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2).
摘要:作者从考察收集的2000多份西藏小麦资源中,筛选出代表品种48个,于1988~1990年在全国各主要麦区设点联合鉴定。结果表明:西藏小麦品种比较适应海拔较高、生态条件近似西藏的西北春麦区,不少品种有直接利用前景;在沿海平原及云贵高原冬麦区普遍表现晚熟、秆高,难以直接利用;有一些品种对日长反应迟钝,在南北各地均能正常成熟。
1994(2).
摘要: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了355份甘薯品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明确了甘薯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表现,结合品种表现分析,初步建立甘薯品种资源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档案。
1994(2).
摘要:鉴定了67份山东省高粱地方品种对A_2细胞质不育系的育性反应,筛选出一批保持类型品种,并发现山东高粱地方品种中A_2不育系的保持品种多于A_1不育系的保持品种。
1994(2).
摘要:以寒地8个优良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模式的配合力分析方法,对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及初步评价,研究表明,9030-130、边90-138、边90-131是综合表现较好的自交材料,可在育种中利用。杂交组合边90一131×边90-40和辐18-2×边90-396的行粒数、百粒重等性状表现突出,可进一步组织试验,确定应用价值。
1994(2).
摘要:通过对我所棉花种质资源圃中一些混杂品种(系)或材料的单株种植、分离纯化,提供了对性状遗传或应用研究具有一定意义的新种质材料。同时,分析了海陆杂种、多基因突变和具有杂结合性状的杂种的分离特点。
1994(2).
摘要:用7个水稻品系分别与籼、粳测验品种测交,配组合60个。结果表明:“11509”与籼型测验品种的杂种F_1结实率均值为77.0%,与粳型测验品种的杂种F_1结实率均值为74.6%,其结实率不受品种的影响,具有广谱广亲和性。
1994(2).
摘要:红萍资源的征集与保存陆培基,徐国忠,林永辉(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红萍研究中心,福州350013)红萍(学名满江红)是萍藻共生的水生蕨类植物,属槐叶萍自满江红科。在我国,利用红萍作为肥料、饲料、饵料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红萍资源的征集与分布我们自70年代后期开...
1994(2).
摘要:分析了城特232与其抗源品种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系W_1、P_1和T_1的抗性基因及其等位关系。结果表明:城特232对3个菌系的抗性受2对重复显性基因控制,等位性测定表明其中的1对基因来自农垦58,与Xa-3等位。而Tetep的抗性基因未导入到城特232中去。城特232对白叶枯病的抗性强,抗谱广,在抗病育种中可作为抗源亲本加以利用.
1994(2).
摘要:1985~1990年对46份向日葵品种(系)进行了菌核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发病率间有显著差异,筛选出较抗病的辽杂二号、大黑葵、8311、2304等材料;食用型和油用型发病程度没有本质差异;抗倒伏的、早熟的、植株较矮的品种发病率较低。
1994(2).
摘要:1990~1992年间,应用喷枪、摩擦和蚜虫接种,对从国际马铃薯中心引入的108份杂交组合的实生种子,进行了抗病毒鉴定筛选。评价出一批对马铃薯Y病毒抗性较强的组合如:388985(19.4%),389360(19.9%)和较抗马铃薯卷叶病毒的组合如388985、390194等。结合对病毒的抗性和经济性状选出7份株系,这些材料可以作为抗病毒育种资源利用。
1994(2).
摘要:野生稻对两病抗性鉴定简报庞汉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81)1991年对我所收集、保存的国内外各种野生稻资源进行抗白叶枯病、稻瘟病及农艺性状的鉴定,试图筛选出一批抗病性强、优质的野生种质资源,供育种、生物工程等单位利用。材料与...
1994(2).
摘要:本文提出了在我国开展作物耐酸铝性鉴定研究的必要性,综述了目前国内外耐酸铝性鉴定研究概况和鉴定方法及指标,对在我国进行这项工作的总体设想进行了讨论。
1994(2).
摘要:42份来源于神农架及三峡地区的菠菜品种的还原型维生素C,粗蛋白质和草酸含量范围(占鲜重)分别为4.8~29.4mg/100g:2.10~5.93%:0.64~1.48%。与全国普遍栽培的4个品种比较,维生素C含量高的有5个品种;粗蛋白质含量高的品种11个;草酸含量低的品种有7个。通过系统聚类,划为8个类群,第6、4、5、3类在不同方面和不同程度上表现出各自的优势。第8、7、1、2类的品质不甚理想。
1994(2).
摘要:本文以ISTA醇溶蛋白标准电泳程序为基础,在吸收其简便、快速的优点同时,着重对其分辨率低、应用范围小的缺点进行改良。主要通过改变凝胶组成及关键操作步骤,建立了一套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简便快速且适用于我国仪器和试剂的电泳程序。并论述了该方法的应用领域。
1994(2).
摘要:日本的作物引种及其战略舒世珍,陈叔平(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所,北京100081)日本列岛南北长,四季变化大,气候多种多样。但由于远离作物起源中心,原产植物极少。固有的作物仅有蜂斗菜、分葱、鸭儿芹、天香百合、卷丹、水芹、蕨菜、山药等以及柿子、日本...
1994(2).
摘要:江苏淮北地区自50年代初先后从30多个国家引进1500多个小麦品种。除少数几个直接利用外,间接利用有显著成效的计10多个。共育成含早洋麦、早熟1号、欧柔、阿夫、S.t.2764/525、叶考拉、U.P.301、山前麦、高加索、牛朱特等血统的品种35个,占同期育成推广品种的95%以上。对丰富育种遗传基础、促进良种更新换代和大幅度提高小麦产量起了重要作用。
1994(2).
摘要:意大利小麦品种在河南的鉴定与评价初报赵淑章,李合智,李从军,芦巧玲(河南省农科院小麦所,郑州450002)我所1990年从意大利和吉林农科院大豆所庄炳昌处分别引进意大利小麦品种134份和52份。当年我们根据种子多少在郑州采用不同方式播种,并于1991...
1994(2).
摘要:甘薯种质资源的大田种植保存均面临着严重的病毒感染,由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成无病毒苗并进行试管保存,是当前较可行和安全的保存方法。但试管保存苗的遗传稳定性丞需系统探讨,以完善现有保存体系。针对已出现的问题,本文也提出了一些建议。
1994(2).
摘要:国家种质库保存的花生种质资源姬印莉,陈贞(中国农业科学院品种资源研究所,北京00081)花生是我国四大油料作物之一。据初步统计我国共有花生种质资源5300多份,其中包括农家品种、新培育的优良品种、国外引进材料以及野生种等。1987年起花生种质资源陆续...
1994(2).
摘要:野生大豆吸水研究简报李福山,刘凤琴(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所,北京100081)为了摸清种子吸水膨胀与籽粒性状的关系,我们选用当年收获的种子作试验材料,在室温条件下,用自来水进行吸水膨胀试验。分为划破种皮与不划破种皮2种处理,分别在吸水5小时,1...
1994(2).
摘要:柑桔新种质资源单胚温柚一号邓崇岭,唐艳,梁家禧(广西柑桔研究所,桂林541004)单胚型柑桔品种是柑桔有性杂交重要的育种材料,以单胚型品种为母本材料,可大大提高柑桔有性杂交育种效率,缩短育种时间。温柚一号是我们发现的一个单胚类型,目前其母树和后代已结...
1994(2).
摘要:广适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系烟886059烟886059小麦新品系是烟台农科所于1982年用鲁麦13号(烟中144)做母本,宝丰7228做父本,采用有性杂交,系谱法选择,1988年选育而成的一个适应性广、耐寒、抗病、抗倒、落黄好、品质好的高产小麦新品系。1...
1994(2).
摘要:甘肃省三个优良果树品种哈思梨为冬果梨优良品系之一。原产甘肃省靖远县石门乡哈思堡及小口一带,其它地区也有零星栽培。树势、树姿、叶片均与冬果梨相似,唯果实近圆-扁圆形,纵径6.6cm,横径6.3cm,单果重167.5g。果皮黄色,阳面略有红晕,皮薄细,有...
1994(2).
摘要:珍贵大粒小麦种质汉大87-1在小麦育种中,提高千粒重是重要的增产因素之一。所育成的汉大87-1千粒重高、遗传传递力强,而且对T型不育系有一定的恢复力,其余本为珍83-6/85621。珍83-6是金78-1/金沙江3号选育而成。其中父、母本均有硬粒小麦...
1994(2).
摘要:优良大豆亲本58-16158-161系江苏农科院经作所从江苏省地方品种滨海大白花中系统选育而成。1964年江苏省大豆区试会议审查,确定推广。该品种是适合淮北地区种植的夏大豆中熟品种。在淮南地区也能种植,同时在安徽的阜阳、滁州、安庆等地区,在河南、山东...
1994(2).
摘要:5个冬小麦多抗新品系北京市农科院作物所太谷核不育小麦育种组在培育小麦新品种的过程中,把一些特异性状材料,请中国农科院植保所进行了抗病鉴定,现在介绍几个矮杆、大粒多抗新品系,提供全国的育种单位利用。新折5号(原代号F50333-1)其组合为双10/22...
1994(2).
摘要:棉花双抗新品系86-6号抗黄萎病、兼抗枯萎病棉花新品系86-6号(原编号88031)是中国农科院植保所与河南新乡县小冀镇王屯科技组合作,1985年以中12为母本,以86-4号为父本杂交,在枯、黄萎混生病圃经多年连续选择育成的,为“八五”攻关科技新成果...
1994(2).
摘要:高产优质夏大豆鲁豆9号鲁豆9号(原名菏88-24),是菏泽地区农科所根据黄淮海区麦豆两熟的轮作制度,自1983年,以菏7528(6828×威莱姆斯)为母本,菏7405(跃进4号×梁山大黄豆)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并用60Co照射凡代种子(剂量为1.8万...
1994(2).
摘要:优良抗病烤烟种质资源TI245TI245是美国的烤烟品种,1977年从山东转引进本所。该品种苗期69~72天,移栽至现蕾33~44天,移栽至中心花开41~45天,全生育期163~178天。株高120~131厘米,有效叶数14.3~15.3片,茎围6....
1994(2).
摘要:介绍两个泰国水稻良种泰国香粳系安徽省农科院1990年从广东引入。经三年多点次试种示范,一般亩产450~500千克。米质优良,香味浓郁纯正,米饭软硬可口是其显著特点。该品种全生育期140天左右,株高100厘米,叶片上冲而直立,色浓绿。茎秆坚挺,耐肥抗倒...
1994(2).
摘要:优质多抗新品种余水糯余水糯是湖南省水稻所育种室用水源290和余赤231-8杂交选育而成的一个优质多抗高产中、晚稻两用型糯稻新品种。1992年列为湖南优质米重点开发品种,1993年元月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该品种株高96.6厘米,株型松散...
1994(2).
摘要:粮秆兼用甜高粱杂交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有成3个甜高粱杂交种,它们的特点是粮秆兼用,除产籽粒外.由于茎秆多汁高糖,特别适丁综合利用。于籽粒成熟后将茎秆粉碎青贮是奶牛的好饲料,或将茎秆粉碎后进行乙醇发酵酿制白酒、酒精,或将茎秆压榨,用榨汁制...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邮编:100081 传真:
电话:010-82105796 E-mail:chinaseedqks@163.com
ICP:京ICP备09069690号-22京ICP备09069690号-2
版权所有:《中国种业》编辑部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