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3).
摘要:海南岛位于我国南海,隶属于广东省的海南行政区,是我国第二大岛。全岛面积约32,200平方公里,具有热带和亚热带自然条件的过渡特征,年降水量在3,000毫米左右。由于季风和台风影响而雨量分配很不均匀,
1986(3).
摘要:剑叶是从玉米苞叶尖端长出的叶片。长剑叶不利于玉米的授粉,在玉米进化中是一种退化器官,目前可作为鉴别玉米品种和所属种族的性状之一。国外有人研究了剑叶对籽粒产量的作用和剑叶长度的遗传,尚未发
1986(3).
摘要:一、小麦分类问题小麦属于禾本科(Gramineae)小麦族(Triticeae)小麦亚族(Triticinae)小麦属(Triticum)。小麦属有多种分类体系,过去常用的是按染色体数分为三大系:1)二倍体的一粒
1986(3).
摘要:豆科苜蓿属(Medicago)有60多种,大多数是一年生的,其中在我国栽培利用的仅是金花莱(M.hispida)一种,在国外农牧业生产上,除应用金花菜外,还栽培着多种一年生苜蓿,如澳大利亚栽培有蒺藜状苜蓿,种子向许多国家出口。
1986(3).
摘要:虫害一向是水稻生产的一大威胁,据1967年统计,亚洲因水稻虫害造成的损失达31.5%。八十年代初,热带亚洲因褐稻虱为害损失3亿美元。过去都依赖化学农药治理害虫,不仅成本高,而且带来严重污染,何况
1986(3).
摘要:玉米是辽宁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大,遍布省内各地。由于生长在不同生态条件下,常受土壤肥力和耕作水平的影响,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驯化,形成和保留了具有不同生长特点的耐瘠的玉米种质资源。这就为耐瘠性育种挖掘了抗源,为薄地栽培提供了稳产的玉米品种资源。
1986(3).
摘要:江苏省地处长江下游,东部沿海,气候温和湿润,是我国南方不结球白菜(Brassica chinensis L.)的盛产地。种类繁多,有普通白菜,塌菜、苔菜、菜苔和多头菜等变种。其中有些品种在形态上与芥菜相似,因
1986(3).
摘要:苧麻根腐线虫(Pratylenchus penetrans Cobb)是苧麻败蔸减产的一个主要原因。据在湖南、湖北、四川、江西、广西、贵州及浙江等省(区)15个主产麻县调查,三年以上老麻地平均发病率达56.5%,
1986(3).
摘要:我国目前种植燕麦面积达二千万亩。在燕麦的生产中,燕麦坚黑穗病较严重,产量损失较大。选育抗病品种是经济有效的防病措施之一,为了给燕麦育种提供抗病亲本,
1986(3).
摘要:农业生产发展的历史,表明世界各地种植的小麦品种,大都是通过相互引种利用而发展丰富起来的。由于近代育种工作的进步,很多优良品种,不但在本国的生产上起了明显的增产作用,並且通过引种促使其他一些
1986(3).
摘要:湖北海棠是湖北省特有的苹果优良砧木,资源极其丰富。它广泛分布在鄂西、鄂西北海拔700—2,000米的高山地带。在神农架林区和利川、咸丰、鹤峰、宣恩等县都有大面积的原始林。
1986(3).
摘要:皖无10号属中熟无毒棉品种,是安徽省农科院安庆棉花所1979年用湖南无酚一号与皖棉77—14杂交育成。1984年经上海市纤维检验所纤维物理性状测定结果:成熟度1.78,强力4.08克,公
1986(3).
摘要:大麦是世界上栽培广泛、适应性强的作物。据统计,面积达14.8亿亩,总产1700亿千克,约为小麦的40%,玉米的一半。大麦主要产区有欧洲的大部分地区,非洲的地中海沿岸、埃塞俄比亚以及苏联、加拿大、美国、印度、日本和我国。
1986(3).
摘要:1978—1984年中国农科院作物品种资源所主持《国外水稻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和抗三病二虫鉴定研究与利用》协作研究,共组织12省(市、区)15个单位对引进的国外稻种资源进行植物学特征、农艺性状、抗病
1986(3).
摘要:1978年中国农科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成立以来,通过多种途径先后从21个国家引入2,698份高粱资源材料(不包括同一来源地引入的重复材料),其中除989份已由引
1986(3).
摘要:小麦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栽培历史约有八千多年。小麦在地球上分布最广,遍及世界各大洲,几乎自北极圈到非洲和美洲的南端,自低于海平面(苏联外高加索,我国吐鲁番)到海拔4,000米以上(秘鲁山区,中国西藏)都有种植。
1986(3).
摘要:早香17:是湖南省金盆农场和省水稻所从国外引进的品种中系统选育而成的迟熟早籼香稻品种。全生育期122天左右,一般亩产350千克左右。除米有香味外,整个生育期田间都有香味,特别是扬花期。经1984年12月全省优质稻米品种评选会评定为一等优质米。该品种适应性较强,但不抗稻瘟病。
1986(3).
摘要:希蒙得木(Simmondsia chinensis)系多年生常绿灌木。及龄树高2—3米,冠约1.8米,叶对生,椭圆形,蓝绿色。根发达,为直根系。雌雄异株,雄花小,淡黄色,腋生,为总状花序。雌花为单花,带绿色,腋生。果实为蒴果,内含1—2粒种子,7—8月间成熟,种子棕色,粒重0.2—1.5克。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邮编:100081 传真:
电话:010-82105796 E-mail:chinaseedqks@163.com
ICP:京ICP备09069690号-22京ICP备09069690号-2
版权所有:《中国种业》编辑部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