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喻彻 , 梁晓葵 , Liang Xiaokui
2007(10):5-7.
摘要:参股顶尖跨国种子公司,是中国大中型种子企业跻身全球种子行业的一个重要策略。参股是我国大中型种子企业应对全球化挑战的一个现实选择。借助三个参股杠杆,实现全球应对全球.赢得中国大中型种子企业在全球种子行业的主流市场和发展中市场.尤其是发展中市场的重大突破。
2007(10):8-9.
摘要:利润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前提,整个产业链如何认识和合理分配利润非常关键。本文旨在阐述品种利润以及影响品种利润的因素等方面的问题,期望给种业同仁提供一些新的视觉。
2007(10):10-11.
摘要:与国外种业相比较,我国种业起步较晚、基础较差.但由于政府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近年来,我国种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品种更换周期由原来的10年缩短到6-7年,甚至更短。种子生产已由以农民自选、自留、自繁、自用为主的生产方式转变为以专业化、社会化为主的生产方式,商品种子生产与供应能力大幅度提高;种子管理全面步入法治轨道,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2007(10):11-11.
摘要:为加大新品种宣传和推广力度.2007年清流县种子管理站承担了国家大豆新品种示范项目(示范编号:国示范豆200726)。2007年7月14日,福建省农业厅组织有关专家.对我省唯一的清流县林畲乡石下村百亩国家大豆新品种示范项目进行现场验收。验收组考察了示范的清流县林畲乡石下村现场.查阅了有关技术材料。听取了承担单位关于项目执行情况及清流县高蛋白大豆新品种推广情况的汇报.
2007(10):14-15.
摘要:针对两系杂交稻因不育系育性漂移引起的应用风险借鉴三系杂交稻应用安全性,探讨利用两用核不育系育性漂移的特性,分离、选择具有雄性不育保持能力的高可育品系,回交转育成与原两用不育系遗传背景相同的新型三系不育系,进而构建同一组合既可两系利用又可三系利用的新型杂交稻——双型杂交稻。
2007(10):16-17.
摘要:随着水稻基因组计划的深入开展,水稻品种设计的诸项条件已经具备。为了实现快周期、持续性、定向性品种改良,已有一些分子改良的尝试和成功例证。针对常规育种和分子育种相脱节的突出问题和倾向,品种设计与分子育种必须定位大量QTL并对其进行评价。品种设计与分子育种的核心是积累不同品种的有益变异和组合形式,利用MAS、图示基因型、强化改良回交、计算机辅助育种等多种途径和综合育种技术培育骨干系,对品种进行持续定向改良。
2007(10):17-19.
摘要:黑小麦是普通小麦(Triticom aestivom L.)中子粒性状比较特殊的一类小麦.其子粒呈蓝色或紫色或是二色混而有之.蛋白质含量及部分矿物质元素含量一般较高。
2007(10):23-25.
摘要:以河南驻马店、漯河,山东邹平、寿光、广饶、桓台,湖北枣阳、随州省8县市200多户农民的调查数据为依据,分析良种推广补贴项目的实施对种子企业的影响。研究发现良种推广补贴有助于供种企业迅速扩大销售规模、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淘汰没有竞争优势的企业;高费用争取供种计划、相对繁杂的供种过程、生产经营计划的制定与招标计划的时间或品种不一致则给企业参与招投标与供种带来诸多不便;对非供种企业及种子零售企业也有一定影响。
2007(10):26-27.
摘要:农业部2003年8月1日颁发了第28号令《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广西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技术规程》(DB45/T135-2004)(以下简称《规程》)。这对于规范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办法、程序,及时化解种子质量纠纷,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在实际工作
2007(10):27-28.
摘要:自《种子法》颁布实施以来,种子销售打破了以前“四化一供”的种子销售体系。通过近几年的市场演变.各大种子企业都在不断的探索种子销售体系和服务体系的建设问题.但目前还没有一个比较固定和非常成功的模式.甚至有的企业歪曲了农业推广的意义。笔者通过几年的实践和摸索,认为种子销售和农业技术推广还处在一个过渡时期,完全的种子营销会脱离农业推广的内涵.完全的农业技术推广可能步子跨得过大。目前种子的营销推广按以下方法进行比较有效。
2007(10):31-31.
摘要:1998年.火红的盛夏迎来了必将载入中国种业史册的日子。7月2日,透过数年沉闷与灰暗.三北种业如一缕曙光诞生在北方的边陲小镇。那时的三北就注定要成为种业最吸引眼球的亮点。从10年前60万元注册资本到今天的宏伟的三北大厦;从2000年顺利进入中国种业百强.到2003年在中国种业五十强中名列前茅;从2004年控股陕西华农到2005年成功收购种业五十强的新疆华西;从2003年引进风险投资到2007年与国际接轨……
2007(10):32-32.
摘要:1担当承试人员的从业条件 1.1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所涉及到的专业知识是比较广泛的,包括育种、统计、土壤肥料、现代生物技术、栽培、生理生态、植保、农业方面的法律、良种繁育及推广等知识。作为一个承试人员,要对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另外,更需要对国家宏观政策、科技动态以及市场前景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建议从事区试工作的人员应具备中专以上学历,在相关行业有3~5年的工作经历.必须有农作物田间操作或作业的实践经验。
2007(10):33-34.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应用也日趋广泛。在电控方面.自动控制作为一种高效率的生产方式.不仅能够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而且有助于生产的科学化管理。随着农业现代化生产和种子产业化的发展,人们对种子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由于目前国内引进消化后自行研制的稀硫酸脱绒成套设备均存在一些共同问题,温度、硫酸浓度等关键参数靠人工调整.稳定性差、棉种残酸含量超标、易造成烂种,
2007(10):34-35.
摘要:对甜高粱常规种与杂交种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甜高粱杂交种生育性状、主要农艺性状、生长势均比甜高梁常规种高。但含糖量比较低;选用甜高粱常规种还是杂交种要因地因时制宜。在甜高粱育种中杂交种应以提高含糖量、缩短生育日数为主;甜高粱常规种应以增强生长势、保持或提高糖含量为首要。
2007(10):37-37.
摘要:近日,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获悉:河南滑丰种业荣获第四批(2006年度)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这是河南省种子行业第一家获此殊荣的企业.也是安阳市今年唯一一家企业荣获这项荣誉称号。
2007(10):38-38,40.
摘要:试验结果表明.施磷量对小麦的品质形成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在0-150kg/hm^2的范围之内.随着施磷量增加.对品质的改善效应逐渐增大,当超过150kg/hm^2以上时,品质趋于稳定,进一步增加磷肥用量对小麦品质的影响减小。施磷量增加对品质的改善、旗叶的硝酸还原酶(NR)活性以及旗叶和子粒的谷丙转氨酶(GPT)活性增强有关。
2007(10):39-40.
摘要:以鲁麦14、石4185为对照,对广适性冬小麦新品种邯6172花后旗叶和单株的光合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邯6172花后旗叶和单株的平均光合速率、光合持续时间和叶面积以及旗叶最大光合速率和利用弱光的能力均大于对照品种。上述光合特性是该品种具有广适性的生理机制之一。
2007(10):41-42.
摘要:不同浸种时间对大豆发芽有影响,随浸种时间的延长.大豆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逐渐下降,浸种4h后发芽势下降显著;浸种12h后发芽率下降显著。而未经浸种处理的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最高。
2007(10):42-42.
摘要:近几年.菏泽市小麦产量逐年提高.夏玉米的种植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由2000年前的以套种为主演变为以夏直播为主。可农民一直延续以往的收获习惯.人为地造成了夏玉米严重减产。通过本试验.找出夏玉米的适宜收获期.为夏玉米适期收获提供理论依据.确保菏泽市夏玉米丰产丰收。
2007(10):43-44.
摘要:根据杂交玉米制种科研实践,研究分析了制种过程中诸多导致花期不遇的因素,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对策,对指导大面积玉米制种生产和提高制种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2007(10):44-45.
摘要:西南山区是我国第三大玉米主产区.其玉米种植带包括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贵州省的全部,陕西省的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湖北省的西部和甘肃省的南部。近年来该区域玉米年播种面积450万hm^2左右,约占全国的18.4%;年总产量1680万t左右。约占全国的13.4%。玉米育种发展关系到该区域种植业结构调整和我国粮食安全。
2007(10):46-47.
摘要:种子纯度是衡量杂交种子质量的主要指标,纯度低的种子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损失。传统纯度鉴定多采用大田形态鉴定法,但它周期长、工作量大,有时无法及时满足经营工作的需要。近年来,生化标记和DNA分子标记技术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都是借助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将具有品种特异性的谱带分离出来,进而判定纯度和真实性,具有速度快、时间短等优点,但电泳技术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到电泳谱带的清晰度与分辨率。
2007(10):49-50.
摘要:黑龙江省农科院合江农科所1995年以北丰11号为母本.与美国矮秆大豆品种hobbit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过7年选育成半矮秆、早熟、高油、高产大豆合丰42号。该品种叶圆形.花白色.茸毛灰白色。荚熟褐色,种皮黄色,有光泽。脐浅褐色,脂肪含量23.04%,蛋白质含量38.65%.生育日数112d.需活动积温2270℃.在黑龙江省为早熟品种.
2007(10):54-55.
摘要:玉米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在粮食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0年我国玉米市场需求总量将达到1.7亿t,按目前的生产能力计算,供需相差470万t。目前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通过施肥及其他措施提高玉米单产已十分有限。因此,通过遗传改良创新。选育超高产、优质专用、抗逆性强的玉米新品种。并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是解决这一问题最为现实的对策。
2007(10):56-56.
摘要:1品种来源与选育经过 并单6号是山西省农科院作物遗传研究所用自选系H02-18作母本,H02-86作父本杂交,经2002年鉴定试验、2003年品比试验、2004-2005年山西省特早熟区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逐级选育而成。并单6号属于特早熟玉米品种.需要≥10℃活动积温2000~2100℃。经产量试验、抗病性鉴定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并单6号表现高产稳产,抗病性强,
2007(10):57-58.
摘要:新组合试制是水稻育种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可为新组合参加各种试验示范提供高纯度参试种,同时通过观察亲本制种特性,为大面积生产提供基本数据、降低生产风险,对一个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应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007(10):58-59.
摘要:红小豆2号是2003年经湖南省工商联聚商公司从韩国引入.通过几年来对红小豆2号生长发育特性观察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种是一个具有较高开发价值、适合湖南省栽培的优质高产小豆品种。
2007(10):60-61.
摘要:皖稻103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用温敏核不育系2301S(2000年8月通过安徽省技术鉴定)与该所选育的广亲和恢复系H7058组配而成的两系杂交中籼组合,于2003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皖品审03010377)。该组合近几年来在大面积示范推广过程中表现突出,产量达到10.28~11.27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3.8%~15.4%,该组合集优质、高产和抗病于一
2007(10):61-61.
摘要:天丰优3550是广东省农科院用天丰A与广恢3550组配而成的弱感光型三系杂交稻新组合.只适于晚造种植。该组合丰产性能高。农艺性状佳,植株形态好.很有发展前途.尤其适应汕头市以及粤东地区应用.2006年汕头市晚造大面积种植该组合,普遍获得好收成。其中,潮阳区关埠镇种植天丰优3550经市、区、镇三级农业部门联合抽田测产。每667m^2产量达674kg。2006年5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2007(10):62-62.
摘要:由于青海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有别于南方,北繁时会出现很多问题,如何提高两系杂交油菜北繁技术,进一步增加制种产量,根据多年来杂交油菜北繁工作所取得的成功经验。现总结如下。
2007(10):66-67.
摘要:1超高产小麦品种应具备的特点 1.1丰产潜力大 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高 目前推广的小麦高产品种的经济系数已提高到40%~50%,进一步提高产量必须依靠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的协调提高。生长发育健壮、同化产物合成和运输分配效率高的品种。具有对不利因素抗、耐性强,兼有高生物产量和高经济系数的特点。
2007(10):68-69.
摘要:产于四川泸州古蔺县的酱香型郎酒(红花郎)是国家名酒。是我国白酒中唯一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的白酒。建立郎酒专用绿色食品酿酒高粱生产基地,必须严格执行A级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切实做到选用良种、地无污染、适期播种、培育壮苗、合理密植、平衡施肥、科学管理、成熟早收、及时交售。
2007(10):72-72.
摘要:泰玉十四号由泰安市农星种业有限公司于2000年组配而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该品种及亲本白交系申请了国家新品种保护,取得了品种权。于2007年3月份通过了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鲁农审2007005号。
2007(10):73-73.
摘要:由全国农技推广中心与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主办.北京银土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及天津市原种场承办的“2007年抗虫三系杂交棉银棉2号展示示范现场会”于8月28日上午在天津原种场举行。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廖琴处长、农业部科教司石燕泉副司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刘旭副院长、天津市农业局王家武副局长、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林敏所长等领导及近百位经销商参加了会议。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邮编:100081 传真:
电话:010-82105796 E-mail:chinaseedqks@163.com
ICP:京ICP备09069690号-22京ICP备09069690号-2
版权所有:《中国种业》编辑部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