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3).
摘要:抗逆丰产节水冬小麦新品系沧6001沧6001是沧州市农科院小麦育种课题组利用丰产型材料临汾6154为母本、冀麦32为父本有性杂交,并经水、旱、盐碱3种不同生态条件交替选育而成。该品系突出特点是抗旱、耐盐、丰产、稳产。克服了盐碱地主栽品种冀麦32秆高易...
1997(3).
摘要:植物遗传多样性原地保存国际研讨会简况InternationalSymposiumonIn-situConservationofPlantGeneticDiversity于1996年11月4~8日在土耳其安塔利亚召开。这是由全球环境基金组织(GEF——...
1997(3).
摘要:利用等电聚焦电泳技术,以小麦品种中国春为对照,对赖草属内5个物种的15份材料进行了Sod-1、β-Amy-1和α-Amy-2等3个生化遗传标记的分析。结果表明,不仅种间、种内产地间而且产地内材料间均存在遗传多样性;这3个生化标记电泳图谱上的差异,可作为5个物种间、种内产地间和产地内材料间等各个层次上相互区分,并在CS背景下识别其相应染色体部分同源群的生化遗化标记
1997(3).
摘要:报道了西藏野生二棱大麦新变种47个,描述了其形态特征,分析了变种特点
1997(3).
摘要:介绍了中国特产紫菜薹的分布、主要农艺性状分类和代表性品种,将紫菜薹种质资源分为湖南品种群、四川品种群和湖北品种群,认为紫菜薹种质资源有长沙、武汉、成都三个原产中心
1997(3).
摘要:研究结果表明,大麦矮秆种质“裸大麦”的矮秆、短穗、多棱、裸粒和极密穗等性状各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而其齿芒性状则由1对显性基因决定。其矮秆基因与uz基因等位,位于3HL上,并与穗长和穗密度基因存在遗传连锁,交换值分别为15.7%和13.7%。
1997(3).
摘要:对8个综合种的双列杂交分析表明,各杂交组合在各性状上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其中,单穗粒重和单穗重受加性和非加性两种遗传效应的共同作用,穗行数、行粒数以非加性效应为主,穗长和百粒重则以加性效应为主。8个综合种的单穗产量及其组成因子的GCA差异显著。BS16(CB)C4的单穗粒重GCA最低,LBM、WLS的GCA较高。通过对各杂交组合的单穗粒重及其SCA分析,对湖北省综合种的利用途径进行了讨论
1997(3).
摘要:黑龙江省野生浆果类果树资源丰富,类型多,分布广。现已基本查明有33种分属7科10属,多数种果实可鲜食或适于加工,有些种质资源除直接利用外,还是有价值的抗寒育种材料。对主要种的生物学特性、分布及用途进行简要叙述,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这些浆果资源提供资料
1997(3).
摘要:通过对国内外小麦早熟品种在云南利用情况及云南省育成品种的系谱分析表明:(1)在过去近30年中,云南省小麦育种的中心亲本为Mentana、Funo、Mexipak65、Mexipak66、NP798及Chapingo等5个品种。(2)由于中心亲本的时间性,80年代初期云南的中心亲本仅有Mexipak65、Chapingo、Mexipak66等3个品种。(3)尽快发掘新的育种中心亲本是云南小麦生产及育种上新台阶的关键
1997(3).
摘要:异质高粱雄性不育国内研究与应用综述刘自华贺际春张东远(河北省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唐山063001)收稿日期:1996-05-021高粱雄性不育国外研究简单回顾粒用高粱雄性不育系的成功研制和应用,使高粱杂种优势利用成为现实,大大提高了全世界的高粱产量...
1997(3).
摘要:巴西陆稻品种IAPAR9试种表现良好巴西陆稻品种IAPAR9是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期间巴西政府送给李鹏总理的一批农作物良种之一。中国农科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按照李鹏总理信中的指示精神,安排了对这批品种的试种观察。经4年试种,IAPAR9在北...
1997(3).
摘要:为了更好地完成“九五”作物种质资源攻关项目,就作物优良种质的概念、综合评价的性状、标准及实施,种质改良和创新,遗传分析的性状和内容等问题提出看法
1997(3).
摘要:遗传标记是遗传物质的特殊的易于识别的表现形式,它包括形态标记、细胞学标记、生化标记和分子标记。遗传图谱构建是遗传标记最主要的用途之一,但是由于高等动植物基因组的高度复杂性和有性世代太长以及遗传标记有限,在分子标记应用以前始终进展缓慢。目前各主要作物的RFLP遗传图谱构建已基本完成,并揭示出禾本科植物基因组的保守性,发现了禾本科不同作物的部分同源关系。相对而言,小麦族的RFLP遗传图谱构建进展较慢,但1989年英、美、澳科学家联合倡导并制定小麦族RFLP作图计划以来,至今已取得很大进展
1997(3).
摘要:1011份大豆品种资源对根腐病抗性鉴定结果,在自然条件下初筛鉴定病情指数在20%以下的有151份,占14.94%;对151份进一步进行人工接种鉴定,病情指数在15%以下的抗病材料29份,占19.21%
1997(3).
摘要:5个澳洲野生棉种的种仁不含游离棉酚,蛋白质含量为35.41%~39.80%,脂肪含量为31.78%~37.01%,氨基酸组成合理,总量为30.80%~33.22%。5个澳洲野生棉种在棉子蛋白质开发利用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以提高种子蛋白质含量或某种必需氨基酸含量为目的的棉花种子品质育种中无特殊利用价值
1997(3).
摘要:国际植物遗传资源研究动态张宗文周明德(IPGRI东亚办事处,北京100081)1前言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需要。植物遗传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粮食和农业用植物遗传资源又是保障粮食供给和农业持续发展的基础。自本世纪初以来,植物遗传...
1997(3).
摘要:乌克兰甜荞突变体简介1993年我院荞麦科技交流团访问乌克兰时,从卡缅涅茨—波多尔斯克农学院引进8份甜荞突变体。1994年在太原试验,7月18日播种,生育期间观察其物候期,收获后对其经济性状进行室内考种,得以下结果:K0125早熟,生育期69天,植株低...
1997(3).
摘要:引进的北美大麦品种在黑龙江春播,多棱大麦表现为熟期适宜,产量高,酿造品质好,抗倒伏,较抗根腐病、条纹病,适应性强,是生产上的主栽品种。二棱大麦表现品质好,分蘖力强,丰产性好,但熟期偏晚,秆软,叶部病害重,多作为杂交育种中的亲本。利用北美大麦品种进行杂交选育的新品种也不断出现。分析探讨了引种成功原因及今后利用途径
1997(3).
摘要:引入蔬菜新种香艳茄简介杜武峰(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100081)香艳茄(SolanummuricatumAit.)又名香瓜茄、香艳梨、香瓜梨、人参果、仙果等。为茄科茄属中的一个种,它不是葫芦科某属的一种瓜,也不是蔷薇科梨属中的一种梨。有...
1997(3).
摘要:新引美国烤烟品种简介许美玲卢秀萍(中国烟草育种研究南方中心,云南省烟草科学研究所,玉溪653100)云南省烟草科学研究所1992~1996年引进美国烤烟新品种18个,并对其进行了检疫、温室隔离种植和大田观察鉴定。RG8和RG22在1994~1995年...
1997(3).
摘要:高产稳产抗病棉花新品种冀资123棉花新品种冀资123是河北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利用陆地棉、亚洲棉(中棉)及野生棉,采用染色体加倍新技术进行3个棉属种间杂交、回交、复交并结合海南加代,经过多年连续定向选择于1991年培育而成的。其组合为[冀棉8号×(40...
1997(3).
摘要:第五届国际小麦会议梗概佟大香(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81)第五届国际小麦会议(5thInternationalWheatConference)于1996年6月10~14日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隆重召开。350多名代表来自59个国家...
1997(3).
摘要:安徽省石榴优良品种资源徐凯钟家煌杨军(安徽农业大学园艺系,合肥230036)安徽省是我国石榴主产区之一,种质资源极为丰富。据古籍记载,早在唐代就开始种植,迄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到了明代,已经相当兴盛。尤其怀远、濉溪两县出产的石榴,品质优异,久负盛名,明...
1997(3).
摘要:大麦高蛋白优异种质淮安三月黄孙立军吕耀昌张万霞张京(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81)表1淮安三月黄和Hiproly蛋白质含量的比较(%)品种年份北京济南杭州哈尔滨西宁平均方差标准差淮安三月黄199220.7019.3717.88...
1997(3).
摘要:棉花抗黄萎病新种质陕3337与陕2059景忆莲校百才刘耀斌范万发(陕西省棉花研究所陕西三原713800)收稿日期:1996-07-15近年来,棉花黄萎病在我国产棉区迅速扩展蔓延,病情日趋严重,因此,急需培育和发掘抗棉黄萎病种质资源,为棉花抗病育种和与...
1997(3).
摘要:寒地粳稻优质资源龙选948龙选948是黑龙江省水稻研究所于1987年以松前/雄基9号的F5为母本,以N193-2为父本杂交,1988年接种其F1花药,经花药离体培养选育成的早熟、优质、抗病水稻花培新品系。龙选948的特征特性如下:早熟龙选948为寒地...
1997(3).
摘要:优质面包小麦品种高优503优质面包小麦品种高优503是中国科学院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和西北植物研究所通过远缘杂交,染色体工程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选育而成的。高优503的主要特点如下:高产高优503属于半冬性,苗壮,分蘖力强,单位面积穗数多,穗子大,...
1997(3).
摘要:小麦新品种龙麦19的选育及特性龙麦19具有丰产稳产、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株型结构好等优点,在黑龙江省及内蒙东四盟地区播种面积已逾600万亩。利用其产量潜力、广泛的适应性及优异的株型结构,现已培育出一批新品系。1选育过程1975年以多亲本所创造和培育出...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邮编:100081 传真:
电话:010-82105796 E-mail:chinaseedqks@163.com
ICP:京ICP备09069690号-22京ICP备09069690号-2
版权所有:《中国种业》编辑部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