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2).
摘要:建立核心样品是当前国际上正在兴起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目的是企图以最少的重复而包含一个种及其野生种的遗传多样性。据IBPGR调查,全球已有20多个核心样品研究项目,涉及谷类、豆类、牧草、果树、蔬菜等作物,它们的研究途径和方法各不相同。本文介绍已正式报道的野生大豆、秋葵、小麦及稻等项目做法,还讨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
1993(2).
摘要:AS137是由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选育,出苗后6周的植株能耐受田间实用除草剂量的草甘膦(有效成份1.5kg/hm~2,在沈阳和上海田间株数除草率91%左右)。AS137是用辽豆3号大豆经辐射诱变和
1993(2).
摘要:根据黄淮海地区2882份夏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品质和抗病鉴定结果,此地区大豆的生育期多在115天以内,生育习性以直立和半直立为主,结荚习性以有限占多数,其白花和灰茸毛类型略多于紫花和棕色茸毛。品质较好。抗病性较弱,但已鉴定出少数品种抗大豆花叶病毒和大豆孢囊线虫病。
1993(2).
摘要:特青2号是一个超高产水稻品种,其育种设计思想、选种目标,亲本选配、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等方面都比较先进且富有创造性。特青2号已在南方稻区大面积推广并被广泛用作常规育种和配制杂交强优组合的亲本。
1993(2).
摘要:1987~1989年对原产贵州省的180份苎麻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进行形态,农艺性状、纤维品质及抗花叶病性鉴定,根据试验结果,选出一些可供苎麻育种和科研利用的优良种质资源。
1993(2).
摘要:把外源DNA及其他遗传物质导入棉花受精卵的分子育种技术,已开始在棉花上研究应用。我们通过单交、三交的方法,培育出具有红叶、超鸡脚叶、窄卷苞叶、无色素腺体4种标记遗传性状的棉花新品系Y1-4。用Y1-4作为导入外源DNA的受体,为棉花
1993(2).
摘要:为适应大豆育种研究工作的需要,鉴于标准的开氏消煮-蒸馏法操作较繁,故引用甲醛法测定蛋白质中的氮。经过几年试验改进,建立了大豆粗蛋白质快速开氏消煮-甲醛滴定法。1.方法称取烘干大豆粉0.1000~
1993(2).
摘要:平凉38号原系谱号为83平8,是平凉地区农科所1974年从徐州农科所引进的小麦杂交后代71-553经系统选育而成,自1983年以来历经7年所区试、3年省区试、5年生产试验,于1991、1992年先后通过地、省品种审
1993(2).
摘要:对山西省欧李资源进行了连续4年的实地与引种观察,涉及植株约5万余株。欧李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太岳山、中条山及吕梁山脉的各县,可分为红肉、黄肉、紫肉三大类群。果实可鲜食或加工,种仁药用。植株矮小,抗寒、抗旱性极强,为干旱或半干旱地区非常有希望的第三代水果。
1993(2).
摘要:内蒙古地区南瓜类地方品种较多,目前收集到的已有60多个品种,种类较全。种类、地方品种类型及分布内蒙古地区栽培的南瓜类蔬菜有三种,即西葫芦(Cucurbita pepo L.)、南瓜(C.moschata D.)和笋瓜(C.maxima
1993(2).
摘要:40年来,我省育成大豆品种的系谱组成中主要有几个骨干亲本,即493-1、58-161、奉贤穗稻黄和徐豆1号。其中,493-1在全部育成品种中的血缘组成占22.9%,58-161占31.4%。在未来育种程序中,除以现有育成品种为基础外,还必须加强地方品种的开发研究,注意引入外地或国外的优良种质,不断丰富我省大豆育成品种的遗传基础,提高品种的增产潜力和适应能力。
1993(2).
摘要:20份在0.5%NaCl人工盐化土壤中经过苗期、全生育期鉴定的强抗盐水稻品种,种植在萧山市新围垦的、含盐量0.45%的土壤上,灌溉淡水,保持10cm水层,4周后水中含盐量为0.35%。耐盐性分级评价结果为:4份品种3级耐盐,13份为5级,3份为7级,参试品种均能正常抽穗结实,平均亩产202.5kg。最高产品种为泸科3号选,282kg/亩。大部分品种适宜于土壤脱盐改良阶段种植。
1993(2).
摘要:在我国耕地面积中,盐碱地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仅黄淮海地区就有盐碱地340万hm~2。为了筛选出优异的耐盐种质,供育种与生产利用,从而扩大盐碱地植棉面积,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江苏农科院经作所、辽宁农科院经作所、新疆吐鲁番地区农科所
1993(2).
摘要:采用毒力频率方法研究了河南省36个小麦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结果表明,在26个推广和区试品种中,仅郑州831的抗性较好,其余品种毒力频率较高,即抗性较差。目前可利用的抗白粉基因及抗源材料有Pm2、Pm2 6、Pm4a、Pm4b及肯贵阿1号和白免3号。
1993(2).
摘要:克旱13号是黑龙江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以克76-751为母本、克70-96为父本经有性杂交育成的春小麦新品种。1992年春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85~1986两年所内鉴定结果,平均公
1993(2).
摘要:选用我国大麦条锈病菌代表性毒性类型的4个菌株,采用苗期人工接种方法,对233份大麦品种资源进行了抗病性鉴定。有52个品种对各供试菌系均表现抗病反应。发现大麦品种的抗条锈性与其原产地和品种的棱形、皮裸及冬春性有关。
1993(2).
摘要:由荣获1992年科技创业国家金奖的王涛研究员发明的ABT生根粉是一种广谱、高效、无毒的复合型生长调节剂(4号、5号又名“增产灵”),用于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油菜、薯类、烟草等多种作
1993(2).
摘要:1986~1990年,稻种资源抗病性鉴定协作组对39083份材料进行了抗白叶枯病性鉴定。通过初、复筛鉴定和分菌系测定,结合农艺性状综合评价,从中推荐18份品种可供生产上直接或间接利用。
1993(2).
摘要:自从科学的植物育种开始以来,改良品种迅速取代了传统品种,并使之加速灭绝。同时自然资源中的物种也已显出急剧的衰退。有资料表明,世界上已发现大约24万种显花植物,但其中多达5万个热带种将受到威胁或在本世纪末逐渐灭绝。为此,许多
1993(2).
摘要:利用从美国引进的无色素腺棉花种质“布无”(称低酚棉)作为亲本,经过有性杂交转育,已育成低酚棉花品种湘棉11号。遗传分析表明,低酚性状主要受两对隐性等位基因控制。利用PD系统材料与低酚棉杂交,在纤维细度上有改进,但产量较低。
1993(2).
摘要:一、北联一号(H1881) 1.来源和倍性:中国农科院作物所1972年以冬性六倍体小黑麦匈64为母本与春性八倍体H221为父本杂交,经南繁北育2年鉴定和3年区试,1985年通过北方省区小黑麦区试和品审,定名为北联一号。它是我国选
1993(2).
摘要:我所新近育成一批大穗型小麦品系,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接近独秆类型,只有主茎成穗,分蘖于拔节前后即停止发育,长期保持分蘖芽,较好品系的株高80~90厘米,平均穗长20.7厘米,结实小穗27.8个,平均
1993(2).
摘要:苏玉(糯)1号系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于1986年育成的糯玉米单交种,组合为通系5×衡白522。1991年11月由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托南通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小
1993(2).
摘要:汕优6216(珍汕97A/丽恢6216)是浙江省丽水地区农科所针对该区是稻瘟病重灾区的特点,以突出稻瘟病抗性为主攻目标,
1993(2).
摘要:云南省最北部的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是云南省最多雨区之一,年平均降水量为1667.4mm,年降水量最多达2099.6mm。小麦主要种植区贡山县丙中洛乡的年降水量为1990mm,在小麦全生育过程中降水量常达1200mm以上,而小麦灌浆至成熟阶段,
1993(2).
摘要:早熟品系冀资90-4067:河北省农科院粮油所原小麦资源课题组于1986年以冀资早9/Armadino杂交选育而成。穗长7.8厘米,
1993(2).
摘要:内蒙古赤峰市农科所“七五”期间育成的谷子品种赤谷4号和赤谷5号,既高产多抗又高含维生素B_1,1991年赤谷4号种植面积11万多公顷,赤谷5号种植面积4万多公顷。
1993(2).
摘要:九交8236是吉林市农科所1982年以九农2号为母本,高蛋白材料P73-4为父本杂交育成。该品系生育日数125天,需活动积温2500℃,紫花,灰毛,椭圆叶,无限结荚习
1993(2).
摘要:九交7714是吉林省吉林市农科所1977年以高产品种九农2号为母本,高脂肪品系哈70-5179为父本经品种间有性杂交育成。该品系在吉林生育日数为126天,需活动
1993(2).
摘要:中粳83D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从台湾引进的新品种。1985年参加中粳品比试验,折合亩产510千克,产量居8个参试品种首位。同年参加双季晚粳预备试验,亩产446.7千克,比对照鄂宜105增产10.5%。近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邮编:100081 传真:
电话:010-82105796 E-mail:chinaseedqks@163.com
ICP:京ICP备09069690号-22京ICP备09069690号-2
版权所有:《中国种业》编辑部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