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7):1-4.
摘要: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农业长期稳定发展的根本保障。我国种业对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还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研发能力薄弱、自主知识产权少、种子企业集中度低是目前导致我国种业在国际种子市场中缺乏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少的主要原因。本文从目前国际种子市场的格局出发,分析了国内外种业的发展对比及存在的差距,并为我国种业将来的发展提供相关的对策建议。
李长健;朱维维 ,
2013(7):7-9.
摘要:摘要:农作物种业标准是我国现代种业发展、农业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国农作物种业标准运行机制体系中存在主体标准体系不合理、行业标准水平比较低、种业标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严重制约我国种业标准的发展。而这一切,根源于我国标准制定修订混乱、经费不足等原因。鉴于此,需积极推动我国种业国家宏观调控运行机制、社会组织运行机制、市场行为运行机制、可持续运行机制的发展,促使我国农作物种业标准运行机制体系化的形成,为我国种业改革的进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013(7):15-16.
摘要:摘要:近年来,东北地区大豆产业受到了国外市场的巨大冲击,种植效益降低,种植面积大幅下降,而鲜食大豆产业却已成为东北地区的一项新兴产业。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种植业结构的调整的深入及该地区优良的自然条件及科技支撑等因素成为东北鲜食大豆产业化发展的优势所在,但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2013(7):20-21.
摘要:通过对种子加工各工序的作用进行阐述,提出种子加工是实现种子高质量的必要条件,是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和提升农业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对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2013(7):22-23.
摘要:种子贮备是为应对自然灾害和其他非常原因造成的种子生产数量减少、市场供应不足而贮备一定种类和数量种子的作法[1]。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种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资料,种子贮备是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措施,是关系到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做好县级种子贮备工作对农业救灾和农业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
2013(7):24-26.
摘要:SSR分子标记检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植物品种鉴定和纯度检测,农业部出台了一系列利用SSR分子标记鉴定主要农作物品种的行业标准,这些标准对种子行业发展、市场管理和质量监控功不可没,但对其结果的判定仍需正确认识。传统的植物品种田间小区种植鉴定虽然费时、费力,但这一方法具有合法性、科学性、准确性的特点,仍是作为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最可靠的方法。只有将“新、老”两种方法有效地结合起来,并科学、灵活地执行,才能使标准真正地为种业发展服务。
2013(7):27-28.
摘要:通过分析黑龙江省黑河市水稻种植现状,总结出制约黑河市水稻发展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促进这一地区水稻生产发展。
2013(7):29-30.
摘要:单粒播种技术对种子质量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总结三十多年我国玉米生产经验,可以看出单粒播种技术将为各种类型玉米杂交种提供平等发展空间,有利于玉米生产的稳定发展;单粒播种技术应用对品种管理、质量管理、授权品种保护提出了新要求。
2013(7):31-32.
摘要: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科技创新加快,河北种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其健康发展的关键在于产业如何迅速升级,大幅度提高种子科技含量。本文根据笔者工作实践,分析了当前河北省种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提出发展的思路和措施,与河北种业全体管理者和从业者共同探讨。
2013(7):36-37.
摘要:分析了巴西大豆、玉米和棉花三种主要作物转基因品种的商业化进程,结果表明:2012年转基因品种的普及率预计达到88.1%,转基因玉米的普及率达到75%,转基因棉花达到50%。大豆、玉米已经基本实现了品种的转基因化。无论是抗虫的,还是抗除草剂的,或者是既抗虫又抗除草剂的转基因品种,都大受农民的欢迎,双抗的(既抗虫又抗除草剂)更受欢迎。这揭示转基因技术为农业生产者带来了巨大的利益。转单一性状基因的玉米和棉花的种植面积呈下降趋势,转两个性状基因的种植面积呈快速增长趋势。这表明转基因技术已由转单一性状基因向转两个性状基因转变,暗示未来必然是向转多个性状基因转变。分析还表明,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不同程度促进了巴西作物生产的发展,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单产快速提高。
2013(7):38-40.
摘要:建立种业保险制度是制种生产风险分担机制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几年,国家对种业保险工作非常重视,制种产业链相关主体对种业保险需求迫切,开展种业保险势在必行。本文基于湖南、江苏两省杂交水稻制种生产和实施种业保险的实地调查,分析了新时期我国制种生产面临的挑战和开展种业保险的迫切性,总结了各地开展种业保险的实践经验和存在问题,并对未来种业保险开展模式进行了探讨。
2013(7):41-43.
摘要:客观分析了湖北种业发展的优势和机遇,指出了湖北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种子企业的角度提出了促进湖北现代农作物种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2013(7):44-45.
摘要:近年来种子价格上涨较快,农民用种投入不断增加,为了解我市今年水稻、玉米种子价格变化情况及透过种子价格背后表达的深层信息,我们随机对全市种子经营户分县市区进行了调查,将信息汇总后对所获近300条信息从总体情况、主导品种情况、非主导品种情况、新经营品种情况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
2013(7):46-47.
摘要:蚕豆作为我县大宗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在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位置,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湟中县海拔高、气候冷凉干燥、光照充足、空气洁净、水质纯净,具有适宜的蚕豆生长自然条件,多样的地貌组合使光、热、水、温资源形成良好的分配,从而为多种喜温耐凉和具有高原特色的优质作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繁衍环境,生产的蚕豆具有粒大饱满、光泽好、无虫蛀、无污染、蛋白质含量高等特点,种植蚕豆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湟中县生产的“湟中蚕豆”是青海省对外贸易的主要特色产品,商品品质优于全国其它地区的蚕豆,在国际国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2013(7):48-49.
摘要:本文以《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 为指导,对地级市农业科研院所为什么退出商业化育种、以及怎样退出和退出后干什么进行了探讨。
2013(7):51-52.
摘要:1.河南省马铃薯发展现状; 2.河南省马铃薯种业发展存在的关键问题分析; 3.建议;
2013(7):55-56.
摘要:种子质量监督检验是种子管理工作的核心,本文通过加强设施建设 建立健全检验机构;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检验人员水平;加强程序管理,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加强质量监管,保障农业用种安全;加强内部管理,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来全面实现农作物种子从生产到市场各个环节的全过程质量安全监管,防止假冒伪劣种子进入市场,确保农民用上放心种。
2013(7):57-58.
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销售网络是企业赖以生存的生命线。所以,企业只有树立“以市场为导向,服从但不盲从市场,服务市场”的战略,积极主动地参与市场竞争,构建一个集客户、服务、商情和宣传为一体的多维营销网络体系企业才能走出困境,立足市场,取得长远的发展。
2013(7):59-60.
摘要:应用高稳系数法对2011年四川省鲜食糯玉米参试的19个新品种的高产稳产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yyh09-2的高产稳产性好,高稳系数法更能综合反映品种优劣。
2013(7):61-63.
摘要:按照南方夏(秋)大豆生产对大豆品种熟期、产量、抗逆性、农艺性状等综合要求及大豆品种试验规程,建议贡秋豆5104、粤夏2011-1,南农J003等3个品种续试,粤夏2011-2、南充F256-1-3、贡秋豆702、桂021等4个品种终止试验,华夏3号不再作为对照品种。
2013(7):64-66.
摘要:摘 要:2012年将扬麦16、扬麦13、扬麦11等三个江苏冬小麦春性品种,按照新疆昭苏县春小麦的栽培管理方式示范种植,虽然遇到了严重春旱的影响,三个品种仍表现了较好的适应性,其平均单产仍高干对照春小麦平均单产。对其籽粒抽样检测表明:扬麦16和扬麦13的粗蛋白质(干基)及湿面筋(14%湿基)含量均高于对照春小麦品种,且也比在江苏种植提高;而对照春小麦的沉淀值(14%湿基)、面团形成时间及稳定时间高于冬小麦,说明这三个冬小麦品种首次在新疆高海拔、高寒地带的春麦区示范种植成功。
2013(7):67-69.
摘要:通过对10个马铃薯品种进行农艺性状及生理生化特性方面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宜宁南山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淀粉加工专用型马铃薯新品种,从而助推当地马铃薯产业提质增效。结果表明:陇薯6号、陇薯8号、陇薯11号、庄薯3号四个品种,可以作为淀粉加工专用型品种在宁南山区大面积推广种植;陇薯3号,可以作为淀粉加工型补充品种进行推广种植。
2013(7):73-74.
摘要:摘要:在露地栽培条件下,通过设置5个密度处理探讨黑花生“中花9号”的适宜种植密度,结果表明三峡库区露地栽培“中花9号”的适宜种植密度为2.4万株/亩,亩产荚果可达316.2公斤,亩产饱果290.9公斤,亩产籽仁221.3公斤,亩产饱满籽仁可达178.4公斤,荚果饱满度为56.4%。
2013(7):75-75.
摘要:品玉598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于2005年以自选系金283为母本、金372为父本组配而成的普通玉米杂交种。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品玉598高产稳产、抗病性强、适应性广、品质优良。适宜山西省南部夏播玉米区及相似生态区种植。
2013(7):76-77.
摘要:春小麦通麦2号是青海省大通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08年培育的小麦新品种,2010年大通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申请并实施了科技部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春小麦通麦2号试验与示范》,按照技术路线,实施了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及良种生产技术。
2013(7):79-80.
摘要:摘要 介绍了冀丰223夏播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播种、施肥、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几个方面,以期达到良种良法配套推广,提高玉米产量,为大田生产作指导。
2013(7):81-81.
摘要:6两优9368母本6311S是通过广占63S与9311杂交选育而成,父本恢9368是通过两优培九与9311回交选育而成。配组后6两优9368保留双亲的优良基因,具有优质高产适应性广的特点,同时还可以利用F1紫示性状在实验室检测出杂交种子的纯度,防止不合格种子进入市场。栽培上要适当密植,合理施肥,做到前促中控后稳,确保穗足穗大,充分发挥高产特性。
2013(7):87-87.
摘要:盛泰优9712是湖南洞庭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岳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自育的早籼型优质三系不育系盛泰A与优质恢复系岳恢9712配组育成的优质晚籼杂交稻新组合,具有米质优、产量高、熟期适中、耐寒能力强等特点,2011年通过湖南省审定。2012年在常德市大面积推广种植,表现产量高、品质优、抗倒性强、谷好卖等特点。盛泰优9712稻谷粒型好,谷壳薄,出米率高,米粒晶亮,深受加工企业喜欢,作为高档优质杂交稻开发具有广阔的前景。
王彩先 ,
2013(7):88-89.
摘要:“科玉03”是玉林市农科所从泰国引进的“BK14”亲本材料的分离株中经11年21代系统选育而成的优质常规水稻新品种,于2010年3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桂审稻2010024号。同时该品种于2011年获广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稳产、分蘖力强、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在桂南、桂中和气候相似的华南双季稻作区晚造种植。通过2年大面积试验示范,摸索出了一套科玉03的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2013(7):90-90.
摘要:针对山西省中部和南部地区黍稷生产中优良品种短缺的现状,山西省农科院品种资源所选育出抗旱性强、适应性广、抗落粒性强、抗倒性和适口性好,制米品质优良的黍稷新品种-品黍2号。从而使该地区种植面积和产量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
2013(7):94-94.
摘要:摘要: 随着旱直播的稻作栽培方式被农民自发推广以来,水稻后期早衰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在部分地区和田块越来越明显,严重影响粮食安全。笔者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旱直播早衰的原因及避害对策。
2013(7):96-96.
摘要:随着以滴灌技术为主的节水灌溉技术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集成推广应用以及配套栽培技术的提高,小麦单产水平提高很快。近年来,博州滴灌春小麦生产技术推广应用面积逐年扩大,每公顷产量普遍在6750㎏以上,部分滴灌麦田每公顷产量达到7500㎏以上。依据生产经验及技术指导,现将春小麦滴灌栽培综合配套技术总结如下。
2013(7):98-98.
摘要:制种玉米 果穗戈壁晾晒 提高芽率 节能环保
2013(7):99-99.
摘要:泉薯10号是福建省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3年以泉薯267为母本放任授粉选育而成的甘薯新品种,于2010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于2013年通过国家鉴定,具有高产高胡萝卜素优质食用等优点,适宜作为鲜薯食用、闽南薯干、连城红心薯脯和胡萝卜素加工。本方简述了该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旨在为其生产应用提供参考。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邮编:100081 传真:
电话:010-82105796 E-mail:chinaseedqks@163.com
ICP:京ICP备09069690号-22京ICP备09069690号-2
版权所有:《中国种业》编辑部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