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1).
摘要:介绍了云南省芋头的种质资源的分类和分布,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的分类方法,并对芋头遗传多样性的利用和保护提出看法。
1999(1).
摘要:把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按25%~75%的不同比例导入温带玉米自交系或育种材料中,进行种质改良和创新研究。选育的热导自交系种质基础较宽;配合力较高;玉米大、小斑病病情指数分别降低61.5%~78.9%和53.8%~69.4%;青枯病、病毒病株率分别降低84.1%~93.2%和86.7%~98.2%;成熟期绿叶数增加2.6~4.4倍;自交系自身产量提高20.0%~55.6%。表明热带亚热带种质导入温带玉米,可能是拓宽温带玉米种质基础、提高综合抗性和丰产性、创造新种质等方面的有效途径之一。
1999(1).
摘要:讨论了黑玉米的营养价值、种质资源的特点及开发利用的意义;介绍了黑玉米粒色的遗传特点、遗传改良方法及开发利用的前景。
1999(1).
摘要:蒙麦29(原编号7815)由内蒙古锡盟农科所于1978年用墨巴65×新曙光3号F1为母本、克津做父本复合杂交选育而成,1997年4月由内蒙古农作物品审会审定推广。蒙麦29属中晚熟旱麦品种,生育期105天左右,该品种幼苗呈灰绿色、半匍匐,有茸毛,分蘖力...
1999(1).
摘要:双粒高粱TW960的无柄小穗有上位和下位两朵完全小花,上位花有3枚雄蕊和1枚雌蕊,下位花有2或3枚雄蕊和1枚雌蕊,存在一定的退化现象,95%的小穗形成双粒子粒。而普通高粱无柄小穗上位花为完全花,下位花完全退化,只形成单粒子粒。
1999(1).
摘要:通过水稻与高粱远缘杂交,育成了长江流域双季早籼新种质超丰早1号,它具有生长速度快、生长量大、穗大粒大、结实正常、生育期适中、蛋白质与赖氨酸含量高的特点,细胞学观察结果,有两对随体染色体,比母本水稻品种中87-156多一对随体。
1999(1).
摘要:截至1996年底收集的中国小豆种质有4053份,其中栽培种3993份,野生种60份。地方农家品种占栽培种的97.4%,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北和中部生态区。1986~1995年间对这些资源进行农艺性状和特性鉴定评价。筛选出一批矮秆,直立,早熟,大粒,种子高蛋白、高淀粉含量,抗旱,抗寒,耐盐和抗病虫的种质。
1999(1).
摘要:后7糯玉米自交系是从崇明地方品种中选出的一环系,它与其它糯玉米自交系杂交授粉,均结实良好;苏糯S是从苏玉糯一号中选出的二环系,它与其它糯玉米自交系杂交,也结实良好。1995~1997年3年中,本人将这两个自交系搞了正反交,共套袋授粉61穗,均未结实1...
1999(1).
摘要: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承担的省科委“八五”重点攻关课题“甘蓝型油菜双高、双低新品种选育”,几年来选育出一批符合攻关技术经济指标的新品种,已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现将其中3个于1997年经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品种简介如下:云油20号(原...
1999(1).
摘要:原位杂交是由放射性同位素或非放射性标记的核酸探针与细胞学制片上的染色体DNA或组织切片上的RNA杂交,通过放射自显影或酶促生色反应、抗原抗体反应检测具有特定序列的DNA或RNA,从而在细胞内进行外源染色体或特定序列定位。1原位杂交技术的发展原位杂交技...
1999(1).
摘要:对我国籽粒菜豆资源抗炭疽病和角斑病特性进行了人工接种条件下的鉴定与评价,发掘出一批具有良好抗病性的资源和同时兼抗两种病害的资源。结果分析表明,在不同地域来源的菜豆资源中抗病性表现出地理差异,同时在不同粒色、粒重和生长习性的资源间抗病性存在极显著差异。
1999(1).
摘要:在均匀一致的黄、枯萎病病圃中,分别对1259份、426份品种进行黄萎、枯萎病抗性的鉴定。结果是:黄萎病高抗材料为8份,占0.64%,抗病材料79份,占6.27%;枯萎病高抗材料3份,占0.70%,抗病材料8份,占1.88%。在重复鉴定的152份材料中,134份结果一致,占88.16%。
1999(1).
摘要:以21份“八五”期间筛选的抗冷玉米自交系为被测系,采用NC-Ⅱ交配设计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了12个性状的配合力及其群体遗传参数。结果表明:被测系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均达极显著水平。吉880等5个自交系的综合性状较优,可在育种中直接利用;而吉906等4个自交系的综合性状较差,需改良后方可利用;其余自交系部分性状的一般配合力较优,可用来改良其它自交系或作为选育二环系的基础材料。被测系多数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且多数性状的遗传力小于50%,环境方差偏大。
1999(1).
摘要:采用人工创造的光氧化(Photooxidation)逆境,在高光强(600μEM-2·S-1)、低CO2(5μmol/l)、低O2(350μmol/l)条件下,对492份栽培大豆[Glycinemax(L.)meril]品种资源进行抗性筛选。结果表明:大豆种质的抗光氧化特性,呈数量性状的分布模式,抗和敏感的较少,中间类型的较多。来源于低纬度地区的大豆,抗性较强,反之则较弱。共筛选出抗光氧化品种16份,对光氧化敏感的品种10份。
1999(1).
摘要:对新疆野生油菜和加拿大野芥(SinapisarvensisL.)的含油量、脂肪酸组成、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成和硫代葡萄糖甙组成等研究结果表明,新疆野生油菜和加拿大野芥的品质性状差异不大,新疆野生油菜与野芥相比,两种野生油菜与甘蓝型低芥酸油菜相比较,虽然某些成分有些差异,但这些性状在目前利用价值不大。
1999(1).
摘要:豫棉16号是由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中熟高产优质抗病棉花新品种,1997年4月通过河南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该品种适合河南省套直播和麦套棉区育苗移栽及地膜覆盖棉田种植。1994~1996年河南省棉花品种区试和生产试验中亩产皮棉79.6kg...
1999(1).
摘要:本文研究了不同类型豇豆种子经高温高湿(40℃,100%RH)老化处理后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电导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短荚豇豆亚种发芽各项指标下降率平均数以及相对电导率上升率平均数均比长荚豇豆亚种的低,因此,短荚豇豆亚种耐贮性比长荚豇豆亚种好。
1999(1).
摘要:L-401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研究员李海涛等科技人员,在1984年用母本自交系83-63-15-9-8和父本自交系“83-26-2-1-8”配制而成的保护地专用番茄杂交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等多种特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荣获1996年度辽宁...
1999(1).
摘要:作者于1997年6月至7月前往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ItalianNationalResearchCouncil简称CNR)下属的巴厘资源研究所(GermplasmInstituteinBari)工作,现将它们的基本情况简要介绍如下:1意大利国家研究...
1999(1).
摘要:A稻6号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农科所育成的中晚熟粳型吨粮水稻新品种。采用(农林6号×矮丰2号)杂交选育的沙矮2号品系作父本与吉粳60杂交,经多年连续定向选择培育成功,1997年9月经新疆阿克苏地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现将其主要特性介绍如下...
1999(1).
摘要:赣早籼42号是江西省赣州地区农科所植保研究室为解决赣南水稻重大病虫害连年成灾而采用双亲多抗源、优质、丰产的赣早籼28号与国际占5号杂交选育而成,是一个抗白背飞虱和稻瘟病及抗旱耐涝的新品种。1997年4月由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为赣早籼4...
1999(1).
摘要:南丰糯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以南丛3为母本,与三五糯杂交,经多代定向选择育成的高产抗病优质的糯稻新品种,1990年早造配制组合,当年晚造即种植F1。1991年早造、晚造、1992年早造种植F2~F4。1992年晚造和1993年早造所内品比试验。19...
1999(1).
摘要:岗优22系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于1989年以自选恢复系CDR22与岗46A组配育成,是一个丰产性突出、抗病性较强、米质较优、再生性能强、适应性广的杂交稻新组合。1995年5月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和贵州省品审,当年省内外种植达1200万亩,199...
1999(1).
摘要:小麦新品种皖麦31由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育成,原名安徽13,亲本组合为:栽培一粒/阿夫乐尔∥77R-1246/3/0723/5/栽培一粒/阿夫乐尔∥NPFP-5442/3/0703/4/郑引761。1991年系选稳定,1997年8月31日通过安徽省农作...
1999(1).
摘要:新陆早6号(原系550)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农科所以85-174品系为母本、美国贝尔斯诺品种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多年系统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铃大、绒长、衣分高、好拾花等诸多特点,很受棉农青睐。1997年示范种植面积130万亩,平均皮棉产量105...
1999(1).
摘要:岩薯5号是福建省龙岩市农科所以高产、中干、抗病品种岩齿红为母本,早熟、红心品系岩94-1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原系号B2-5。1991年在龙岩小洋本所杂交获得种子154粒,1992年春催芽播种,从当年的实生苗品系中选拔培育而成。具有早熟、高产...
1999(1).
摘要:黑龙江省冬季气候寒冷,年平均气温在-5.5~4.1℃,≥10℃的活动积温为1700~2750℃,无霜期110~152天,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限制了很多优良葡萄品种的栽培。无核白鸡心,原名森田尼无核。1983年沈阳农大傅望衡教授从美国引进,栽于家中小园...
1999(1).
摘要:蜀万42系重庆万县市农科所用79-2812为母本、绵阳19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良新品种,1996年4月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突出特点如下:丰产稳产在本所品比试验中,该品种比对照川辐3号增产22.4%,产量居第1位,并比对照早熟5~7天。1...
1999(1).
摘要:豫麦39(豫农8539)是河南农业大学小麦育种研究室于1985年用偃师4号×陕农7959杂交选育成的高产、稳产、优质、抗病、具有广泛适应性的多穗大粒型新品种,1995年经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至今省内外累计推广面积达1000万亩以上,社会效益...
1999(1).
摘要:四川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用抗源川737作母本、岱15作父本杂交,经多代病圃选择,培育出抗黄萎病、抗枯萎病、抗棉铃虫兼中抗红蜘蛛的多抗丰产优质新品种川棉243,1996年4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川棉243既可作为适宜棉区生产上直接应用的优...
1999(1).
摘要:晋芝2号原名汾芝1号,由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系统选育而成,1995年4月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21次会议审定通过,命名为晋芝2号。1选育经过为了填补我省芝麻育种空白,育成我省自己的当家品种,1989年对省内外200余份种质资源材料进行性...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邮编:100081 传真:
电话:010-82105796 E-mail:chinaseedqks@163.com
ICP:京ICP备09069690号-22京ICP备09069690号-2
版权所有:《中国种业》编辑部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