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3).
摘要: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玉米产量水平的大幅度提高,玉米的倒伏问题越来越严重.据统计,玉米倒伏一般减产20%~30%,严重者达50%以上,有时甚至绝产.
2006(3).
摘要:近几年,杂交粳稻在江阴市发展较快,但由于杂交粳稻在品种间、年度间、种植农户间结实率变幅较大,使得产量不稳.正常年份栽培条件下,杂交粳稻结实率为80%~90%,不正常年份为70%~80%.分析其原因,结实率不高是影响杂交粳稻产量的主要因素.因此,找出影响结实率的因素,提高杂交粳稻结实率,是挖掘杂交粳稻增产潜力的重要途径.
2006(3).
摘要:辽饲杂4号是由国家高梁改良中心1999年以自选的不育系L0201A为母本,以自选的甜高粱恢复系LTR101为父本,经过人工杂交育成的以饲用为主、饲粮兼用型高粱杂交种,已于200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006(3):5-6.
摘要:市场竞争的发展导致我国种业的分众化,分众化竞争将促使种业公司对购种群体的选择由大众市场转向细分品种市场;只有打破阻碍分众化竞争的瓶颈,创造更多分众化的品种,种业公司才能取得市场竞争的胜利.
2006(3):6-7.
摘要:龙头企业是连接基地与市场的纽带,其经济实力的强弱和牵动能力的大小,直接决定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和成效,如何科学确定以及精心培育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成功的关键.近年来张掖市坚持"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发展思路,发挥优势建基地,千方百计扶龙头,严格标准抓质量,面向国内外开拓市场,大力发展以脱水蔬菜为主的龙头企业,形成了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格局,为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探索出了有益的路子.
2006(3):8-9.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玉米生产、消费大国,产量约占世界的1/5,消费约占世界的1/4.2003-2004年度,我国玉米总产量占世界玉米总产量的18.6%;消费量占世界玉米总消费的28.4%;贸易量850万吨,占10.4%.可见,玉米在我国粮食安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006(3):10-10.
摘要:粮饲兼用型玉米是目前我国玉米生产中急需的类型.粮饲兼用型玉米是指在保证玉米高产、稳产和优质的前提下,利用其活秆成熟的特点,在果穗成熟收获后,其茎叶仍然保持嫩绿,可作为饲草鲜食或青贮的玉米.就其本身的用途来说,粮饲兼用型玉米全身都是宝,其茎叶和果穗一样都可以被高效利用,目前已有许多推广的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的粮食产量还显著高于传统品种.然而,从我们在许多玉米主产区调查的情况看,粮饲兼用型玉米的推广并不尽如人意,推广面积不大,农民不习惯接受.
2006(3):11-11.
摘要:玉米品种郑单958是1996年春由河南农科院粮作所以自选系郑58作母本,以外引系昌7-2(选)作父本育成的玉米单交种.该品种2000年同时通过河南省和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006(3):12-12.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玉米生产国,20世纪90年代常年种植面积3.5亿~3.8亿亩,平均亩产达到350kg以上,在适宜的气候和栽培条件下,大面积亩产500~600kg,高产纪录超过1000kg.但因玉米在饲料中的主导地位未能牢固确立,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有些地区把玉米视同粮食作物,盲目地压缩面积,笼统地提倡优化品种,致使全国玉米面积锐减,严重影响农业经济和饲料生产.有关部门汲取这一教训,全国玉米种植面积正在逐步回升.为提高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新形式,必须坚定地确立玉米在发展畜牧业中的主导地位,大力发展玉米生产.
2006(3):13-14.
摘要:应澳大利亚农业部及迪肯大学的邀请,宁夏农牧厅、宁夏种子协会组织有关各县市人员一行12人,于2004年7月13日-8月2日赴澳培训、考察,考察期间在澳大利亚农业部及迪肯大学等有关部门的精心安排下,先后深入到维多利亚州、昆斯兰州和堪培拉领地的农业管理机构、农业大学、农场和种子种苗公司进行参观访问.此次考察接触面广、层次高、内容丰富、效率也很高.所到之处,我们与农业及农业管理、教学科研人员以及种子生产者、使用者和经营者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探讨.
2006(3):15-16.
摘要:一座傲伟的大厦,必有挺拔的栋梁;一场精彩的战斗,必有志高的猛将.泰安市农星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张华利正是这样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企业家,他有着对工作执着负责的态度、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开拓创新的博大情怀,农星种业由此走向辉煌.
2006(3):17-18.
摘要:对新品种的认识不能仅停留在新品种的资料介绍,更不能只听别人口传,应深入到品种的品比、定位试验中去,详细观察、调查欲推广品种的特征特性,掌握品比试验中的植株性状、综合抗性、产量性状以及新品种与本地区主导品种相比的优势所在.为新品种推广提供技术支持,使经销商心悦诚服,才利于短时间内得到大面积的推广.要想使一个新品种快速有效地推广就必须对欲推广的地域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2006(3):18-18.
摘要:农资(包括种子、农药、化肥等)产品营销,与一般商品有一定区别:一是产品购买对象为分散在各地的农民;二是产品质量或使用效果如何购买时难以确定;三是农民虽然有通过采用新产品增加收入的愿望,但更怕因使用新产品减产减收,因此在购买新产品时更加慎重,这就使农资新产品在营销上必须采取一些特殊的措施,才能将好的产品推销出去.
2006(3):19.
摘要:据农村经济调查队对东北3省、河北、内蒙古、山西、河南、陕西、甘肃等15个红小豆和绿豆生产区市场价格专题调查显示,从2002年至今,红小豆和绿豆价格每年以20%左右的涨幅强劲攀升,目前在一些省市的农贸市场上,有的价格已涨至8元/kg左右.自然灾害严重、种植面积下降、市场需求升温和库存逐年减少是导致红小豆和绿豆价格上涨的主因.
2006(3):19-19.
摘要:吡虫啉又名蚜虱净、一遍净、康福多等,是新一代氯化尼古丁杀虫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对人、畜、植物和天敌安全等特点,并有触杀、胃毒、内吸等多重药效.害虫接触药剂后,中枢神经正常传导受阻,使其麻痹死亡.可用于防治水果树上的蚜虫、叶蝉、粉虱及梨木虱、卷叶蛾等害虫,一般用10%吡虫啉3000~4000倍液喷雾防治,果品采收前15d停用.
2006(3):20.
摘要:莱州市种子管理站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工作大局,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强化服务,为我市种业发展和"三农"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连续三年获"烟台市种子管理系统先进单位"称号,连续两年获"莱州市文明单位"称号,2004年获山东省农业厅"种子管理系统先进集体"称号,2005年获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单位"称号.
2006(3):21-22.
摘要:用SSR指纹图谱标记对10个杂交水稻组合的子一代种子纯度进行鉴定,并进行人为掺杂与田间种植验证.结果表明,分布于染色体1~12的232对微卫星引物中,有62对引物能够分别在1~10个杂交稻组合及其亲本中显示稳定的多态性,据此有效鉴定出杂交组合中的亲本种子;人为掺杂与田间种植验证均与室内SSR鉴定结果完全一一对应.
2006(3):23-24.
摘要:研究了层积处理过程中肉苁蓉种胚的生长与发育,并对层积前后种子内部蔗糖、可溶性总糖、淀粉等碳水化合物含量,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2~5℃低温层积处理,可在3个月的时间内完成胚的形态后熟,种子胚率由24.1%增长到62.4%左右.经过后熟作用,种子中蔗糖、可溶性总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增高.
2006(3):24-24.
摘要:大白菜是异花授粉作物,在大白菜自然群体中,产生自交不亲和性.自交不亲和系的选育实际上就是从杂合的群体中选出具有自交不亲和性较强的纯核自交系.为了确保自交不亲和系在生产上应用时达到95%以上的杂交率,在自交不亲和系的选育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2006(3):29-29.
摘要:2005年沧州市夏播玉米果穗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粒、缺行现象,有的果穗结实仅有一半,一般减产30%~70%,个别地块颗粒无收.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分析,基本明确了造成玉米结实性差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
2006(3):31-31.
摘要:近几年,杂交粳稻在江阴市发展较快,但由于杂交粳稻在品种间、年度间、种植农户间结实率变幅较大,使得产量不稳。正常年份栽培条件下,杂交粳稻结实率为80%-90%,不正常年份为70%-80%。分析其原因,结实率不高是影响杂交粳稻产量的主要因素。因此,找出影响结实率的因素,提高杂交粳稻结实率,是挖掘杂交粳稻增产潜力的重要途径。
2006(3):33.
摘要:玉米制种亩产860kg和828kg,这是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制种农户陈善田31亩和魏建华16亩制种玉米地的测产结果,预计2005年他们仅制种一项纯收入分别超过3万元和2万元,亩产860kg创造了农四师新的玉米制种高产记录.
2006(3):35-36.
摘要:沈单16号玉米杂交制种在晚播的情况下,通过采取一系列促进生长发育的手段,能获得正常成熟(快速促成),这种方法是朝阳玉米杂交制种史上的一次新尝试,为玉米杂交制种生产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2006(3):37-38.
摘要:为了提高我国小麦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实现优质专用小麦国产化,提高我国小麦品质的整体水平,国家农业部制定出一系列发展我国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的长期规划和近期部署.其一是明确我国主产麦区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的优势区域,合理调整优质小麦生产的布局和品种结构,加快优质专用小麦基地建设,逐步实现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其二是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的投入,加大对发展小麦生产的支持和保护力度,降低小麦生产成本,提高优质小麦种植收益.只有这样,我国才能在全球优质小麦及其产品的贸易上占据有利地位,实现我国由小麦进口贸易大国向出口贸易强国的转变.为了实现这一宏伟战略目标,应把握好如下关键技术.
2006(3):39-39.
摘要:优良的棉花种子是棉花增产的第一要素,种子发芽率是决定棉花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为确保种子质量,提高发芽率,必须找出影响种子发芽率的因素,寻求提高种子发芽率的方法与途径.
2006(3):40-40.
摘要:密植型玉米品种灌浆速度快,抗病抗倒性强,轴细、粒大、产量高,除黄淮海夏玉米区大面积种植外,西南山地丘陵玉米区、东华北春玉米区也同样能够取得较高的产量,适应范围很广,其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2006(3):40-41.
摘要:红栗南瓜是目前正在推广的南瓜优质新品种,其外观美,果皮橙红,果型扁圆.既可食用,又可观赏,且耐贮耐运.从开花到成熟约35d,是一个早熟品种.由于其外观鲜艳、品质好,在市面上价格较高.红栗南瓜叶片大,但果型小,单果重1.5~2.0kg,属小果型南瓜,特别适于城镇家庭购买和食用.
2006(3):41-41.
摘要:株两优30是湘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两系杂交中熟早稻,于2006年2月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早熟、高产、稳产、多抗、品质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中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独家买断、独占经营.
2006(3):42-42.
摘要:"金正日花"(B.tudberhybrida)是一种硕大重瓣球根秋海棠,多年生草本植物.此花是以观花为主的园艺杂交种,花大色艳,姿态优美,枝叶翠绿,株型丰满,花期长达4个月,可连续不断地开出10~15朵花,每朵花花期为10~14d.花深红色,雌雄同株.雄花比雌花的花色更加鲜艳,花朵更大,其花瓣有30~50枚,排列有序.一朵雄花直径大约为10~20cm.茎叶粗壮,株高约40cm.常用扦插和组织培养等方法进行繁殖.
2006(3):44-44.
摘要:专用机械化栽培高粱品种,品种选育滞后于生产需要,因而制约了国营农场和种地大户的高梁生产.为此,黑龙江省农科院作物育种研究所选育了早熟、高产、耐密、抗病、抗倒的机械化栽培高粱新品种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满足种植结构的调整和轮作倒茬的需要.龙杂7号是以龙149A为母本、外4为父本组配的杂交种,原试验代号为龙607,2003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006(3):45-46.
摘要:长白山属温带大陆性季风高山气候类型,春季温度偏低但很短促,夏季温暖而多雨,秋季凉爽多晴朗天气,冬季漫长而寒冷.年平均降水量为700~1400mm.年平均气温-7.3~4.8℃.土壤以暗棕色为主.在长白山地区,现已发现的野生植物种类有2700余种,隶属9纲77目255科900属[1].从植物区系看,属于"长白山植物区系".长白山火山锥体从熔岩高原上拔地而起,相对高度2000m,当山下春意盎然时,山顶却是冰天雪地.这种明显的立体气候差异,使植被从下而上呈现5个垂直分布带:阔叶林带、红松阔叶林带、针叶林带、岳桦林带、高山苔原带.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长白山野生木质藤本植物,我们对长白山5个垂直分布带木质藤本植物进行调查,有木质藤本植物13种,隶属6科9属(见表).
2006(3):46-46.
摘要:辽饲杂4号是由国家高粱改良中心1999年以自选的不育系L0201A为母本,以自选的甜高粱恢复系LTR101为父本,经过人工杂交育成的以饲用为主、饲粮兼用型高粱杂交种,已于200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006(3):F0004-F0004.
摘要:玉米杂交种豫玉26原名为济单93-3,1998年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正式命名为豫玉26。1999年获河南省发明协会金奖.2001年获河南省科学技术部门颁发的高科技产品证书。济单七号2001年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2002年获河南省科学技术部门颁发的高科技产品证书.2003年通过国审(国审号2003005)。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邮编:100081 传真:
电话:010-82105796 E-mail:chinaseedqks@163.com
ICP:京ICP备09069690号-22京ICP备09069690号-2
版权所有:《中国种业》编辑部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