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7年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湖南省优良苦瓜品种

      1987(4).

      摘要 (783) HTML (0) PDF 0.00 Byte (1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一) 长沙早白苦瓜植株蔓性攀缘,主蔓长约4.8米,粗0.8厘米,节间长6.9厘米。叶片绿色,掌状深裂,长19.5厘米,宽24.0厘米。主蔓第8—18节开始出现雌花,雌花率50—70%,果实白色,纺锤形,长22.3厘米,粗4.4厘米;果面肉瘤粗大,果肉厚0.8厘米;单果重150—300克。种籽谷黄色,长1.4厘米。宽0.8厘米,厚0.4厘米。

    • 甲基丁二酸对甘薯试管苗生长和保存的影响

      1987(4).

      摘要 (636) HTML (0) PDF 0.00 Byte (1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试验研究了浓度为30、50、70毫克/升的甲基丁二酸对甘薯品种三合薯、徐18试管苗生长和对三合薯、徐18、济南红叶及菲(1)试管苗保存成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试管苗的植株鲜重和植株高度随甲基丁二酸浓度的增加而阵低,均低于对照。试管苗保存期限受甲基丁二酸浓度的影响,适宜的浓度为50、70毫克/升,一般可保存17个月。品种之间也有差异,济南红叶、三合薯存活率可达50%左右,菲(1)最不耐保存,存活率仅为25%左右。

    • 国家作物种质库二号库简介

      1987(4).

      摘要 (820) HTML (0) PDF 0.00 Byte (1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作物种质库二号库已于1986年10月15日建成,该库的建设得到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和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部分资助。这个库的建成将为妥善保存我国丰富多采的作物种质资源创造良好条件,从而造福于子孙后代。现将有关情况简单介绍如下。

    • 近红外分析仪(GQA-31EL)及其在作物品质分析中的应用

      1987(4).

      摘要 (895) HTML (0) PDF 0.00 Byte (1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1955年美国科学家K·H·Norris发表第一篇近红外分析文章,70年代以来近红外分析技术迅速发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农业、食品、医药、石油化工、纺织等方面。在农业方面,主要用于农产品的品质分析。如对各种作物种子及饲料进行各种有机成分的测定,对某些蔬菜、水果进行成熟度的鉴定和内部病斑的检查等。在这方面,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国家每年都有大量文章报道。据报道,近红外分析不仅可以测定种子中粗蛋白、粗脂肪、水分、淀粉,而且可以测定纤

    • 甜高粱资源茎汁糖分含量的鉴定方法

      1987(4).

      摘要 (853) HTML (0) PDF 0.00 Byte (1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甜高粱作为生物能源作物,衡量其优劣的重要依据主要视其单位面积产糖量的高低。而单位面积产糖量,除种植密度外,主要是与单株产糖量即单(株)秆重、出汁率、含糖量等因素有关。具体方法如下: 1.单(株)秆重的测定测定去掉穗子、叶片、叶鞘及根的茎秆鲜重。分蘖性品种的有效分蘖均应计算在内。小区试验时每份品种测定的数量以10株为宜,求其平均单(株)秆重。

    • 小麦属各个种简介(五)

      1987(4).

      摘要 (744) HTML (0) PDF 0.00 Byte (1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疆小麦(T.Petropavlovskyi Udacz.et Migusch):又称稻穗麦,六倍体栽培裸粒种,体细胞染色体数为42条,染色体组型为AABBDD。原产于中国新疆东南部和天山南坡海拔900—1200米绿洲农区即阿克苏、乌什、喀什、巴楚、莎车及和田等县,生态上属炎热干旱气候条件下绿洲农区类型,是中国特有的小麦种。1957年从中国引到苏联,定为一新种。1958—1959年将此种小

    • 几种大有希望的新作物

      1987(4).

      摘要 (687) HTML (0) PDF 0.00 Byte (1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美国有关科研机构一直在对某些平时很少为人注意的植物资源进行研究,据称已发现了4种新作物,不久将进入商品生产。其中除西蒙得木(Simmondsia chinensis)本刊已于1986年第2期有所介绍外,其余3种是: 恶味南瓜(Cucurbita foetidissima):系葫芦属的一野生种,生长于北美干燥和半干燥地区,多年生,无性繁殖。此植物全身是宝,经济价值高,用途广,-25℃下仍能存活。蔓富含蛋白质,易消化,可做青饲。3—4年生植株的根可重40千克左右,含淀粉,

    • 甘肃省名特优作物品种资源(选登)

      1987(4).

      摘要 (671) HTML (0) PDF 0.00 Byte (1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临夏大蚕豆临夏回族自治州所产蚕豆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一定声誉,向以“西北蚕豆”著称。产区广阔,产量丰盛,种植于二阴山区,很少病虫危害,无农药污染。以临夏大蚕豆为主栽品种。临夏大蚕豆系临夏州农科所于1973年用引进品种英国175作母本,临夏马牙蚕豆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株高120—140厘米,结荚高度25厘米左右,茎粗1厘米左右,叶阔椭圆形,花紫红色,茎绿色,每株分枝1—3个,

    • 福建省名优特蔬菜简介

      1987(4).

      摘要 (1050) HTML (0) PDF 0.00 Byte (1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福建省的蔬菜品种资源十分丰富,其中有一些是具有特色的名、优、特品种: 一、花椰菜:福建省的花椰菜是鸦片战争后由国外传入,百年来经不断驯化栽培,已经成为地方名优蔬菜良种。现今福建省的花椰菜,分布于连江至漳浦沿海各县(市)。可以划分为两个品种类型: (一) 福州类型:花球的原始花蕾花粒比较细小松散,乳白色,品质优,但不耐贮运,主要分布在福州、长乐、连江、福清等县(市)。

    • 几个抗条锈病及高蛋白小麦地方品种

      1987(4).

      摘要 (674) HTML (0) PDF 0.00 Byte (1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两年来,我们通过900多份小麦地方品种的整理编目工作,鉴定筛选出对条锈病免疫至近免疫的材料16份,粗蛋白含量在16%以上的材料16份。条锈病的鉴定方法:除在邻近田间设诱发行,用当前流行的条锈病优势小种条中22、23、25、26、27号的混合菌种进行接种外,并采用直接注射法,于成株期,利用上述条锈混合菌种,直接针刺到各品种茎上,注射3—4个茎,观察其发病情况。

    • 几个大穗抗病的国外小麦种质资源

      1987(4).

      摘要 (818) HTML (0) PDF 0.00 Byte (1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1983年以来,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安阳小麦研究室引进了智利、墨西哥、美国、土耳其、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等国外小麦种质资源651份,经过田间调查和抗病性鉴定(条锈病接种的生理小种为条中17、18、20、23、25、27、28号的混合菌种,叶锈病接种的生理小种为叶1、叶2、叶3、植17、植20的混合菌种),筛选出一批综合性状好、可供育种利用的材料,现重点介绍几个大穗抗病材料在本室原始材料圃内的表现。

    • 丰产抗病油菜品种——“八二一”

      1987(4).

      摘要 (862) HTML (0) PDF 0.00 Byte (1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八二一”油菜属甘蓝型(B.napus)中熟品种,幼苗半直立,裂叶型,定型基叶侧裂片4对,等顶片、裂片较发达,边缘锯齿明显,色较深绿,叶形长倒卵状,心叶微紫。薹茎叶叶缘略上举,薹茎微紫。花中等大小,离瓣花冠,色较深黄,在华中地区,

    • 两个优质香稻品种

      1987(4).

      摘要 (787) HTML (0) PDF 0.00 Byte (1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优质稻米的需要越来越迫切。近年来,我所选育成一批抗病优质稻新品种,现介绍如下: 象牙1号为粳型白香糯,系苏资2号与螃蟹谷(两个亲本均来自云南)杂交后代选育而成。全生育期148天左右,属早熟晚粳,株高106厘米,茎秆粗壮,分蘖力偏弱,为大穗大粒型,每穗总粒数为130粒左右,结实率80%左右,千粒重30克左右。

    • 高产优质中粳水稻新品种——苏协粳

      1987(4).

      摘要 (1022) HTML (0) PDF 0.00 Byte (1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苏协粳原名苏引粳1号、822,系江苏省农林厅和江苏农学院从国外引进的籼粳杂交后代选育而成的迟熟中粳品种。1985—1986年参加江苏省中间试验,平均单产511千克左右。1987年经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通过。该品种穗大粒多,高产优质,综合性状好。1986年徐州农科所种植2.17亩,单产实收735.6千克,创江苏省中粳亩产最高水平。

    • 供种信息

      1987(4).

      摘要 (643) HTML (0) PDF 0.00 Byte (1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香红苹果(52-8-2) 中国农科院果树所育成,为元帅系丰产优质晚熟耐藏品种。经多年观察鉴定其生长与结果良好。辽、豫、冀、鲁、晋、陕、京、苏、滇和新疆等16个省(市、区)均有栽培。果实形状和色泽与著名的红星苹果颇相似,风味比红星更浓郁,品质上等。可溶性固形物16.7%。在一般半地下或土窖中可贮到翌年4月下旬,比红星贮藏期长1.5个月。结果较早,5年生左右即可结果,丰产稳产,13—15年生香红三年

    • 《作物品种资源》1987年总目录

      1987(4).

      摘要 (679) HTML (0) PDF 0.00 Byte (1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资源概述研究报告品种资派工作的决策············.·····”·······……l(1。)浙扛省稻种资源的评价与优良种质··············一1(1)广东的陆稻资源···,.·“,·······················,”··…….2(14)权川省盆抓县水稻品种资源·········”······……3(5)杂交水稻三系资源研究”····”··········“·“···“·…3(13)重视我国小麦优异性状源的研究····“······”·……2(1的滇西的小麦品种资源···············…

    • 矮兰麦矮秆基因的初步分析

      1987(4).

      摘要 (786) HTML (0) PDF 0.00 Byte (1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矮兰麦属于圆锥小麦(T. turgidum),原产于我国四川省进宁一带。秆矮,株高75—85厘米,与圆锥小麦的其它变种不同,金善宝定名为T. turgidum var. hnmilicum King。研究确定,它具有两对隐性矮秆基因。与农林10号,大姆指矮等普通小麦的矮秆基因不同,对赤霉酸的反应是敏感型的,是小麦属中一个新的矮秆基因资源。

    • 适宜二季作栽培的马铃薯新品种——坝薯九号

      1987(4).

      摘要 (869) HTML (0) PDF 0.00 Byte (1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张家口地区坝上农科所选育,1987年2月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中熟,生育期110天(从播种第二天至成熟),株高50—60厘米,主茎粗壮,半直立型,分枝中等。块茎扁圆,薯皮白黄色,薯肉白色,芽眼分布均匀较深,结薯整齐而集中,大薯率达80%以上,淀粉含量14.0%,块茎休眠期60天左右。抗重花叶病毒和晚疫病,轻感环腐病。该品种春播一般亩产2354—3571千克,实

    • 湖南子莲的品种资源

      1987(4).

      摘要 (705) HTML (0) PDF 0.00 Byte (1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a)经过长期的自然演化和人类选择,分化为3个类群:主供观赏的花莲,以肥大地下茎供食用的藕蓬和以收种子为主的子莲。在中国,子莲多生长于亚热带多湿气候的浅水湖泽地区,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湖南是我国子莲的集中产地之一。本文仅就湖南子人的品种资源状况作初步探讨。

    • 山西省黍稷(糜)品种资源生态型研究

      1987(4).

      摘要 (652) HTML (0) PDF 0.00 Byte (1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黍稷品种的生态特点,山西省分为三个生态区,即晋北特早熟生态区、晋中早熟生态区、晋南中早熟生态区、各个生态区内黍稷品种的生育期、穗型、茎秆高度、花序色、粒色、单株粒重、千粒重、茎叶茸毛、粒色等各有差异。通过对黍稷品种生态型的研究,可以了解黍稷品种生长发育和环境条件相互关系的规律性,从而为黍稷高产栽培、引种、调种、杂种优势利用和创造黍稷品种新类型提供科学依据。

    • 八倍体小黑麦85-196与其亲本的主要性状及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的研究

      1987(4).

      摘要 (966) HTML (0) PDF 0.00 Byte (1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人工合成的八倍体小黑麦85-196的染色体数为2n=56,株高、穗长及小穗数居双亲之间,偏低、偏长、偏少,每穗结实粒少,种子不饱满。受精过程与其亲本基本相近,但胚和胚乳发育过程中淀粉粒分布状况与其亲本有区别,受精后不能正常发育(败育)的种子占有一定比例。认为八倍体小黑麦籽粒不饱满和结实率低的主要原因是胚乳发育不正常所致。

    • 两个优良西瓜品种

      1987(4).

      摘要 (785) HTML (0) PDF 0.00 Byte (1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佳丽(一代杂交种):属中早熟杂交一代品种。茎叶粗壮,生长旺盛,坐瓜适中,开花后30天左右果实成熟。瓜近圆形,瓜皮黑绿色,并有黑色条纹,瓤色鲜红,肉质紧密细腻不空心。糖度在12度左右。适应性强,喜肥,喜水。种子乳白色,千粒重63克左右(每两850粒左右)。每亩留苗900株左右。中育一号(常规品种):又称“红花”西瓜,属中早熟品种。开花后31—33天果实成熟,果实圆形,平均单瓜重4—5千克。果

    • 秣食豆及品种评价

      1987(4).

      摘要 (901) HTML (0) PDF 0.00 Byte (1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秣食豆是东北和部分华北省区种植的饲料、饲草和绿肥作物。随着农区草业的发展其种植面积逐渐扩大。生产上主要应用的品种共12个,通过两年鉴定试验进行了综合评价。秣食豆具有较大豆更强的抗逆性,按其生育速度可分为快生、中生和慢生型,鲜干草产量以黄、黑、紫秣食豆最高,种子产量则以黑、茶秣食豆最高。

    • 绿豆品种抗叶斑病鉴定研究

      1987(4).

      摘要 (749) HTML (0) PDF 0.00 Byte (1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由Cercospora canescens引起的绿豆叶斑病是绿豆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病害,常造成早期落叶,严重减产。抗病性鉴定研究需大量菌源而该病原菌的分离培养比较困难。作者于1982—1986年在国内首次对此病进行了系统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分生孢于产生量与温度、光照及培养基质有密切关系,以28℃12小时光照/黑暗交替培养产孢量最大,花生壳—蔗糖—琼脂培养基产孢快而多,孢子扩大繁殖以高粱米培养为佳,在所鉴定的200份国内外绿豆品种中,亚蔬中心的Vc1177B、Vc1562A、Vc1628A及Vc2523A抗病性表现最好。

    • 碳-14示踪技术在稻种资源高光合强度筛选中的初步应用

      1987(4).

      摘要 (870) HTML (0) PDF 0.00 Byte (1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太潮流域的30个粳稻品种为材料,用~(14)CO_2分别标记测定了五叶一心期整株秧苗的相对光合强度和乳熟期剑叶的光合强度。研究了光合强度和生育类型等品种特性的关系。供试材料两个生育期的光合强度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同一品种不周生育期光合强度趋势也不一致;苗期和乳熟期表现高光合强度的品种数,中熟明显多于晚熟、糯稻明显多于粘稻。结合参考低[CO_2]和高[O_2]筛选结果,初步明确蒲荠糯等6个品种为高光合强度的种质。

    • 东北地区大豆品种资源脂肪含量研究

      1987(4).

      摘要 (1010) HTML (0) PDF 0.00 Byte (1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2341份东北地区大豆品种的脂肪平均含量19.15%(±2.03)。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豆脂肪含量与栽培类型、种皮色、粒形、脐色、籽粒大小、结荚习性、叶形、花色、茸毛色等植物学性状有一定相关。其趋势是栽培大豆脂肪含量高于半栽培大豆,黄大豆高于深色大豆.粒圆或椭圆形高于其他粒形,淡褐或黄脐、中粒脂肪含量高,亚有限或无限花序高于有限花序,尖叶高于圆叶,白花高于紫花,灰色茸毛高于棕色茸毛。研究结果认为,本地区黄大豆育成品种是理想的高油亲本资源,高脂肪含量与商品品质在育种方向上是一致的,亚有限或无限结荚习性、尖叶、灰色茸毛、中粒、粒圆或椭圆形、淡褐或黄脐可作为选择高油后代的参考性状。

    • 陆地棉棉仁蛋白质、脂肪及脂肪酸含量

      1987(4).

      摘要 (906) HTML (0) PDF 0.00 Byte (1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1983—1985年对334个陆地棉棉仁品质含量分析的结果:粗蛋白质含量平均40.53%,以巴棉1号含量最高。19个国内自育品种含量高于其他系统,平均为41.67%。棉仁粗脂肪含量平均34.29%,Dixie Triumph 251品种含量最高,各系统相比,以Delfos系统含量最高,平均为35.09%。棉仁中5种脂肪酸含量分别为:豆蔻酸0.2—2.6%,棕榈酸21.1—27.7%,硬脂酸0.1—3.0%,油酸10.0—28.0%,亚油酸44.0—62.1%。

    • 国外小麦品种在云南的表现与评价

      1987(4).

      摘要 (700) HTML (0) PDF 0.00 Byte (1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国外小麦品种在云南省小麦生产及育种上一直起着显著作用。建国以来,直接用于生产的品种有20余个;利用其优良性状培育出的新品种30余个。1980至1984年,先后从51个国家新引进2006份材料,在昆明种植观察不同来源地区品种的生育期、熟性、株高、抗病性、穗粒数及千粒重等主要性状,初步筛选出综合性状较好或具有特异性状的材料619份,供各地应用。据几年来研究结果,各地材料表现如

    • 国内外小麦品种资源在新疆和田地区引种初探

      1987(4).

      摘要 (683) HTML (0) PDF 0.00 Byte (1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从国内外引进小麦品种4000余份,通过对主要农艺性状、抗病性、抗逆性鉴定,初步筛选出一批较好品种,为今后引种和选配杂交亲本提供了依据。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