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2).
摘要:综述种质创新的意义、在作物育种中的重要地位和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介绍种质创新的方法和技术,分析种质创新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1999(2).
摘要:从国外引种材料中发现编号066有香味,从中系选育成了80-65、80-66,用其作亲本和继续系选,育成了15个优质稻品种。这些品种的品质和产量比国内外优质香稻品种有较大的提高,促进了我国优质稻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1999(2).
摘要:在病区建立试验圃,进行水稻多抗优质新种质创造。选育出多抗优质早籼新种质湘早籼3号和HA79317-4应用于水稻育种。至今为止,这两个新种质在湖南、浙江、江西省衍生了24个多抗优质高产早籼新品种,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999(2).
摘要:对栽培稻与野生稻(下称栽野稻)杂交后代进行花药培养,从获得的花粉植株中,经农艺性状和抗病性鉴定,筛选出一批具有野生稻抗病性强、米质优特性,又具有栽培稻丰产性的稳定品系。研究表明,栽野稻杂交花培育种技术是克服栽野稻杂交后代稳定难、育种周期长和加速野生稻优异资源利用的有效途径
1999(2).
摘要:石远159系石家庄市农科院于1993年育成。其亲本组合为“陆地棉×中棉”种间杂种后代。该品系于1996年参加河北省冀中南春播棉预备试验,霜前皮棉较对照中棉所12号增产15.0%。1996~1997年参加冀东棉花品种区试,两年平均亩产籽棉、皮棉和霜前皮...
1999(2).
摘要:对480份浙江地方籼稻资源的18个农艺性状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18个因子中前6个因子的贡献率达79.5%,并可分别表达为穗、粒重、粒长、叶长、叶宽和生育期公因子。
1999(2).
摘要:本文通过SSR标记,对小麦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在国家种质库中保存的3个平遥小白麦中,编号为ZM1213的平遥小白麦与燕大1817的相似程度最高;对平遥小白麦、蚂蚱麦及其衍生品种的系谱亲缘材料进行SSR标记,聚类分析结果与系谱中亲缘关系的远近基本一致。因此,SSR标记是鉴定小麦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一条有效途径。
1999(2).
摘要:豫玉19号(原名白玉109)是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以白107为母本,沈219为父本组配育成的高产、稳产、多抗、广适、高淀粉白粒玉米单交种。1996年4月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并命名。1产量表现该品种1992年和1993年参加河南省玉米杂交种...
1999(2).
摘要:对丰产、早熟、矮秆、多荚及大粒类型的66份绿豆优异种质资源进行农艺性状鉴定及综合评价,鉴定出54份具有1~3项优异性状的种质,提出了优异种质资源名录及利用设想
1999(2).
摘要:中苜一号苜蓿是以保定苜蓿、南皮苜蓿、RS苜蓿、秘鲁苜蓿为亲本材料,从1988年到1994年,在河北省中捷友谊农场,山东德州市苗圃含盐量为0.3%~0.5%的盐碱地上,通过四代混合选择而得到的。该品种在1997年11月18日经过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
1999(2).
摘要:为建立水稻耐冷育种的新途径,开展了本项试验研究。结果是:①在15℃下愈伤组织净生长量与供体品种孕穗期的耐冷性呈显著的正相关,其中25天的相关系数最大。②15℃下选择的愈伤组织的无性系中62.5%的无性系耐冷性明显强于供体品种。③体细胞无性系2、3代的广义遗传力高。④供体品种孕穗期的耐冷性与耐冷变异体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感冷变异体率呈正相关。根据上述试验结果,认为15℃冷温作胁迫条件,愈伤组织生长量作形态指标,25天作一个选择周期反复选择多次耐冷愈伤组织系的方法,作为粳稻体细胞耐冷变异体的诱导筛选技术
1999(2).
摘要:以89个玉米自交系作试验材料,用黄曲霉菌(Aspergilusflavus)对其籽粒进行接种,根据籽粒的发病情况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各自交系对黄曲霉菌的抗性有极显著的差异,在现有的品种资源中,抗黄曲霉菌的种质很少,在89个自交系中,仅7734自交系表现有很强的抗性
1999(2).
摘要:用14.5%(12.1Pa)的蔗糖溶液对1465份云南玉米资源进行萌芽期的抗旱性评价。结果为:(1)14.5%的蔗糖溶液对萌芽期抗旱性强的玉米品种发芽力的抑制相对较小,14.5%的蔗糖高渗溶液萌发法可作为玉米萌芽期抗旱性评价的方法。(2)筛选出萌芽期抗旱玉米资源76份,它们集中分布在滇东北和滇西南地区,昭通地区、镇康、镇源、新平可能是云南省抗旱玉米资源分布的多样性地区
1999(2).
摘要:1995~1997年,为了解决田间自然病圃大豆胞囊线虫分布不匀及温、湿度不易控制的矛盾,我们采用盆栽大豆接种胞囊线虫的方法,对“九五”期间筛选出的25份免疫及抗病资源以及我们自己的5份抗病材料进行了进一步的评价,从中筛选出免疫材料3份,抗病2级以上的9份,各占10%和30%。同时确认我区的大豆胞囊线虫为2号生理小种
1999(2).
摘要:1992~1994年,通过人工接种,在田间对“七五”期间初筛出的抗茎点枯病材料32份进行抗茎点枯病的进一步鉴定。结果表明,无免疫品种、高抗品种和高感品种占比例低,抗病和感病品种占比例大。鹫丹山-3、发芝麻和狼尾巴抗性比较稳定。迟芝麻抗性较好,并且产量较高
1999(2).
摘要:选用综合性状优良的栽培西瓜品种与高抗西瓜枯萎病的野生西瓜杂交,后代在病圃中经连续多代抗性筛选和自交纯化,选育出4份抗性材料。采用生物技术将对西瓜枯萎病免疫的瓠瓜DNA导入西瓜,选育出4份性状稳定的抗性材料。苗期接种鉴定和疫土自然接种鉴定的结果均表明,选育出的这8份材料中有2份高抗枯萎病,6份中抗枯萎病。
1999(2).
摘要:分析了安徽21个萝卜品种的矿物质、可溶性总糖、蛋白质、维生素C和粗纤维5个营养指标含量,并用模糊数学的隶属函数法对种质的综合营养品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恨地钻和二躁萝卜综合营养品质突出;滁县大红萝卜、牛腿红、歙县白萝卜、太平白萝卜、五河红萝卜和寿县大青萝卜综合营养品质居上
1999(2).
摘要:介绍了近期引进的一批国外甜菜品种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试种研究情况,引进的甜菜品种表现块根产量高,对丛根病抗(耐)性强,发芽率高,含糖率低于国内品种,对褐斑病抗(耐)性弱
1999(2).
摘要:国家作物种质资源圃(库)交流汇报会于1998年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农业部科教司委托中国农科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主办,农业部科教司和中国农科院科技局派员参加了会议。到会代表40人,各资源圃的负责人均已到会。会议按计划完成了各圃(库)情...
1999(2).
摘要:寸金子黄瓜是四川成都优良地方品种,极早熟,品质优良,雌花率高达60%以上,生长期短,经济效益高,深受消费者和种植者的欢迎。利用“寸金子”黄瓜品种作亲本进行杂交育种,可选育出早熟、耐弱光照、丰产性能好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所以寸金子黄瓜也是育种的优良原始材料之一。
1999(2).
摘要:汕优559系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水稻室用珍汕97A与盐恢559配组于1992年育成的杂交籼稻新组合,在1995~1997年江苏省杂交籼稻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产量均位居第一,表现高产稳产、熟期适中、耐肥抗倒、病虫害轻、米质较优等特点。1997年在苏、皖...
1999(2).
摘要:1995年沧州市农科院与河北省农科院理化所协作对“小麦耐盐易位系鉴定与新品系培育”进行立项研究,以期筛选出新的耐盐特异种质,开展遗传转育,扩大基因库,选出具抗逆、高产潜力和优良农艺性状的优良品系。1材料与方法由河北省理化所生物技术室利用小麦与多枝赖草...
1999(2).
摘要:豫花七号(原02-4)是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与开封县第一职业高中联合选育,1995年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的一个高产、早熟、大果花生新品种,1996年被列为“九五”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1997年被确定为“九五”首批国家育种攻关“后补...
1999(2).
摘要:新葵杂4号是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所选育的产量高、含油量高、抗逆性强、生长整齐的油葵杂交种。该所于1988年用胞质雄性不育系109(1986年从辽宁省农科院引种)作母本,以7961-2甲恢复系(1988年从山西农科院引进)作父本配组,1989~1992年...
1999(2).
摘要:小麦梭条花叶病是春季严重危害小麦的病毒病,已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黄河中下游麦区,小麦受害一般减产10%~50%,严重者达85%以上,甚至绝收,对小麦生产构成严重威胁。选育抗病品种是根治该病的关键措施,我所利用辐照与杂交相结合,对扬麦五号/泗阳2452...
1999(2).
摘要:豫薯四号是洛阳农科所以高干率型较抗黑斑病甘薯品种济南红为母本,以高产、抗黑斑病材料宁薯一号为父本,1980年杂交选育而成。1990年4月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是河南省命名的第一个食用型甘薯品种,获省科技三等奖。形态特征特性顶叶、叶均为绿...
1999(2).
摘要:农大108系中国农业大学新育成的一个高产、多抗、广适、大穗型玉米单交种,目前,正在参加国家区试。该品系夏播生育期100天左右,属中熟品种。植株整齐,生长健壮,根系发达,高抗倒伏,耐旱,综合抗病性优良,结实性好,活棵成熟。株高266cm,穗位高105c...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邮编:100081 传真:
电话:010-82105796 E-mail:chinaseedqks@163.com
ICP:京ICP备09069690号-22京ICP备09069690号-2
版权所有:《中国种业》编辑部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