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3).
摘要:对四川省盐源县不同稻区的水稻品种资源进行了考察,认为有如下特性特征:耐寒力强;色素变化大;多属高原粳稻型,光稃稻和半光稃稻多;籼粳难分的中间型稻种颇多;生育期一般较长;植株不高;多属大穗多粒型品种。
1987(3).
摘要:1982年从芥菜型油菜地方品种绥阳马尾油菜(二)中发现一株抗裂果性强的自然变异材料。1883年至1986年连续四年种于田间,以人工鉴定和自然鉴定相结合的方法,鉴定其裂果性。结果表明,该材料抗裂果性强,并且已经稳定。除1984年因冰雹危害未统计外,各年弱
1987(3).
摘要:本文叙述了中国糯质玉米的形态学、生理生化学、遗传学及起源时间、地区的分析研究结果。主要结果可概括为:1)以四路糯为代表的中国糯质玉米具有一系列玉米原始性状:籽粒小、半有稃、小果穗、行数少、多果穗、多分蘖等:2)中国糯质玉米籽粒蛋白质、氨基酸成份介于普通玉米与高赖氨酸玉米的中间状态,从中筛选到高赖氨酸种质资源;3)它以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第5带为其标记酶带,而来源于美国的马齿(糯质马齿)玉米则以第4带为标记酶带,两带受控于一对共显性等位基因,均为绿色组织所特有;4)它在我国的形成早于1760年,最初形成,推测是在西双版纳等热带、亚热带地区。
1987(3).
摘要:“六五”期间我国高粱品种资源的研究已从收集整理和农艺性状鉴定开始转向以特性鉴定为主的新阶段。我国拥有高粱地方品种约万余份,占世界现保存高粱种质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已进行的14692项次特性鉴定,划分了抗性等级,筛选出部分抗早、耐瘠材料。对营养品质及综合利用特性也做了初步鉴定。“六五”期间外引高粱资源7—8千份。除直接利用新引不育系发展了杂交高粱的生产外。还在外引资源中发现了一些抗高粱蚜,抗丝黑穗病的材料。
1987(3).
摘要:共征集到不同质源“三系”及水稻亲本3400多份。对2000份材料的近50项性状进行观察,评选出一批品质优、具有两个以上性状特异的“三系”材料。研究表明:(1)不育系的不育性及其稳定程度与花粉败育时期的迟早有关;不育系的花器特征和开花习性与不育系质源有关;不育系在一天中花时迟早和历时长短与不育系的感温性有关。(2)杂种F_1的生育期长短同其双亲,特别是与母本的感温性有关;杂种F_1育性出现分离和全无分离两种类型。
1987(3).
摘要:大豆籽粒产量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数量性状,受许多因素制约和影响,同时其他性状与产量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相关,这就给育种工作带来了困难。本文在遗传、表型、环境相关分析的基础上,用遗传相关系数进行通径分析,借以明确主要产量构成因素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与间接效应及相对重要性,为育种提供参考信息。
1987(3).
摘要:湖北是我国芝麻的集中产区,芝麻资源分布广,数量多,类型丰富,品质优良,产量高,在我国芝麻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研究着重对湖北省芝麻品种的生育期、抗病性及其产量三个主要性状进行了鉴定研究。
1987(3).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已定名的10个小麦矮秆基因的来源、染色体定位、遗传特点,对产量与品质性状的作用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同时也提及了3个未定名的矮秆基因。作者认为我国小麦的矮源丰富,应加强研究。
1987(3).
摘要:苏子(Perilla frutescens var crispa)亦名紫苏,是一种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由于人们对它缺乏认识,所以对其综合利用价值很少有人问津。从陕西兰田县农科
1987(3).
摘要:目前国内外提出了很多鉴定小麦抗寒性的理化指标,然而对于它们的准确可靠性众说不一。本文在多年试验比较的基础上确定,小麦分蘖节的埋土深度(根状茎长度)、在低温下的呼吸强度、细胞液浓度、水分状况与品种的抗寒性相关极为显著,可作为田间自然条件下评价小麦品种抗寒性的补充和参考指标。
1987(3).
摘要:北方干旱低产地区是我国重点建设、综合治理的地区。为了配合抗旱育种,提供抗旱种质资源,对105个不同类型的冬小麦品种,设三种处理,两次重复鉴定不同干旱条件对小麦主要性状的影响。通过分析品种的抗旱性和产量差异,将供试品种分为六个类型。并了解到不同时期推广的小麦品种抗旱性的变化。
1987(3).
摘要:大豆品种抗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机制为:(1)抗(产卵)选择性:无毛品种比有毛品种着卵量低。有毛品种中,以荚毛直立、短小、荚毛密度大者着卵率高。(2)抗生性:荚皮隔离层细胞横向排列且紧密者,食心虫幼虫蛀荚死亡率高。
1987(3).
摘要:大豆花叶病毒病与霜霉病是危害湖南省春、夏大豆的主要病害,为筛选抗源,1985年对本省大豆资源进行了抗花叶病毒病和霜霉病的筛选工作。参加本试验的材料有本省地
1987(3).
摘要:为了确定甘薯新品种渝苏1号的品质,对其块根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测定,并与优良品种徐薯18、农大红比较,结果表明:渝苏1号在蛋白质、还原糖、可溶性糖、淀粉、钙、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方面的含量均较高,尤其是淀粉、胡萝卜素、钙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品种。在氨基酸含量中,渝苏1号除半胱氨酸和组氨酸与徐薯18相等,天门冬氨酸比农大红低外,其他各种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徐薯18和农大红。所以,渝苏1号是一优质甘薯新品种。
1987(3).
摘要:至1983年底,共收集国外甘薯品种资源144份,经整理后归并成134份。其中引自美国、日本、菲律宾的品种占87%。通过对品种的蔓长、薯皮色、薯肉色三种主要形态特征和产量、干率、萌芽性、贮藏性四种主要经济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品种的特征、特性与生态型存在密切关系,其直接利用价值与产地的纬度高低呈正相关,夏秋薯地区以日、美品种的引种效果较佳。同时对品种的抗黑斑病、根腐病和茎线虫病性进行了鉴定筛选。指出根腐病在世界范围内的潜在威胁。本文为高产、抗病、专用型新品种选育提供优异的种质资源。
1987(3).
摘要:本文对甘肃省鸣山大枣、晋枣、民勤圆枣、临泽小枣和小口枣等六个优良品种的特征、特性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并对其利用价值进行初步评价。
1987(3).
摘要:L202是美国1976年配制的籼粳杂交组合(DAW//CP231/SL017///7232278////L201)中选育的适合美国北部稻区种植的籼稻品种。该品种的推广种植使北部稻区的出
1987(3).
摘要:白云桃白云桃是江苏省常熟市虞山林场于1964年从白凤桃树群体中经早熟芽变选种和无性繁育而成的一个早熟水蜜桃新品系,1984年经鉴定后正式定名,并用于生产。该新品系树势中等偏旺,树冠开张,枝
1987(3).
摘要:1.龙麦11:优质、早熟品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育种所小麦室以沈68—71为母本,他诺瑞为父本杂交育成。主要特征特性:早熟,生育期75—80天。幼苗半直立,健壮,叶片绿色,生育缓
1987(3).
摘要:柄型大环内酯是一种稀少的扰癌化合物。过去认为,这类化合物仅见于两科植物。现在发现,原产于印度热带地区的滑桃树(Trewia nudiflora)(大戟科)也含有这种化合物,只是其化学结构与以往报道的其他柄型大环内酯略有差异。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邮编:100081 传真:
电话:010-82105796 E-mail:chinaseedqks@163.com
ICP:京ICP备09069690号-22京ICP备09069690号-2
版权所有:《中国种业》编辑部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