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8):1-4.
摘要:经过长期的改革发展,中国种业已经进入了种子市场化高级阶段。新形势下,中国种业企业存在着市场化程度低,资金短缺,科研力量薄弱等诸多问题。中国种业企业在面临跨国公司冲击的同时,也迎来了进军国际市场的机遇。本文通过对中国种业企业的SWOT分析,研究其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并提出发展民族品牌、扩大企业规模、组建国际战略联盟、实现地区差异化等相关建议。
2011(8):5-7.
摘要:2011年4月17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将大幅度提高种业市场准入门槛,从而推动种子企业兼并重组。由此可见,我国种业现行的市场准入制度存在着诸多缺陷,亟需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来适应种业发展的更高要求,在种业国际化竞争的大背景下,提升我国种业的核心竞争力,保障我国农业安全。
2011(8):8-11.
摘要:经过长期发展,国际种子检验协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到种子检验相关国际组织的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已成为发布种子质量检验标准、组织实验室认可和产口认证、制定国际种子贸易规则的核心;以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以技术法规为手段,以标识和认证为保障,依托各级种子质检机构和认证实验室,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种子检验体系。对先进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的种子质量检验体系的分析与研,将对中国种子法规体系、质检体系、监督管理、认证认可、标准制定等方面提供诸多参考。
2011(8):12-15.
摘要:回顾了甘肃陇南60年来引进和利用国外小麦种质的历史。提出国外小麦种质在陇南做为主要生产品种和抗锈亲本在生产和新品种选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不同类型抗病材料丰富了当地条锈病控制的思路,并利用引进的抗条锈种质组建起了小麦抗条锈基因库。引种的主要经验是:突出地方需求,明确引种目标;坚持引进、试验、推广与研究、消化、改良相结合;引进品种的同时要注意引进相关的信息。
2011(8):15-17.
摘要:能源甘薯是单位面积生产淀粉量较高的甘薯。根据多年能源甘薯选育的经验,提出了能源甘薯的选育应以单位面积薯干产量为主,其次是干物率,鲜产再次之;品系鉴定的入选率应在20%左右;高产年份和高产地块并不利于优良品种的选择;增加试验田的平整一致性比提高试验田的土壤肥力更重要;干物率的取样误差远大于年际间环境条件的变化;首次提出YKL值代表着一个品种的生产能力,可作为品种鉴定选择的参考依据。
2011(8):18-20.
摘要:阐述了当前我国农村信息化应用于推广的基本情况和形式,列举出当前信息化推广成功的省市所采取的模式,通过分析成功模式的共同点与存在问题,提出对农村信息化模式的建议。
2011(8):21-22.
摘要:
2011(8):31-32.
摘要:
2011(8):41-43.
摘要:
2011(8):43-45.
摘要:
2011(8):46-49.
摘要:
2011(8):49-51.
摘要:
2011(8):52-53.
摘要:
2011(8):54-56.
摘要:
2011(8):58-59.
摘要:
2011(8):60-61.
摘要:
2011(8):61-62.
摘要:
2011(8):71-73.
摘要:
2011(8):75-76.
摘要: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邮编:100081 传真:
电话:010-82105796 E-mail:chinaseedqks@163.com
ICP:京ICP备09069690号-22京ICP备09069690号-2
版权所有:《中国种业》编辑部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