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5-7.
摘要:农业国际化是农业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具体体现。完整意义上的农业国际化,必须要有种子产业的国际化。农作物品种跨国区试作为种子“走出去”的首要环节,具有重要的国家战略地位。本文着重阐述了中国农作物种子跨国区试管理的必要性和意义,提出了解决跨国区试管理的一些具体方法。
2008(2):7-9.
摘要:随着《种子法》和“种子工程”的实施,我国种子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为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通过对当前种子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推动我国种子产业化进程、提高种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保障农业生产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2008(2):10-12.
摘要:在“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中,种子放心工程的核心是建立种子专业服务网络,实行种子配送、信息传递、网上订购、技术推广一体化,减少环节,降低价格,提高效率。这一工程的实施,对于加强种子市场管理、规范种子生产经营行为、提高种子专业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008(2):13-14.
摘要:发芽率是衡量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对于种子收购、储藏、调运等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一些快速且可靠的测定种子发芽率的方法及特点,并预测了检测方法的发展方向。
2008(2):16-16.
摘要:为加快我国油料生产的恢复发展,增加有效供给,稳定市场价格,农业部决定从2008年开始在全国组织实施振兴油料生产计划,力争2008年油料生产面积达到2307万hm^2,平均667m^2产量达到135kg,总产量达到4700万t;到2010年,油料面积再扩大138.7万hm^2,平均单产提高10kg,总产提高14%。振兴油料生产计划将坚持立足国内资源,依靠科技,努力提高我国油料生产水平,提高食用植物油自给率。
2008(2):17-18.
摘要:只有采用科学的生产程序,加上科学的繁育措施,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种子。通过农业发达国家采用的种子生产程序与中国现行的种子生产程序作比较,笔者经过实践发现采用河南省提出的“四级种子生产程序”(简称“四级程序”)生产玉米、小麦种子,值得广大种子生产者推广应用。
2008(2):18-18.
摘要:农业部最新统计信息显示,2007年以来国内粮食统计信息显示,2007年以来国内粮食持续涨价的状况已有所缓解,目前我国玉米、小麦等主要粮食价格已经回落。但农业部表示,据预测,未来全球的玉米和小麦供给仍然会趋于紧张,2007/2008年度,全球玉米的库存消费比仍低于安全水平。而作为全球玉米主产国之一的美国,2008年玉米面积将减少6.6%,也将使全球玉米供求矛盾进一步显现。
2008(2):19-22.
摘要:就品种维权各种对象的法律属性和状态、品种维权对象的例外及其范围、法律文件列举和涉及可能发生的侵权行为及其性质、现实中存在的一些有关品种的行为的性质、“打假”的概念属性和实施组织的法定要求,现存有关“品种维权打假”的合法途径和制度缺陷等,依据法律、法规和法理,予以了较为全面和程度不同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2008(2):23-25.
摘要:非种子质量事故造成种植农户的经济损失,已作为种子案件投诉的热点。建议尽快修正《推广法》和《种子法》的相关条款,制订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未试先推造成损失赔偿的法律依据,同时对气候原因造成损失的责任认定做出相应的规定,最大化的保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把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落到实处。
2008(2):25-26.
摘要: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的颁布实施,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种子产业由计划经济步入市场经济,原有的种子生产经营体系被打破,旧的经营模式不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种子商品化程度越来越高。促进了种子市场的繁荣。但是,由于《种子法》相关配套法规不完备,一些部门和个人对《种子法》的片面理解和误解,种子市场出现无证经营、种子质量不过关、销售未经适应性种植试验的种子或销售非适宜种植区域的种子等问题,各类种子质量纠纷呈上升趋势。
2008(2):27-28.
摘要:为了加深对《农作物种子标签通则》(以下简称《标签通则》)的理解,更好地指导种子企业正确标注和制作农作物种子标签,全国农作物种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编写了《农作物种子标签真实制度实施指南》(以下简称《实施指南》)一书。本文就企业在执行种子标签标注过程中的实践体会,结合《标签通则》和《实施指南》,以主要农作物种子为例,对所需要标注的内容逐项进行了探讨。
2008(2):28-28.
摘要:2007年12月28日上午,黑龙江北大荒奥格保健植物开发有限公司竣工剪彩。黑龙江北大荒奥格保健植物开发有限公司是由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绥化分局、海伦农场、黑龙江奥格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的股份制公司,公司位于市经济开发区,2007年6月开工建设,占地3.2万m^2,有集收购、清选、仓贮及精深加工的加工厂5000m^2,年可加工月苋草、琉璃苣3000-5000t,产品主要销往欧美国家。
2008(2):29-30.
摘要:2000年12月1日《种子法》实施以来,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种子管理部门均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与贯彻,通过近七年的努力,种子市场得到了健康发展,从无序竞争到公平竞争,随着种子企业新的营销体系的建立,不但规范了经营行为,而且促进了商品种子的逐步提高,目前市场种子质量较往年有了较大幅度提高。但假冒伪劣种子的生产和经营现象并没有从根本上杜绝,坑农害农事件还时有发生,给农业生产埋下了隐患。
2008(2):33-34.
摘要:我国杂交粳稻经过30多年的研究,已经实现了关键技术的突破,种植面积发展到27万hm^2,占粳稻种植面积的3%。我市杂交粳稻从1999年引种试验示范,不断扩大种植,到2006年种植面积已达到4200hm^2,占粳稻总面积的26.7%。目前。我国杂交籼稻占全国籼稻面积的80%,相比之下,杂交粳稻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今后几年我市杂交粳稻种植面积稳定在7000hm^2,有希望年新增产优质稻谷500万kg,推进粳稻品种的创新,实现粳稻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为保障粮食安全和解决“三农”问题做出贡献。
2008(2):34-35.
摘要:2007年8月21日至9月25日我们对河南、河北、天津、山东、湖北等地区进行了田间调查、市场调查和客户拜访。本次共调查63个县,调查经销商44家、农户44家、试验品种9个。现将对玉米种子经销商和玉米种植农户的购种行为和心理分析情况总结如下。
2008(2):40-41.
摘要:辽西是东北地区重要的玉米制种基地,每年制种面积在3.3万~4.0万hm^2。近年来由于受气候及多种相关因素的影响,各玉米制种田普遍存在秕实现象,有的还相当严重,据调查一般情况下减产8%~12%,严重的可达40%以上。辽西地区每年因秕实造成的减产可达1000万~1800万kg,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3600万元。本文通过多年制种实践与调查分析,提出了造成秕实的主要原因及预防途径。
2008(2):41-41.
摘要:2008年1月1日,从国家小麦改良中心绵阳分中心(绵阳农业科学研究所)传来喜讯,我国又诞生了第2个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杂交小麦品种。这是继2003年育成中国第1个杂交小麦新品种“绵阳32号”之后,绵阳近日又诞生的中国第2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杂交小麦品种——“绵杂麦168”。这标志着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使得中国在杂交小麦研究与应用领域继续保持世界领先水平。
2008(2):44-45.
摘要:对10份黑粒小麦品种产量性状和抗病性进行了鉴定,筒述了各品种的特点。全部品种的生育期、株高、主穗粒数和穗长等性状变异丰富,同时发现其高感赤霉病、白粉病。因此黑粒小麦可作为优良的品种资源,用于长江中下游高营养小麦育种工作,但要在利用上注意抗病性问题。
2008(2):46-47.
摘要:采用亲缘关系甚远的高油酸亲本Sunoliec95R与低油酸亲本汕油162配置杂交组合(F1),并回交2代(BC1和BC2),结果表明,在花生回交种中油酸及油酸/亚油酸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轮回亲本中控油基因已部分转入到回交种中。选育出一批高低油酸、高低O/L值种仁,以期作为花生品质育种选配亲本的参考,为广西丰产种质拓宽与改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008(2):50-51.
摘要:通过对6个春性小黑麦品系的对比试验,为丰产性好、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2008(2):54-55.
摘要:为探讨施氮对栗树及栗瘿蜂的影响,我们在宽甸县大西岔镇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夏施氮是抑制栗瘿蜂、增强树势、提高单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对冠径4.2~5m、15~20年生的实生栗树,以6月上旬株施氮500g为宜。
2008(2):55-55.
摘要:潞玉6号是山西省长治市潞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以自选系LZA4做母本,LZF8做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中晚熟玉米新品种,2006年通过山西省审定,审定编号为2006014。
2008(2):57-58.
摘要:十堰市地处湖北省西北部,二高山气候比较典型,山地多、平地少、旱地多、水地少。十堰市农科院立足本地区地理条件,加大玉米新品种选育、推广力度。在各级领导专家关怀、支持、协助下,先后选育出陨单1号、鄂玉10号、鄂玉14号、鄂玉16号、鄂玉25号一系列品种。特别是在鄂玉16号的基础上,成功地把热带种质导入鄂玉16号的父本系,经连续自交获得新系美C,组配后选育出国审新品种鄂玉25号,对常规育种手段是一个很好的创新和补充。
2008(2):59-60.
摘要:本文论述了冀审保4017的选育方法和选育体会,认为在今后育种工作中应重视合理株型、生长发育节律、源库关系相关的性状选择,正确处理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
2008(2):63-64.
摘要:河南是我国花生生产大省,面积和总产均占全国的近1/5,花生是河南继小麦、玉米之后的第三大作物,在农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耕地面积的减少,河南夏播花生面积扩大,选育早熟、优质、高产的花生新品种是生产之需要。驻花一号是驻马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早熟、优质、高产为目标,利用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2007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008(2):64-64.
摘要:国豪杂优一号是四川省绵阳市农科所用自育优质不育系绵2A与引进恢复系辐恢838组配而成的杂交(中稻)新组合。2002年通过湖北省审定,2004年通过国审,现已通过陕西、安徽、江西引种认定。江西于2004年引进该品种在高中低不同海拔位置作二晚适应性种植试验;2005年示范推广800hm^2;2006年大面积推广2000hm^2。连续3年的试验、示范推广表明:该品种在江西作二晚种植表现出高产、稳产、多抗、优质、适应广的特点,推广前景广阔。
2008(2):65-65.
摘要:马铃薯脱毒原原种是通过脱毒试管苗在网棚中生产出来的,不但成本较高,种植户难以接受,而且因网棚内温湿度不易调控,使试管苗结薯数量少、块茎小、抗逆性差,受网棚面积及成本所限,规模化生产量小。为了降低成本,缩短脱毒良繁时间,简化脱毒马铃薯良繁程序,黑龙江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马铃薯研究室2005年将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定植到大田和网棚里,进行对比繁种试验。
2008(2):66-67.
摘要:以前,上饶市大部分耕地是以稻一稻种植模式为主,种植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下,全年每hm^2净收入不到1.5万元。随着获国家绿标的铅山“紫夷”、“鹅湖山”牌早熟、优质红芽芋越来越受上海等城市市民的青睐和红芽芋-稻-菜等高效种植模式的推广,种植效益大幅度提高,现全年每hm^2净收入可达7.5万元以上,以铅山县紫溪乡、湖坊乡为代表,农民种芋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在县农业主管部门的牵头和大力支持下,芋农自发成立了铅山县红芽芋农村合作社。
2008(2):67-67.
摘要:马铃薯雾培微型薯是采用对脱毒根部定期喷雾的方法进行马铃薯原原种的生产,此种栽培方式具有成本低、单位面积产薯量多、易于管理的特点。单株产量很高,而且从整个雾培微型薯的生长情况看增加单株产量仍有比较大的潜力。本文通过针对雾培微型薯整个生育期生产管理方式及生育期营养供给进行多次试验研究,找出最佳的雾培生产管理模式和营养供给方案。结果表明:根据不同的生育期,筛选出了适宜雾培薯生产的改良MS营养液配方,单株结薯个数可达50粒以上;
2008(2):69-71.
摘要:龙眼为无患子科龙眼属的南亚热带常绿果树,是广西主栽的果树种类之一,2006年栽培面积达16.7万hm^2,产量38.6万t。广西龙眼栽培历史悠久,根据有关古代文献考证,广西龙眼栽培史至少始于公元前206年的汉朝,柯冠武等研究认为广西是龙眼起源的次生中心之一。广西龙眼长期沿用实生繁殖,产生复杂多样变异,形成了丰富的种质资源。广西龙眼栽培品种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在长期的人工栽培过程中,从当地资源中选择综合性状优良的单株,并通过无性繁殖扩大种植而形成栽培品种;
2008(2):71-72.
摘要:魔芋(Amorphophallus sp.)为天南星科魔芋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云南、贵州、陕西南部、四川北部以及湖北、湖南、广西和甘肃等地。魔芋用途广泛,食用、药用及保健价值较高,且产量高,经济效益好,开发和利用前景十分广阔。魔芋多用块茎和根状茎(芋鞭)作种。通常一年一挖或多年一挖,魔芋地下球茎体积大、皮薄、水分多、组织柔嫩,易受创伤和感染病害,加之留种量大,贮藏比其他作物困难。
2008(2):73-74.
摘要:菜木又称辣木(Moringa oleifera),为木科辣木属植物。系白花菜树,原产于印度北部和非洲,是多年生热带常绿乔木,又称为鼓槌树。鼓槌树全世界已知有16个品种,其中可供食用的品种称为菜木,共有以下3种:印度传统菜木、印度改良种菜木(印度T.N.农业大学的改良种,早生且具高豆荚产量)和非洲菜木(原产于肯尼亚图尔卡纳湖附近及埃塞俄比亚西南部,别名高丽菜树)。
2008(2):75-75.
摘要:申河麦1号(原名申繁276)是上海农场种子公司以468(重庆049/罗选5号)//川生068杂交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它集高产、抗病、优质于一体,2006年8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苏审麦200605。
2008(2):76.
摘要:郑育麦9987由郑州市友邦农作物新品种研究所以豫麦21号/豫麦2号的F1代为母本,以漯麦4号(豫麦57号)为父本进行杂交后,采用系谱法经连续7代定向选育而成,2007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07003,并已获新品种权保护,品种权保护号20060479.1,品种权公告号:CNA003561E。该品种已由郑州市友邦农作物新品种研究所授权委托河南金源种业有限公司进行原、良种的生产、繁育和推广经营,并负责维权打假。
2008(2):76-76.
摘要:郑育麦9987由郑州市友邦农作物新品种研究所以豫麦21号/豫麦2号的F1代为母本,以漯麦4号(豫麦57号)为父本进行杂交后,采用系谱法经连续7代定向选育而成,2007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07003,并已获新品种权保护,品种权保护号20060479.1,品种权公告号:CNA003561E。该品种已由郑州市友邦农作物新品种研究所授权委托河南金源种业有限公司进行原、良种的生产、繁育和推广经营,并负责维权打假。
您是本站第 17895949 访问者
邮编:100081 传真:
电话:010-82105796 E-mail:chinaseedqks@163.com
ICP:京ICP备09069690号-22京ICP备09069690号-2
版权所有:《中国种业》编辑部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