数>千粒重>总生物产量>株高>穗茎长>主茎生物产量>穗长>小穗数。结论:小麦收获指数的变化受单穗重影响较为明显,选育小麦高产品种时应把收获指数与单穗重做为选育的一个重要指标,小麦收获指数的提高应协调总生物产量与单穗籽粒的共同提高。
2014(12):62-64.
摘要:试验设置5个密度和3个施肥水平,对玉米品种沈农T19的增产潜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沈农T19经济系数较高(最高为0.50),增产潜力较大;最适密度范围为60 000株/hm2到75 000株/hm2,其中在低肥水平下,最适宜密度为60 000株/hm2,产量为10929.95kg/hm2,在中、高肥水平下,最适宜密度为67 500株/ hm2,产量分别为12152.20 kg/hm2和12373.65 kg/hm2;施肥效益分析表明,沈农T19的最高施肥效益出现在中肥处理,密度为67 500株/hm2,肥料效益可达22022.90元/hm2。
2014(12):65-65.
摘要:摘 要:冈优5330是信阳市农业科学院利用冈46A与自育恢复系信恢5330组配而成的中籼杂交稻新组合,具有产量高、适应性强、抗性好等特点,2012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品种审定
2014(12):70-71.
摘要:复粒稻是水稻中一种特异的种质资源,现有杂交水稻都是单粒稻,没有复粒稻品种。本文介绍了一种复粒稻三系恢复系种质的发现,同时利用这一资源育成了三系复粒稻恢复系;利用创制的三系复粒稻恢复系创制出了复粒杂交稻,其杂种表现出复粒性和较强的生物优势。
2014(12):72-73.
摘要:美油占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应用核心种质育种理论育成的早晚兼用型优质常规稻新品种,2011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该品种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耐寒性中等,产量与对照种优优128(三系杂交稻)相当。介绍了美油占的选育过程、选育结果及应用
2014(12):74-75.
摘要:摘要:并单16号特早熟玉米新品种是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以自选系206-305作母本,太系50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10年由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通过审定。品种审定编号2010003,太原春播生育期110天,需要≥10℃活动积温约2100-2200℃。适宜种植密度以60000-75000株/hm2为宜。一般产量9000.0kg/hm2,高产记录达到12750kg/hm2。该品种耐低温灌浆、籽粒容重大、活干成熟、高产、优质、抗病、适宜机械化收获,除在我省特早熟区种植外,还适宜在河北的张家口坝上、坝下、内蒙的河套、赤峰、黑龙江北部、新疆北部地区推广,该品种也可以成为遇大旱之年的补种救灾品种。
2014(12):76-76.
摘要:本文阐述了优质水稻新品种“内优589”特征特性极其高产栽培技术,为生产单位做好该品种引进和实现高产优质高效栽培以及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和参考。
2014(12):77-78.
摘要:对小麦新品种淮麦33的高产、稳产、优质的特点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优质高产栽培措施。
2014(12):79-79.
摘要:本人介绍了玉米新品种嵩玉619的特征特性及配套的栽培技术。
2014(12):80-80.
摘要:新冬42号由伊犁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研究选育而成。2013年9月通过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和抗性强的特点,文章介绍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为新品种的推广提供支持。
2014(12):81-81.
摘要:摘要:婴泊700小麦种是国家补贴的节水品种,在深州已种植两年了,产量在500kg以上。此品种株型紧凑、茎秆粗壮坚韧、株型结构极佳、所以抗倒伏性好,此品种抗寒性极强、抗病性强,所以品种优点多,多抗且抗性水平好,是不可多得的好品种。
2014(12):82-82.
摘要:夏玉米机械单粒精播高产栽培技术,选用优质良种,抢时播种,一次作业完成多道工序,不需间定苗,省工省时,种肥(控释肥)同播,提高肥料利用率,单粒精播,病虫草害集中防治,提高田间通风透光率,培养健壮个体,增加穗粒数,适期晚收,提高粒重,提高单产。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邮编:100081 传真:
电话:010-82105796 E-mail:chinaseedqks@163.com
ICP:京ICP备09069690号-22京ICP备09069690号-2
版权所有:《中国种业》编辑部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