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4).
摘要:大凉山地区有籽粒苋的2个种31个品种,本文简介该地区籽粒苋品种资源的分布、类型、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分析,并对开发利用价值提出简评。
1991(4).
摘要:山东省玉米主要育成推广杂交种的系谱是以华农2号、风可1和黄早四等骨干亲本及其衍生种为主,与其他自交系杂交,形成了较大的品种系谱群。这些品种对山东省玉米生产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系谱分析也显示出国外种质的利用对提高育种效果是至关重要的。并提出今后要加强种质资源的创新改良和新技术的探索应用工作。
1991(4).
摘要:本文系作者多年来从事作物抗虫性研究工作的心得,本期主要内容为作物种质和害虫的来源、培育技术等,下期才是评价技术,包括作物种质资源抗虫性的大田试验技术和温室试验技术。
1991(4).
摘要:稻瘿蚊Orscolia oryzae (Wood-Mason)是广西及我国南方各省区部分稻区中、晚稻历史性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此虫在广西发生为害有扩大和加剧的趋势。目前主要是依靠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但效果不很
1991(4).
摘要:1989~1990年,对122份蚕豆种质材料进行了抗锈病鉴定。鉴定出中抗种质材料5份,占4.1%。讨论了蚕豆锈病病情分级、抗性评价标准和鉴定方法。
1991(4).
摘要:正确选用抗源是抗病育种的关键环节,抗源的综合性状水平对品种的综合改良具有重要的作用。本试验对不同时期选育的较有代表性的陆地棉抗黄萎病品种(系)主要性状进行鉴定比较,旨在为抗病育种选用这些抗源提供依据,并找出现存差距及进一步改良的方向。
1991(4).
摘要:在崇阳红麦×鄂恩一号杂交当代14天胚龄的幼胚离体培养获得的再生植株R2代中,选得抗性较好的1个单株。1989年(湖北省该年为赤霉病大流行年)种的为R3株系,编号为2870,经麦穗接种赤霉病菌分生孢子,抗性表现突出,仅接种小花发病至该小穗病,未扩展至穗轴。早熟(5月中下旬收获)、中秆(88cm),每穗20个小穗。R4代按接种穗
1991(4).
摘要:本文报告了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测定小麦籽粒硬度的研究结果。以研磨时间法为对照,用55个样品定标;Rc为0.973,SEC为0.353。38个预测样品的Rp为0.968,SEC为0.735。对斜率和剩余偏差进行t检验,t值分别为0.415和0.480。两种方法间无显著差异。
1991(4).
摘要:辽盐2号是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从丰锦变异株中经系选育成的中晚熟粳型水稻新品种。该品种以高度耐盐碱为突出特点,同时具备高产、多抗、优质、适应范围
1991(4).
摘要:虎林一号和龙泉大豆(褐脐)均系黑龙江省农家品种,现保存于黑龙江省农科院。1984年以来黑龙江省农科院合江所、绥化所对这两个品种,分别接种灰斑病、霜霉病病菌。三年接种鉴定结果,均高抗灰斑病和霜霉病。虎林一号在黑龙江省于5月初播种,9月
1991(4).
摘要:近年谷子锈病在我国谷子产区普遍发生,且具上升趋势,给生产造成损失,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锈病最经济有效措施。据1987年河北省谷子所植保室对“七五”全国谷子育种攻关组提供的272份材料抗锈病鉴定
1991(4).
摘要:70年代初选育的小麦-天兰冰草中间类型远中1、远中2、远中3、远中4、远中5等,不仅抗病性好,如远中3、远中4、远中5对当前国内流行的秆锈、叶锈、条锈不同生理小种免疫,高抗蚜虫传播的黄矮病,为我国当前抗病育种提供了抗源;而且品质好,经两年分析得知,上述材料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高,沉降值也较高,是我国当前少有的优质资源。
1991(4).
摘要:龙麦15(原名龙85-202)是黑龙江省农科院育种所1981年从克山农科所引入的(克76-686×铁岭3号)杂种后代经选育而成。1989年春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1985~1987年三年区域试验
1991(4).
摘要:吉85冷11-2系吉林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于1981年以寒2×滨旭选育而成。该品系株高102.9厘米,茎秆坚韧,叶片色绿,分蘖力中强,苗期生育健壮,单株插有效穗10.6个。穗稍大,穗粒数122.5粒,
1991(4).
摘要:资源概述研究报告 将作物品种资源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1(l) 我国作物种质资源保存技术研究进展······..···……3(l) 浅谈品种资源研究的深入·······,····4············……3臼) 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系统··················……2(l) 我国国外农作物引种的重要意义和现状·········……4(l) 水稻广亲和品种的可能来源及筛选方法的探讨…l(14) 广东农科院水稻抗虫育种进展情况及展望···……工(工9)枝梗轮生稻的特性及利用评价············…
1991(4).
摘要:玉米高产多抗坚秆综合种品综一号玉米高产多抗坚秆综合种品综一号,是中国农科院品资所根据“七五”全国玉米育种攻关要求,于1989年育成。1988年根据中国农科院作物所玉米系提
1991(4).
摘要:采用嫁接鉴定方法,对34个种间杂种羊系进行矮化性状鉴定。筛选出极矮化的紧凑型5个,矮化的紧凑型9个,半矮化种质材料6个,作中间砧有矮化潜力的砧木材料5个。发现2个极珍贵的脆肉型矮生资源为我国独有,选出在梨属矮化砧木中表现最矮化的材料PDR_(54)。
1991(4).
摘要: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重视国外引种。重视国外引种,使美国从一个种质资源贫乏的国家变成世界第一资源大国。国外引种使我国增加了几百种栽培作物并促进了农业生产和科研的发展。目前引种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建议抓住时机,采取措施加强国外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引进和管理。
1991(4).
摘要:在近年进行资源考察和农艺性状研究的基础上,并参考有关文献资料,分析和概括了编入目录的1321份资源具有广布性、多样性、多粒性、早熟性和高度适应性的五大特点;介绍了一些有育种利用价值的珍贵资源并展示其利用前景。
1991(4).
摘要:对我国4200余份黍稷种质资源进行了品质分析、耐盐鉴定和抗黑穗病鉴定。筛选出高蛋白品种126份,高脂肪品种45份,高赖氨酸品种17份,优质品种45份;高耐盐品种15份,耐盐品种62份;高抗黑穗病品种4份。
1991(4).
摘要:神农架及三峡地区有上千种蜜源植物。主要蜜源20种,中等蜜源50种,粉源植物15种,其中新发现的20多种,有毒植物8种。对该地区的蜜源资源作出概括的评价,并提出有关开发利用和发展养蜂的建议。
1991(4).
摘要:本文对多年生木豆树的分布区域、生态特点、形态特征、品质特性、植物学分类等方面进行了初步考察与研究,认为多年生木豆树是一种极有开发价值的食用豆种质资源。
1991(4).
摘要:连续5年对湖北省803份玉米地方品种进行田间鉴定,这批资源分属硬粒型(占71.6%)、中间型(占20.9%)、马齿型、爆裂型、糯质型。初步筛选出一批矮秆、早熟、粗穗、长穗、多行、大粒、优质、抗大小斑病的资源,可供育种科研利用。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邮编:100081 传真:
电话:010-82105796 E-mail:chinaseedqks@163.com
ICP:京ICP备09069690号-22京ICP备09069690号-2
版权所有:《中国种业》编辑部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