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7).
摘要:中国粮食连续5年获得大丰收,粮食储备充盈。笔者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多灾国家.应从更高层面、更深层次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也就是储粮于地、储粮于技、储粮于种,而稳定充足、完备的杂交稻种子生产基地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先导性和基础性保障。
2009(7).
摘要:杂交水稻国际推广对于促进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缓解世界粮食短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开展杂交水稻的国际推广十分必要,且非常紧迫。在杂交水稻国际推广中.既要切实保护好又要充分利用好杂交水稻的知识产权。
2009(7).
摘要:回顾了宁夏大豆育种科研工作的历史、成就.宁夏回族自治区大豆育种科研工作始于1972年.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区大豆育种科研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先后自育出5个大豆新品种.经过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品种有13个.使生产上应用的品种得到4-5次全面更替.大豆品种丰产性不断提高.栽培技术不断完善.品质性状也不断提高,先后对大豆品种资源进行了搜集、创新、利用研究.进行了本区野生大豆资源考察、收集研究.最后对大豆育种工作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2009(7).
摘要:油菜是海东地区乃至青海省的主要油料作物。“十五”以来.海东地区以油菜为主的油料生产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从总产、单产、人均占有量、质量、商品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方面实现了同步提高。全区已基本形成了川水、浅山地区杂交油菜产业带和脑山地区白菜型油菜产业带。互助、平安、化隆、乐都、民和等县成为全区乃至全省重要的油料生产大县和商品化生产基地。
2009(7).
摘要:黔西北山区大豆资源丰富.品种生态类型各异。收集、整理归并资源225份,在地理分布上有明显的规律性.从东到西.随海拔逐渐上升,温度逐渐下降。出苗至开花天数和全生育日数都有递增趋势;小粒种有减少趋势,大粒种则反之:白花品种逐渐减少,紫花品种则相反:有限结荚习性品种逐渐增加.无限结荚习性和亚有限结荚习性则相反: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随海拔逐渐上升有上升趋势。
2009(7).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及其配套办法的实施.为品种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技术保障.使我国种子管理工作逐步走向法制、科学、规范化的轨道。但是,由于各套法律法规出台的时间和背景不同.导致很多种业工作者对农作物种子管理和植物新品种保护两者的关系还存在概念上的模糊.其实这两者之间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
2009(7).
摘要:湖北省种子企业大多数都是2000年以后成立.如今已由过去的单一作物单一品种生产发展到以水稻、棉花、油菜三大作物为主的多品种生产。生产规模扩大了.生产量增加了.质量也提高了。尽管如此,生产力水平不高、市场供需矛盾、科研开发薄弱等诸多因素仍然制约着企业种子生产的发展。
2009(7).
摘要:中国加入WTO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颁布实施.为国内种子企业带来了无限商机和挑战。如何在种子市场立足并取得持续发展.是众多种子企业最值得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引入ISO质量管理体系来规范企业的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将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种子企业取得卓越成效。
2009(7).
摘要:种子认证是依据种子认证方案.由认证机构确认并通过颁发认证证书和认证标识来证明某一种子批符合相应的规定要求的活动。通过上述活动生产出来的种子称为认证种子。
2009(7).
摘要:花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和油料作物之一.种植面积仅次于油菜.居油料作物第2位,在世界油脂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花生同小麦、玉米、大豆、油菜一样,是世界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但不同的是我国不是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的贸易大国,而是花生贸易大国。花生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净出口大宗农作物产品之一。
2009(7).
摘要:阐述了服务和种子服务营销的涵义.论述了种子企业实施服务营销的必要性,探讨了种子服务营销体系的构建,为种子企业的生存发展提供参考.
2009(7).
摘要:目前种子价格“虚高”问题十分突出.不仅危害到农民利益,也影响到种子市场管理。本文分析了目前种价“虚高”的原因,并就稳定种子价格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2009(7).
摘要:杂交水稻制种生产是四川的优势产业之一.长期以来,优越的自然条件、严格的制种操作规程、先进的制种技术使得我省杂交水稻生产在全国保持优势地位。但是.随着近几年杂交稻种子数量供大于求.制种比较效益的逐年减少.制种基地面积迅速下降.传统水稻制种优势受到新的挑战.我省制种基地发展面临比较大的问题。
2009(7).
摘要:在种子的收购、调运、安全贮藏过程中和销售前,各种子企业通过发芽试验来测定种子批的最大发芽潜力。据此估测其田间播种价值.使栽培的优良品种获得优质、高产.避免不合格的种子用于生产所带来的损失。但在发芽试验中.由于环节较多、重复性强.检验者常常感到枯燥,机械性操作、生搬硬套、不注重细节,这样就会导致试验结果与实际情况产生偏差。给科研和生产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2009(7).
摘要:玉米区域试验是玉米新品种选育和示范推广的重要环节,是客观评价农作物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的最好方法.是联系科研与生产的桥梁,也为国家、省级品种审定提供主要依据.因此受到国家、省级主持单位的重视。优化区域方案、理顺关系、规范管理、科学设置试点、合理选择承担单位和技术人员及其田间实地考察指导等,是区域工作基本进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2009(7).
摘要:伊犁作为新疆的“塞外粮仓”.一直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近年来.随着气候的变暖、无霜期的延长.伊犁棉花种植不断扩大.已从2000年不足2670hm^2发展到2007年的1万hm^2,7年时间增长了4倍多。
2009(7).
摘要:在浙江省马铃薯主产区丽水市.通过2年试验研究了增施磷钾肥措施对优质马铃薯GP2-12的产量及相关生理性状的影响。试验表明.在当地习惯施肥基础上.同时增施磷钾肥,提高了马铃薯产量、块茎淀粉含量及商品率、叶面积系数、叶绿素含量和净同化率、同时表明.增施磷钾肥的不同处理效果不同.根据增产提质效果及实际效益.推荐施肥量为:N110kg/hm^2、P2O5 80kg/hm^2、K2O 180kg/hm^2、农家肥10^4kg/hm^2。
2009(7).
摘要:通过对153份蚕豆资源的出花天数、株高等18项形态性状进行统计和分级整理,利用NTSYSpc聚类分析软件对其形态表型的基本数椐进行聚类分析.并在聚类过程中结合育种需要,优先选择花色、开花习性、粒色、脐色等性状特异性较大的种质.次要选择英粒数、百粒重等优质性状的种质.初步构建21份核心种质.占总体资源的13.73%。结果表明.初步构建的21份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与总体资源差异不显著.表明初步构建的蚕豆核心种质能代表总体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为青海省蚕豆种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奠定了基础。
2009(7).
摘要:研制了鲁棉研21号和鲁棉研28号种子加工新技术.将传统过量稀硫酸脱绒技术的毛子剥3次短绒改为剥1次短绒.将燃煤系统改为燃油自动控温系统.并研究了不同种农剂对2个品种的影响、研究表明.毛子剥1次短绒比剥3次短绒极显著降低了破损率:与燃煤供热系统相比.燃油自动控温系统脱绒工段的种子芽率提高了6.5%、活力指数提高了0.45、破损率降低了3.5%:种衣剂包衣使种子芽率提高了23%、活力指数提高了2.13.卫福包衣效果显著优于北农11号。
2009(7).
摘要:以甜玉6号为试材,以25℃为对照.分析30℃高温处理对甜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干物质重量和淀粉、可溶性蛋白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子萌发.干物质重量和淀粉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且高温使其降解加速: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增扣后降低的趋势.种子萌发前期高温组高于对照组.萌发后期则相反。因此.30℃高温处理能够加快甜玉米种子贮藏物质的转化和吸收.有利于种子萌发。
2009(7).
摘要:以新疆主栽玉米杂交种SC704、掖单12、和单1号、户单1号和八农703为材料.用Gaussian模型拟合了年种植面积随推广年份的扩散特征。分析结果表明.SC704的经济寿命最长.最大推广面积和累积推广面积最大.分别为23年、12.44万hm^2和310.63万hm^2.主要原因是生育期适合、耐密性强和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研究结果为本地区玉米品种的选育和引进提供了借鉴。
2009(7).
摘要:新疆是我国主要产棉基地.棉花生产已成为新疆主要支柱产业.新疆每年所供棉种的特点是数量大、品种多.这就给棉花种子加工与质量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棉种质量管理也就显得更加重要。而棉花种子脱绒技术与设备的运用是棉花种子工程中的基础环节和棉花机械化精量播种、节本增效的关键技术.是影响种子质量好坏的关键环节。
2009(7).
摘要:春蚕豆是甘肃省高寒阴湿地区的特色作物.也是该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固氮能力强.蛋白质含量高,在轮作倒茬、培肥地力、改善人们膳食结构及畜禽饲料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产量的高低对我省高寒阴湿地区的农业生产有着重要影响。而春蚕豆是常异花授粉作物,自然异交率高,种性易丧失.品种退化快.
2009(7).
摘要:德新油18系贵州省油菜研究所以双低隐性核不育系27913A为母本、双低恢复系HF15为父本配制的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2008年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定通过,审定编号:国审油2008016。贵州省油菜研究所授权四川新丰种业有限公司全国独家开发。适宜在陕西省南部的汉中和安康地区、贵州省、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的冬油菜主产区和相似生态区推广种植。
2009(7).
摘要:合玉22号(原代号合04~4207)是黑龙江省农科院佳木斯分院2002年利用中硬型自交系合系532为母本、中齿型自交系合系353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玉米单交种。2006—2007年参加黑龙江省普通玉米区域试验.2008年参加黑龙江省普通玉米生产试验.2009年1月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推广。为了加速其推广速度.其高产制种技术介绍如下。
2009(7).
摘要:漯麦8号是河南省漯河市农科院培育的半冬性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2005—2006年国家黄淮区试结果,平均单产7657.5~7833.6kg/hm^2.增产显著;200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07008。
2009(7).
摘要:新陆早43号(原代号石杂3).是新疆石河子棉花所以自育早熟棉新品系4—14为母本、外引优质中长绒材料H2为父本.利用病圃经过多年鉴定筛选而成。2007—2008年参加新疆早熟杂交棉组棉花品种区域试验.2008年同时参加新疆早熟杂交棉组生产试验,2009年3月通过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009(7).
摘要:广源58是华中农业大学选育的一个早熟、高产、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2007年11月通过长江中游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油2007004.并即将通过长江上游和下游国家审定。该品种在湖北潜江市、襄樊市、浠水县大面积示范过程中,表现生长势强、熟期早、耐迟播、抗倒性强、适宜直播和机械收获等优势,深受广大农民喜爱.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2009(7).
摘要:传统的棉花种子高产栽培法采用的是“壮苗早发.稳长多结.收中喷花”的技术路线.要求带桃入伏,伏桃满腰,秋桃盖顶:但经多年的棉花生产实际检验,三桃齐结很难做到。早发棉田,伏前桃结多了,到结铃盛期营养供应不上.伏桃并不多结,后期易早衰.直接影响棉种质量:晚发棉田.秋桃中的晚秋桃比例较大,后期遇低温往往铃轻子瘪.也不能达到种子高产优质的要求。
2009(7).
摘要:芦笋又叫石刁柏、龙须菜,百合科天门冬属多年宿根草木植物。原产于地中海东岸及小亚细亚.至今欧洲、亚洲大陆及北非草原和河谷地带仍有野生种。经培土软化采收的嫩茎叫白芦笋.不培土嫩茎见光后采收的是绿芦笋。芦笋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植物,耐寒、耐热.生长的适宜温度是15-30℃.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以上.在夏暖、冬凉、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的壤土或沙壤土及丘陵、沙漠地都可以种植。
2009(7).
摘要:越夏番茄利用北方夏季昼夜温差大和温度相对较低的气候优势.对蔬菜淡季供应起到补充和调剂作用。越夏番茄生长的夏季高温多雨季节.是病虫害多发期。几年来,我们本着“防治系统化、质量绿色无害化”的原则.在上板城漫子沟建立了无公害蔬菜示范园区.园区内生产严格执行承德市地方技术标准《长货架番茄越夏栽培技术标准》,在栽培、病虫害防治中引进多项无公害技术。
2009(7).
摘要:小麦倒伏可分为茎倒和根倒两种类型。茎倒是由小麦播量过大,肥水(特别是氮肥)施用过多造成基部节间过长,茎秆细弱,韧性差引起的;根倒是小麦生育后期浇水(或大雨)后遇到大风引起的。
2009(7).
摘要:最近几年由于北方春季持续低温,玉米病虫害发生较重,尤其一些次要病虫害发生频率也较高且危害程度也较重。例如:玉米旋心虫近几年发生既普遍又猖獗.个别品种及个别地块甚至达到绝收的地步.幼虫咬破植株生长点后还要转株为害.大面积植株生长点遭到破坏后,地下根变褐腐烂,地上部分生长不良.叶片丛生.不拔节,整个植株停止生长.很难抽雄吐丝。现将玉米苗期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阐述如下。
2009(7).
摘要:连粳6号(原名H01023)系连云连云港市黄淮农作物育种研究所以镇稻88为母本、京4×10^9的F1作父本杂交,于2001年选育而成的一个集丰产、稳产、优质及综抗的中熟中粳稻新品种。2009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
2009(7).
摘要:石杂101是石家庄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SGK321为母本培育的转Bt+CpTI双价抗虫基因杂交棉新品种,2006—2008年参加了国家黄河流域棉区和河北省冀中南抗虫棉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在多年各级区域试验中,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均居前列.表现出了良好的抗病性、高产稳产性和广泛的适应性。2009年4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2009(7).
摘要:中麦175(曾用名CA0175)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小麦改良中心育成.组合为BPM27/京411.2007年通过北京市和山西省审定.2008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它实现了超高产潜力与优良面条品质、抗病、抗倒伏与早熟的良好结合。是北部冬麦区有重大推广价值的新品种。已申请新品种保护.品种权公告号CNA002510E.
2009(7).
摘要:中国农村兴业工程组委会日前发布公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华诞之际.向全国县级以上党委宣传部门和政府农业主管机构征集各地特色农副产品(魅力农副产品)的专题资讯,进行宣传推广活动。对产品质量好、发展潜力大的地区主打农产品进行全方位品牌推广宣传和招商引资对接。具体推选及推广内容如下。
2009(7).
摘要:合玉22号(原代号合04-42071是黑龙江省农科院佳木斯分院2002年利用中硬型自交系合系532为母本、中齿型自交系合系353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玉米单交种.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邮编:100081 传真:
电话:010-82105796 E-mail:chinaseedqks@163.com
ICP:京ICP备09069690号-22京ICP备09069690号-2
版权所有:《中国种业》编辑部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