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6):5-8.
摘要:种子行业协会作为农民、种子企业与政府之间联系的桥梁.其功能和作用的发挥。对我国早日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业新体系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本文对现阶段我国种子行业协会的发展现状、功能发挥以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重点针对种子行业协会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2007(6):8-10.
摘要:为发展我国汽车工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汽车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出现了整车出口的可喜局面。然而当中国媒体和国内民众在为一笔一笔的汽车出口欢庆鼓舞之时.一场针对汽车出口的“大清洗”序幕正悄然拉开。从汽车出口,笔者想到了我国种业出口。两者出口的背景、现状有着惊人的相似。汽车出口的“大清洗”策略可以嫁接到种子出口上来,以促进我国种业健康有序“走出去”.进一步提高我国种子出口的效益和竞争力。
2007(6):13-14.
摘要:从建设种业强国、发展种子产业、完善种子管理体制方面阐述了强化种子质量认证的重要意义,对我国目前强化种子质量认证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主要是加大宣传力度、强化认证意识、加强认证队伍建设和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等。
2007(6):14-15.
摘要:自2004年以来.由国家投资。在各省市建立了一批农作物种子检测中心.仅河北省就按照区位布局相继建立6个分中心.与河北省农作物种子质量检测中心一起.构成一个布局合理的种子质量检测网络,从而为维护种子企业合法权益以及农民切身利益。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过境种子的流通发挥积极作用。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2007(6):16-18.
摘要:我国作为油料及其制品的进口大国,未来20年国内市场对油料及其制品的需求仍将保持旺盛势头,这为我国油菜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2007(6):18-19.
摘要:1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种子企业基础条件差《种子法》实施后,主要农作物商品种子生产、经营实行分级审批许可制度。由于《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仅对几个大方面作出规定.而具体细节上没有统一的标准。2001年以来存在着核证标准低.办证不规范.特别是核发注册资金100万元的种子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仓储、检验室、加工车间等基础条件差或无,
2007(6):20-21.
摘要:传统的种子经营工作只重视种子销售,往往忽视了与之配套的农业技术宣传服务,致使农作物新品种的增产、增效潜力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出现了因栽培不当或自然灾害原因造成减产。而农民却追究种子质量的问题。随着我国全面建设现代农业的需求,在种子经营过程中做好农业科技宣传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2007(6):21-22.
摘要:通常而言.国内企业在海外上市的途径不外乎直接上市(IPO)与间接上市(借壳上市)两种。直接上市是指企业直接利用自己的资产为标的发行股票.并向证券交易所申请挂牌上市交易。一般来讲,直接上市都是采取IPO方式。间接上市是指企业(含关联企业)先购买已上市公司的股权.取得控制权.然后注入资产。然而.这两种方式都有其缺陷:直接上市往往审批程序繁琐.所需费用也较高:间接上市需要充分准确评估“壳资源”的价值以避免各类风险.且初期融资额有限。
2007(6):23-25.
摘要:《种子法》的颁布实施。宣布了种子行业计划供给、垄断经营的时代结束。随之而来的是多种成份并存的种子企业及种子经营者的大量涌现。目前种子管理体制尚未完善。各种子企业委托代销及代销商大规模设立经销点、个体种子商贩、种子销售游击队全部挤到县以下的乡(镇)、村庄,形成种子经营形式多样化,种子管理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2007(6):25-26.
摘要:种子安全直接影响农业生产,是关系到农民增收、增产的一个重大问题。近年来,由于种子原因引起的农业减产、减收甚至绝收的事件呈上升趋势,引起了农业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国家和各省市相继制定了多部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种子生产经营行为,提高种子安全。但是种子安全问题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复杂,
2007(6):27-27.
摘要:1品种退化的主要原因 1.1机械混杂是指作物在大田栽培或良种繁育过程中,因为播种、收割、运输、脱粒(轧花)、扬晒、装袋、入仓等作业而发生的混杂。机械混杂不仅直接影响种子的纯度,还会增加天然杂交的机会,加速品种混杂退化的进程,使品种过早丧失其优良特性。
2007(6):28-29.
摘要:我国畜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大力发展牛、羊等草食家畜,适度减少猪、鸡等养殖比例,逐步形成一个“节粮型”的畜牧业结构。从我国农业整体发展战略考虑。发展草食家畜主要依靠农区,因此饲用玉米的种植面积在今后十年内,预计将发展到玉米面积的15%-20%.
2007(6):32-34.
摘要:2006年在永泰县下拔乡海拔650m的山区开展福州市水稻区域试验中有苗头品种(组合)的稻瘟病抗性鉴定。参鉴12个品种(含对照种)中抗病的有8个,其中新品种早稻1个、中稻3个、晚稻2个;中抗有3个,其中新品种早稻1个、中稻1个;中感的1个。为今后品种初审和配套栽培技术以及后续开展稻瘟病鉴定工作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2007(6):34-35.
摘要:中玉15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育成的饲用玉米新品种.它的育成较好地缓解了我国缺乏优质饲用玉米新品种的矛盾。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本文研究了本品种在冀西北播期、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提出了该品种所适合的栽培及管理条件。
2007(6):36-38.
摘要:利用12个玉米自交系,按双列杂交模式设计组配66个杂交组合.分析了8个穗部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参数。试验表明一般配合力在亲本间存在显著差异,各自交系的特殊配合力,在同一性状不同组合间及同一组合不同性状间也有显著差异,穗粗、容重、子粒行数等性状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遗传力较高,可以在早代选择.而单穗粒重、产量、每行粒数等性状则遗传力较低。
2007(6):38-39.
摘要:以未成熟种子萌发的子叶和下胚轴为外植体建立了紫花地丁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体系,结果表明最适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2,4-D 0.5mg/L+6.BA0.5mg/L或者MS+2.4-D1mg/L+6-BA 0.2mg/L,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100%,将生长良好的愈伤组织转入分化培养基可诱导芽或根的分化,其中诱导芽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1mg/L+2。4-D0.5mg/L,诱导根的最适培养基为MS+2,4-D1mg/L+6-BA 0.2mg/L,两种器官分化途径均能有效再生成苗。
2007(6):40-42.
摘要:通过对单株移栽法建坪的几种野生草地早熟禾成坪初期生长、分蘖和根茎特性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其对成坪特性的影响.旨在为草地早熟禾的建坪及开发利用等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野生居群在分蘖、地下根茎特性和成坪速度上存在巨大差异。5月底,分蘖数变异范围为47.3-96.7,根茎数变异范围为31.66-41.33条,变异系数高达41.2%;成坪速度与分枝角度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11;坪用价值综合评定中.05P06和05P10表现良好。
2007(6):42-45.
摘要:应用模糊数学和灰色系统理论,对河南省2005年玉米区试品种进行多因素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金豫2010评价指标为0.635,综合表现最优;其次为X1113V和滑玉023,评价指标分别为0.594和0.581:豫单2020综合表现最差,评价指标为0.369;其次为高油5580,评价指标为0.373。
2007(6):47-47.
摘要:鲁单6003(LD6003)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于2000年育成.2004年3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会审定(鲁种审字2004002号),2006年通过河南、山西品种认定(豫引玉2006015、晋引玉2006015)。
2007(6):49-49.
摘要:海南省三亚市位于海南岛最南端,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干湿季节明显,冬季热量资源丰富,是我国最主要的南繁育种基地。近几年来.许多新兴的种业公司为了培育自己的棉花品种.加快育种进度;或为了进行种子纯度、抗虫性的鉴定,每年冬季纷纷到海南岛进行棉花种植。由于棉花为北方旱作物,与南繁所在地的气候、土质、病虫害等因素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而南繁种植、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也有其特点,
2007(6):54-55.
摘要:正大12号是襄樊正大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选育的一个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2003年通过河南省审定(豫审玉2003002),2004年通过河北省、安徽省的审定及陕西省引种认定(冀审玉2004016、皖品审04050431、陕引玉2004010),2005年通过湖北省审定(鄂审玉2005002),2006年通过宁夏自治区审定(宁审玉2006006)。
2007(6):55-55.
摘要:农作物区试是在自然条件下鉴定新品种(组合)的丰产性、抗逆性和适应性,是新品种审定和品种合理布局的科学依据。现根椐5年来甜糯玉米区试中出现的技术问题.提出提高区试质量的几点措施。
2007(6):57-57.
摘要:蓖麻为大戟科蓖麻属植物,根系发达,对土壤要求不严格。比较耐旱、耐瘠、耐碱但不耐涝。蓖麻是特种油料作物。种子含油率45%~55%,子仁含油率高达70%。蓖麻油是唯一可以替代石油的可再生绿色石油资源.在化学工业、医药、农药上也有一定的用途。
2007(6):58-59.
摘要:苦瓜是葫芦科一年生蔓性植物。蔓甚细,五棱形,分枝力特强。叶掌状5-7深裂,淡绿色。花小,单性同株,黄色。果实多为纺锤形、圆锥形或长圆筒形,果皮厚,表面有不规则的瘤状突起.如生癞而名癞哈蟆。青绿或淡绿色。味甜苦,故名苦瓜,成熟时橙黄色、状如荔枝,南方亦称金荔枝。有时先端自行开裂、露出黄褐色的种子。
2007(6):59-59.
摘要:沈甜4号是沈阳农业大学特种玉米研究所于2005年育成并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超甜玉米杂交种。该品种生育期短、适口性和商业品质好、抗性强、产量高,适合北方地区作上茬春播。现已在辽宁等地大面积推广,用于鲜穗上市、罐头和冷藏加工。
2007(6):60-61.
摘要:广东省粤北山区是我国最南端的银杏产区.其栽培品种以佛手类和圆子类银杏为主.也有少量的梅核类银杏栽培。广东栽培的银杏生长较快,种子采收期较早,种核(白果)淀粉含量较高、糯性大、无苦味、有香气。历年来在港澳和东南亚地区享有盛誉。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提高广东银杏产业的竞争力.在对全省银杏资源进行调查和筛选的基础上.开展了有地方特色的银杏新品种选育工作.
2007(6):61-61.
摘要:花培五号是由河南农科院遗传育种研究室用豫麦18—64作母本。花4—3作父本进行杂交后,用F1代花粉经过离体培养选育而成.2006年9月通过国家审定。该品种已委托河南金源种业有限公司独家生产销售及全国范围内的维权打假事宜。
2007(6):62-62.
摘要:跳舞草(Codariocalyx motorius(Houtt)Ohashi)是豆科舞草属的一种趣味性的观赏植物.又名无风自动草、情人草。产于我国的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福建、台湾和印度、越南、菲律宾等地,1999年后逐渐进入市场。其叶片不停的摆动。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现将其特征、应用价值和栽培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2007(6):64-64.
摘要:天泰14号是由山东天泰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优良玉米杂交种.2006年经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鲁农审2006015号。2007年1月,获河北省农业厅主要农作物引种批准,通知书为第(1107310)号。
2007(6):65-65.
摘要:嘉33(原代号嘉04—33)是由嘉兴市农科院杂交选育而成。其组合为嘉991/单测56,2007年1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审稻200711号)。该品种具有农艺性状好、品质性状佳、综合抗性强等特点,适宜于太湖地区东南部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2007(6):68-68.
摘要:继2006年ProPak展会顺利闭幕后,众所瞩目的2007PrpPakChina又将于今年7月10日-12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开幕。此次展会得到了来自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英国、美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各行业协会的大力支持。
2007(6):69-69.
摘要:选用了国内外自交系230份玉米自交系进行了大斑病抗病性鉴定。其结果为高抗系、抗病系只占1%-11.7%感病系43.8%,高感系43.5%。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邮编:100081 传真:
电话:010-82105796 E-mail:chinaseedqks@163.com
ICP:京ICP备09069690号-22京ICP备09069690号-2
版权所有:《中国种业》编辑部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