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5-7.
摘要: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对分销渠道绩效评价和种子产业分销渠道绩效评价研究现状的回顾.进而分析目前种子产业分销渠道绩效评价的理论进展.同时对目前种子产业分销渠道绩效评价研究的不足进行了分析.认为从整体或者系统的角度评价种子产业分销渠道绩效是一种可行和科学的方法。
2009(10):7-9.
摘要:巨大的种子需求量使得山东省种子市场日趋成为国内外种业竞争的焦点.也使山东省种业面临着国际跨国种业集团的挑战。加快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立足国内市场.着眼于国际市场。把山东省种业做大、做强,是山东省种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2009(10):10-11.
摘要:良种补贴是我国从2002年开始推行的一项惠农政策.补贴初衷是为了推广良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2004年.国家将玉米列入良种补贴范围,对玉米主产省的重点种植区域实行良种补贴.补贴采用售价折扣补贴的方式补贴农民。2009年.中央安排在全国31个省(区、市)实行玉米良种补贴全覆盖,凡种即补.补贴采用“一卡通”或“一折通”的现金直接补贴方式补贴农民。
2009(10):11-13.
摘要:我国农作物良种补贴经历了由弱到强、由局部试点到全覆盖补贴的过程,政策日益深入人心,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本文结合我国良种补贴的发展历程.对良种补贴所取得的成就进行分析总结.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言建策.以期对我国农作物良种补贴的顺利实施有所启示和帮助。
2009(10):14-15.
摘要:航天育种是航天技术与生物技术、农业育种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综合了宇航、遗传、辐射、育种等跨学科的高新技术。本文较系统地介绍了航天育种的概念、机理、特点、发展和国内外的研究信息.并就航天育种在烟草育种上的应用及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2009(10):16-18.
摘要:近年来.四川省把发展大豆生产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从2004年开始.启动实施了粮食增产增收“三百”科技示范工程项目.以大示范促进大带动.以大带动促进大豆生产大发展。针对全省人多地少、耕地复种指数较高的实际.积极创新种植模式,走耕地深度开发之路,采取增、间、套种等办法.在不与大宗粮食作物争地的情况下.努力扩大大豆种植面积。
2009(10):18-19.
摘要:通过对北京种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多角度分析,阐述了海淀种业整合各方资源.竭力打造北京种业电子交易市场的现实意义.论证了北京种业电子交易市场的建设对服务北京种企、推动北京种都建设.是非常可行的和必要的。
2009(10):20-22.
摘要:从农作物种子育繁推现状,浅析目前我国种子法律法规制定、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并提出解决相关问题的建议。
2009(10):23-25.
摘要:《种子法》第十二条设立的育种者保护制度,对授权品种适用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制度保护品种权人的合法权益作了明确规定.但对育种者选育的非授权品种得到推广应用的.如何依法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没有具体规定。本文从对选育品种的法律属性分析人手,就申请品种或其他非授权品种得到推广利用的.育种者选择何种方式保护除人身权以外的经济利益.予以探讨。
2009(10):27-28.
摘要:我国种子行业起步较晚,根据其营销特点.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模糊销售时期(20世纪90年代之前),受计划经济影响;打拼销售时期(20世纪90年代).依赖销售人员四处推销;市场策划时期(20世纪末).向市场推广拥有知识产权的专用品种和有偿使用的专营品种。
2009(10):29-30.
摘要:简述了种子企业会计核算上面临的难点破解及构建核算新模式的思路。提出了要以人为本的财务管理观念.按种子企业的规模大小和种子活动所占比重的高低.将企业划分为几种基本类型等会计核算模式的系列操作。
2009(10):31-32.
摘要:渭源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定西市南部.耕地面积5.33万hm2,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马铃薯、豆类(蚕豆、豌豆).还有小部分经济作物。近年来,渭源县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的工作思路,遵循自然、经济和市场规律.抢抓机遇.把马铃薯和中药材做为振兴渭源经济的支柱产业之来发展.逐步形成了基地规模化、种类多元化、布局科学化、生产规范化、加工精细化的发展格局.振兴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
2009(10):33-34.
摘要:行业协会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并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成长壮大。加强行业自律和诚信建设,提高行业自律水平.是行业有效履行社会职责的重要保障。为了适应我省种子产业健康持续发展需要,四川省种子协会从2003年起.在全省开展了加强行业自律与诚信建设的活动.通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良好工作成效。
2009(10):36-37.
摘要:2009年我站承担了国家春小麦两北旱地组区域试验、青海省春小麦旱地组区域试验、青海省莜麦区域试验和青海省春小麦旱地组生产试验任务.其中国家春小麦旱地组区域试验品种8个.青海省春小麦旱地组区域试验品种6个.青海省莜麦区域试验品种4个,青海省春小麦旱地组生产试验品种3个.试验总面积3000m2。试验地点落实在青海省大通县斜沟乡.交通便利.海拔高度2605m。
2009(10):37-38.
摘要:采取9种不同处理方法,对3个不同品种的蔷薇种子进行催芽处理.分析其种子发芽率。结果表明:种子发芽率处理方法间达到显著差异而品种间达到极显著差异.其中低温沙藏层积+萘乙酸(NAA)和低温沙藏层积+高锰酸钾(KMnO4)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2009(10):41-44.
摘要:以天然高分子材料为主要原料,辅之以微肥、微量元素、生物抑菌剂等助剂制备出一种新型高效环保型小麦种衣剂。经过实验室和大田的同比试验.该种衣剂与传统的小麦种衣剂相比,产量提高14%以上、成本下降10%以上,且安全无毒无污染.具有明显的经济与环境效益。
2009(10):45-48.
摘要:采用SDS—PAGE与LC—MS/MS联用方法.对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W931A及其同型保持系W931B不同器官的蛋白质组进行比较性研究.结果发现不育系W931A与其保持系W931B种子和苗期叶片的蛋白质SDS—PAGE电泳图谱基本没有差异带.二胞花粉期花药SDS-PAGE图谱间有3条差异带。雄性不育基因表达具有时空和器官特异性,与育性有关的蛋白主要在花药中表达。对差异表达的蛋白如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NBS—LRR疾病抵抗蛋白质的同源物、ATP合成酶b亚基、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类锌脂蛋白等进行功
2009(10):48-49.
摘要:在一定种植密度范围内.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水平也随之增加.超过一定密度.产量随密度增加而下降,抗逆性也随之下降。试验结果表明.豫单998在6.6万株/hm2时产量最高,株高、穗位、穗长、穗粒数、千粒重等农艺性状比较适宜,抗逆性较强.为豫单998在当地肥力条件下的最佳种植密度。
2009(10):50-52.
摘要:对陆两优996制种授粉期后8-20d每天收获一次种子.观测种子外观特征、发芽特性及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陆两优996制种种子适宜收获期为母本终花后第14~17天,该时期种子已经子粒饱满.成熟完全.物质积累充分,发芽率(势)高。种子电导率、POD、CAT酶活性强,种子活力高。
2009(10):53-54.
摘要:用DMSO、PEG、6-BA等3种药剂7种诱导剂配方,处理140穗玉米自选系.收获78粒。初步断定获得纯自交系48个。筛选出最佳诱导剂配方DMSO2%+PEG500mg/L+6-BA500mg/L;单一药剂以6-BA500mg/L的诱导效果最好。
2009(10):55-56.
摘要:在杂交玉米制种过程中.玉米去雄是保证玉米种子纯度、提高玉米种子质量的一项关键环节。但从2005年贵州省种子总站玉米花检通知书上看.我区玉米种子纯度、净度和发芽率与其他区相比都比较低,甚至于有的种子还达不到国家二级种子的标准.被定为不合格种子。反应出我区杂交玉米去雄效果低。
2009(10):56-56.
摘要:近年来.随着粳稻直播面积的不断扩大.自生稻的发生量逐年增长.类型也逐年增多.已经成为常规粳稻种子生产田影响种子质量和产量的重大隐患.必须引起种子生产经营者的高度重视。
2009(10):58-59.
摘要:近年来.我国在水稻基础研究和水稻品种培育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基于水稻基础研究和育种技术的全面提升.Peleman等提出了水稻“设计育种”(Breeding by designl的育种理念,即通过各种技术的整合与集成,对水稻生物体从基因(分子)到整体(系统)不同层次进行设计和操作.以达到育种目标.最大化满足人类对水稻品种的需求。
2009(10):64-65.
摘要:甜菜是重要的制糖原料.其产质量直接影响着食糖的生产。培育出高产高糖且耐病的品种.一直是甜菜育种工作者追求的目标。多年来.全国各育种单位的科研人员运用三系配套在甜菜育种工作中已取得丰硕的成果.育出了不少优良品种.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糖业的发展。据石河子甜菜研究所查证.我国甜菜育种的基础材料多来自前苏联和波兰等国.在经过我国育种工作者不断地驯化和改良后.
2009(10):67-67.
摘要:中农油6号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湖北中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推出的新一代优质高产杂交油菜新品种.2008年顺利通过国家审定。
2009(10):69-69.
摘要:玉米杂交种宽诚15号是河北省2007年审定的夏播品种.由河北省宽城种业有限责任公司选育并独家生产经营,近年在河北省夏播区推广,表现出高产、多抗、品质优良等特点,已成为河北省夏播区推广面积较大的品种。
2009(10):70-70.
摘要:辽星1号是辽宁省稻作研究所于1994年以辽粳454为母本、沈农90-17作父本,采取籼粳杂交、基因重组、优势利用和穿梭育种等方法精心育成的具有籼粳两个亚种血缘及其20多个亲本材料优良基因的优质超级稻新品种。自2006年以来.该品种已被第五届中国优质稻米博览交易会和中国沈阳国际农业博览会分别评为金奖大米和优质农产品:被农业部确定为超级稻示范推广品种和农业主导品种.
2009(10):71-71.
摘要:宛棉10号是河南省南阳市农科所利用杂交方法选育出的高产优质抗虫棉新品种.2007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国审棉2007015)。该品种高产、优质,抗病抗虫,稳产性好,一般皮棉产量每hmz在1500kg以上。品质测定。在国家区试中17个点2年平均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6mm.断裂比强度30.9cN/Tex,马克隆值4.9,纺纱均匀性指数149.纤维洁白有丝光。
2009(10):73-73.
摘要:蕹菜新品种赣蕹2号是吉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吉安大叶蕹菜作母本、泰国尖叶蕹菜作父本.杂交后代经7代自分离系统选育而成.2008年12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2009年开始在江西、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省(区)推广试种。赣蕹2号表现为丰产、稳产、适应性强,南方蕹菜主产区均可种植。在肥力中等以上的地块易获高产.尤其适应早春大棚栽培或露地小拱棚提早上市一次性采拔栽培.经济效益高。
2009(10):74-75.
摘要:棉花水浮育苗技术是湖南农业大学陈金湘教授研究发明的棉花育苗新技术。是以营养液水体为苗床进行的漂浮育苗技术.是棉花耕作栽培的一项新技术。在一定的光热条件下用常规栽培模式已经很难使棉花的产量得到较大提高.棉花育苗移栽技术可以使棉花在特定环境下的光热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延长棉花有效铃期,避开棉苗受开春低温、霜冻、冰雹等天气影响.从而提高棉花品质与产量.
2009(10):75-76.
摘要:玉米膜下滴灌技术是大庆市近来和将来要重点推广的节水保产增产新技术。此技术具有增温、增产、增效;省工、省时、省劳;节水、节肥、节药;高产、优质、高效:抗灾保产和旱涝保收等优点。2008年大庆市推广玉米膜下滴灌面积1.55万hm2.2009年预计推广玉米膜下滴灌面积累计至4.67万hm2.力争在2012年推广到20万hm2,膜下滴灌玉米产量将达30亿kg。
2009(10):77-77.
摘要:近年来.国家日益重视粮食生产。粮棉争地矛盾重新显现。满幅种植小麦、油菜,在前茬收获后种植棉花即所谓种植茬棉是缓解粮棉争地矛盾的有效途径。选择好茬棉品种、改进栽培技术进而提高茬棉产量、保证棉花质量是茬棉种植成功的关键所在。中棉所52高产、优质、抗虫、抗病,2005年通过国家审定,生产上一般用作春棉或者麦棉套种。近年来,我们在长江棉区南襄盆地亚区不少地方应用中棉所52进行茬棉试种,获得成功。
2009(10):78-79.
摘要:黑龙江大豆种植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4.产量占1/3。近年来高油大豆的种植面积逐年加大.因此如何提高高油大豆的产量和品质,越来越受到关注。大豆脂肪含量是大豆的重要经济性状.是品种的遗传特性和环境条件互作的结果.其含量既受品种的基因型制约.也受气候条件和栽培措施的影响。品种的遗传特性对品质的影响约占70%-80%.而环境条件的影响约占20%~30%.
2009(10):79-79.
摘要:秀水123系浙江省嘉兴市农科院选育而成的常规中熟晚粳新品种.2008年1月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临安市2006年引入进行直播栽培试验示范.比对照秀水63增产10.7%。2007年示范141.78hm2.平均667m2产578kg,比对照增产7.6%,而且通过直播,省工节本增效.受到农民的青睐。该品种生育期适中。株高98cm右。株型紧凑,分蘖力强,主蘖穗差异小,叶片挺直.茎秆粗壮,根系发达,
2009(10):80-81.
摘要:选育和组配一个好的玉米杂交种是需要育种人员长时间的极大付出才能获得.相对于种子生产和大田推广而言.因亲本种子的退化和混杂而使一个好端端的玉米品种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丧失活力:另一方面.由于对玉米亲本的提纯复壮不规范.盲目追求种子纯度而忽视群体的基因效应.导致父本或母本自身的一些优良性状或基因丢失.使优良品种过早地失去生命力。
2009(10):81-82.
摘要:针对当前我国小麦种子生产实际.我们在实际应用中对三圃制小麦原种生产技术进行了改进,使其更加符合小麦种子生产的科学性和利于规模化、机械化生产的要求。采用三圃制种子生产30年,共生产小麦原种7.5亿kg,使河南乃至黄淮北片小麦品种种子纯度得以明显提高.顺利完成了河南小麦第5、6、7、8、9次更换主导品种原种的生产,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009(10):84-85.
摘要:自交系就是对原始材料(品种或杂交种)进行多代人工强制自交.并配合单株选择所形成的基因纯合、性状一致的单株自交后代.一个优良自交系不但要有基冈纯合、性状稳定一致和配合力高等基本要素.还应该具备易制种、产量高、抗逆性强等特点,才能降低制种成本,生产出高产、优质、适应性强的优良玉米杂交种。但在生产实践中.由于受自身遗传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
2009(10):85-85.
摘要:花育31号(原代号远育16—8)由山东省花生研究所选育而成。是利用不亲和野生种育成的国内外首个花生属区组间杂交品种。在参加山东省花生新品种生产试验和区域试验中,表现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特点,2009年3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36号。
2009(10):87-88.
摘要:云南省红河州农科所旱粮室作为红河州玉米育种的主力军和红河州杂交玉米种子产业持续发展的主体。经过“八五”、“九五”、“十五”期间的艰苦努力,育种实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在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全体育种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已先后育成了一批具有自主品牌的红单系列玉米杂交种,在云南省农作物品种(玉米)审定中占有相当优势。
2009(10):88-88.
摘要:金穗8号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育成的中熟高产水稻新品种,亲本组合为京越1号/冀粳14号//中作93。2007年11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07039。
2009(10):89-89.
摘要:黑龙江省是我国种植小豆最适宜的区域之一.目前黑龙江省可利用于生产的小豆品种较少.为了拓宽小豆种质资源和为生产提供优良新品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选育了适宜春播区域种植的高产、优质小豆新品种龙小豆3号。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邮编:100081 传真:
电话:010-82105796 E-mail:chinaseedqks@163.com
ICP:京ICP备09069690号-22京ICP备09069690号-2
版权所有:《中国种业》编辑部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