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2).
摘要:我国疆土辽阔,气候复杂,中、西部平原及山岳地带是世界上最大的栽培植物起源中心,西南部的云南和西藏毗邻印度—缅甸起源中心,西部新疆与中央亚细亚起源中心相连。据初步统计,起源于我国的蔬菜有五十多种,约占全部蔬菜种类的一半左右。我国早在六七千年前已经种植蔬菜,三四千年
1987(2).
摘要:我国已搜集到红麻品种362份。其花冠颜色有黄、红、紫等,种子千粒重为10—30克,叶片和茎色也有多种类型。能抗炭疽病二个小种的品种有71—4,722等,抗一号小种的有青皮1号、红麻7号等.极晚熟型品种的经济性状好、纤维产量高,但在长江以北地区收不到种子;高产品种有新安无利、BG52—71等。根据品种的感光性、感温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期,可把品种划分为12种不同组合形式的光温反应型;根据品种的叶型、茎色和生育期,又可把品种分为18个品种类型。
1987(2).
摘要:加强小麦优异性状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难以估量的经济意义。一些发达国家对主要的优异性状源都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我国小麦资源丰富,又有广泛的群众性研究基础,这是发现优异性状源的有利条件。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重视并且加强这一研究工作。本文就如何开展优异性状源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1987(2).
摘要:对1000余份国内外小麦品种资源进行农艺性状、籽粒性状及抗病性鉴定,初步筛选出抗病丰产、综合性状好,抗病矮秆、抗病早熟、抗病晚熟、大穗多粒、千粒重高和落黄好的8种类型优异资源。并对240份国内外亲本材科进行籽粒蛋白质含量测定,找到了一些很有利用价值的优异资源。为小麦丰产优质育种提供了信息和材料来源。
1987(2).
摘要:卫士(Guardian)系1983年从美国引进的杂交种。经中国农科院品资所玉米豆类研究室玉米组选育,现已成为一个早熟丰产的普通甜玉米品种。特征特性:在北京地区做为春播品种试
1987(2).
摘要:以田间自然发病条件鉴定的方法对198份材料进行了灰斑病的抗性鉴定,鉴定筛选出了叶、籽实发病均轻的材料61份。试验证明,大豆品种资源中灰斑病抗源较丰富,在抗源利用上有较大的选择性。目前三江平原生产应用品种均不抗病。大豆叶部灰斑病对耔实产量影响很大,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叶部灰斑病与耔实灰斑病呈极显著正相关。圆叶及圆叶紫花材料中灰斑病多数较轻。对大豆灰斑病抗源筛选工作和后代选择进行了讨论。
1987(2).
摘要:玉米自交系资源,是玉米育种工作的主要物质基础。通过对自交系的鉴定可避免育种工作的盲目性,增强可靠性。我们从1980年开始到1985年,对535份国内外玉米自交系进行了特征、特性、农艺性状及对丝黑穗病和大斑病抗性的鉴定。并对本所育成的167份自交
1987(2).
摘要:通过全面鉴定研究,对引自亚洲蔬菜研究和发展中心的12个甘薯品种(系)作出了评价。研究认为,上述品种的引入丰富了我国甘薯品种资源库,一些品种的优良性状可供我国甘薯育种利用。尤其是对食用优质塑品种的选育。综合评定认为:CN1108—13(优质、高产型)。AIS0122—2(优质、低干、高产型)和CN1038—16(中干、高产型)三品种利用价值较高。
1987(2).
摘要:印度十分重视作物种质资源的搜集、研究,建立了一套研究机构,分工明确。已收集保存亚洲棉、非洲棉、陆地棉、海岛棉和陆地棉半野生种系等共6000个资源材料。研究鉴定工作是多学科结合进行的。重点开展抗病虫鉴定。印度是世界上兼种亚洲棉、非洲棉、陆地棉、海岛棉四大棉种的唯一国家。由于种质资源丰富,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的成绩显著,棉花生产大发展,植棉业已成为该国的农业支柱之一。
1987(2).
摘要:1.F542:1979年从法国引入,经农艺性状鉴定和自交系配合力测定,表现良好,与黄早四、许052、多穗玉米等配合力高。属Zea mays L.semindentata Kulesh类型。出苗快而整齐,幼苗叶鞘色为日光红,叶长尖,叶缘有波,叶色稍灰绿,长势强。株高176厘
1987(2).
摘要:位于伏牛山南麓的河南省南召县境内崔庄、马市坪、乔端等乡的深山区,有一种苋属植物“菜籽”。作为山民们的一种粮食,当地的干部和群众司空见惯,并未引起重视。1986年春,我根据有关资料对国外籽粒
1987(2).
摘要:甘薯茎尖分生组织在附加KT2mg/1、IAA0.5mg/1,用0.5%琼脂固化的MS培养基上生长7—14天,待芽发绿后转移到无激素的MS培养基上培养成苗。成苗率达66%。通过在培养基中加入生长延缓剂——脱落酸(ABA),膦甘酸(Glyphosate)、矮壮素(CCC)和激动素、甘露醇等,使10—20个甘薯品种的试管苗保存一年以上的存活率分别达到84—89%和69—71%。五种药物用于种质保存,均有提高存活率的效果。除KT外,在低浓度时,未发现对甘薯外形和产量产生影响,高浓度的药物则具有诱发基因变异的可能性。
1987(2).
摘要:普通小麦(T.aestivum L.) 普通小麦是小麦属最大的一个种,具有A、B、D三个染色体组,2n=42,为六倍体裸粒栽培种。普通小麦起源于小亚细亚,分布世界各产麦区,栽培历史约八千年以上。普通小麦种植面积,约占小麦总面积的90%,以苏联、
1987(2).
摘要:我国小麦生产历史悠久,种植面积辽阔,是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农作物。1964年出版的《中国小麦品种志》(金善宝、刘定安主编,农业出版社出版)记述了建国后至1962年以前我国生产上使用的主要小麦品种;
1987(2).
摘要:我国地域辽阔,生态环境多样,从而逐步形成了不同类型的丰富多采的桑树资源,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创造出适应不同环境条件、栽培技术、养蚕要求和其他用途的优良桑树品种。三十多年来,各省区利用当地的桑品种
1987(2).
摘要:徐州21号是江苏省徐州地区农科所于1976年用河南省半冬性、大粒品种濮农3665作母本,印度的春性、早熟、矮秆、抗病品种U·P·301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连续株选和加代育成的小麦高产、优质、抗病新品种。属graecum Krn.变种。1986年3月,经江苏
1987(2).
摘要:超早熟早籼矮秆品种上村早选,系江西新余市农科所从早熟早籼品种“6044”中选出的变异单株,经多年选育于1982年育成。通过几年试验和大面积试种,表现超早熟、丰产、适应性广。1986年6月通过技术鉴定。该品种比国内熟期最早的清江七十早品
1987(2).
摘要:鄂荆92是湖北省荆州地区农科所用锦州3208与荆棉4号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棉花新品种。1983年通过省级鉴定,1986年湖北省种植面积达186万亩。该品种已被四川、湖南、江苏、上海、安徽等省市引种推
1987(2).
摘要:甜高粱永84(S.saccharatum Pondue)系1957年从捷克引入。经多年(1977—1986)观察,其特点是:1.熟期适中。一般从国外引进的优良甜高粱品种熟期偏长,在我国北方特别是吉林以北,霜前难以正常成熟。永84虽出苗至开花需85天,但后期灌浆速度
1987(2).
摘要:潮薯1号是广东省潮阳县农科所于1972年在青心沙捞越自然杂交中选育成。它具有鲜薯突出高产的特点。一般亩产3000—4000千克,最高达9222.95千克,目前广东、福建用甘薯作饲料的地区均有栽培。
1987(2).
摘要:福建水仙(1984年国家认定良种),又名水吉水仙。是三倍体无性繁殖系品种(2n=3x=45)。属小乔木型,大叶类,迟芽种。该种原产于福建省建阳小湖乡大湖村。栽培历史约两百余年,相传选育于清康熙年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邮编:100081 传真:
电话:010-82105796 E-mail:chinaseedqks@163.com
ICP:京ICP备09069690号-22京ICP备09069690号-2
版权所有:《中国种业》编辑部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