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1).
摘要:我国在作物种质资源利用上取得一批新成果方嘉禾(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所北京100081)通过“七五”和“八五”科技攻关,我国已对30余万份纳入国家种质库和国家种质圃的作物种质的主要农艺性状以及部分种质的品质,抗性进行了初步鉴定评价,并且鉴定评选出...
1995(1).
摘要:中国大豆种质创新的内容与方法常汝镇,孙建英,陈一舞(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所,北京100081)大豆在数千年的栽培过程中,经过劳动者不断选择和创造,形成了多种多样各具特色的大豆种质资源,即农家品种,这是极其宝贵的财富,在大豆生产、育种和其它研究方...
1995(1).
摘要:“八五”前四年作物品种资源获奖成果汪小香(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81)经过“七五”和“八五”科技攻关,我国作物品种资源的研究逐步深入并取得了较大进展,许多项目已获得了国家或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据不完全统计,1991~1994年...
1995(1).
摘要:从秦巴山区搜集到100多份桑资源,分属华桑、蒙桑、鬼桑、鸡桑、鲁桑、山桑,白桑等7个桑种,发掘出一批对科研和生产都有重要价值的珍稀资源,还发现了一个养蚕早熟、丰产、优质的特殊生态小区。
1995(1).
摘要:汉中地区的萝卜品种资源杜武峰(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100081)1992年,笔者赴陕西汉中地区考察蔬菜种质资源,自川、甘、陕交界的宁强县沿汉水往东,经勉县、汉中市、南郑县、城固县,发现萝卜可周年供市,尤以红皮品种为多。沿汉水再往东,经洋...
1995(1).
摘要:十二个新选玉米突变系的性状鉴定简报周柱华,王增贵,张凤云(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济南250100)1989~1991年,对本单位用60Co-γ射线照射后选育而成的12个玉米突变系进行了统一的田间观察。每年每个玉米突变系春播种植2~6行...
1995(1).
摘要:甘蓝型矮秆油菜“矮源1号”鉴定研究初报浦惠明,戚存扣,傅寿仲(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所,南京210014)矮源1号是江苏省农科院经作所1990年从澳大利亚太平洋种子公司引进的一个甘蓝型矮秆油菜,国外原名Dwarf,现定名为矮源1号。经几年观察,矮源...
1995(1).
摘要:应用0.8%EMS处理冀豆1号及冀豆6号大豆湿种子,从M_2代起,累代选择籽粒蛋白质或脂肪含量高的变异株,选出高蛋白突变系3个,高脂肪突变系2个。
1995(1).
摘要:1992~1993年度,对235份春小麦、黑麦、小黑麦材料进行了抗壳针孢叶枯病(Septoriatritici)和燕麦壳针孢菌小麦专化型(Septoriaavenaef.sp.triticea)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仅有为数不多的高抗品种,品种间抗性存在明显差异。
1995(1).
摘要:采用国际通用的抗虫性评价方法,用华南4种主要水稻害虫对151份阔叶野生稻O.latifolia作抗性评价,取6个不同类型的材料进行对两种飞虱的抗性机制分析。结果认为:阔叶野生稻对褐稻虱NilaparvataLugens高抗,优于抗性对照品种IR36,抗性机制主要是非嗜食性;对白背飞虱中抗;对三化螟和稻瘿蚊则高感。
1995(1).
摘要:西藏小麦种质资源抗病性鉴定简报李卫民,姚技强,盛宝钦(西北农业大学植保系)(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小麦白粉病在我国华北地区近年来严重流行,但目前的生产品种大都不抗病,即使抗病品种,抗源也比较单一。为了寻找新的抗源,作者于1990年利用多个小麦白粉菌小...
1995(1).
摘要:蓝黑粒小麦种质92-1我校用当地黑麦作母本、陕麦8007作父本杂交,于1990年选出蓝黑籽粒单株后现初步选出一个遗传性稳定的株系92-1。该株系株高90厘米,无芒,冬性,分蘖力强,植株叶片窄短,上挺。颖壳白色,穗长方形,小穗排列紧密,穗粒数最多达78...
1995(1).
摘要:通过对320份水稻品种开花期的抗热性鉴定,初步获得一批具有较高抗热性的品种,并讨论了水稻品种抗热性鉴定的方法。
1995(1).
摘要:河北省在7年期间,于5个地点进行的多抗性鉴定,共筛选出耐盐小麦品种资源397份,抗旱资源56份,抗寒材料228份,对条、叶锈均免疫的材料299份,对白粉病抗或轻感的材料66份。
1995(1).
摘要:世界作物种质资源及其收存研究概况佟大香(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81)一、世界上的植物资源生物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诸多资源中十分重要的一种。就植物而言,全世界约有25~30万种。其中1~5万种可以食用,约有5000种被作为...
1995(1).
摘要:河南省香米黑米新品种王景晨,梁本国,栾静(河南省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信阳464000)(郑州市中原区农委)一、香米新品种(一)香宝系列新品种由河南省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特种稻育种室杂交育成。1993年在“全国重点著名高校暨河南省高校科技成果博览会”...
1995(1).
摘要:高蛋白抗旱小麦种质银春3号银春3号是甘肃省白银市农科所于1982年用抗旱农家品种和尚头与辽春3号、硬粒小麦吉尔吉奥447作亲本,经有性复合杂交选育而成。银春3号株高105~113厘米,株型紧凑,茎秆细,富弹性,抗倒伏。分蘖成穗3~5个,白穗无芒,穗长...
1995(1).
摘要:香型优质稻湘晚籼5号湘晚籼5号是湖南省水稻研究所用香稻80-66作母本,矮黑粘作父本杂交育成的一个香型优质晚釉稻品种。1994年1月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通过审定,命名为湘晚籼5号,商品米名郁金香米。湘晚籼5号(原编号91-1720,又称丰香丝苗...
1995(1).
摘要:一个具有两种标记性状的棉花自交系棉花是常异花授粉作物,遗传背景复杂,不易纯合。为进一步提高棉花杂种优势的效应,选育基因型纯合程度高的亲本并加以指示性状的利用是一条有效途径。我们通过回交转育、自交纯合的方法,选育出了具有、gl2gl3两种基因标记性状的...
1995(1).
摘要:小麦优异亲本─冀麦30目前正在大面积推广的冀麦30是一个很好的改良品种,也是一个很有潜力的优异亲本。冀麦30(78-3147/石4414)属半冬性多穗型中早熟品种。幼苗半匍匐。分蘖力较强,生长势强,发育快,成穗率高。品种可塑性大。秆高80~85厘米,...
1995(1).
摘要:小麦矮秆突变体─系467小麦矮秆特异资源系467是晋麦21(宝丰7228)的突变系,据笔者几年观察,植株没有出现大的变异。其最大特点是茎秆矮且粗壮,旗叶宽大,用它培育矮秆大穗抗倒伏的高产小麦良种具有可能性。系467植株呈杯状结构,株高45cm左右,茎...
1995(1).
摘要:优质小麦新品种豫麦28豫麦28系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以普8131系统选育而成,1993年经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豫麦28为春性,白粒(普8131为红粒),千粒重40克以上,晚播早熟,秆韧抗倒,比较抗病,落黄极佳。经河南省农科院实验中心、郑州...
1995(1).
摘要:珍稀板栗种质双结板栗大巴山区作物种质资源考察中,在陕西、四川、甘肃三省交界的镇巴县赤南乡玫坡村,发现一些奇怪的板栗(CastaneamollisimaBlume)树,树龄近30年,仍生长旺盛、枝繁叶茂,每年开两次花,结两次果,果实具有较好的经济价值,...
1995(1).
摘要:小麦新品种毕麦10号、11号毕麦10号和毕麦11号都是贵州省毕节地区农科所育成,1988~1992年通过毕节地区小麦良种区试和生产试验,1993年经贵州省毕节地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毕麦10号(原名毕85-7)是用高加索为母本、71-442...
1995(1).
摘要:棉花新品系石远321石远321是石家庄市农科院与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合作,采用陆地棉、海岛棉、瑟伯氏棉种间杂交、幼胚离体培养、试管内染色体加倍等高新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历经20多个世代育成的高产、优质、抗病新品系,其组合为:{86-1×[(吉扎45...
1995(1).
摘要:早熟矮秆密荚高产夏大豆新品种沧8110-251沧8110-251系沧州市农林科学院以B99为母本、齐黄21号为父本杂交育成。1992年经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预审通过。1988年品系鉴定亩产164千克,比对照种冀豆5号增产9.1%,居第一位。19...
1995(1).
摘要:高产优质夏大豆新品种鲁豆9号一、品种来源鲁豆9号是菏泽地区农科所大豆研究室于1983年以菏7528(菏6828×威莱姆斯)为母本,菏7405(跃进4号×梁山大黄豆)为父本杂交,并用60Co-γ射线照射其F1代种子,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1993年5月通...
1995(1).
摘要:特用夏谷新品种粘谷1号“粘谷1号”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从山东粘谷中系选而成。1992年在宁晋县北近试验,亩产457千克,比高39(400千克)增产14.3%。1993年所内产比试验,亩产353.6千克,比青丰谷(308千克)增产14.8%,比...
1995(1).
摘要:出口用鸟饲谷冀特4号鸟饲谷冀特4号原名高39,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用小黄谷作母本日本60日作父本杂交育成。1994年3月由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1991~1993年生产示范,连年获500千克左右的高产记录。如1991年南宫市路庄...
1995(1).
摘要:高产优质抗病甘薯新品种鲁薯8号鲁薯8号是山东省泰安市农科所以高产、高抗根腐病品种徐薯18为母本,高产优质高抗茎线虫病品种群力2号为父本杂交育成,原代号872062。1994年4月经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一、产量表现鲁薯8号具有双亲高产的特点...
1995(1).
摘要:丝瓜雌雄同序现象的发现潘新法(江苏省苏州蚕桑专科学校生物系苏州215151)笔者于1993年在常规条件下种植6株丝瓜(LuffacylindricaRoem),发现其中一株从第23真叶叶腋起,其雄性总状花序上伴有雌花,即雌雄花着生在同一总状花序上──...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邮编:100081 传真:
电话:010-82105796 E-mail:chinaseedqks@163.com
ICP:京ICP备09069690号-22京ICP备09069690号-2
版权所有:《中国种业》编辑部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