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2).
摘要:神农架及三峡地区位于湖北西部和四川东部,包括22个县(市),大部分为山地,气候多样。通过五年考察和研究,收集到24种粮食作物的种质资源2391份,含33个物种,类型相当丰富。筛选出一批珍稀资源材料,其中有的可在生产上扩大种植,有的可作为育种的亲本,有的对研究作物起源和分类具有一定价值。
1992(2).
摘要:本文用W6154S、安农S-1、衡农S-1做材料,采用世代间连续观察、大群体抽样检查和分期播种的办法研究,发现三个不育系的育性转换特性是稳定的。W6154S的群体稳定性较差,但随着败育程度的提高,有趋于稳定(整齐)的趋势。三个不育系的育性转换都主要受温度控制,但光照对W6154S和衡农S-1的育性有部分影响。
1992(2).
摘要:通过对1458份国内外小麦种质资源的品质分析,以高蛋白质品种阿托拉斯66为对照,筛选出一批高蛋白质资源,高蛋白高赖氨酸、高蛋白大粒、高蛋白高面筋、强力小麦等不同类型的优质材料。
1992(2).
摘要:本文在研究糜黍品种生态性状地理分布的基础上,又从不同地区糜黍品种的光反应特点、品种酯酶同工酶酶谱类型的地理分布、品种地区间的适应性等方面的研究资料,对中国糜黍品种的生态型进行了研究。
1992(2).
摘要:我国秋大豆主要分布在南方几省,共有445份。青种皮品种有175份,占1/3以上。具有粒大、粒圆的特点,没有蔓生品种,无限结荚品种也很少;植株较矮,株高平均在60cm以下;叶形以卵圆、椭圆和圆形叶占绝对优势(97.1%);黄子叶品种占99.3%,棕毛品种占3/4以上,紫花品种占4/5以上,秋大豆是栽培大豆中进化较早的一种类型。
1992(2).
摘要:本文对分韭、山韭和韭的两个栽培品种的叶片和根尖酯酶同工酯酶谱进行了分析研究。叶片酯酶同工酶分离出14条酶带;根尖酯酶同工酶分离出20条酶带。几种韭间酶谱类型差异显著,而品种间酶谱类型差异较小。同时,对分韭的分类问题进行了探讨。
1992(2).
摘要:对我国烟草种质资源的烟叶化学成分含量研究表明,烤烟的总糖和还原糖极显著高于晒烟,而其尼古丁、总氮和蛋白质则极显著低于晒烟。国外引进烤烟种质资源的糖和尼古丁含量均显著高于国内种质资源。总糖与还原糖呈极显著正相关,总糖与尼古丁、总氮、蛋白质呈显著负相关。尼古丁与总氮、蛋白质呈正相关,并分别达到了极显著和显著水平。
1992(2).
摘要:对来自28个省、市、自治区的1018份辣椒品种的维生素C、干物质及辣椒素进行了测定,分别对其营养品质和风味品质作出评价。筛选出一批品质优异的辣椒品种。
1992(2).
摘要:对6000余份高粱种质资源在发芽期和苗期进行了耐盐性鉴定。以2.5%NaCl溶液作发芽试验,按盐害百分率分级,1级品种335份,2级639份,3级982份,分别占参试材料份数的5.1%、9.7%和14.8%。在滨海盐土地区进行苗期鉴定,1、2级品种有3份,3级119份。两个时期都是3级以内的品种有21份。
1992(2).
摘要:“七五”期间对全国蔬菜菜豆入国家种质库品种2034份进行枯萎病苗期抗病性鉴定。采用下胚轴注射接种法和相对抗性指数作为抗性评价标准。介绍了抗病菜豆品种资源的分布情况和部分菜豆抗病资源。
1992(2).
摘要:1986~1990年通过田间自然诱发和人工接种鉴定,首次对我国3510份油菜种质资源进行了抗病毒病特性的鉴定,选出高抗品种42份,中抗品种69份。芥菜型油菜的抗病品种数量最多;甘蓝型和白菜型油菜中抗病品种较少,但耐病品种较多;“其它类型油菜”的资源数量虽少,但其中有20%属抗病品种,是值得重视利用的材料。
1992(2).
摘要:1989~1990年对502份稻种资源进行了抗稻曲病鉴定。自然诱发及人工接菌的结果表明,品种(系)间抗、感反应差异明显;不同熟性品种(系)间的抗病性趋势表现为早熟>中熟>晚熟。
1992(2).
摘要:龙烟三号是黑龙江省农科院牡丹江农科所选育出的晒烟新品种。该品种系由[(辽多叶×金水白肋一号)×(穆棱护脖香×泉烟)]组合经花粉单倍体培育而成。1982年决选出牡单82-34-4,经所内两年产量鉴定,
1992(2).
摘要:10个燕麦品种的种子在滤纸、海绵、砂和蛭石四种基质上进行发芽试验,从发芽速率、发芽势、发芽率以及种子幼根生长情况分析,燕麦种子发茅以蛭石基质最为适宜。
1992(2).
摘要:国际植物遗传资源研究所(International Plant Genetic Resources Institute以下简称IFGRI)的成立签字仪式于1991年10月9日在意大利罗马举行。来自中国、瑞士、肯尼亚、荷兰和意大利的高级政府官员
1992(2).
摘要:在中国农科院作物品种资源所从国外引进的大豆种质资源中,有些优异材料可供创造早熟、高产、抗病和优质大豆新种质,拓宽大豆品种遗传基础之用。为使这些优异资源在资源、育种和生物技术等研究领域得到利用,将分批予以介绍,供引种时参考。
1992(2).
摘要:1979年以来我所先后育成两个适于烘烤、蒸煮与食品加工的甘薯新品种。苏薯1号(原系号:南京79-42)杂交组合为南瑞苕×华北52-256。1988年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本品种株型呈半直立高度疏散,单株分枝多,长势优
1992(2).
摘要:临稻5号系山东省临沂地区水稻试验站1978年以京引119(原名山法师)为母本,竹杆青为父本杂交,1984年育成。1990年通过山东省科委验收鉴定,暂定名为临稻5号。1986年参加北方稻区良种联合区试,亩产448kg,比对照京引119(亩产431.9kg)
1992(2).
摘要:1978年河南省农科院以Gerardo 598/郑州761第一代为母本,同父本郑州761回交一次,经系谱法选育于1983年育成郑州831小麦新种质。郑州831是一个综合性状较好的亲本资源,可供育种及生产利用。1.抗白粉病:郑州831具有二粒小麦
1992(2).
摘要:梁陆85-3是由山东省曹县梁堤头职业高中农业技术研究室1980年在棉田中选育的一株自然变异株,经多年定向选择而成,属有限果枝类型的棉花新品系。至今生产上尚未大面积种植利用有限果枝棉花,一直是无限果枝棉花品种占主要地位。我室经1985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邮编:100081 传真:
电话:010-82105796 E-mail:chinaseedqks@163.com
ICP:京ICP备09069690号-22京ICP备09069690号-2
版权所有:《中国种业》编辑部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