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2).
摘要:薯蓣属单子叶植物薯蓣科,全世界约10属650种,国产一属约60种,热带非洲在史前就应用某些种类如圆形薯蓣(Dioscorea rotundata)块茎作粮食作物。我国的山药(Dioscorea opposita)和参薯(Dios-
1986(2).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主要产稻米国家之一,而太湖流域又是我国重要的粳米生产基地。当地稻作栽培历史悠久,稻种类型极其丰富。为进一步挖掘利用这批宝贵资源,需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研究材料是解放前后征集保存下来的太湖流域及江苏其他地方粳、糯稻计1,399
1986(2).
摘要:1974年以来,我们广泛搜集了国内主要花生产区的品种千余份,占全国花生品种资源目录总数的70%左右,并对其植物形态及主要性状等约60个项目进行了观察和鉴定。
1986(2).
摘要:我国猕猴桃种质资源极其丰富,目前猕猴桃的利用,仅限于中华猕猴桃、美味猕猴桃社软枣猕猴桃、狗枣猕猴桃、毛花猕猴桃、阔叶猕猴桃等种类,而金花猕猴桃的果实仅次于中华猕猴桃,果实风味佳,是猕猴桃种类中较好吃的一种,值得开发利用。为开发利用和人工引种栽培提供科学依据,特对其资源分布、蕴藏量、生态环境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调查研究。
1986(2).
摘要:山西条墩桑栽培历史悠久,分布面积较广。晋中、运城和吕梁三地区十几个县都有栽植,多集中在太谷、榆次、祁县、万荣、临猗、兴县、临县等地。据考查,明洪武二十四年(1392),兴县早已有桑树栽培。明嘉靖撰写,历代又有续篇的太谷县志,在《生业》卷首把桑条列为特产之一。由此可知,本省条墩桑栽培至少已有近五百年的历
1986(2).
摘要:陕西省位于我国中部偏北,地跨我国两大水系,境内地形复杂,气候多样,野生大豆资源极为丰富。我们在野生大豆资源考察的基础上,1981年将全省不同生态区的463份材料集中种于本院农场,根据性状表砚进行了分类、分布及生态特性研究。
1986(2).
摘要:云南热区水果种类繁多,万紫千红。现根据适生条件、当前支术水平、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提供下列果种供发展参考。一、适应广泛、效益显著的果种1.杧果:粗生耐瘠,适应广泛,易于栽培管理,不论嫁接或实生苗,定植三年后即可开花结果,六年后进入盛产,经济寿命长达百年以上,由于果肉富含多种维生素,营
1986(2).
摘要:作者以节节麦(Aegilops squarrosa L.)(原产高加索,编号为AE231177,2n=14,从民主德国引进)作母本,与乌拉尔图小麦(Triticum urartu Thum ex Gandil.)(编号为Hiki6735 78,2n=14,
1986(2).
摘要:高粱是喜温短日照作物,在黑龙江省高纬度长日照的自然条件下,表现对低温冷害特别敏感。据统计建国后的冷害年份,一般减产幅度在51—68%,减产幅度之大,受害面积之广,是任何其他灾害所不能比拟的。所以对高粱芽期和苗期耐冷性进行筛选鉴
1986(2).
摘要:大豆灰斑病菌(Cercospora sojina Hara)在黑龙江省东部三江平原低湿地区发生危害较重。根据我所几年来试验结果和生产调查,严重发病时大豆产量损失达30%,个别可达50%。选育抗病品种是解决大豆灰斑病危害的有效途径。我所从1976年开始进行大豆灰斑
1986(2).
摘要:1985年对新疆小麦地方品种的抗蚜性鉴定,主要在乌鲁木齐市老满城试验站进行。这里麦蚜主要是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Rondani)和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abricius)。麦二叉蚜出现较早,数量较大,为害时间长,麦长管蚜出现较晚,在小麦抽穗后为害穗部。
1986(2).
摘要:4.抗逆性鉴定(1) 耐寒和耐霜:一般认为大豆授精和荚形成所需要的最低温度是15℃,Hume等(1981)进行低温下结荚的研究,测定00到Ⅲ组若干品系荚形成的临界温度。试验在室内控制条件下进行,Woodworth、Harcor、Dawn、Salutl、SalutA和Hodgson白天/夜间温度低于15/15℃不能形
1986(2).
摘要:籽粒苋是苋科苋属的一年生植物,具有营养价值高、抗旱性强,光合效率高、生长迅速等优点。在古代的中南美洲曾被广泛种植过,成了当时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以后逐步为大籽粒粮食作物代替而被淘汰。现今在上述地区及非洲埃塞俄比亚、亚洲的印度和尼泊尔等地仍有一定面积栽培。国内河
1986(2).
摘要:1978至1983年底,中国农科院作物品种资源所共引进国外玉米(自交系、杂交种、综合种和品种)529份。为了使这批材料更好地发挥作用,根据来源国的纬度、海拔、气候等条件分发给国内条件相似地方的科研单位(包括本所)进行隔离试种、分析研究。现以北京观察鉴定结果为主,将一些主要国家
1986(2).
摘要:我国是世界果树的重要原产国之一,品种资源十分丰富。但从国外引种对填补空白,丰富果树种类、品种,提高果树品质、产量及加快品种更新等方面都起了重要作
1986(2).
摘要:冀棉1号(邢台6871)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邢台农科所用徐州1818系统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棉花品种。应用范围遍及晋、冀、鲁、豫、苏、鄂、浙等省,为我国棉花生产做出了贡献。近几年被全国许多农业科研单位采用,相继育成了一大批新品种、新品系和杂优组合,成为我国棉花育种利用最
1986(2).
摘要:在小麦属(Triticum)系统发育中,按染色体组型分类,自然界形成5个种,即二倍体的一粒小麦(T.monococcum)染色体组AA;四倍体的圆锥小麦(T.turgidum)染色体组AABB和提莫菲维小麦(T.timopheevii)染色体组AAGG;六倍体的普通小麦(T.aestivum)染色体组AABBDD和茹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邮编:100081 传真:
电话:010-82105796 E-mail:chinaseedqks@163.com
ICP:京ICP备09069690号-22京ICP备09069690号-2
版权所有:《中国种业》编辑部 ® 2025 版权所有