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1).
摘要:中国大豆品种资源十分丰富,已经编目的栽培大豆品种22637份,为了充分利用和研究我国的这些品种资源,对其进行系统的分类十分必要。本文将编入《中国大豆品种资源目录》(包括续编一、续编二)的栽培大豆品种按其来源地所属栽培区、生育日数等性状,将其分为8种类型、480群。
1998(1).
摘要:水稻五抗新种质中育8号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水稻研究所与国际水稻研究所合作开展的水稻穿梭育种研究,利用国际水稻研究所的抗源和病虫害抗性鉴定筛选等先进技术和设备条件,同时结合我国的生态实际,与昆虫、病理学家多方协作,对32000余份杂种世代材料进行追踪...
1998(1).
摘要:1991~1995年,对大巴山及川西南和黔南桂西山区62个县(市)的作物种质资源进行了综合考察,共搜集各类作物种质资源14689份,并入库入圃短期保存。发现了水生薏苡、长圆苎麻两个新分布种、幼果三角形的野生荔枝、微型南瓜、小金瓜等11个新类型和野生山龙眼、荆豆等20余个省(区)内新记录种(变种)。经过形态学、细胞学、品质分析和生化标记鉴定,筛选出一批抗性强、品质优的优良地方品种和珍稀种质材料,还对部分有生产潜力的优异资源进行了开发利用研究。
1998(1).
摘要:水稻低温敏两用系新资源363S是从三系杂交稻威优63F2代分离群体中筛选培育的,具有野败不育胞质。在24℃以下低温诱导表现稳定不育,26℃以上高温诱导可育,这两种温度条件下其花粉育性与小穗育性表现一致;在24~26℃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可染花粉增加,但小穗仍表现败育;短日处理有提高结实率的作用;恢保关系与目前使用的野败类型三系不育系基本一致。该不育基因可能与农垦58S系统的光温敏不育基因不等位。
1998(1).
摘要:本文讨论了热带亚热带种质与温带种质互导的意义和作用,论述了热带亚热带种质和温带种质互导的若干问题及研究利用的前景。
1998(1).
摘要:棉花也可用自交系配制杂交种玉米用自交系制种,这是众所周知的。棉花用自交系制种,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河北省石家庄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完成的“棉花具标记性状自交系的选育及其应用”课题,目前通过了专家鉴定。与会专家对该项研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指出该项研究培育出...
1998(1).
摘要:本文以高粱和向日葵为例介绍转导含目的性状种质总DNA创造农作物新资源的方法。1988年以高粱ICS-12B为受体,以高粱具矮秆及早熟性状的IS7518C和具抗蚜性的BTAM428总DNA为供体进行转导处理,F5得到含有不同目的性状的稳定系23个。1992年以大豆辽豆10号为外源DNA供体,转导处理高粱115等3个恢复系,从F2始选择籽粒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均高于对照(未转导的受体)的个体组成下一代,2个恢复系F4的蛋白质和赖氨酸平均含量都比对照增加,115分别增长7.82%和3.61%,0-30分别增长20.27%和8.34%。1992年以菊芋为供体,将其总DNA导入向日葵保持系7718B中,F2和F3的接种鉴定结果显示Dj253和Dj273两个系对霜霉病(PL2)表现出完全免疫。
1998(1).
摘要:对征集自陕南秦巴山区的25份甜高粱品种研究表明,该区甜高粱生育期长,植株高大、繁茂,生物学产量高,茎秆含糖量高,但籽粒丰产性、食用营养品质和品种抗逆性较差。采用模糊聚类法可将甜高粱分为3种类型。
1998(1).
摘要:利用5×4格子方的20个小麦杂交组合(F1)及相应的亲本,研究了株高、千粒重等6个性状的杂种优势、显性程度、配合力及遗传力,结合本研究结果,重点对蚰包、农林10号衍生物冬协2号和G/230以及矮变一号等几个矮秆亲本及其组合进行了评价。
1998(1).
摘要:棉花棕色纤维性状受不完全显性单基因的控制,它对棉花的农艺、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对衣分、纤维品质的影响较大。要转育高产、优质的棕色纤维棉花品种,选择适当的白色纤维亲本是关键,同时这可能是一个耗时的过程。
1998(1).
摘要:大穗型春小麦新品系8737春小麦新品系8737是酒泉地区农科所用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一个大穗型品系与酒春2号杂交选育出的大穗型品系。8737属春性,幼苗直立,叶色深绿。穗长方形,长芒带黑色,一般穗长13~18cm,小穗数18~24个,中部小穗5...
1998(1).
摘要:根据海拔高度、气候类型及蚕豆农艺性状上的异同性,将地方蚕豆资源分为温暖灌区马牙蚕豆类型,干旱丘陵尕大豆类型,高寒山区仙米豆类型。
1998(1).
摘要:对着卵量差异显著的4个大豆品种采用人工接虫方法,研究其在不同播期条件下对豆秆黑潜蝇产卵抗选性的表现。结果表明:大豆品种对豆秆黑潜蝇产卵抗选性强弱次序,不因播种时期的不同而异,是品种的种质特性之一。
1998(1).
摘要:通过抗旱指数及聚类分析方法,对34个云南甘薯地方品种的抗旱性进行了分析评价,筛选出11个抗旱性较强的地方品种。
1998(1).
摘要:1996年对52份意大利小麦品种进行抗条锈性分小种接种鉴定和田间抗病性及农艺性状观察试验,结果表明成株期表现抗条锈病的有23份,对条锈菌新优势生理小种条中30、31号表现抗病的有37份。结合农艺性状观察和田间抗条锈病、抗白粉病表现,筛选出了普通小麦Pascal等13份抗病性强、农艺性状较好的材料。
1998(1).
摘要:我国21050份栽培大豆蛋白质含量平均为44.31%,栽培大豆蛋白质含量与原产地纬度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6115份野生大豆蛋白质含量平均为45.36%,随纬度变化没有显著差异,两种大豆蛋白质含量与海拔高度均无线性关系。
1998(1).
摘要:本文研究了国外引入的6340份大麦种质资源的6种生态类型、特点、代表品种及其在我国的适应范围;总结了国外优异大麦种质在我国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情况及经验。
1998(1).
摘要:玉米新杂交种豫玉20号豫玉20号(原名豫单15号)是由河南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1990年以自选系S22作母本,外引系478作父本组配而成的竖叶大穗型杂交种。1996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正式命名为豫玉20号。该杂交种高产潜力大,稳...
1998(1).
摘要:通过对国外引进的5份不同花球颜色的花椰菜种质材料进行田间试验和生理生化分析,发现它们在花球颜色、营养成分、3种色素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活性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并对部分材料进行了初步利用研究。
1998(1).
摘要:我国极抗寒李种质资源张静茹陆致成(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辽宁兴城125100)李为蔷微科(Rosaceae)李属(PrunusL.)植物。李果实色泽鲜艳,风味甘美,营养丰富,不仅是人们喜食的鲜果,且可加工成果脯、蜜饯、果酒、果酱、果汁等;同时也是...
1998(1).
摘要:大豆优异种质创新研究简报赵爱莉程砚玺王雪飞(吉林市农业科学院大豆所针对目前大豆育种亲本贫乏、遗传基础狭窄、缺少育种目标要求的优异种质资源,自1978年开始,进行大豆种质资源创新研究。根据不同的创新目标,采取有性基因转移与无性基因转移相结合,或60Co...
1998(1).
摘要:优良玉米种质冀库6号张书申胡志芳景东林(河北省邢台农业科学研究所,邢台054000)冀库6号是河北省玉米群体改良组利用数个美国玉米杂交种组配和复交而成的玉米种质基因库,其遗传基础丰富,是玉米育种优良的种质资源。自1988年发放以来,得到了较广泛的利用...
1998(1).
摘要:早熟优质山楂种质——伏红子*王光全孟庆杰李宗兰王光珍(山东省平邑县农业局,273300)1选育经过1983年在山楂资源调查中,在平邑县张里乡小广泉村发现一早熟、大果山楂优良单株。1984年起进行高接和苗木繁育,并进行了系统的试验观察,研究配套栽培技术...
1998(1).
摘要:黑龙江省美洲南瓜品种资源任吉君(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所,哈尔滨150040)美洲南瓜(CucurbitapepoL.)别名西葫芦,属葫芦科。种下可分珠瓜(var.ovifera)、飞碟瓜(var.patison,碟瓜)、棱角瓜(var.ford...
1998(1).
摘要:纸纤两用红麻新品种86-4赖占钧(江西省麻类科学研究所,宜春市336000)86-4是由江西省麻类科学研究所与鹰潭农校、江西农业大学农学系、江西省农业厅经作局共同协作,利用中熟品种7804作母本、极晚熟品种青皮三号作父本配组杂交,青皮三号采取短光照连...
1998(1).
摘要:高产优质多抗水稻新品种辽粳326王德生(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沈阳市110161)辽粳326(原代号为83-326)是由辽宁省农科院稻作研究所李玉福、祁亢等人采取多元亲本复合杂交的方法,精心选育成功的高产、优质、多抗和适应性强的水稻新品种,其系谱为C26...
1998(1).
摘要:抗旱小麦新品种豫麦38豫麦38(原名洛阳83-714),由洛阳市郊区农科所与洛阳农科所合作育成。1995年9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5年10月获第二届中国杨陵农业科技博览会金奖。该品种抗旱高产,适应性广,品质优良。1抗旱高产1992~1...
1998(1).
摘要:冬小麦新品种鲁麦23鲁麦23是胜利油田小麦育种家孙永年以鲁麦8号作母本、高赖小麦为父本杂交,于1991年育成。1996年4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该品种冬性,耐寒抗冻性强,越冬安全。幼苗匍匐。分蘖力中上,但地力不足时成穗率低。株高...
1998(1).
摘要:高产小麦新品种晋麦49号晋麦49号(原名临汾118)系山西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于1993年用临汾41036作母本、陕76/22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用系谱法定向选育,1988年育成出圃。1991~1993年参加山西省南部麦区区试和生产试验,1996年4月...
1998(1).
摘要:小麦新品种温麦10号温麦10号是浙江省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兴麦1号/偃大72-629//兴麦1号选育而成,经浙江省两年区试和生产试验结果,表现突出。于1997年5月通过浙江省作物品审会审定,目前省内年种植约4万亩。其主要特点如下:1高产稳产温麦10...
1998(1).
摘要:高产稳产高蛋白花生新品种豫花九号豫花九号(原名濮花10号)系河南省濮阳农业科学研究所用濮阳513(交)做母本、豫花二号做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优质、早熟、多抗的大果型出口花生新品种。1997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
1998(1).
摘要:特大甜椒巨早85-1巨早85-1是由辽宁省建平县向阳蔬菜科学研究所选育成功的果型特大、果肉肥厚、品质优良、抗病性强、熟期较早的甜椒新品种。1996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年又获朝阳市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星火计划实施10周年暨“八五...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邮编:100081 传真:
电话:010-82105796 E-mail:chinaseedqks@163.com
ICP:京ICP备09069690号-22京ICP备09069690号-2
版权所有:《中国种业》编辑部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