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3).
摘要:冬小麦新品种中梁18赵得礼廖文孝宋建荣(甘肃省天水市农科所,天水741001冬小麦新品种中梁18,系天水市农科所中梁试验站以普通小麦与茸毛偃麦草远缘杂交,经过多年选育培育成功的山旱地冬小麦新品种。1995年3月中国农科院科技文献信息中心查新检索,证明...
1998(3).
摘要:早熟谷子新品种赤谷6号吴宝华姚占廷靳玉荣(内蒙古赤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024031)赤谷6号是内蒙古赤峰市农科所承担国家八五攻关课题期间培育出来的谷子新品种。该品种是1979年以M76208为母本、昭谷一号为父本,经过人工单花去雄杂交,南繁北育历经7...
1998(3).
摘要:抗病高产棉花新品种苏棉12号刘正銮姜维臣苏锦其张惠英(江苏省太仓市棉花原种场,215411)苏棉12号(原名太193)系江苏省太仓市棉花原种场育成,其亲本为(8004×冀合328)F1×9101。1997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
1998(3).
摘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研究所活力和实力——庆祝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所建所20周年娄希祉刘旭陈坚(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81)1978年成立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已走过了20个春秋。在农业部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的领...
1998(3).
摘要:二十春秋成绩卓著——庆祝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所建所20周年方嘉禾(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811978年,随着科学的春风吹遍大地,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诞生了,20年来,在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通过全所科技...
1998(3).
摘要:稻种资源研究现状和发展预测罗利军(中国水稻研究所,杭州310006)水稻种质资源是作物种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切水稻科学研究的物质基础,是人类解决粮食问题的希望所在。半个多世纪以来,稻种资源研究已取得巨大的成就。随着人类社会向21世纪迈进,稻种资...
1998(3).
摘要:针对黄淮麦区推广良种抗源单一化问题,开展了非1B/1R血缘的多抗型种质创新研究。以冬杂1249为母本,用V.P.M×Moisson9、9、1、2、4、28、11作父本(抗源亲本),育成了兼抗条锈、叶锈、白粉病的4个鲁资号多抗型新种质。它们比父本抽穗期提早11~14天,茎秆降低15~40cm,单穗粒数较多,千粒重较高。在目前黄淮麦区育种上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1998(3).
摘要:用高稳系数法分析了1995年黄淮海夏大豆区试的10个参试品种的高产稳产性,并进行了参试品种的平均产量、标准差、变异系数和高稳系数及稳定性参数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只有高稳系数才能综合表示参试品种的高产性与稳产性。
1998(3).
摘要:河东乌麦526(2n=42)属半冬性,颖壳白、籽粒黑、硬质。富含天然黑色素、有机营养和多种微量元素,与白粒小麦晋麦21相比,其蛋白质含量高19.3%,脂肪含量高13.3%,磷含量高33.3%,赖氨酸、苏氨酸含量分别高33.3%和31.6%;与鲁麦14相比,硒含量高112.8%,碘含量高78.3%,铁、锰、钴等含量也分别高33.3%、34.4%和28%,而对人体有害的微量元素铅比鲁麦14低72.2%,氟未检出。1997年5月该品系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田间考察鉴定。
1998(3).
摘要:两个矮秆大穗超高产小麦新种质武芝霞阎俊阎素红(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安阳小麦室,河南安阳455112)94品201为我室培育的高产育种中间材料,组合为运8524∥7901/61153。该品系为半冬性,幼苗半直立,苗壮,叶色深绿,分蘖力较强,株高70cm。株...
1998(3).
摘要:强致矮力优良亲本材料绵阳01821的选育及其利用研究庞启华李生荣余敖(四川省绵阳市农科所,绵阳621002收获前小麦严重倒伏不仅造成收获困难,而且常引起最终籽粒产量降低和加工品质下降。矮秆基因不仅能降低植株高度、增强耐肥抗倒能力、更有效地利用肥料和水...
1998(3).
摘要:本文研究了442M-1、茶淀红、冬68、鲁麦6号、中国春、MY9094等6个耐盐性不同的小麦品种在拔节、抽穗、开花3个生育期进行盐胁迫的生长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上述3个生育阶段中,盐胁迫对小麦产量均构成影响。认为对小麦成株期的耐盐性鉴定评价以拔节期进行胁迫处理更为适宜。
1998(3).
摘要:优质面包小麦新品种郑农33郑农33是我所以8603(豫麦28号)为母本、硬粒小麦W029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河南省1993~1994年度组织的18个全国优质小麦品种比较试验中,郑农33亩产443kg,居第3位,较对照品种1豫麦18号增产16%;较对...
1998(3).
摘要:对12个高粱品种及6个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品种IS-5613的关联度最大,r=0.7244,属最耐瘠品种,6个性状的关联度排序是:千粒重>生育期>穗长>株高>茎粗>穗粒重。
1998(3).
摘要:特种稻香型红米红香1号和红香4号特种稻香型红米品种,具有颇高的营养保健价值,素称米中珍品。由于历史流传下来的此类品种极少,产量极低(一般亩产只有200kg左右),自然在生产上就很难发展。为改良、开发此类品种,我们从80年代初开始,便立“高产、优质、多...
1998(3).
摘要:小豆种质资源抗尾孢菌叶斑病鉴定*魏淑红(黑龙江省农科院育种所,哈尔滨150086小豆尾孢菌叶斑病是我国小豆生产区主要病害之一,尤以河北、山东、北京、天津等省市发病较重。小豆叶斑病菌为变灰尾孢菌(Cercosporacanescens),主要侵害叶片,...
1998(3).
摘要:鉴定了ICG系统中20个花生品种的黑斑病和青枯病的抗性,筛选出3个高抗黑斑病中抗青枯病的花生品种,1个中抗黑斑病高抗青枯病的品种。
1998(3).
摘要:对45℃下贮存6个月的超干玉米和高粱种子及子一代进行了种子活力及生理生化变化分析。结果表明,超干处理对种子活力没有明显的负效应,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还明显高于对照种子。膜系统的完整性亦保持较好。超干处理后,其种子内的脱氢酶维持着较高的水平,而对超干前后及其子一代种子的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超干种子的遗传稳定性保持不变。
1998(3).
摘要:超早熟大豆新品种黑河14号宋学甫(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农科所,黑河164300)大豆品种黑河14号原品系代号黑交89-1116,系黑龙江省农科院黑河农科所采用有性杂交方法育成的超早熟大豆新品种,1996年2月经黑龙江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
1998(3).
摘要:加拿大油用亚麻品种和遗传育种工作动态刘聪莉(烟台师范学院生物系,山东烟台264025)油用亚麻是加拿大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1994年栽培面积1095万亩,亚麻籽产量平均已由1989年的55.6kg/亩,提高到1994年的82.6kg/亩。育种家们致力...
1998(3).
摘要:高产优质小花生新品种鲁花15号长期以来,在国际花生贸易市场上,我国以白沙1016为代表的旭日型小花生受到美国兰娜型、阿根廷改良兰娜型和南非那塔尔型小花生的激烈竞争,我国出口小花生的主要缺点是油酸、亚油酸比值(0/L)偏低,因而不耐贮、货架寿命较短。为...
1998(3).
摘要:高产优质冬小麦新品种京核3号张继新袁振东(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作物所,100081)京核三号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作物所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育种新技术培育成的一个半矮秆、多穗、耐高肥的冬小麦新品种,1997年5月通过北京市品种审定,同年7月被列入北京市“126...
1998(3).
摘要:高产优质抗枯萎病棉花新品种浙棉11号邱新棉(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杭州310021)浙棉11号(原名浙102)系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和浙江省慈溪市棉科所针对浙江省自育常规棉品种中无抗枯萎病品种的实际情况,以江苏9118/浙棉8号组合为基础材料,在慈溪...
1998(3).
摘要:竖叶大穗优良玉米杂交种郑单14王永普张新王振华王义波(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郑州450002郑单14号(原名郑试201)是河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育成的竖叶大穗、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广的黄粒玉米单交种,1996年4月通过河南省审定,命名为“豫玉18...
1998(3).
摘要:玉米自交系53的选育及应用郭淑芬肖玉荣朱秀君(河北省保定市农科所,保定071061玉米自交系53是由河北省群体改良协作组于1986~1989年经过3年的南繁北育,以冀群2CO-2为材料自交选育而成的。该自交系株高160~180cm,穗位50~60cm...
1998(3).
摘要:高产优质多抗高粱杂交种辽杂10号陈悦曹嘉颖(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高粱所,沈阳110161高粱新杂交种辽杂10号是辽宁省农科院高粱所选育,其父母本分别为7050A2×LR9198。1997年由辽宁省品审委审定通过并定名为辽杂10号。1杂交种亲本和杂交种特征...
1998(3).
摘要:优质高产早籼糯新品种越糯1号越糯1号是浙江省绍兴市农科所从早籼稻高产品种嘉育293中经系统选育而成的中熟早籼糯新品种。1994~1995年参加浙江省绍兴市早籼稻区域试验和生产性试验,平均亩产分别为436.2kg、408.6kg和427.5kg,较对照...
1998(3).
摘要: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豫麦34豫麦34是郑州市农科所于1982年以矮丰3号×豫麦2号杂交选育而成,具有高产、优质、抗病、早熟、适应性强等优点。1994年8月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5年3月农业部鉴评为面包用优质小麦新品种,同年10月在全国...
1998(3).
摘要:云南优质荸荠资源勐遮荸荠周国林孔庆东柯卫东(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水生蔬菜室)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水生蔬菜室1994年4月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勐遮乡征集到了当地荸荠品种勐遮荸荠(EleocharistuberosaSchult.cv.mengzhe...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邮编:100081 传真:
电话:010-82105796 E-mail:chinaseedqks@163.com
ICP:京ICP备09069690号-22京ICP备09069690号-2
版权所有:《中国种业》编辑部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