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1-4.
摘要:分析了当前中国种业现状及国际种业的发展格局,通过对国内外种子公司的发展速度和水平进行比较,明确了当前中国种业发展中的优势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条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育种相结合的策略来提高中国种业竞争力。
2012(10):4-6.
摘要:为全面提升河南省农作物种业发展水平,构建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从河南省省种业现状出发,通过分析论证组建种业航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组建河南种业航母、做强做大河南种业的对策与建议。
2012(10):8-10.
摘要: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劳动力价格的不断攀升,成片集中、空间隔离等水稻制种技术规程的基本要求难以实现,使传统的“公司 农户”的水稻制种模式面临挑战,采取流转土地,集中水稻制种已成为水稻制种的必然选择。本文探讨流转土地水稻制种的制约性因素要素,并提出相关的政策措施,对于发展壮大现代种业具有重要意义。
2012(10):10-11.
摘要:透心绿蚕豆因种子子叶绿色,品质优异,是国内独有的高原特色农产品,有巨大的潜在市场及开发前景。作者从事透心绿蚕豆育种工作,在通过调查和分析目前本市透心绿蚕豆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发展潜力方面,提出在保山适宜区发展透心绿蚕豆产业的几点措施。
2012(10):12-14.
摘要:本文对吉林省玉米杂交种审(认)定情况进行全面归纳分析。1980-2011年吉林省共审(认)定品种574个,由149个单位(个人)完成。普通型玉米525个,特用型玉米49个。国有单位审定317个,民营单位审定257个。吉林省玉米品种演变过程主要经历改制前和改制后两个阶段,分析了国有与民营审定玉米品种在两个阶段数量变化,加以比较。讨论各时期主栽品种以及先锋品种给我们的思考。目前民营品种已成为种子市场主流,先锋品种在市场上处于绝对主导地位。中国民族种业正面临着危机和严峻的挑战,加强民族种业的快速发展势在必行。
2012(10):14-15.
摘要: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全面平衡营养观念的重视,对优质特种稻米的喜爱逐渐增加。研究、开发和利用特种稻米资源,不仅有利于提高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可调整人们的膳食结构,对满足国内外市场日益增长的需要都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简述了桂中稻区当前优质特种稻米的研究与开发现状,对推动特种稻事业的不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2012(10):23-25.
摘要:以玉米制种面积为1000公顷基地为例,介绍了玉米种子加工中心的基本构成。结合设计经验与规模化玉米种子加工中心研究成果,介绍并分析了年加工成品种子24000吨规模玉米种子加工中心项目总图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并分别从工艺流程、建设内容、平面布置、竖向布置等方面进行阐述,为同类项目设计提供参考。
2012(10):33-35.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颁布十余年来,我国种业高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国发[2011]8号《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的出台将是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农作物种业已进入产业升级的新阶段。现将洛阳市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及如何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情况进行思考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2012(10):36-37.
摘要:本文分析近年来,罗平种子事故纠纷频繁发生的原因,主要表现在种子质量纠纷、种子播种后出苗率低纠纷、种植中期因病虫害为害和自然因素引起种子纠纷、销售商超范围经营引起种子纠纷、品种准入符合法律法规引起种子等纠纷。罗平县种子管理站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因种子事故发生造成的社会影响,维护农户利益,总结出一些经验,对种子事故的处理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2012(10):42-42.
摘要:种子工厂化育苗、专业化生产、集中化供应、机械化加工在催生种苗市场繁荣的同时,也对种子市场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界定种苗和种苗生产经营主体?从种子到种苗的生产经营过程如何监管?谁来监管、依据什么进行监管?如何监测种苗质量和界定质量责任?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2012(10):46-46.
摘要:“两晚”增产技术是指在冬小麦—夏玉米种植区域内,通过适当推迟玉米收获期和小麦播种期,使小麦、玉米充分发挥生产潜力的节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该技术简便易行,不增加农业生产成本,只通过延后玉米收获期和相应调整小麦播期播量就可以大幅度提高玉米产量,是一项不用投资就能增产的“守株待兔”新技术。召陵区地处中原腹地,小麦、玉米是我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小麦37万亩,玉米28万亩,全年粮食产量一直徘徊在2.6亿公斤左右。2009年8月按照河南省委、省政府发布《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建设规划纲要》文件精神,为进一步挖掘玉米、小麦两大作物的增产潜力,充分利用光照资源,三年来,召陵区农林局组成技术宣传、培训小组,分赴全区6个乡镇的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农民群众,改变传统观念,大力推广玉米适时晚收、小麦适时晚播技术,但这项已经很成熟的增产技术在现实推广中却实施得不尽如人意,截至目前全区已推广面积不足播种面积30%,我省未来12年新增粮食300亿公斤的目标将何时能实现,为此,我们作为农业技术人员心急如焚,深感惭愧和内疚,陷入以下沉思。
2012(10):47-48.
摘要:深州市常年种植夏玉米面积约65 万亩左右,近年以来,我市玉米倒伏现象时有发生,令广大玉米种植户叫苦不迭。结合近几年农户的种植经验,本文针对近年来夏玉米倒伏现象,分析倒伏的主要原因,提出预防措施,以期为实际生产提供参考.
2012(10):50-51.
摘要:摘要:在马铃薯杂交育种工作中, 亲本选配是育种成败的关键之一。通过分析部分近年来育成的马铃薯新品种的亲本,探讨了优良亲本、优秀杂交组合、种质资源创新在马铃薯杂交育种中的重要作用。
2012(10):52-54.
摘要:通过8种药剂在小麦分蘖期化学除草试验表明,药后30d和60d综合及鲜重防效最好的配方为90%麦极20g/667m2+阔极40g/m2。对荠菜防效较好的药剂有麦喜、二甲四氯和阔极。对米米蒿防效较好的药剂为麦施达。对猪殃殃防效较好的药剂为麦施达和阔极。对野燕麦防效较好的配方为95%麦极20g/667m2+阔极40g/667m2。试验药剂和配方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没有影响,对小麦安全。
2012(10):55-57.
摘要:在自然生态条件下,以中棉所49为试材, 分析了6种不同施氮模式(N0、N1、N2、N3、N4、N5)对棉花生育进程、农艺性状、SPAD、LAI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探讨了不同施氮模式下棉花种植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在南疆生态条件下,种植滴灌田陆地棉最佳施氮量为N2。该施氮量方式下,棉花农艺性状综合水平优于其它群体,SPAD、LAI表现良好,经济产量高,成本较少。同时,提出种植棉花简化节本的多项指标,为确定棉花高产栽培措施及建立棉花简化节本种植模式提供参考。
2012(10):57-58.
摘要:试验以丹玉39(晚熟),郑单958(中晚熟)及辽单565(中熟)为试材,比较3个不同熟期品种的产量。结果表明中晚熟品种郑单958除了在铁岭点的产量略低于晚熟品种丹玉39外,在其它两点的产量均居首位。中熟品种辽单565在三点产量均最低。由此,作者推测在辽宁生育期足够长的地区,中晚熟品种更具高产潜力,是未来玉米产量突破的关键。
2012(10):59-60.
摘要:高粱新杂交种赤杂28是适合赤峰地区大面积推广的优良高粱品种。通过开展一系列针对赤杂28播期、密度、肥料等不同栽培条件的试验,根据各试验的产量结果以及子粒淀粉含量,我们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赤杂28高产丰产的栽培模式。
2012(10):61-62.
摘要:本试验采用小区试验,就种衣剂对玉米种子出苗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同时也对不同种衣剂的不同作用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处理3(克菌丹+劲苗),处理4(克菌丹+帅苗),处理5(卫福+帅苗),处理6(卫福+劲苗)的出苗率比未处理种子的出苗率提高7.76%,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区组间的差异不显著,说明受外界因素影响不显著。
2012(10):62-63.
摘要:设置玉米间种大豆不同行比以及净种处理栽培种植,收获后计算产值。结果表明净种大豆产值最低,尤其是在玉米间种大豆行比为1:1时产值最高。通过栽培研究,产值分析比较,总结出了适合保山市既增加耕地复种指数,又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的一种有效方法。
2012(10):64-65.
摘要:在地处陕西渭北高原的合阳县进行了小麦品种对腥黑穗病抗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长6359对小麦腥黑穗病抗性最好,病株率为0.00%,其次为长武521,病株率为0.89%,其余品种病株率在5.33%-36.11%。
2012(10):65-66.
摘要:本实验以洛麦23、济麦22和安麦7号3个小麦品种为材料,人工老化处理时间分别为0、1、2、3d,结果表明:发芽率、简易活力指数、TTC还原强度和丙二醛含量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尤其安麦7号的变化明显。
2012(10):68-69.
摘要:L-6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以MSP287为母本,主推品种为父本进行自然杂交轮回选择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2010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8-2009年两年参加山西省大豆中晚熟区域试验,平均单产182.65 kg/亩,平均比对照19号(169.6 kg/亩)增产7.70%。蛋白质含量最高40.89%,脂肪含量最高22.13%。抗SMVⅠ,SMVⅢ和大豆灰斑病,适合山西省大豆中晚熟区春播和夏播。主要优点产量高,品质优,适应广,综合抗性好。
2012(10):70-71.
摘要:项目背景,亲本选择,特征特性,品质分析,抗性鉴定,产量表现,优缺点,栽培要点
2012(10):72-72.
摘要:容重706g/L、粗蛋白(干基)9.02%、粗脂肪(干基)4.05%、粗淀粉(干基)75.80%\r\n2011年参加陕西省夏播生产试验(1组)平均亩产591.7kg,平均比对照郑单958(亩产537.8kg)增产10.0%,产量居生试首位,4点次试验全部增产
2012(10):73-74.
摘要:周椒201是周口市农业科学院培育的早熟、高产、抗病抗逆性强的大果型辣椒新品种,通过培育壮苗、合理施肥、科学浇水、适时采收等栽培管理技术,达到丰产丰收的目的。自推广以来,已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12(10):74-74.
摘要:张杂谷10号最大的亮点是米质优;适合水肥条件好的土地种植,栽培的要点是稀植大穗。
2012(10):76-77.
摘要:通过对中棉所83连续两年在江苏盐城地区示范种植,观察该品种的田间表现,具有出苗快、生长稳健、单株成铃多、抗病性好等特点,并总结了其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
2012(10):79-80.
摘要:会川处于祁连山余脉、黄土高原、秦岭余脉的交汇处,海拔2240m,年平均气温5℃,年降水量500mm左右,无霜期131d,土壤属黑麻土,有翅蚜虫少且迁飞晚,适宜马铃薯种植。为此,在甘肃省农科院会川试验站温、网室内,进行了马铃薯试管苗网棚大田移栽生产脱毒种薯的试验,探索出适合于甘肃省中部高寒阴湿区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关键技术,以提高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的繁殖系数,缩短脱毒种薯的生产周期,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
2012(10):80-81.
摘要:黑花生因其特有的营养成分而备受消费者欢迎,市场价值较高,农民种植效益好,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本文根据近几年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从种到收各生育时期的管理要点,重点强调了播种的温湿度、深度以及收获后的晾晒等特别需要注意的关键技术。
2012(10):82-83.
摘要:针对江汉平原植棉特点,提出密度1200株/667m2,单株果枝20层,单株成桃43个,平均单铃重5.0g,衣分39%,皮棉100kg/667m2的总体目标。分苗期、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列出主要控制点。
2012(10):85-85.
摘要:安绿07-2 是安阳市农业科学院育成的绿豆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抗旱耐瘠、抗病性较强、商品性好、早熟等特点,适宜在河南省绿豆产区种植推广;同时也为加快我省绿豆产业的发展,品种更新换代提供新的选择。
2012(10):85-85.
摘要:玉米新品种陕单008稳产高产抗逆性强,2012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介绍了其主要特征特性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2012(10):86-86.
摘要:汾豌豆1号是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于2002年夏选择JW-16作母本,JW-8作父本组配而成的豌豆杂交种。2010年和2011年两年在山西省进行生产试验,2012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晋审豌(认)2012001。该品种具有耐寒性好,抗病,产量稳定性好等特点。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邮编:100081 传真:
电话:010-82105796 E-mail:chinaseedqks@163.com
ICP:京ICP备09069690号-22京ICP备09069690号-2
版权所有:《中国种业》编辑部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