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4):5-7.
摘要:随着种子产业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有种子企业改制已全面展开。本文就国有种子公司改制过程的三个阶段应注意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与大家商榷。
2005(4):7-9.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非政府组织(NGO)、非营利组织(NPO)的兴起和发展高潮迭起,行业协会作为直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第三部门,其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在农业领域中,种业协(商)会的发展同样面临着制约所有行业协会发展的通病,历史遗留、政府缺位、协会自身等因素造成了种业协(商)会发展的艰难.对此我们要以正确的态度客观地面对中国现时条件下推进种业协(商)会发展的几个事实,重视协会发展.同时,政府要加快职能转变,授权放权;给予协会发展必要的支持,积极为种业协(商)会的发展创造"他养"条件;种业协(商)会自身也要积极寻求"自养"之路.
2005(4):10-11.
摘要:种子是农业之本,种业是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种业的发展有赖于经济、技术、市场、政策等要素的综合作用.然而,要提高种业发展质量,缩短与世界先进种业发展差距,建立新型种业体系,现行种业发展中呈现出的若干问题亟待加以解决.
2005(4):12-14.
摘要:从种质资源、新品种选育、生态资源、从业人员素质4个方面,分析了我国花卉种业的现状,提出花卉业要从大国走向强国,必须加速花卉育种,发展民族花卉种业,摆脱国外种业对我国花卉业的束缚,以品种的优势参与国际竞争.
2005(4):14-15.
摘要:邢台市17个县市共有18个原种场,每个县都有一个,其中南宫市有两个场,它们都建于20世纪50-60年代.原种场的建立和发展在我市农业生产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农民朋友进行科学种田的好帮手,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但是,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各种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和实施,原种场的现行体制欠佳、思想观念滞后及生产经营格局均不能适应当前形式,造成部分原种场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有的甚至已经解体或到了几近解体的边沿,整个原种场形势正面临严峻的危机.因此,准确分析我市原种场现状,深刻剖析阻碍原种场恢复和发展的症结,探究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种子试验、示范、提纯复壮和繁育能力,把种子产业做大做强,是县级原种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进一步振兴我市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05(4):16-17.
摘要:简述了广东水果生产、加工、保鲜、市场、销售方面的情况及存在问题,并对今后广东水果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
2005(4):17-19.
摘要:论述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所做的工作,分析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和影响因素及保障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措施.
2005(4):20-22.
摘要:讨论了当前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中品种命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中植物新品种的命名原则和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实施五年的经验对农业植物新品种的命名提出了改进意见.
2005(4):22.
摘要:肖瓜是甜瓜变种,广饶愣脆1号肖瓜良种,是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科力农业科学研究所培育而成的一个高产、优质、早熟抗病的肖瓜新品种,营养丰富,含多种矿物质元素,尤以VC含量较高,瓜味清脆可口,汁多,宜生食,可切丝凉拌,切片可熟炒或做汤.愣脆1号肖瓜适应性强,产量高,耐贮运,适应于园田种植和大田种植.
2005(4):23-24.
摘要:随着植物新品种权的授予,侵犯植物新品种权的纠纷时有发生.作者根据从事20多年农作物遗传育种工作和多年律师工作的经验,结合代理侵犯新品种权纠纷案件的体会,现就侵犯植物新品种权纠纷中的司法保护范围和举证两个问题,谈点粗浅意见.
2005(4):25-27.
摘要:从金城兰州出发,跨越黄河西行,便进入绵延千里的河西走廊,丝绸之路矗立着举世闻名的敦煌艺术圣殿,时隐时现的古长城见证河西大地岁月沧桑.在这个曾经创造辉煌灿烂古代文明的地方,一个迈向现代化的种子龙头企业--敦煌种业迅速崛起.
2005(4):27.
摘要:陕西三北华农种业有限公司是由“三北种业有限公司”与“西安华农种业有限公司”重组,以杂交油菜、玉米等种子开发营销为主的种业公司。公司控股公司“三北种业有限公司”是经国家工商总局核准命名的大型种业企业,2003年“中国种业五十强”企业第12名。总部位于北京海淀高技术园区。年种子产销量在5000万千克左右,在全国26个省市区建有1—2级营销网点15000多家。
2005(4):28-30.
摘要:窜货又叫倒货、冲货,是指经销商进行的把产品跨越生产企业授权销售区域进行销售的市场行为.在传统市场营销学中没有这个概念,但在销售实践中却是让每个业务人员和种子生产企业非常头疼的问题.许多人也许还不明白,为什么许多正销售非常红火的产品会在一夜之间形成滞销甚至于销声匿迹?为什么好卖的产品不赚钱,而赚钱的产品却不好卖?殊不知,窜货即是重要的罪源之一.
2005(4):30.
摘要:为了保证油菜种子纯度,一般种子繁育工作者把制种繁种基地选择在山区、丘陵、冲田、江河湖心岛等地区.在这些地方,虽能较好地保证种子的纯度,但随着种子的需求量增大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原因,也带来了很多弊端,致使种子生产量无法扩大,种子质量也很难保证.由于面积分散不集中,管理工作也很难跟上.为了避免这些不利因素,扩大生产量,提高种子质量,从2000年起我们开展了油菜种子在平原地区制种扩繁的工作,通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累计制种、扩繁油菜种子达200多万千克,没有出现一例种子质量事故,获得了经销商和广大农民的好评.
2005(4):32.
摘要:传统的农业生产很难产生高的经济效益,只有不断的创新,与时俱进,才能开辟农业生产的新路子.结合薛城区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向土地要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结合实际工作摸索出一套高产田种植模式,提高土地复种指数,一年内种植小萝卜、马铃薯、西瓜、豆角、菠菜实现五种五收.
2005(4):33-34.
摘要:小麦种子是河南敦煌种业新科种子有限公司的主导产品,年小麦种子繁育面积近0.67万公顷,产种3000万千克以上,主营的新麦18号、新麦9号、新麦11号、新麦13号等系列品种深受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公司提出2005年为种子质量年,同时也正在申请质量认证.为了进一步提高和保证种子质量,使公司健康发展,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种子,现对如何提高种子质量探讨如下.
2005(4):34.
摘要:安麦7号系河南省安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运用作物灰色育种学原理与方法,于1989年在对亲本进行灰色分类的基础上,选用豫麦13作母本、周8826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种.2004年8月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审定编号为豫审麦2004017.
2005(4):35.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实施后,随着种子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种子市场的进一步放开,种子的推广和销售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彻底打破了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种子公司一家独有局面.在不违反<种子法>规定的前提下,谁都可以推广和销售玉米新品种.
2005(4):38-39.
摘要:寒地稻作区系指北纬43°以北的水稻种植区,本区内水稻种植以粳稻为主.随着寒地水稻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稻米需求从数量向质量方面转化,消费者需求安全、卫生、富有营养、食味优良的稻米.目前,在发展无公害水稻生产的同时,提高稻米的食味品质,可以极大地增加稻米的消费量,满足人们对美味稻米的需求.
2005(4):39-40.
摘要:<种子法>颁布实施以来,在农作物新品种推广应用中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有些属于政策上问题,有些属于技术上问题,也有些是人为认识上的问题,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2005(4):41.
摘要:阜新地区种业服务机构较为健全,有一定的基础设施,技术人员组成较合理,具有一定的科技服务实践经验.现有省级核发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国有种子企业5家,有市级核发蔬菜常规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子单位4家,委托代销单位500余家.共有种业从业人员1200人,固定资产总计1.2亿元.年生产农作物杂交种子和常规种子能力可达2000万千克,除供应本地区农业生产用种外,还可辐射周边地区.同时,近几年又相继组建了种子科研所、杂粮作物研发中心等相关服务行业,为阜新农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科技服务.
2005(4):42-43.
摘要:分析了影响棉花品质的因素,主要有:棉花品种、品种布局、土壤、栽培技术及采收、加工等因素,并根据各因素提出了提高棉花品质的措施.
2005(4):43.
摘要:在利用甜高梁茎秆制酒(或酒精)、制糖过程中,原料的收获不仅数量大而且时间集中,以及受加工条件所限,难以在短时间内处理完,即加工有一段过程.在这段不太长的存贮过程中,茎秆重量、出汁率及汁液糖分含量等主要经济性状有何变化,如何变化,最长存放时间以及存贮方式等都是生产上急需弄清楚的问题,它关系到加工设备的准备与安排和进程的掌握,以达到糖分的充分利用,将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2005(4):44-45.
摘要:研究了不同温度下一串红不同品种的发芽情况,以及不同的光照条件对一串红生长发育的影响.发现温度对一串红种子发芽有一定影响,对发芽势影响较大;适量的遮光有利于一串红的生长和开花.
2005(4):46-47.
摘要:通过17个葡萄品种的筛选,认为在重庆等高温高湿地区种植葡萄可选择雨水红、维纳斯、南抗1号和8612等品种,贵妃玫瑰品质优良,可作避雨栽培。
2005(4):50-51.
摘要:三色堇属堇菜科堇菜属多年生草本花卉,常作二年生栽培.植株全体光滑,多分枝,株高30cm,基生叶卵圆形,单叶互生,具长柄和锯齿,茎生叶宽披针形,无柄,托叶大,呈羽状深裂.花梗自叶腋间抽出,顶端着生一花,花大,径约5cm,常侧向开放,花色呈蓝、黄、白、红等颜色,形似猫脸.花期3-5月,朔果,4-6月分批成熟,种子多数亮黄色,品种之间要求隔离500m.2000-2004年在宽城县等地组织日光温室内分苗,春棚内杂交育种,成效显著.
2005(4):53.
摘要:在玉米杂交种生产中,为保证生产种子的质量达到或超过国家质量标准,在种子生产花期时,采用科学的田间检验技术,是提高种子质量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它是保证企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基础.
2005(4):53.
摘要:在玉米杂交种生产中,为保证生产种子的质量达到或超过国家质量标准,在种子生产花期时,采用科学的田间检验技术,是提高种子质量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它是保证企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基础。
2005(4):54-55.
摘要:辽宁省农科院于2004年初承担了辽宁省财政厅下达的"主要粮食作物优质高产栽培新技术推广"项目,计划通过2004-2006年3年的项目实施,推广种植优质玉米新品种辽单43、辽单136、辽单565等合计113.3万公顷,优质大豆新品种辽豆14号、辽豆15号、辽豆16号等合计21.3万公顷,同时推广与其相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促进优质玉米、大豆良种产业化发展,提高我省玉米、大豆生产的技术水平,带动玉米、大豆产业化加工业的迅速发展.通过一年的实施,现将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和取得的成果总结如下.
2005(4):56-57.
摘要:我国黄淮冬麦区主要包括河北、山东两个省和河南大部、江苏和安徽北部、陕西关中、山西中南部,该区光热资源丰富,降雨量较少,土壤肥沃,生产条件较好,非常有利于小麦蛋白质和面筋的形成与积累,是我国发展优质强筋小麦的最适宜地区.据农业部统计,黄淮冬麦区现有小麦面积1466万公顷、产量6300多万吨、平均667m2产288kg,分别为全国小麦的55%、64%和115%.据农业部规划,黄淮冬麦区以发展优质强筋小麦为主,到2007年,优质强筋小麦面积达到293万公顷.发展优质专用小麦要注意优质与高产并重,而小麦的高产优质受品种、环境、生态和栽培措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关键技术措施如下.
2005(4):60-61.
摘要:据<庆阳府志>记载,庆阳黄花菜,栽培历史已有2000年之久,初为宫廷观赏植物,以后逐渐为人食用,但广泛的食用黄花菜栽培仅400多年.<诗经>-卫风、伯兮篇载:"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言以忧思,不能自遣".这里谖草即指黄花菜.黄花菜古人曾称萱草,但因其色如黄金,形似针,故人们又称它为金针菜.庆阳黄花菜富含多种营养物质,且加工为菜肴则味醇厚.黄花菜在全国许多地方都有栽培,庆阳黄花菜无论是外观品质、食用品质还是商品品质均居前列,且深受海内外消费者的青睐,在陇东的栽培面积已初具规模.据统计,2001年庆阳市黄花菜播种面积达1.04万公顷,总产量达7651吨,庆阳黄花菜是陇东地区重要的特色农产品,其经济价值将会成倍增长.
2005(4):61.
摘要:宜香2308系四川省宜宾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自育浓香型优质不育系宜香1A作母本,与自育优质恢复系宜恢2308组配而成的中籼迟熟香型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不育系宜香1A是用D44A作母本,宜香1B作父本,经多年连续回交转育而成;其保持系宜香1B由长江流域的优质保持系D44B与云南地方浓香型粳糯稻材料经辐射育成的浓香型粳糯稻N542杂交育成.该品种2004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是一个具有浓郁爆米花香、品质优、产量较高、适应性广的新组合.
魏立敏 , 张忠伟 , 姜涛 , 李艳秋 , 薛建臣 , 于艳
2005(4):62-63.
摘要:抚香一号是辽宁省抚顺特产科学研究所依据生物学、遗传学理论,选用长白山优良野生香菇菌株与当地栽培品种A3-3为亲本,采用单孢远缘杂交方式选育出的香菇新品种.该菌株1994年组配成功.通过与亲本间拮抗反应与酯酶同工酶谱测定,确定其为双亲杂交所得新菌株.1995-1997年,通过出菇试验筛选与复选试验.1998年在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地试种栽培,表现遗传性状稳定、经济性状优良、抗杂能力强、产量高、菇质优.2002年8月通过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年列入辽宁省政府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开发推广项目.
2005(4):63.
摘要:皖薯8号(阜薯88-73)系安徽省阜阳市农科所1988年用地方品种李村黄与阜薯010有性杂交选育而成,适合我国大部分地区春夏栽培的食用型品种.于2001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皖薯8号已被列为安徽省政府下达的"四个一千万亩"农产品优质化工程项目,并作为重点推广的食用型甘薯新品种,2004年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5(4):64.
摘要:1 垦稻10号(原代号垦92-509)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富士光为母本,以合交7811-2为父本有性杂交育成.生育日数136d,主茎叶数12~13片,需活动积温2550℃,株高93.9cm,穗长17.2cm,每穗76.9粒,长宽比2.1,千粒重26.2g,分蘖力强,株型收敛.2000-2001年人工接种鉴定苗瘟6~8级、叶瘟5~6级、穗颈瘟5级,自然感病鉴定苗瘟5~7级、叶瘟3~5级、穗颈瘟3~5级,抗性强于对照.
2005(4):65.
摘要:强盛1号玉米杂交种是山西省农科院种苗公司(现改制为山西强盛种业有限公司)尚春树研究员率玉米攻关课题组经6年潜心研究选育的玉米新品种,它结合了高产、优质、抗病性强、适应性广这几项重要指标,具有很好的配合力,增产潜力大,有广阔的生产、应用前景.
2005(4):66.
摘要:1 优质、高产、多抗、大穗型、中晚熟杂交玉米新品种濮单6号(濮 9794)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3048,由山西屯玉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独家买断、生产经营.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邮编:100081 传真:
电话:010-82105796 E-mail:chinaseedqks@163.com
ICP:京ICP备09069690号-22京ICP备09069690号-2
版权所有:《中国种业》编辑部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