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3).
摘要:对2337份青皮大豆品种的若干性状进行了统计分析。百粒重为3.6—43.5克。多数品种是12.0—24.0克;粒形多为椭圆形。植株直立型的品种占69.3%;有限结荚类型占60.1%;株高以中等高度比例较大,为31.3%,叶形以椭圆和卵圆形为主,分别为49.9%和47.9%。子叶色以黄色为绝大多数,占84%;茸毛色以棕、花色以紫为主,均占总数三分之二左右。各地区品种的某些性状差别明显,这与当地气候条件紧密相关。
1990(3).
摘要:对我国编入目录的8298个栽培大麦品种的变种、农艺性状以及抗性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栽培大麦在变种类型方面具有窄护颖、无退化二棱、芒形和芒性的多样性、钩芒类型丰富、穗和籽粒的深色型多等特点;在农艺性状方面具有矮秆、早熟、多花多实特点;在抗性方面具有抗旱、耐冷凉、耐瘠、耐盐碱、抗大麦黄花叶病等特点。并分析了这些特点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1990(3).
摘要:育成一个优良品种可以提高产量,促进农业生产,贡献很大。鉴定出一个优异种质同样对农业发展有很大贡献。这是因为没有优异的种质就不可能选育出优良的新品种。欧柔和欧柔白对小麦生产起了很大作用。欧柔是60年代初从智利引入的。经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原品种资源室试种鉴定,发现该品种丰产性好,抗锈病力强。第二年即分寄各省试种。在福建省大田县良种场表现突
郎莉娟 , M.C.Saxena , L.D.Robertson
1990(3).
摘要:有限花序型蚕豆是瑞典科学家通过辐射处理获得的一种突变体,具有株矮防倒、有利于间作套种、收获指数高等优点。本文介绍选育适合中国间作套种耕作制度的有限花序蚕豆的初步研究结果和今后利用前景的预测。
1990(3).
摘要:1980—1988年对原产湖南省的140多个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进行了形态、农艺性状、抗根腐线虫病、花叶病及纤维品质鉴定。根据鉴定结果归并为124个品种,提出一些可供苎麻育种与科研利用的优良种质资源。
1990(3).
摘要:引种经过1976年原中国农科院国外引种室与江苏省江浦县农科所共同对国外引进的637份稻种资源进行农艺性状和人工接种抗白叶枯病鉴定,发现BG90-2表现突出,是一个双优材料,当年冬即赴海南繁殖种子。1977年进
1990(3).
摘要:1986—1989年对我国七省(区)提供的805份国内外籽粒茅豆品种进行了炭疽病抗性鉴定,获得抗病品种10个,中抗品种65个。以供种省(区)的菌系对抗病品种进行接种鉴定,结果证明这些品种的抗性是稳定的。对品种抗病性与籽粒色泽及株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
1990(3).
摘要:379份小麦亲本材料沉淀值平均为32.97ml,其中214份材料的湿面筋含量平均为38.2%。筛选出一批优质材料。国外品种的沉淀值明显高于国内的,而湿面筋含量国内外品种无明显差异。国内品质育种的主要目标应放在改良面筋品质上。沉淀值与湿面筋含量极显著正相关、与千粒重极显著负相关。
1990(3).
摘要:1987—1989年,引用日本7个鉴别菌系测定黑龙江肖207个水稻品种的反应,根据品种对稻瘟病7个菌系的反应型进行抗性的初步分类。选出一批抗源及在生产上可直接利用的材料。
1990(3).
摘要:大麦蛋白质和总淀粉含量的高低,是衡量品质优劣的主要指标,通常采用化学方法测定,操作繁琐、费时、消耗试剂、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很难适应大批样品测试的需要。而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定量分析法预先只需要用一批(数十个)标准样品进行定标,其
1990(3).
摘要:我国已引进国外油菜品种412个,本文综述了这些国外品种在我国不同生态区试种、鉴定情况,重点对从十多个国家引进的油菜品种的适应地区、熟性表现进行了评述。在生产上已直接利用的品种有胜利油菜、跃进油菜、奥罗、托尔、米达斯、WW1256等。利用国外优质油菜品种作亲本,已育成的优质油菜品种(系)180个以上,其中20多个品种通过审定,推广面积500万亩以上。
1990(3).
摘要:本文概述了从国内外引进的25个罐藏番茄品种在山东泰安试种评选结果。一些品种表现高产稳产,抗病优质,有推广利用价值。适合番茄加工的有Sun Aux.6002、Peto343、CXD103、GS—12、Peto Pride和红玛瑙144等品种。
1990(3).
摘要:绥农8号大豆是1930年绥化农科所以绥农7号为母本,(绥77-5047×Amsoy)F_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病、粒大、适应性广等优点,1986和1987年19点次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53.4千克,比对照品种合丰25号、黑农29号增产13.4%,1988年7点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67.7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10.3%。该品种植株高大,茎秆粗壮,株型呈塔
1990(3).
摘要:国际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心(简称ICARDA)是国际农业研究磋商小组(CGIAR)发起建立的13个国际农业研究中心之一,成立于1977年,总部设在叙利亚,主要从事北非和西亚具地中海气候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农业研究。该地区夏季干热而冬季相对凉爽湿润,年降雨量200—600mm或更少。
1990(3).
摘要:盐优57系江苏省徐州农科所1982年以滇型盐粳902不育系与C57V恢复系配组成的杂交中粳新组合。该组合1984—1986年参加全国北方杂交粳稻区域试验,表现生育期适中、穗大粒多、产量优势突出、米质优良等特点。三年平均商产为594千克,较对照品种京
1990(3).
摘要:组织机构50年代中期,皇家(现印度)农业研究所一个小组在全国开展了收集和利用不同作物的遗传多样性的工作,在1961—1962年间这个小组发展成印度农业研究所(India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简称IARI)下属的植物引种系。随着植物遗传资
1990(3).
摘要:取玉米4个类型代表品种进行人工老化试验的结果表明,随着老化天数的增加,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呈下降趋势,糯质型下降慢,其次是粉质型,以硬粒型最快,初步认为糯质型及粉质型耐藏性优于硬粒型及马齿型。对种子活力进行评价时,活力指数是一个比较灵敏的指标。
1990(3).
摘要:中陆高衣分棉是河北省农科院棉花所于1972年从武安中棉中选出的一株中棉和陆地棉天然杂交不育株,1979年用秋水仙碱进行染色体加倍,获得六倍体杂种,后又与邢台6871杂交,经多年选择,于1984年育成。生育期132天,株高90厘米左右,铃长卵
1990(3).
摘要:李为蔷薇科李属植物,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等地。现在已知的种和变种有50个以上。我国栽培的种类主要是中国李(Prunus salicina Lind1.)。中国李原产于我国东南部、长江流域及华南一带。湖北省是中国李的主要原产地之一,品种资源丰富,全省各山区有丰富的野生李(又名苦李,分红色、
1990(3).
摘要:梨是湖南原产的传统果树种类之一,栽培历史悠久。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有梨果实物,距今已有2100多年。全省种植面积9万多亩,年产量2万多吨,仅次于柑桔,为全省第二大果树种类,各县均有分布。由于地理环境、气候的差异及劳动人民长期引种选种的结果,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梨品种资源。在
1990(3).
摘要:湖南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研究室培育的香粳青、芙蓉香糯、紫香糯3个品种(系),1990年3月在湖南省优质米评选会上被评为特异优质米。现分别介绍如下。香粳青系从黑壳香粳品种变异株系系统选育的新品系。在长沙、宁乡、临湘等地试种一般亩产350千克,丰产丘440千克。该品种株高78cm,每穗平均98.7粒,其中实粒95.4粒,空壳率3.3%,千粒重24.8克。谷
1990(3).
摘要:大青芒(erythrospermum Krn)变种,是黑龙江省地方品种,曾在农业生产上发挥过重要作用。该品种来源于苏联,但种植历史悠久,区域不同,后来形成了勃力大
1990(3).
摘要:84-262冬小麦新品种系河北省沧州地区农科所1980年以黄东1号为母本,有7-洛10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水旱两圃交替选择培育而成。1989年8月经河北省品种审定委
1990(3).
摘要:籼糯新品种科成糯1号(原名85-1080)是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以泸科3号作母本,IR7176-16-3-1-1作父本杂交,经南繁加代,采用混合集团选结合系谱法多年选育而成。1989年经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
1990(3).
摘要:合江19号是黑龙江省农科院水稻所于1966年以京引59号(虾夷)为母本,合江12号为父本杂交的F_3(合交6616-1),1969年再与京引58号(手稻)有性杂交育成。1978年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1985年
1990(3).
摘要:秦油4号(原代号渭选79-4),是陕西省渭南地区农科所采用混合选择法,从延安洛川试验站材料766-1中选育的,1987年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秦油4号属白菜型北方小油菜,冬性,中熟偏早,全生育期约265天。该品种根系发达,越冬前生长
1990(3).
摘要:高产优质绿豆新品种——中绿一号中绿一号(D0809)是中国农科院作物品种资源所1983年从国外引进的优良品种。该品种适应性广,稳产性好,在中等以上水肥条件下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一般产量100—150公斤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邮编:100081 传真:
电话:010-82105796 E-mail:chinaseedqks@163.com
ICP:京ICP备09069690号-22京ICP备09069690号-2
版权所有:《中国种业》编辑部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